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6228U -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6228U
CN220146228U CN202321955979.9U CN202321955979U CN220146228U CN 220146228 U CN220146228 U CN 220146228U CN 202321955979 U CN202321955979 U CN 202321955979U CN 220146228 U CN220146228 U CN 220146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bottom plate
plate
pull ro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59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海英
许力刚
翟公坤
于新巧
柳强
孟菁烁
李珈宜
蒲春雨
马小曼
周英
赵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uazheng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Zhe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event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uazheng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Zhe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event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uazheng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Zhe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event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uazheng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59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6228U/zh
Priority to DE202023104518.9U priority patent/DE202023104518U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6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6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94Moulds for concrete test sam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02Auxiliary parts or elements of the mould
    • B28B7/0014Fastening means for mould parts, e.g. for attaching mould walls on mould tables; Mould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属于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四块侧板以及紧固组件,四块所述侧板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耳块,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耳块;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腰箍、第二腰箍、拉杆和压紧件;所述拉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拉杆分别位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腰箍的中部向内压紧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腰箍的两个末端穿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压紧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拉杆上部且压紧在所述第一腰箍末端上表面;本实用新型拆装省力以及节省试验人员的拆装时间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拆卸后的模具便于清洗和储运。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背景技术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顺利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混凝土工程的成本。
混凝土试配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含量、不同组分的混凝土成分条件下硬化形成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等测试,通常需要利用试模来制作混凝土试块。目前常见的混凝土试模有整体式和可拆卸式,整体式的凝土试模结构简单但是脱模困难,可拆卸式的凝土试模部件数量相较之下较多,各部件通过拼接以及紧固件固定组成完整的试模。如中国专利CN215202557U中,公开了一种砼试模,其五个侧面都可以拆卸下来,但是其侧板两个为一组固定连接,两组侧板之间可通过固定件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四个侧板通过两个连接栓可拆卸固定在底板上,该砼试模一共使用了四个连接栓,即每次拆卸一个试模时,需要旋拧4次连接栓,而在混凝土试配试验过程是,会大批量的制作成分不同的混凝土试块,工作人员需要旋拧数量较多的连接栓,拆装过程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四个侧面均可拆卸连接在底面上,且只需要两个压紧件固定,拆卸方便,省时省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包括底板、四块侧板以及紧固组件,四块所述侧板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形成顶部开口的矩形腔体结构;所述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抵紧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相对面上;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插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耳块,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耳块,所述第二耳块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耳块;
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腰箍、第二腰箍、拉杆和压紧件;所述拉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拉杆分别位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腰箍的中部向内压紧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腰箍的两个末端穿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第二腰箍的中部向内压紧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二腰箍的末端穿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第一腰箍放置在所述第一耳块上,所述第二腰箍放置在所述第二耳块上,所述第一腰箍的末端放置在所述第二腰箍末端上,所述压紧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拉杆上部且压紧在所述第一腰箍末端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侧板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四侧板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二定位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块插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四侧板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块插设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为沿底板厚度方向的贯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一辅助块,所述第二侧板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二辅助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分别所述第一辅助块和第二辅助块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第一辅助块插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侧板通过第二辅助块插设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腰箍和第二腰箍末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腰箍与第一侧板之间至少三个独立的接触面,所述第二腰箍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至少有三个独立的接触面。