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1947U - 切换阀 - Google Patents

切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1947U
CN220151947U CN202320995188.2U CN202320995188U CN220151947U CN 220151947 U CN220151947 U CN 220151947U CN 202320995188 U CN202320995188 U CN 202320995188U CN 220151947 U CN220151947 U CN 220151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od
valve core
valve rod
conic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51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红革
李茂�
王奕
褚鹏
贾兴乐
张宇
胡发明
顾宝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Yunnan Diandong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Yunnan Diando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Yunnan Diandong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Yunnan Diando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51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1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1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1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包括阀体、阀芯和控制组件,阀芯配合在阀体的锥形腔内,锥形腔的环壁上具有与锥形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阀芯转动可连通或隔断进液口和出液口,阀芯设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冲击通道的另一端朝向锥形腔的底壁敞开,控制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阀杆,阀杆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阀杆的另一端穿过锥形腔的顶壁与阀芯连接,驱动件可驱动阀杆转动以带动阀芯转动,且阀杆朝向阀芯的一端具有堵杆,堵杆可移动地配合在冲击通道内以开启或关闭冲击通道,驱动件可驱动阀杆沿其轴向移动以带动堵杆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切换阀可使工作人员省力地提升阀芯,快速完成切换阀换向操作,提升切换阀换向可靠性。

Description

切换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切换阀。
背景技术
切换阀主要安装在用于输送大流量稀油脂类流体介质的管道中,该类阀门可通过改变阀芯在阀体中的相对位置使阀体内的通道连通或断开,从而控制流体的换向和启停。
相关技术中,为防止管道内的流体由切换阀泄漏,切换阀的阀芯通常插入阀体内形成楔形紧密配合,同时管道内流体的油压以及阀体与阀芯间的油膜粘性也可进一步减少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提高切换阀的密封性,然而这也导致需要很大的提升力才能提起阀芯进行切换阀换向,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尤其是在大口径的切换阀换向操作中,甚至可能因切换阀体积过大无法完成换向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及不足,提供一种切换阀,该切换阀在阀芯内构建了可以将进液口中的液体引至锥形腔底壁的冲击通道,利用液体的挤推力减小了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锁紧力,从而工作人员可省力地提升阀芯,快速稳定地完成切换阀换向操作,在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提升切换阀换向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具有锥形腔,且所述锥形腔的顶壁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锥形腔的底壁的截面积,所述阀芯配合在所述锥形腔内,所述锥形腔的环壁上具有与所述锥形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阀芯转动可连通或隔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且沿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阀芯相对所述锥形腔具有松动位置和锁紧位置,在所述松动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环壁分离以使所述阀芯相对所述阀体可转动,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环壁过盈配合以锁定所述阀体和所述阀芯,所述阀芯设有冲击通道,所述冲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冲击通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底壁敞开;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阀杆,所述阀杆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延伸,且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阀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顶壁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阀杆转动以带动所述阀芯转动,且所述阀杆朝向所述阀芯的一端具有堵杆,所述堵杆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冲击通道内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冲击通道,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阀杆沿其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堵杆移动,且在所述阀杆移动完成后