CN220152746U -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2746U
CN220152746U CN202320496899.5U CN202320496899U CN220152746U CN 220152746 U CN220152746 U CN 220152746U CN 202320496899 U CN202320496899 U CN 202320496899U CN 220152746 U CN220152746 U CN 220152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air
drying
out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68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福
陈星�
陈剑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gh Tech Yu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gh Tech Yu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gh Tech Yu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gh Tech Yu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68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2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烘干料池、烘干装置、上料装置、燃烧料池、第一燃烧装置、第二燃烧装置以及净化装置,污泥自烘干料池传输至烘干装置内,烘干后输送至燃烧料池中,随后通过第一燃烧装置进行燃烧,第一燃烧装置设有旋转炉,所述旋转炉的进风口与旋转炉内壁相切,并与烘干炉的排风口以及风机连通,以形成湍流气流,从而充分燃烧污泥中的垃圾,通过燃烧垃圾产生的热值维持旋转炉内的温度,以减少点火次数,节约能源;另外,燃烧后的污泥落入二燃室内,以充分燃烧烟气;二燃室的出风口与净化装置连接,净化装置的出风口与烘干炉的进风口连通,从而将热量传回烘干炉内,实现热量循环,降低焚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的处理工艺主要有厌氧发酵、好氧发酵、掩埋处理、堆肥处理或燃烧处理,其中厌氧发酵处置过程和效果受污泥成分变化影响较大,处置效率低;好氧消化污泥处理方式能耗较高,基础投资大,受污泥的成分变化影响大;掩埋处理和堆肥处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且占用大量土地,不能满足处理需求;燃烧处理具有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度快、无害化较为彻底以及能源再利用等优点,是处置污泥的有效实用技术之一。
但污泥的含水量较高,可达75%以上,无法直接进行燃烧,因此在污泥燃烧之前通常需要干燥处理,由于干燥室和旋转炉均需要维持高热值,耗费的能源较大,其中产生的费用普通企业难以承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旨在改善现有污泥焚烧能源耗费较大,导致焚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包括:
烘干料池,用以盛放待烘干污泥;
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炉,用以烘干污泥并将烘干后的污泥输送至下一级;
上料装置,用以将所述烘干料池内的污泥输送至所述烘干炉内;
燃烧料池,用以盛放烘干后的污泥;
第一燃烧装置,包括旋转炉和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器配置于所述旋转炉的进泥端,所述旋转炉还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烘干炉的排风口以及风机连通,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旋转炉内壁相切,以使所述旋转炉内形成湍流气流;
第二燃烧装置,包括二燃室,所述二燃室与所述旋转炉的出口连通,所述二燃室设有出风口和出泥口;
净化装置,包括锅炉,所述锅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用以净化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烟气,所述锅炉的出口与所述烘干炉的进风口连通,以将燃烧污泥产生的热量传回所述烘干炉,从而实现热量循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锅炉的出口还与中和装置、沙克龙、脉冲除尘装置以及烟囱依次连通,所述烟囱的进口设有引风机,用以引导系统内的气体流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燃烧装置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旋转炉上游的进泥组件,所述进泥组件包括第一进泥室、第二进泥室,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泥室和第二进泥室连通的第一进泥通道和第二进泥通道;两进泥通道内均配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用以输送和破碎污泥的螺旋叶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燃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相切的两个燃烧器进口,各所述燃烧器进口均与第二燃烧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于靠近所述烘干料池的位置设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的出泥端正对所述输送带;所述基体内设有气室,该气室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气室的顶面沿所述输送带的进程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气孔,各所述气孔被构造成通过驱使所述风机转动以向外喷出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从而在所述进程方向上形成用以托起所述输送带的气垫。
