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9419U - 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变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9419U
CN220139419U CN202321730700.7U CN202321730700U CN220139419U CN 220139419 U CN220139419 U CN 220139419U CN 202321730700 U CN202321730700 U CN 202321730700U CN 220139419 U CN220139419 U CN 220139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power
cabinet body
assembly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07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kang Xinneng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kang Xinneng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kang Xinneng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kang Xinneng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07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9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9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9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包括功率柜和至少两个变压柜;功率柜包括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至少两个变压柜分别设置于功率柜的两侧,靠近第一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第一功率组件电连接,靠近第二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第二功率组件电连接。

Description

变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其在钢铁、煤炭、发电、供暖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相关技术中,变频器包括功率柜和变压柜,变压柜设置于功率柜的一侧,功率柜中能够容纳功率单元,变压柜为功率单元供电,进而通过功率单元实现对电机的输入频率的调整,但由于功率柜内的功率单元的数量较多,且变压柜设置于功率柜的一侧,位于功率柜内远离变压柜的一侧的功率单元与变压柜之间的距离较长,使得位于功率柜内远离变压柜的一侧的功率单元与变压柜之间所需的线缆也较长,进而使得线缆的布置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包括功率柜和至少两个变压柜;功率柜包括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至少两个变压柜分别设置于功率柜的两侧,靠近第一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第一功率组件电连接,靠近第二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第二功率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频器,包括功率柜和至少两个变压柜,功率柜包括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配合可实现对电源频率的调节,进而通过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实现对电机等动力输出设备的控制。至少两个变压柜分别设置于功率柜的两侧,至少两个变压柜中靠近第一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第一功率组件电连接,至少两个变压柜中靠近第二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第二功率组件电连接,使得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分别与靠近的变压柜电连接,在实现向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供电的同时,减小连接第一功率组件、第二功率组件和变压柜所需的电缆的长度,进而降低电缆的布置难度。并且由于在功率柜的两侧分别设置变压柜能够减小连接第一功率组件、第二功率组件和变压柜所需的电缆的长度,所以还可降低连接第一功率组件、第二功率组件和变压柜所需的电缆的成本。
具体地,在变压柜数量为两组的情况下,功率柜包括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功率柜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变压柜,连接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的电缆分别向两侧延伸,进而使得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分别与两侧的变压柜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频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功率柜还包括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第一柜体内设置有第一功率组件;第二柜体与第一柜体并列布置,第二柜体内设置有第二功率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柜包括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内,进而实现对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的容纳和保护,提升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柜体与第一柜体并列布置,使得至少两个变压柜可分别布置于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的两侧,连接第一功率组件和变压柜的线缆和连接第二功率组件和变压柜的线缆能够分别布置于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内,减少单个柜体内电缆的数量,进而降低单个柜体内电缆的布置难度,使得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内的电缆更整洁。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内,还可使得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分开设置,进而降低单个柜体内的功率组件的发热量,进而降低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内的温度,优化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的工作环境,进而提升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柜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一柜体的侧板或底板连接,第一功率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架上,进而实现对第一功率组件的安装和固定。
第二柜体内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二柜体的侧板或底板连接,第二功率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架上,进而实现对第二功率组件的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功率组件包括位于第一柜体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位于第一柜体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和位于第一柜体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