,所述驱动件可锁定所述阀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换阀,阀体具有锥形腔,且锥形腔的顶壁的截面积大于锥形腔的底壁的截面积,阀芯配合在锥形腔内,锥形腔的环壁上具有与锥形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阀芯转动可连通或隔断进液口和出液口,且沿靠近底壁的方向,阀芯相对锥形腔具有松动位置和锁紧位置,在松动位置,阀芯与环壁分离以使阀芯相对阀体可转动,在锁紧位置,阀芯与环壁过盈配合以锁定阀体和阀芯,阀芯内设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冲击通道的另一端朝向底壁敞开,控制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阀杆,阀杆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阀杆的另一端穿过顶壁与阀芯连接,驱动件可驱动阀杆转动以带动阀芯转动,且阀杆朝向阀芯的一端具有堵杆,堵杆可移动地配合在冲击通道内以开启或关闭冲击通道,驱动件可驱动阀杆沿其轴向移动以带动堵杆移动,且在阀杆移动完成后,驱动件可锁定阀杆,由此,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切换阀在阀芯内构建了可以将进液口中的液体引至锥形腔底壁的冲击通道,在进行切换阀换向时,可利用驱动件拉动阀杆带动堵杆打开冲击通道,此时进液口中的液体逐渐流向锥形腔底壁,并在锥形腔底壁朝锥形腔顶壁挤推阀芯,减小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锁紧力,从而工作人员可省力地提升阀芯,快速完成切换阀换向操作,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本申请的切换阀在切换阀内部借助液体的挤推力配合切换阀外部的外力共同提升阀芯,即便是大口径的切换阀也可实现稳定换向,提高了切换阀换向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申请的切换阀中,冲击通道的开闭控制机构与切换阀的换向控制机构耦合为一体的控制组件,提升了本装置装配的简洁性,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与所述阀芯在所述阀芯的轴向上间隔开,所述底壁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柱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杆段的截面积,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杆段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杆的一端具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布置的通孔,所述阀杆的部分穿设于所述配合槽内,且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配合槽内的部分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穿孔,所述阀芯和所述阀杆通过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的销轴连接,且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中的一个为圆孔,另一个为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延伸的长圆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阀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顶壁的外侧面上,所述支架具有第二穿孔,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阀体外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换向手柄和旋转手轮,所述换向手柄与所述阀杆连接,且所述换向手柄转动可带动所述阀杆转动,所述旋转手轮具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阀杆螺纹配合在所述安装环内,所述旋转手轮转动可带动所述阀杆沿其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杆包括传动段和活动段,所述传动段与所述活动段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段远离所述活动段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动段远离所述传动段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段具有第一限位环,在所述堵杆伸入所述冲击通道后,所述第一限位环可止抵所述阀杆继续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段具有第二限位环,在所述堵杆退出所述冲击通道后,所述第二限位环可止抵所述传动段继续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环板,所述环板的外周边与所述环壁的内周边连接,相邻所述环板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环壁共同围成流通腔,所述阀芯转动可使所述流通腔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和邻近所述顶壁的所述环板中的一个具有限位凸起,另外一个具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凹槽内以限定所述阀芯的转动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换阀的阀芯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换阀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阀体1,锥形腔11,顶壁12,底壁13,限位柱131,环壁14,进液口141,出液口142,阀芯2,冲击通道21,配合槽22,通孔221,环板23,控制组件3,驱动件31,换向手柄311,旋转手轮312,安装环313,阀杆32,传动段321,活动段322,第一限位环323,第二限位环324,第一穿孔325,堵杆33,支架4,第二穿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换阀包括阀体1、阀芯2和控制组件3。