作为进一步改进,正对所述二燃室的出泥口配置有卸料件,所述卸料件经由电机驱使在开启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和装置包括鼓风机、活动管和限位管;所述鼓风机用以将吸入的中和粉末沿所述活动管吹入限位管,并于所述限位管的出口吹入反应室,且所述限位管的出口与所述反应室的内壁水平相切,以使所述中和粉末沿所述反应室内壁旋转前进。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管与限位管通过限位结构连接,所述活动管被构造成通过所述限位结构调节与所述限位管的连接角度,从而调整所述中和粉末停留于所述反应室的时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炉设有输入口和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输入口之间设有隔板,以使置于所述输入口内的进料管与热风隔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通过在旋转炉内形成湍流风流,实现仅靠污泥焚烧的热量,便能维持旋转炉内的高温。仅在开炉阶段需要热源,之后由湍流内的氧气将污泥中的垃圾充分燃烧,依靠垃圾燃烧的热值维持旋转炉的高温,该温度能够维持在1100℃,既满足焚烧温度要求又能节约能源。
2.本申请通过风机确保湍流中氧气含量,湍流配合旋转炉的转动,以使旋转炉内的污泥能够与氧气充分接触,同时旋转的气流延长烟气的焚烧时间,从而减少二燃室内的烟气量,减少二燃室的点火次数。
3.吸风件将一部分尾气抽入烘干室,用以烘干污泥,实现热量循环,以进一步节约资源,且本申请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启动后无需额外热源,仅在垃圾热值低时,通过第一燃烧器点火补充温度,从而降低焚烧垃圾的成本。
4.通过中和装置添加中和粉末,用以中和酸性气体,使得尾气符合排放标准,且无废水产生,中和反应后的粉末进入脉冲除尘装置内,随同飞灰一起处理,可降低处理尾气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至图9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中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烘干料池;
21-烘干炉;211-进风通道;212-隔板;22-进料管
3-燃烧料池;
41-旋转炉;42-第一燃烧器;43-进泥室;44-螺杆;
51-二燃室;511-燃烧器进口;52-第二燃烧器;
61-锅炉;
7-沙克龙;
8-脉冲除尘装置;
9-烟囱;
A1-基体;A11-进料口;A12-气室;A2-输送带;
B1-活动管;B2-限位管;B3-反应室;
C1-外壳;C2-内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包括烘干料池1、烘干装置、上料装置、燃烧料池3、第一燃烧装置、第二燃烧装置以及净化装置;其中,烘干料池1用以盛放待烘干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炉21,用以烘干污泥并将烘干后的污泥输送至下一级;上料装置用以将所述烘干料池1内的污泥输送至所述烘干炉21内;燃烧料池3用以盛放烘干后的污泥;第一燃烧装置,包括旋转炉41和第一燃烧器42,所述第一燃烧器42配置于所述旋转炉41的进泥端,所述旋转炉41还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烘干炉21的排风口以及风机连通,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旋转炉41内壁相切,以使所述旋转炉41内形成湍流气流;第二燃烧装置包括二燃室51,所述二燃室51与所述旋转炉41的出口连通,所述二燃室51设有出风口和出泥口;净化装置包括锅炉61,所述锅炉61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用以净化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烟气,所述锅炉61的出口与所述烘干炉21的进风口连通,以将燃烧污泥产生的热量传回所述烘干炉21,从而实现热量循环。
进一步地,锅炉61的出口还与中和装置、沙克龙7、脉冲除尘装置8以及烟囱9依次连通,所述烟囱9的进口设有引风机,用以引导系统内的气体流动。
较佳地,第一燃烧装置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旋转炉41上游的进泥组件,所述进泥组件包括进泥室43以及与进泥室43连通的进泥通道;进泥通道内配置有螺杆44,螺杆44上设有用以输送和破碎污泥的螺旋叶片。通过螺旋叶片将污泥破碎,提高污泥中垃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燃烧效率。优选地,进泥组件配置两组,用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更进一步地,二燃室51的侧壁上设有与其相切的两个燃烧器进口511,各所述燃烧器进口511均与第二燃烧器52连接。
焚烧系统工作时:
(1)烘干料池1内的污泥经由机械手或者抓斗等夹持件送入上料装置;
(2)污泥从上料装置落入烘干炉21,烘干炉21的进风口通过吸风件吹入热风,以使烘干炉21内的污泥随烘干炉21转动的同时被烘干;
(3)烘干后的污泥落至输送带A2上,以输送至燃烧料池3中,烘干炉21内的热气则通过排风口进入旋转炉41内;