第二功率组件包括位于第二柜体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位于第二柜体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和位于第二柜体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
位于第一柜体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与位于第二柜体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串联,作为三相交流电中的A相;位于第一柜体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与位于第二柜体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串联,作为三相交流电中的B相;位于第一柜体的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与位于第二柜体的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串联,作为三相交流电中的C相。
进一步地,第一柜体内设置有中位点母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压柜包括第一变压柜,第一变压柜包括第三柜体和第一变压组件,第三柜体设置于第一柜体远离第二柜体的一侧,第一变压组件设置于第三柜体内,与第一功率组件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压柜包括第一变压柜,第一变压柜设置于第一柜体远离第二柜体的一侧,第一柜体中的第一功率组件相对于第二柜体中的第二功率组件更靠近第一变压柜。第一变压柜包括第三柜体和第一变压组件,第三柜体设置于第一柜体远离第二柜体的一侧,即第三柜体、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依次布置,第一变压组件设置于第三柜体内,与第一功率组件电连接,在实现对第一功率组件供电的同时,缩短第一功率组件与第一变压组件之间的电缆的长度,进而降低电缆的布置难度,减少电缆的成本。
进一步地,第三柜体的面板外侧设置有温控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频器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置于第三柜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置于第三柜体内,进而可通过控制组件对变频器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控制。控制组件设置于第三柜体内,控制组件利用了第三柜体内的空间,使得变频器不再需要为控制组件单独设置一个柜体,减小变频器的整体体积,进而减小变频器对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控制变频器的运行状态,在第三柜体的面板外侧设置有操作触摸屏和状态操作按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频器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于第三柜体内,第三柜体的腔体被第一隔板间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变压组件设置于第一区域内,控制组件设置于第二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三柜体的腔体被第一隔板间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变压组件设置于第一区域内,控制组件设置于第二区域内,进而通过第一隔板将第一变压组件和控制组件间隔,减少第一变压组件所在的第一区域与控制组件所在的第二区域之间的热传递,在减小变频器的体积的情况下,降低第一变压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对控制组件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控制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隔板可为两块隔板,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的一侧与第三柜体的一个侧板连接,第二板的一侧与第一板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板的另一侧与第三柜体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三柜体与第一板连接的侧板和第三柜体与第二板连接的侧板为第三柜体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区域,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二区域,第三柜体内除第二区域外的区域即为第一区域。控制组件可设置在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第一隔板也可为一块隔板,第一隔板的一侧与第三柜体的一个侧板连接,第一隔板的另一侧与第三柜体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三柜体与第一隔板两侧连接的两个侧板为第三柜体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一隔板和第三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区域,第一隔板和第三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二区域,第三柜体内除第二区域外的区域即为第一区域。控制组件可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三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变压柜还包括第一接线组件,第一接线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接线组件的另一端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变压柜还包括第一接线组件,第一接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入端连接和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出端的电连接。通过第一接线组件实现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出端的电连接,减少了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出端之间的线缆的用量,降低了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出端之间的布线难度。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组件为输入母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压柜包括第二变压柜,第二变压柜包括第四柜体和第二变压组件,第四柜体设置于第二柜体远离第一柜体的一侧,第二变压组件设置于第四柜体内,与第二功率组件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压柜包括第二变压柜,第二变压柜设置于第二柜体远离第一柜体的一侧,第二柜体中的第二功率组件相对于第一柜体中的第一功率组件更靠近第二变压柜。第二变压柜包括第四柜体和第二变压组件,第四柜体设置于第二柜体远离第一柜体的一侧,即第一柜体、第二柜体和第四柜体依次布置,第二变压组件设置于第四柜体内,与第二功率组件电连接,在实现对第二功率组件供电的同时,缩短第二功率组件与第二变压组件之间的电缆的长度,进而降低电缆的布置难度,减少电缆的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变压组件为变压器。
