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1209U - 智能电动推拉床 - Google Patents

智能电动推拉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1209U
CN220141209U CN202321520848.8U CN202321520848U CN220141209U CN 220141209 U CN220141209 U CN 220141209U CN 202321520848 U CN202321520848 U CN 202321520848U CN 220141209 U CN220141209 U CN 220141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lectric push
sliding
bed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08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和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Xinzhiy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Xinzhiy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Xinzhiy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Xinzhiy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08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1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1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1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电动推拉床,包括床板、滑动底架和驱动机构,所述床板具一开口朝下的容纳腔;所述滑动底架设置在所述床板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架之间,且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床板和底架之间。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的使用时将床板安装有滑轮的一端抵住床屏,在整理人员需要进行床铺整理时,通过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电动机的启动,从而带动整个床体进行位移,此时床板与床屏之间出现能够进行无障碍铺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开关可采用手动控制或语音控制,当床铺整理完成后,语音或手动控制启动电动机进行复位,从而避免整理人员在整理床铺时搬动床板或拉动床垫,减轻劳动强度,提升铺床效率,解决酒店铺床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电动推拉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拉床领域,特别涉及智能电动推拉床。
背景技术
床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陌生的,并且床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装设备,而现在的科技越来越进步了床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了,例如现在最先进的床就是电动床,电动床主要是使用电控制床头和床板所实现的,并且可以根据大家所需要的高度来自动调节床头和床板的高度,再或者是根据需要进行电动折叠来减少使用空间。
对于上述可调节床的使用大多用在在医院或用在行动不便的人们身上,而对于正常的家居或酒店的使用还是采用常规的家用床。
对于酒店最经常做的就是对于床铺的整理和归纳,一般情况下当住宿人员办理离开离店后,所使用床铺都非常凌乱,客房人员就会更换处理,将床单和床罩进行更换,在更换的过程中需要将床单塞入床垫下面使张床铺变的整洁,在塞入的过程中需要床垫与床头板之间最不容易塞入,客房人员需要将床垫或整个床板挪开,留有足够的位置进行操作,当床单塞入床垫后还需推动床垫,将床垫与床头板贴近,此类操作十分的不方便,并且现有的床垫比较厚实沉重在客房比较多时,无疑是增加了客房人员的劳动,同时减慢的整个的床铺的整理效率,当酒店客流量较大时,更是影响整个客房打扫整理效率;
对于家用来说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比较爱干净,整理床铺比较频繁,而且子女不在身边,在整理床单时,更没有足够的力气去移动床板或床垫,如果强行挪动,可能会损害身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任一方面的智能电动推拉床。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整理人员在整理床铺时搬动床板或床垫,减少劳动负担。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整体整理速度和效率。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电动推拉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具一开口朝下的容纳腔;
滑动底架,所述滑动底架设置在所述床板的下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架之间,且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床板和底架之间;
所述滑动底架包括第一固定梁、第二固定梁和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上部设置有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内具有:
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长短相同的支撑柱;
若干第一竖梁,所述第一竖梁等距离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第二竖梁,所述第二竖梁与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竖梁靠近所述驱动机构;
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框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滚轮设置在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
若干滑块,若干所述滑块与所述滚轮设置在同一侧,且若干所述滑块等份、等距离与所述第一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具有一滑动的凹槽,凹槽开口扣设在所述滑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第一固定梁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
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套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梁固定连接;
推块,所述推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梁的中部,所述推块通过所述电动推杆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的底部均设置至少三个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等距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与所述固定支脚底部齐平。
进一步地,每个滑道上至少设置两个与之配合的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是所述第一框架长边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梁至少设置三个,且所述第一竖梁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设置还设置有第一横梁。