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的下端固定有大头部,所述拉杆向上穿设在所述底板中且所述大头部的下端不超出所述底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大头部对应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座,所述拉杆下端与所述底板卡接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是,首先利用底板定位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后利用第一腰箍和第二腰箍配合两个拉杆定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四个侧板围成矩形,第一腰箍和第二腰箍被第一耳块和第二耳块支撑架起,同时上方通过压紧件锁紧定位,确保第一腰箍和第二腰箍不会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仅需要两个拉杆和压紧件即可实现对四个侧板在底板上的组装,工作人员在拆装模具的时候只需要操作数量极少的压紧件即可,对于需要大批量制作试块的混凝土试配试验过程来说,能够相对省力以及节省试验人员的拆装模时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高效脱模,拆卸后的模具便于清洗,便于下次使用;拆卸后的模具单个部件多为板装,便于在拆卸后将侧板、底板堆叠存放,压缩体积,减少模具的占用空间,便于模具的储藏和运输。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第一定位孔、12-杆定位孔、13-角块、14-第二定位孔、2-拉杆、21-上螺纹部、22-下螺纹部、3-第一侧板、31-第一耳块、32-第一辅助块、4-第二侧板、41-第二耳块、42-第二辅助块、51-第三侧板、511-第一定位块、52-第四侧板、521-第二定位块、6-第一腰箍、61-端孔、62-抵面、7-第二腰箍、8-压紧件、9-大头部、10-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包括底板1、四块侧板以及紧固组件,四块侧板通过紧固组件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形成顶部开口的矩形腔体结构;腔体的体积保持与常规的试块模具相同,如可为10*10*10cm、15*15*15mm等尺寸,也可以是矩形形状;
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1和第三侧板51,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相对设置,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相对设置,且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抵紧在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相对面上,在底板1上安装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1和第三侧板51的上表面齐平便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泥浆;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插接在底板1上;第一侧板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耳块31,第二侧板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耳块41,第二耳块41位置低于第一耳块31;
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腰箍6、第二腰箍7、拉杆2和压紧件8,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末端均设置有端孔61;拉杆2垂直设置在底板1上,且拉杆2分别位于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的外侧,拉杆2一般设置在地底板1的宽边中线上,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的末端与拉杆2配合设置;第一腰箍6的中部向内压紧第一侧板3的外侧面,且第一腰箍6的两个末端通过端孔61穿设在拉杆2上;第二腰箍7的中部向内压紧第二侧板4的外侧面,且第二腰箍7的末端通过端孔61穿设在拉杆2上;
第一耳块31与第二耳块41的高度差为第二腰箍7的厚度,第一腰箍6放置在第一耳块31上,第二腰箍7放置在第二耳块41上,第一腰箍6的末端放置在第二腰箍7末端上,压紧件8可拆卸安装在拉杆2上部且压紧在第一腰箍6末端上表面;即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分别被耳块支撑,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同时从上方被压紧件8向下压紧,从而将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牢靠固定,使得四个侧板和底板1形成接触密封接触,保证试块模具的密封性,和模具的尺寸精准;
压紧件8可以采用快速夹具、手拧螺母或六角螺母,六角螺母可配合电动手钻使用,压紧件8能够实现在拉杆2上的快速安装;本使用新型仅使用了两个压紧件8即可实现对模具的拆装,相较于现有的使用长螺栓螺母固定的可拆模具以及背景技术中的砼试模更加省时省力,更加的适用于大批量混凝土试配试验过程中。
如图5、图6所示,第三侧板51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一定位块511,第四侧板52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二定位块521,底板1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定位块511和第二定块块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1;第三侧板51通过第一定位块511插设在底板1上且第三侧板51的底端面抵紧在底板1的上表面;第四侧板52通过第二定位块521插设在底板1上且第三侧板51的底端面抵紧在底板1的上表面;优选的,第一定位孔11为沿底板1厚度方向的贯通孔,便于清理,第一定位块511和第二定位块521的边角可做倒角处理以便于对孔插入。
如图6所示,第一侧板3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一辅助块32,第二侧板4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二辅助块42,底板1上设置有与分别第一辅助块32和第二辅助块4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4;第一侧板3通过第一辅助块32插设在底板1上,第二侧板4通过第二辅助块42插设在底板1上;与第一定位孔11类似,第二定位孔14优选的同样为沿底板1厚度方向的贯通孔。
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末端设置有抵面62,抵面62分别抵接在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的外侧面上,将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向矩形腔体结构内部方向抵紧以实现精确定位。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整体呈弓型或凹字型,第一腰箍6与第一侧板3之间至少三个独立的接触面,第二腰箍7与第二侧板4之间至少有三个独立的接触面;三个接触面至少为第一侧板3或第二侧板4的两侧的窄侧面以及外侧面,以如图1至图6所示的底板1的长度较长的边为长边、较短的边为短边,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通过与两侧的窄侧面接触定位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相对于底板1长度方向的位置,通过与外侧面接触使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在夹紧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的同时定位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相对于底板1宽度方向的位置;由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底端面上的辅助块不是必须的,因此需要利用三个接触面精确定位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拉杆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纹部21和下螺纹部22,拉杆2的上部通过螺纹与手拧螺母型的压紧件8螺纹连接;与之对应,底板1上设置有杆定位孔12,杆定位设置有内螺纹,拉杆2的下端与底板1螺纹连接;在拆卸存放的时候,将拉杆2从底板1上拧掉即可进行底板1的堆叠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拉杆2的下端固定有大头部9,拉杆2向上穿设在底板1中且大头部9的下端不超出底板1的下表面;底板1下部设置有与大头部9对应的容置空间;在拆卸存放的时候,从地面上拿起底板1,将拉杆2从底板1上向下抽掉即可进行底板1的堆叠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底板1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座10,拉杆2下端与底板1卡接或螺纹连接;底板1下部设置有与固定座10对应的容置空间,在存放的时候,底板1可以相互堆叠,然后固定座10刚好位于容置空间内;具体的,在底板1的四角固定有角块13,两个角块13之间即为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拆卸时,首先取下压紧件8,然后从拉杆2上拔下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之后从底板1上拿掉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然后从底板1上拔下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这时候定型后的混凝土试块四面完全露出,便于取下和转移;试配试验结束后,模具不使用时,再从底板1上拆下拉杆2进行存放。