进一步地,第四柜体的面板外侧设置有温控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频器还包括第二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设置于第四柜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还包括第二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设置于第四柜体内,进而可通过第二接线组件与外部器件进行连接,例如与电机的连接,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控制。第二接线组件设置于第四柜体内,第二接线组件利用了第四柜体内的空间,使得变频器不再需要为第二接线组件单独设置一个柜体,减小变频器的整体体积,进而减小变频器对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地,第二接线组件可为与电机进行电连接的输出母排。
进一步地,在第四柜体的面板外侧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能够观察到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频器还包括第二隔板,第二隔板设置于第四柜体内,第四柜体的腔体被第二隔板间隔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二变压组件设置于第三区域内,第二接线组件设置于第四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还包括第二隔板,第四柜体的腔体被第二隔板间隔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二变压组件设置于第三区域内,第二接线组件设置于第四区域内,进而通过第二隔板将第二变压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间隔,减少第二变压组件所在的第三区域与第二接线组件所在的第四区域之间的热传递,在减小变频器的体积的情况下,降低第二变压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对第二接线组件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第二接线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可为两块隔板,第二隔板包括第三板和第四板,第三板的一侧与第四柜体的一个侧板连接,第四板的一侧与第三板的另一侧连接,第四板的另一侧与第四柜体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四柜体与第三板连接的侧板和第四柜体与第四板连接的侧板为第四柜体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三板、第四板和第四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区域,第三板、第四板和第四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四区域,第四柜体内除第四区域外的区域即为第三区域。第二接线组件可设置在第三板、第四板和第四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第二隔板也可为一块隔板,第二隔板的一侧与第四柜体的一个侧板连接,第二隔板的另一侧与第四柜体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四柜体与第二隔板两侧连接的两个侧板为第四柜体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二隔板和第四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区域,第二隔板和第四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四区域,第四柜体内除第四区域外的区域即为第三区域。第二接线组件可设置在第二隔板和第四柜体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二变压柜还包括第三接线组件,第三接线组件的一端与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接线组件的另一端进入第三区域,与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变压柜还包括第三接线组件,第三接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入端连接和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出端的电连接。通过第三接线组件实现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出端的电连接,减少了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出端之间的线缆的用量,降低了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出端之间的布线难度。
进一步地,第三接线组件为输入母排。
进一步地,第三接线组件与第一接线组件对称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频器还包括第四接线组件,第四接线组件分别与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和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二接线组件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还包括第四接线组件,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和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均与第四接线组件连接,且第四接线组件与第二接线组件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和第二功率组件通过第四接线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与外部器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第四接线组件为级联铜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频器还包括启动柜,启动柜包括第五柜体和启动组件,第五柜体设置于第四柜体远离第二柜体的一侧,启动组件设置于第五柜体内,分别与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还包括启动柜,启动柜设置于第四柜体远离第二柜体的一侧,进而实现对启动柜的布置。启动柜包括第五柜体和启动组件,启动组件设置于第五柜体内,分别与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入端连接,实现对第一变压组件和第二变压组件的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变频器还包括液冷柜,液冷柜设置于至少两个变压柜中的一个变压柜远离功率柜的一侧,液冷柜包括液冷管路,液冷管路穿设于功率柜。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还包括液冷柜,液冷柜包括液冷管路,液冷管路穿设于功率柜,进而实现对功率柜中功率单元的散热,进一步提升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液冷管路穿设于功率柜及第一变压柜底部。
进一步地,液冷柜可设置于第一变压柜远离第一柜体的一侧,液冷管路穿过第一变压柜后延伸至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的底部,进而使得液冷管路能够同时对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进行降温。
液冷柜也可设置于第二变压柜远离第二柜体的一侧,液冷管路穿过第二变压柜后延伸至第二柜体和第一柜体的底部,进而使得液冷管路能够同时对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进行降温。
液冷管路穿设于第一变压柜、第一柜体、第二柜体和第二变压柜的底部,以减小对第一变压柜、第一柜体、第二柜体和第二变压柜内部空间的占用。