(4)燃烧料池3内的污泥经由机械手或者抓斗等夹持件送入燃烧室;
(5)污泥通过进泥通道输送至旋转炉41内,旋转炉41内通过第一燃烧器42点火,并配合进风口产生的湍流,以使旋转炉41内的污泥充分燃烧;
(6)燃烧后的污泥从二燃室51的出泥口落下,二燃室51内通过第二燃烧器52点火以充分燃烧产生的烟气;
(7)出风口排出的热气经由锅炉61极速降温,避免二噁英的合成;热气降低的温度使得锅炉61产生相应的蒸气量;
(8)锅炉61的尾气分流,一部分被吸风件抽入烘干炉21内,用以烘干污泥,另一部分进入中和装置,通过中和装置以中和尾气中的酸性成分;
(9)沙克龙7拦截尾气中的大颗粒粉尘;
(10)脉冲除尘装置8隔绝粉尘的排放;
(11)引风机为整个焚烧系统提供负压,用以防止废气泄露,同时将净化后的尾气排入烟囱9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旋转炉41内形成湍流风流,实现仅靠污泥焚烧的热量,便能维持旋转炉41内的高温。仅开炉阶段需要热源,之后由湍流内的氧气将污泥中的垃圾充分燃烧,依靠垃圾燃烧的热值维持旋转炉41的高温,该温度能够维持在1100℃,既满足焚烧温度要求又能节约能源。若是出现垃圾的热值不够的情况,再通过第一燃烧器42点火即可维持温度。
另外,本申请通过风机确保湍流中氧气含量,湍流配合旋转炉41的转动,以使旋转炉41内的污泥能够与氧气充分接触,同时旋转的气流延长烟气的焚烧时间,从而减少二燃室51内的烟气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料装置包括基体A1,基体A1于靠近烘干料池1的位置设有进料口A11,且进料口A11的出泥端正对输送带A2;基体A1内设有气室A12,该气室A12沿基体A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气室A12的顶面沿输送带A2的进程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气孔,各气孔被构造成通过驱使送风机转动以向外喷出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从而在进程方向上形成用以托起所述输送带A2的气垫。以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摩擦力,避免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磨损。其中,输送带A2的回程和普通输送带A2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正对二燃室51的出泥口配置有卸料件,卸料件经由电机驱使在开启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例如,卸料件包括外壳C1和内壳C2,外壳C1与内壳C2同心配置,内壳C2设有出料口,外壳C1一端设有进料口A11,另一端设有敞口,电机用以驱使内壳C2相对外壳C1沿圆周方向转动,在开启位置时,出料口与进料口A11对位导通,以使污泥从二燃室51落入内壳C2,此时内壳C2的外壁与敞口密封;在关闭位置时,出料口与敞口对位导通,以使内壳C2中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口落下,此时内壳C2的外壁与进料口A11密封。从而避免外部的水蒸气等进入二燃室51,维持二燃室51内的高温,减少点火次数,进一步节约能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中和装置包括鼓风机、活动管B1和限位管B2;鼓风机用以将吸入的中和粉末沿活动管B1吹入限位管B2,并于限位管B2的出口吹入反应室B3,且限位管B2与所述反应室B3的内壁水平相切,以使中和粉末沿反应室B3内壁旋转前进。具体地,活动管B1与限位管B2通过限位结构连接,活动管B1被构造成通过限位结构调节与限位管B2的连接角度,从而调整中和粉末停留于反应室B3的时间,保障中和反应的效率,避免中和粉末的浪费。需要提到的是限位结构可以通过螺栓选择不同位置的孔位,以调节活动管B1与限位管B2的角度,不仅限于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烘干炉21设有输入口和进风通道211,进风通道211与输入口之间设有隔板212,以使置于输入口内的进料管22与热风隔开。从而避免热风直吹进料管22,造成进料管22内污泥凝结堵塞。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干料池,用以盛放待烘干污泥;
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炉,用以烘干污泥并将烘干后的污泥输送至下一级;
上料装置,用以将所述烘干料池内的污泥输送至所述烘干炉内;
燃烧料池,用以盛放烘干后的污泥;
第一燃烧装置,包括旋转炉和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器配置于所述旋转炉的进泥端,所述旋转炉还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烘干炉的排风口以及风机连通,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旋转炉内壁相切,以使所述旋转炉内形成湍流气流;
第二燃烧装置,包括二燃室,所述二燃室与所述旋转炉的出口连通,所述二燃室设有出风口和出泥口;