本实用新型仅需要两个拉杆2和压紧件8即可实现对四个侧板在底板1上的组装,工作人员在拆装模具的时候只需要操作数量极少的压紧件8即可,对于大批量的混凝土试配试块试验过程来说,能够省力以及节省试验人员的拆装模时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高效脱模,拆卸后的模具便于清洗,便于下次使用;拆卸后的模具单个部件多为板装,在拆卸后可以将侧板、底板1堆叠在一起,压缩体积,减少模具的占用空间,便于模具的储藏和运输。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包括底板(1)、四块侧板以及紧固组件,四块所述侧板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底板(1)可拆卸连接,形成顶部开口的矩形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1)和第三侧板(51),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抵紧在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相对面上;所述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插接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侧板(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耳块(31),所述第二侧板(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耳块(41),所述第二耳块(41)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耳块(31);
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腰箍(6)、第二腰箍(7)、拉杆(2)和压紧件(8);所述拉杆(2)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且所述拉杆(2)分别位于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的外侧;所述第一腰箍(6)的中部向内压紧所述第一侧板(3)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腰箍(6)的两个末端穿设在所述拉杆(2)上;所述第二腰箍(7)的中部向内压紧所述第二侧板(4)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二腰箍(7)的末端穿设在所述拉杆(2)上;所述第一腰箍(6)放置在所述第一耳块(31)上,所述第二腰箍(7)放置在所述第二耳块(41)上,所述第一腰箍(6)的末端放置在所述第二腰箍(7)末端上,所述压紧件(8)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拉杆(2)上部且压紧在所述第一腰箍(6)末端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51)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一定位块(511),所述第四侧板(52)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二定位块(52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块(51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1);所述第三侧板(51)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块(511)插设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四侧板(52)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块(521)插设在所述底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1)为沿底板(1)厚度方向的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一辅助块(32),所述第二侧板(4)的底端面固定有第二辅助块(42),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分别所述第一辅助块(32)和第二辅助块(4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4);所述第一侧板(3)通过第一辅助块(32)插设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二侧板(4)通过第二辅助块(42)插设在所述底板(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箍(6)和第二腰箍(7)末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三侧板(51)和第四侧板(52)的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箍(6)与第一侧板(3)之间至少三个独立的接触面,所述第二腰箍(7)与所述第二侧板(4)之间至少有三个独立的接触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的下端固定有大头部(9),所述拉杆(2)向上穿设在所述底板(1)中且所述大头部(9)的下端不超出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大头部(9)对应的容置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座(10),所述拉杆(2)下端与所述底板(1)卡接或螺纹连接。
CN202321955979.9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Active CN220146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979.9U CN22014622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DE202023104518.9U DE202023104518U1 (de) 2023-07-20 2023-08-09 Testblockform für die Betonversuchsmisch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979.9U CN22014622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6228U true CN220146228U (zh) 2023-12-08

Family

ID=88238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5979.9U Active CN22014622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6228U (zh)
DE (1) DE202023104518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3104518U1 (de)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53800U (zh) 一种低层装配式预制墙板的组装模具
CN220146228U (zh) 一种混凝土试配试块模具
CN219820059U (zh) 一种墙体砌块框架
CN111809868A (zh) 用于构造柱模板的角加固件和模板加固方法
CN100334312C (zh) 可拆式建筑模组件及建筑模框架施工方法
CN214090986U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立柱模板
CN214942328U (zh) 一种加强型节能建筑混凝土模板装置
CN115262966A (zh) 一种浇筑钢筋混凝土用建筑模板锁紧设备
CN214034793U (zh) 一种应用在混凝土墙体上的多功能螺母
CN211572618U (zh) 一种构造柱浇筑装置
CN209240240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预制楼梯防滑条模具
CN219365432U (zh) 一种定模装置
CN216067961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构件生产用加强型磁盒
CN216181445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构件生产用磁盒
CN218782281U (zh) 一种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试验装置
CN219006430U (zh) 一种制作顶砖斜砌预制块的辅助装置
CN219864040U (zh) 一种混凝土柱一体化组合木模板
CN219563562U (zh) 一种栏板构件浇筑模具
CN21992638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
CN217760021U (zh) 一种装配式卧式楼梯模具
CN215749819U (zh) 一种实验室用通体混凝土路面砖成型模具
CN211590626U (zh) 一种门窗口模具结构
CN217537854U (zh) 一种可调节周转的构造柱喇叭口定型模具
CN216181470U (zh) 预制梁的可重复利用模具
CN218138767U (zh) 一种新型全预制飘窗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