第一变压柜和第二变压柜还可采用风冷散热,外界空气从柜门风窗进入第三柜体或第四柜体内,经热交换后热空气由第三柜体或第四柜体顶部的离心风机抽出柜外。功率柜散热采用风冷与水冷结合的方式,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上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口,通风口上覆盖有通风过滤网,外界空气经柜门风窗进入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内,经热交换后热空气由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顶部的离心风机抽出柜外。
第一变压柜和第二变压柜的顶部分别设置四台离心风机,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的顶部各设置一台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柜体内的区域进行划分,使得变频器各个柜体内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整个变频器的结构更为紧凑、各部件安装过程也更为方便。同时,柜体布局的优化,减少了连接电缆的用量,避免了电缆装配后错综复杂,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减,生产装配、运输及现场维护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本实用一种柜体及母排左右对称布置形式的大容量水冷变频器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未设置柜门)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的后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设置有柜门)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变频器,100功率柜,110第一功率组件,120第二功率组件,130第一柜体,140第二柜体,200变压柜,210第一变压柜,212第三柜体,214第一变压组件,216第一接线组件,220第二变压柜,222第四柜体,224第二变压组件,226第三接线组件,228门体,229观察窗,300控制组件,400第一隔板,410第一板,420第二板,430第一区域,440第二区域,510第二接线组件,520第四接线组件,530离心风机,540中位点母排,600第二隔板,610第三板,620第四板,630第三区域,640第四区域,700启动柜,710第五柜体,720启动组件,800液冷柜,810液冷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频器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变频器10,包括功率柜100和至少两个变压柜200;功率柜100包括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至少两个变压柜200分别设置于功率柜100的两侧,靠近第一功率组件110的变压柜200与第一功率组件110电连接,靠近第二功率组件120的变压柜200与第二功率组件120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包括功率柜100和至少两个变压柜200,功率柜100包括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配合可实现对电源频率的调节,进而通过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实现对电机等动力输出设备的控制。至少两个变压柜200分别设置于功率柜100的两侧,至少两个变压柜200中靠近第一功率组件110的变压柜200与第一功率组件110电连接,至少两个变压柜200中靠近第二功率组件120的变压柜200与第二功率组件120电连接,使得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分别与靠近的变压柜200电连接,在实现向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供电的同时,减小连接第一功率组件110、第二功率组件120和变压柜200所需的电缆的长度,进而降低电缆的布置难度。并且由于在功率柜100的两侧分别设置变压柜200能够减小连接第一功率组件110、第二功率组件120和变压柜200所需的电缆的长度,所以还可降低连接第一功率组件110、第二功率组件120和变压柜200所需的电缆的成本。
具体地,在变压柜200数量为两组的情况下,功率柜100包括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功率柜10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变压柜200,连接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的电缆分别向两侧延伸,进而使得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分别与两侧的变压柜20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功率柜100还包括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第一柜体130内设置有第一功率组件110;第二柜体140与第一柜体130并列布置,第二柜体140内设置有第二功率组件120。
在该实施例中,功率柜100包括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分别设置于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内,进而实现对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的容纳和保护,提升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柜体140与第一柜体130并列布置,使得至少两个变压柜200可分别布置于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的两侧,连接第一功率组件110和变压柜200的线缆和连接第二功率组件120和变压柜200的线缆能够分别布置于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内,减少单个柜体内电缆的数量,进而降低单个柜体内电缆的布置难度,使得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内的电缆更整洁。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分别设置于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内,还可使得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分开设置,进而降低单个柜体内的功率组件的发热量,进而降低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内的温度,优化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的工作环境,进而提升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柜体130内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一柜体130的侧板或底板连接,第一功率组件110设置于第一支架上,进而实现对第一功率组件110的安装和固定。
第二柜体140内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二柜体140的侧板或底板连接,第二功率组件120设置于第二支架上,进而实现对第二功率组件120的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功率组件110包括位于第一柜体130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位于第一柜体130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和位于第一柜体130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
第二功率组件120包括位于第二柜体140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位于第二柜体140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和位于第二柜体140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