进一步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横杆,所述加固横杆位于所述电动推杆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电动推杆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滑动底架固定放置在地面上,将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架的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的上部,将所述床板通过滑块和滑动底架上平行设置的滑动相互装配,在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滚轮,通过滚轮进行辅助移动,从而使床板能够沿所述第二横梁的径向方向进行滑动;具体的使用时将床板安装有滑轮的一端抵住床屏,在整理人员需要进行床铺整理时,通过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电动机的启动,电动推杆推动推块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整个床体进行位移,此时床板与床屏之间出现能够进行无障碍铺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开关可采用手动控制或语音控制,当床铺整理完成后,语音或手动控制启动电动机进行复位,整理完成,从而避免整理人员在整理床铺时搬动床板或拉动床垫,减轻劳动强度,提升铺床效率,解决酒店铺床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床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床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床体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图7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床体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床板,101、板体,102、第一框架,103、第二框架,104、滚轮,105、第一竖梁,106、第一横梁,107、滑块,108、第二竖梁,109、支撑柱,200、滑动底架,201、护板,202、第二横梁,203、第一固定梁,2031、第二固定梁,204、加固横杆,205、固定支脚,206、滑道,300、驱动机构,301、电动推杆,302、推块,303、电动机,304、固定架,305、固定套件,400、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床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床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床体第一框架102和第二框架103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底架200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图7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床体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方案,如图1至图7中所示,提供了智能电动推拉床,包括床板100、滑动底架200和驱动机构300,所述床板100具一开口朝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大于所述滑动底架200,也就是说床板100大于滑动底架200,使床板100的下部与地面之间留有空隙,防止光脚或穿拖鞋使脚趾碰到床架;所述滑动底架200设置在所述床板100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300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架200之间,且所述驱动机构300位于所述床板100和底架之间;所述滑动底架200包括第一固定梁203、第二固定梁2031和和第二横梁202,所述第二横梁20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横梁202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300与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02的上部设置有滑道206,在使用时驱动机构300带动所述床板100相对于滑动底架200移动,如图8和图9中所示,其中为了整个床体的美观在所述滑动底架200的外围设置有护板201进行防护。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床板100内具有:第一框架102和第二框架103、若干第一竖梁105、第二竖梁108、若干滚轮104、若干滑块107,所述第一框架102和所述第二框架10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框架102和所述第二框架10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长短相同的支撑柱109;所述第一竖梁105等距离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103上;所述第二竖梁108与所述第二框架103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框架102和第二框架103、若干第一竖梁105、第二竖梁108、若干滚轮104、若干滑块107共同形成床板100的骨架,在骨架的外部设置有床板100的板体101,板体101用于放置床垫,如图3和图4中所示机构为去除外板的内部结构,且所述第二竖梁108靠近所述驱动机构300;所述滚轮104与所述第一框架102固定连接,且所述滚轮104设置在远离所述驱动机构300的一端,作为辅助滑动部件;若干所述滑块107与所述滚轮104设置在同一侧,且若干所述滑块107等份、等距离与所述第一框架10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07具有一滑动的凹槽,凹槽开口扣设在所述滑道206上进行滑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和图6中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电动机303、电动推杆301、推块302、所述电动机303与所述第一固定梁203通过五金固定架304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一端与所述电动机303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套件305与所述第二固定梁2031固定连接;所述推块3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梁108的中部,所述推块302通过所述电动推杆301驱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中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的底部均设置至少三个固定支脚205,所述固定支脚205等距离设置,所述固定支脚205的设置是为了加固滑动底架200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8和图9中所述,所述滚轮104与所述固定支脚205底部齐平,齐平设置能够使床板100能够稳定移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每个滑道206上至少设置两个与之配合的滑块107,所述滑块107等距离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102的底部,等距离设置防止滑动底架200在滑动时出现跑偏的情况。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横梁202的长度是所述第一框架102长边的三分之二,无论床板100怎么位移,滑动底架200都能稳定支撑住床板100。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竖梁105至少设置三个,且所述第一竖梁105与所述第二框架103之间设置还设置有第一横梁106,稳固床板100。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第一横梁106和所述第二横梁202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横杆204,所述加固横杆204位于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电动推杆301平行设置稳定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床板100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开关400,所述控制开关400与所述驱动机构300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400可采用手动开关控制,也可采用语音开关控制;当床铺开始整理或完成整理后,语音或手动控制启动电动机303进行复位,需要说明是语音开关为现有的语音控制系统,此处不在赘述。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滑动底架200固定放置在地面上,将所述驱动机构300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架200的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的上部,将所述床板100通过滑块107和滑动底架200上平行设置的滑动相互装配,在远离所述驱动机构300的一端设置滚轮104,通过滚轮104进行辅助移动,从而使床板100能够沿所述第二横梁202的径向方向进行滑动;具体的使用时将床板100安装有滑轮的一端抵住床屏,在整理人员需要进行床铺整理时,通过控制开关400进行控制电动机303的启动,电动推杆301推动推块302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整个床体进行位移,此时床板100与床屏之间出现能够进行无障碍铺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开关400可采用手动控制或语音控制,当床铺整理完成后,语音或手动控制启动电动机303进行复位,整理完成,从而避免整理人员在整理床铺时搬动床板100或拉动床垫,减轻劳动强度,提升铺床效率,解决酒店铺床难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板(100),所述床板(100)具一开口朝下的容纳腔;