具体地,阀体1具有锥形腔11,且锥形腔11的顶壁12的截面积大于锥形腔11的底壁13的截面积,阀芯2配合在锥形腔11内,锥形腔11的环壁14上具有与锥形腔11连通的进液口141和出液口142,阀芯2转动可连通或隔断进液口141和出液口142,且沿靠近底壁13的方向,阀芯2相对锥形腔11具有松动位置和锁紧位置,在松动位置,阀芯2与环壁14分离以使阀芯2相对阀体1可转动,在锁紧位置,阀芯2与环壁14过盈配合以锁定阀体1和阀芯2,阀芯2设有冲击通道21,冲击通道21的一端与进液口141连通,冲击通道21的另一端朝向底壁13敞开,控制组件3包括驱动件31和阀杆32,阀杆32沿阀芯2的轴向延伸,且阀杆32的一端与驱动件31连接,阀杆32的另一端穿过锥形腔11的顶壁12与阀芯2连接,驱动件31可驱动阀杆32转动以带动阀芯2转动,且阀杆32朝向阀芯2的一端具有堵杆33,堵杆33可移动地配合在冲击通道21内以开启或关闭冲击通道21,驱动件31可驱动阀杆32沿其轴向移动以带动堵杆33移动,且在阀杆32移动完成后,驱动件31可锁定阀杆32。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切换阀可通过驱动件31转动阀杆32以带动阀芯2转动,从而连通或者隔断进液口141和出液口142,实现切换阀的换向功能,且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切换阀在阀芯2内构建了可以将进液口141中的液体引至锥形腔11底壁13的冲击通道21,在进行切换阀换向时,首先可通过驱动件31拉动阀杆32带动堵杆33退出冲击通道21,此时冲击通道21连通,进液口141中的液体可逐渐流向锥形腔11底壁13,从而在锥形腔11底壁13朝锥形腔11顶壁12挤推阀芯2,减小阀体1与阀芯2之间的锁紧力,然后再继续通过驱动件31拉动阀杆32即可省力地将阀芯2由锁紧位置移动至松动位置(即提升阀芯2),在切换阀换向完毕后,首先可通过驱动件31推动阀杆32带动堵杆33伸入冲击通道21,此时冲击通道21堵塞,进液口141中的液体不再流向锥形腔11底壁13,然后再继续通过驱动件31推动阀杆32即可将阀芯2由松动位置移动至锁紧位置(即下压阀芯2),而在阀芯2移动的过程中,锥形腔11底壁13的液体可由阀芯2和锥形腔11之间的配合间隙流入进液口141或者出液口142,避免对阀芯2的复位形成阻碍。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技术中单纯只凭借外力从切换阀外部提升阀芯,本申请的切换阀在切换阀内部利用液体的挤推力首先“松动”阀芯,然后再配合外力从切换阀外部提升阀芯,即便是大口径的切换阀也可实现稳定换向,提高了切换阀换向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切换阀中,阀芯2与阀杆32处于可活动的连接关系中,即在阀杆32可带动阀芯2转动的同时,阀杆32相对阀芯2还具有一定的活动量,从而确保堵杆33可伸入或退出芯冲击通道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切换阀中,驱动件31具有三重功能,其中之一是控制阀杆32的转动以实现切换阀换向,另外一个是控制阀杆32的移动以调节冲击通道21的开闭,最后一个是在阀杆32的调节动作完成后,驱动件31可阻止阀杆32继续活动,确保切换阀正常运行。
可选地,出液口142和进液口141可沿锥形腔11环壁14的周向设置多个,阀芯2转动可同时控制多个出液口142和多个进液口141的连通或者隔断,由此本装置可适用于更多的工作场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换阀,阀体具有锥形腔,且锥形腔的顶壁的截面积大于锥形腔的底壁的截面积,阀芯配合在锥形腔内,锥形腔的环壁上具有与锥形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阀芯转动可连通或隔断进液口和出液口,且沿靠近底壁的方向,阀芯相对锥形腔具有松动位置和锁紧位置,在松动位置,阀芯与环壁分离以使阀芯相对阀体可转动,在锁紧位置,阀芯与环壁过盈配合以锁定阀体和阀芯,阀芯内设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冲击通道的另一端朝向底壁敞开,控制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阀杆,阀杆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阀杆的另一端穿过顶壁与阀芯连接,驱动件可驱动阀杆转动以带动阀芯转动,且阀杆朝向阀芯的一端具有堵杆,堵杆可移动地配合在冲击通道内以开启或关闭冲击通道,驱动件可驱动阀杆沿其轴向移动以带动堵杆移动,且在阀杆移动完成后,驱动件可锁定阀杆,由此,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切换阀在阀芯内构建了可以将进液口中的液体引至锥形腔底壁的冲击通道,在进行切换阀换向时,可利用驱动件拉动阀杆带动堵杆打开冲击通道,此时进液口中的液体逐渐流向锥形腔底壁,并在锥形腔底壁朝锥形腔顶壁挤推阀芯,减小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锁紧力,从而工作人员可省力地提升阀芯,快速完成切换阀换向操作,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本申请的切换阀在切换阀内部借助液体的挤推力配合切换阀外部的外力共同提升阀芯,即便是大口径的切换阀也可实现稳定换向,提高了切换阀换向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申请的切换阀中,冲击通道的开闭控制机构与切换阀的换向控制机构耦合为一体的控制组件,提升了本装置装配的简洁性,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顶壁12与阀芯2在阀芯2的轴向上间隔开,底壁13设有限位柱131,限位柱131沿阀芯2的轴向延伸,且限位柱131包括第一杆段(未示出)和第二杆段(未示出),第一杆段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杆段的截面积,阀芯2可转动地设于第二杆段上。
可以理解的是,锥形腔11顶壁12与阀芯2之间的间隔空间容许阀芯2在锁紧位置和松动位置之间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的连接部位具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可保持阀芯2在第二杆段上转动而不与锥形腔11底壁13接触,由此阀芯2和锥形腔11底壁13之间形成了间隔空间,便于冲击通道21内的液体流入锥形腔11底壁13,缓解液体流向锥形腔11底壁13时需克服的阻力。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阀芯2朝向阀杆32的一端具有配合槽22,配合槽22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布置的通孔221,阀杆32的部分穿设于配合槽22内,且阀杆32位于配合槽22内的部分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穿孔325,阀芯2和阀杆32通过依次穿过通孔221和第一穿孔325的销轴(未示出)连接,且第一穿孔325和通孔221中的一个为圆孔,另一个为沿阀芯2的轴向延伸的长圆孔。