位于第一柜体130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与位于第二柜体140的上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串联,作为三相交流电中的A相;位于第一柜体130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与位于第二柜体140的中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串联,作为三相交流电中的B相;位于第一柜体130的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与位于第二柜体140的底层的三个功率单元串联,作为三相交流电中的C相。
进一步地,第一柜体130内设置有中位点母排5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变压柜200包括第一变压柜210,第一变压柜210包括第三柜体212和第一变压组件214,第三柜体212设置于第一柜体130远离第二柜体140的一侧,第一变压组件214设置于第三柜体212内,与第一功率组件110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变压柜200包括第一变压柜210,第一变压柜210设置于第一柜体130远离第二柜体140的一侧,第一柜体130中的第一功率组件110相对于第二柜体140中的第二功率组件120更靠近第一变压柜210。第一变压柜210包括第三柜体212和第一变压组件214,第三柜体212设置于第一柜体130远离第二柜体140的一侧,即第三柜体212、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依次布置,第一变压组件214设置于第三柜体212内,与第一功率组件110电连接,在实现对第一功率组件110供电的同时,缩短第一功率组件110与第一变压组件214之间的电缆的长度,进而降低电缆的布置难度,减少电缆的成本。
进一步地,第三柜体212的面板外侧设置有温控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变频器10还包括控制组件300,控制组件300设置于第三柜体212内。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还包括控制组件300,控制组件300设置于第三柜体212内,进而可通过控制组件300对变频器10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控制。控制组件300设置于第三柜体212内,控制组件300利用了第三柜体212内的空间,使得变频器10不再需要为控制组件300单独设置一个柜体,减小变频器10的整体体积,进而减小变频器10对空间的占用。并且由于减小了变频器10的整体体积,使得变频器10的生产装配、运输及现场维护也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控制变频器的运行状态,在第三柜体212的面板外侧设置有操作触摸屏和状态操作按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变频器10还包括第一隔板400,第一隔板400设置于第三柜体212内,第三柜体212的腔体被第一隔板400间隔为第一区域430和第二区域440,第一变压组件214设置于第一区域430内,控制组件300设置于第二区域440内。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还包括第一隔板400,第三柜体212的腔体被第一隔板400间隔为第一区域430和第二区域440,第一变压组件214设置于第一区域430内,控制组件300设置于第二区域440内,进而通过第一隔板400将第一变压组件214和控制组件300间隔,减少第一变压组件214所在的第一区域430与控制组件300所在的第二区域440之间的热传递,在减小变频器10的体积的情况下,降低第一变压组件214所产生的热量对控制组件300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控制组件300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隔板400可为两块隔板,第一隔板400包括第一板410和第二板420,第一板410的一侧与第三柜体212的一个侧板连接,第二板420的一侧与第一板410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板420的另一侧与第三柜体212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三柜体212与第一板410连接的侧板和第三柜体212与第二板420连接的侧板为第三柜体212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一板410、第二板420和第三柜体21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区域,第一板410、第二板420和第三柜体21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二区域440,第三柜体212内除第二区域440外的区域即为第一区域430。控制组件300可设置在第一板410、第二板420和第三柜体21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第一隔板400也可为一块隔板,第一隔板400的一侧与第三柜体212的一个侧板连接,第一隔板400的另一侧与第三柜体212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三柜体212与第一隔板400两侧连接的两个侧板为第三柜体212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一隔板400和第三柜体21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区域,第一隔板400和第三柜体21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二区域440,第三柜体212内除第二区域440外的区域即为第一区域430。控制组件300可设置在第一隔板400和第三柜体21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变压柜210还包括第一接线组件216,第一接线组件216的一端与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接线组件216的另一端进入第一区域430,与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出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变压柜210还包括第一接线组件216,第一接线组件2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连接和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出端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出端的电连接。通过第一接线组件216实现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出端的电连接,减少了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出端之间的线缆的用量,降低了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和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出端之间的布线难度。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组件216为输入母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变压柜200包括第二变压柜220,第二变压柜220包括第四柜体222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第四柜体222设置于第二柜体140远离第一柜体130的一侧,第二变压组件224设置于第四柜体222内,与第二功率组件120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变压柜200包括第二变压柜220,第二变压柜220设置于第二柜体140远离第一柜体130的一侧,第二柜体140中的第二功率组件120相对于第一柜体130中的第一功率组件110更靠近第二变压柜220。第二变压柜220包括第四柜体222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第四柜体222设置于第二柜体140远离第一柜体130的一侧,即第一柜体130、第二柜体140和第四柜体222依次布置,第二变压组件224设置于第四柜体222内,与第二功率组件120电连接,在实现对第二功率组件120供电的同时,缩短第二功率组件120与第二变压组件224之间的电缆的长度,进而降低电缆的布置难度,减少电缆的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变压组件224为变压器。