滑动底架(200),所述滑动底架(200)设置在所述床板(100)的下部;
驱动机构(300),所述驱动机构(300)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架(200)之间,且所述驱动机构(300)位于所述床板(100)和底架之间;
所述滑动底架(200)包括第一固定梁(203)、第二固定梁(2031)和和第二横梁(202),所述第二横梁(20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横梁(202)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300)与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02)的上部设置有滑道(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00)内具有:
第一框架(102)和第二框架(103),所述第一框架(102)和所述第二框架(10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框架(102)和所述第二框架(10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长短相同的支撑柱(109);
若干第一竖梁(105),所述第一竖梁(105)等距离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103)上;
第二竖梁(108),所述第二竖梁(108)与所述第二框架(10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竖梁(108)靠近所述驱动机构(300);
若干滚轮(104),所述滚轮(104)与所述第一框架(102)固定连接,且所述滚轮(104)设置在远离所述驱动机构(300)的一端;
若干滑块(107),若干所述滑块(107)与所述滚轮(104)设置在同一侧,且若干所述滑块(107)等份、等距离与所述第一框架(10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07)具有一滑动的凹槽,凹槽开口扣设在所述滑道(20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
电动机(303),所述电动机(303)与所述第一固定梁(203)通过固定架(304)固定连接;
电动推杆(301),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一端与所述电动机(303)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套件(305)与所述第二固定梁(2031)固定连接;
推块(302),所述推块(3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梁(108)的中部,所述推块(302)通过所述电动推杆(301)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203)和第二固定梁(2031)的底部均设置至少三个固定支脚(205),所述固定支脚(205)等距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04)与所述固定支脚(205)底部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滑道(206)上至少设置两个与之配合的滑块(10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202)的长度是所述第一框架(102)长边的三分之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105)至少设置三个,且所述第一竖梁(105)与所述第二框架(103)之间设置还设置有第一横梁(10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106)和所述第二横梁(202)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横杆(204),所述加固横杆(204)位于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电动推杆(301)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推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00)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开关(400),所述控制开关(400)与所述驱动机构(300)电连接。
CN202321520848.8U 2023-06-15 2023-06-15 智能电动推拉床 Active CN220141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0848.8U CN220141209U (zh) 2023-06-15 2023-06-15 智能电动推拉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0848.8U CN220141209U (zh) 2023-06-15 2023-06-15 智能电动推拉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1209U true CN220141209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0848.8U Active CN220141209U (zh) 2023-06-15 2023-06-15 智能电动推拉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1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9514B2 (en) Telescopic column, preferably for furniture
US20150000034A1 (en) Electrically Elevated Baby Crib
CN210713579U (zh) 一种室内楼梯上楼助手
CN112494311A (zh) 一种心肺按压装置的循环往复控制装置
CN220141209U (zh) 智能电动推拉床
CN116570121A (zh) 智能电动推拉床
CN220141220U (zh) 一种智能电动推拉床
CN116509175A (zh) 一种智能电动推拉床
CN211797344U (zh) 具有翻身功能的轮椅床
CN212369191U (zh) 一种背板装置及轮椅
CN111297583A (zh) 一种背板装置及轮椅
CN101766398B (zh) 一种轨道学习桌
CN219689244U (zh) 一种电气设备安装用辅助支架
CN111821115B (zh) 一种代步车
CN212441286U (zh) 一种高中物理实验台
CN214942563U (zh) 用于模块化办公室的安装装置
CN218905146U (zh) 一种电机转子装配工装装置
CN213247468U (zh) 一种可电动调节高度的折叠桌
CN220045357U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
CN217915163U (zh) 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用辅助工作台
CN210643357U (zh) 一种零阻力电动床
CN217827327U (zh) 一种电动床架及电动床
CN221019389U (zh) 一种卧式数控四角焊接机用自定位装置
CN218419592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毛巾架
CN212415313U (zh) 一种儿童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