换言之,销轴依次穿过通孔221和第一穿孔325确保阀杆32和阀芯2连接,在阀杆32转动时,销轴也会同步转动,从而带动阀芯2转动,而第一穿孔325或者通孔221为长圆孔则确保阀杆32或者阀芯2相对销轴沿阀芯2的轴向可移动,由此实现阀杆32与阀芯2可活动地连接,阀杆32在控制阀芯2转动的同时也可控制冲击通道21的开启或者关闭。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阀杆32位于配合槽22内的部分套设有密封圈,由此增强阀杆和配合槽安装的密封性,避免液体溢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切换阀还包括支架4,支架4设于顶壁12的外侧面上,支架4具有第二穿孔41,阀杆32位于阀体1外的部分穿过第二穿孔41与驱动件3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4可对阀杆32提供保护,避免阀杆32因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而腐蚀,提升本装置的耐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设于支架4上的第二穿孔41可避免阀杆32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转或者在移动过程中无法复位,从而对阀杆32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提升本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件31包括换向手柄311和旋转手轮312,换向手柄311与阀杆32连接,且换向手柄311转动可带动阀杆32转动,旋转手轮312具有安装环313,安装环313可转动地设于第二穿孔41内,阀杆32螺纹配合在安装环313内,旋转手轮312转动可带动阀杆32沿其轴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换向手柄311可通过控制阀杆32转动可实现切换阀换向,且在杠杆作用下,换向手柄311减少了工作人员操作阀杆32转动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切换阀换向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手轮312与阀杆32形成螺纹传动结构,正向转动旋转手轮312即可控制阀杆32朝向阀芯2移动,从而堵杆33伸入冲击通道21以关闭冲击通道21,反之,反向转动旋转手轮312即可控制阀杆32背离阀芯2移动,从而堵杆33退出冲击通道21以开启冲击通道21,该种控制方式不仅稳定性强,且阀杆32在移动完成后可实现自锁,避免阀杆32在切换阀工作时随意移动导致液体由冲击通道21溢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阀杆32包括传动段321和活动段322,传动段321与活动段322可转动地连接,传动段321远离活动段322一端与驱动件31连接,活动段322远离传动段321的一端与阀芯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阀杆32可能有磨损或者支架4位置存在偏移,这导致阀杆32与阀芯2的中心轴线不共线,影响阀杆32对阀芯2的控制,而在本申请的切换阀中,阀杆32分为相互转动连接传动段321和活动段322,在重力作用下,活动段322始终与阀芯2的中心轴线共线,而驱动件31则通过与之相连的传动段321将作用力传递给活动段322以控制阀芯2的运转。
可选地,传动段321可与活动段322铰接,从而在确保两者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对阀杆32进行维修拆卸。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活动段322具有第一限位环323,在堵杆33伸入冲击通道21后,第一限位环323可止抵阀杆32继续移动,由此,第一限位环323可避免活动段322过度伸入配合槽22对阀芯2造成破坏,同时也可避免堵杆33过度伸入冲击通道21影响冲击通道21的流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传动段321具有第二限位环324,在堵杆33退出冲击通道21后,第二限位环324可止抵传动段321继续移动,由此,第二限位环324可避免传动段321脱出支架4,确保切换阀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阀芯2包括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环板23,环板23的外周边与环壁14的内周边连接,相邻环板23之间设有凹槽,凹槽与环壁14共同围成流通腔,阀芯2转动可使流通腔连通进液口141和出液口142。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间隔布置的环板23使得切换阀具有多层流通腔,每层流通腔皆可控制相应管路的液体流通,从而是本装置可适用于更多的工作场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顶壁12和邻近顶壁12的环板23中的一个具有限位凸起(未示出),另外一个具有限位凹槽(未示出),限位凸起配合在限位凹槽内以限定阀芯2的转动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起在限位凹槽内具有一定的活动角度,且活动范围的大小与进液口141和出液口142的布置角度相关,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控制阀芯2转动角度,快速精准完成切换阀换向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具有锥形腔,且所述锥形腔的顶壁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锥形腔的底壁的截面积,所述阀芯配合在所述锥形腔内,所述锥形腔的环壁上具有与所述锥形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阀芯转动可连通或隔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且沿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阀芯相对所述锥形腔具有松动位置和锁紧位置,在所述松动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环壁分离以使所述阀芯相对所述阀体可转动,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环壁过盈配合以锁定所述阀体和所述阀芯,所述阀芯设有冲击通道,所述冲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冲击通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底壁敞开;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阀杆,所述阀杆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延伸,且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阀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顶壁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阀杆转动以带动所述阀芯转动,且所述阀杆朝向所述阀芯的一端具有堵杆,所述堵杆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冲击通道内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冲击通道,