净化装置,包括锅炉,所述锅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用以净化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烟气,所述锅炉的出口与所述烘干炉的进风口连通,以将燃烧污泥产生的热量传回所述烘干炉,从而实现热量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出口还与中和装置、沙克龙、脉冲除尘装置以及烟囱依次连通,所述烟囱的进口设有引风机,用以引导系统内的气体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装置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旋转炉上游的进泥组件,所述进泥组件包括进泥室以及与所述进泥室连通的进泥通道;所述进泥通道内均配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用以输送和破碎污泥的螺旋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燃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相切的两个燃烧器进口,各所述燃烧器进口均与第二燃烧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于靠近所述烘干料池的位置设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的出泥端正对输送带;所述基体内设有气室,该气室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气室的顶面沿所述输送带的进程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气孔,各所述气孔被构造成通过驱使所述风机转动以向外喷出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从而在所述进程方向上形成用以托起所述输送带的气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正对所述二燃室的出泥口配置有卸料件,所述卸料件经由电机驱使在开启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装置包括鼓风机、活动管和限位管;所述鼓风机用以将吸入的中和粉末沿所述活动管吹入限位管,并于所述限位管的出口吹入反应室,且所述限位管的出口与所述反应室的内壁水平相切,以使所述中和粉末沿所述反应室内壁旋转前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与限位管通过限位结构连接,所述活动管被构造成通过所述限位结构调节与所述限位管的连接角度,从而调整所述中和粉末停留于所述反应室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炉设有输入口和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输入口之间设有隔板,以使置于所述输入口内的进料管与热风隔开。
CN202320496899.5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152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6899.5U CN220152746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6899.5U CN220152746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2746U true CN220152746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6899.5U Active CN220152746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2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0056B (zh) 一种清洁焚烧炉
CN100363119C (zh) 一种新型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装置
CN206094112U (zh) 一种污泥焚烧系统
JP6104666B2 (ja) 有機廃棄物を用いた熱源システム及び発電システム
CN213453659U (zh) 一种生活垃圾气化焚烧炉
CN106642137A (zh) 一种立式污泥干燥气化焚烧集成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440262A (zh) 一种基于煤粉锅炉的垃圾热解及焚烧无害化处置系统及方法
KR100312137B1 (ko) 열분해식 폐기물 자동 소각장치
CN1877197A (zh) 一种垃圾组合焚烧处理方法及专用立式富氧连续焚烧风火炉
CN212644630U (zh) 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CN220152746U (zh)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CN111006217B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危险废弃物处理系统
CN212157161U (zh) 一种有机质回转窑逆流热解焚烧装置
JPS6119307Y2 (zh)
CN116241894A (zh) 一种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CN217382950U (zh)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CN2821405Y (zh) 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
CN106568087A (zh) 垃圾处理系统
CN102337168A (zh) 利用废弃污泥干燥制成燃料的系统
CN111288454A (zh) 一种高效清洁炭气联产装置
CN206514307U (zh) 一种降低未燃烧物排放量的装置及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CN201770686U (zh) 利用废弃污泥干燥制成燃料的系统
CN219828841U (zh) 一种碳素焙烧烟气综合治理系统
CN2166314Y (zh) 节能型垃圾净化焚烧炉
CN213513908U (zh) 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垃圾焚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