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阀杆沿其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堵杆移动,且在所述阀杆移动完成后,所述驱动件可锁定所述阀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与所述阀芯在所述阀芯的轴向上间隔开,所述底壁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柱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杆段的截面积,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杆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杆的一端具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布置的通孔,所述阀杆的部分穿设于所述配合槽内,且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配合槽内的部分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穿孔,所述阀芯和所述阀杆通过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的销轴连接,且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中的一个为圆孔,另一个为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延伸的长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顶壁的外侧面上,所述支架具有第二穿孔,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阀体外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换向手柄和旋转手轮,所述换向手柄与所述阀杆连接,且所述换向手柄转动可带动所述阀杆转动,所述旋转手轮具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阀杆螺纹配合在所述安装环内,所述旋转手轮转动可带动所述阀杆沿其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传动段和活动段,所述传动段与所述活动段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段远离所述活动段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动段远离所述传动段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段具有第一限位环,在所述堵杆伸入所述冲击通道后,所述第一限位环可止抵所述阀杆继续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段具有第二限位环,在所述堵杆退出所述冲击通道后,所述第二限位环可止抵所述传动段继续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环板,所述环板的外周边与所述环壁的内周边连接,相邻所述环板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环壁共同围成流通腔,所述阀芯转动可使所述流通腔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和邻近所述顶壁的所述环板中的一个具有限位凸起,另外一个具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凹槽内以限定所述阀芯的转动角度。
CN202320995188.2U 2023-04-27 2023-04-27 切换阀 Active CN220151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188.2U CN220151947U (zh) 2023-04-27 2023-04-27 切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188.2U CN220151947U (zh) 2023-04-27 2023-04-27 切换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1947U true CN220151947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8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5188.2U Active CN220151947U (zh) 2023-04-27 2023-04-27 切换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1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0022B2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JP5200009B2 (ja) 作動流体を移送するためのベーンポンプ
US7694939B2 (en) Flow rate control valve
CN111720558B (zh) 一种截止阀
BR112016015949B1 (pt) Válvula
CN220151947U (zh) 切换阀
CN111365473A (zh) 一种低扭矩长寿命蝶阀
CN116336218A (zh) 切换阀
US9539674B2 (en) Clog resistant valve port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same
CN210014049U (zh) 一种分水阀芯
US11536379B2 (en) Ball valve and valve operating method
SE530706C2 (sv) Koppling
CN111520490B (zh) 一种闸阀
CN104520525A (zh) 带具有多个功能的部件的闩锁体及其纳入的钻头组件
CN110594431B (zh) 一种液体输送专用阀
CN110319243B (zh) 控制阀
US20150136258A1 (en) Spool assembly and a valve comprising the same
EP3553324B1 (en) Valve and hydraulic system with the same
CN111075944A (zh) 一种具有z型槽的手动控制阀
CN108488130B (zh) 一种控制阀装置
CN219827742U (zh) 阀门
CN110836285B (zh) 一种安全阀
CN220320372U (zh) 阀门的阀芯组件、阀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08843821B (zh) 阀组件
CN211975570U (zh) 一种转阀式液压换向阀、液压系统以及板栅冲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