进一步地,第四柜体222的面板外侧设置有温控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变频器10还包括第二接线组件510,第二接线组件510设置于第四柜体222内。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还包括第二接线组件510,第二接线组件510设置于第四柜体222内,进而可通过第二接线组件510与外部器件进行连接,例如与电机的连接,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控制。第二接线组件510设置于第四柜体222内,第二接线组件510利用了第四柜体222内的空间,使得变频器10不再需要为第二接线组件510单独设置一个柜体,减小变频器10的整体体积,进而减小变频器10对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地,第二接线组件510可为与电机进行电连接的输出母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变频器10还包括第二隔板600,第二隔板600设置于第四柜体222内,第四柜体222的腔体被第二隔板600间隔为第三区域630和第四区域640,第二变压组件224设置于第三区域630内,第二接线组件510设置于第四区域640内。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还包括第二隔板600,第四柜体222的腔体被第二隔板600间隔为第三区域630和第四区域640,第二变压组件224设置于第三区域630内,第二接线组件510设置于第四区域640内,进而通过第二隔板600将第二变压组件224和第二接线组件510间隔,减少第二变压组件224所在的第三区域630与第二接线组件510所在的第四区域640之间的热传递,在减小变频器10的体积的情况下,降低第二变压组件224所产生的热量对第二接线组件510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第二接线组件510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600可为两块隔板,第二隔板600包括第三板610和第四板620,第三板610的一侧与第四柜体222的一个侧板连接,第四板620的一侧与第三板610的另一侧连接,第四板620的另一侧与第四柜体222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四柜体222与第三板610连接的侧板和第四柜体222与第四板620连接的侧板为第四柜体222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三板610、第四板620和第四柜体22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区域,第三板610、第四板620和第四柜体22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四区域640,第四柜体222内除第四区域640外的区域即为第三区域630。第二接线组件510可设置在第三板610、第四板620和第四柜体22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第二隔板600也可为一块隔板,第二隔板600的一侧与第四柜体222的一个侧板连接,第二隔板600的另一侧与第四柜体222的另一个侧板连接,第四柜体222与第二隔板600两侧连接的两个侧板为第四柜体222的两个相邻的侧板,第二隔板600和第四柜体22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区域,第二隔板600和第四柜体22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即为第四区域640,第四柜体222内除第四区域640外的区域即为第三区域630。第二接线组件510可设置在第二隔板600和第四柜体222的两个侧板围设出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第二变压柜220还包括门体228,门体228设置于第四柜体222上,与第四区域640相对,门体228上设置有观察窗229,通过观察窗229能够观察到第二接线组件510的接线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变压柜220还包括第三接线组件226,第三接线组件226的一端与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接线组件226的另一端进入第三区域630,与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出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变压柜220还包括第三接线组件226,第三接线组件22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入端连接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进入第三区域630,进而实现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出端的电连接。通过第三接线组件226实现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出端的电连接,减少了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出端之间的线缆的用量,降低了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出端之间的布线难度。
进一步地,第三接线组件226为输入母排。
进一步地,第三接线组件226与第一接线组件216对称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变频器10还包括第四接线组件520,第四接线组件520分别与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出端和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二接线组件510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还包括第四接线组件520,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出端和第二功率组件120的输出端均与第四接线组件520连接,且第四接线组件520与第二接线组件510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功率组件110的输出端和第二功率组件120通过第四接线组件520和第二接线组件510与外部器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第四接线组件520为级联铜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变频器10还包括启动柜700,启动柜700包括第五柜体710和启动组件720,第五柜体710设置于第四柜体222远离第二柜体140的一侧,启动组件720设置于第五柜体710内,分别与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入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还包括启动柜700,启动柜700设置于第四柜体222远离第二柜体140的一侧,进而实现对启动柜700的布置。启动柜700包括第五柜体710和启动组件720,启动组件720设置于第五柜体710内,分别与第一变压组件214的输入端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输入端连接,实现对第一变压组件214和第二变压组件224的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所示,变频器10还包括液冷柜800,液冷柜800设置于至少两个变压柜200中的一个变压柜200远离功率柜100的一侧,液冷柜800包括液冷管路810,液冷管路810穿设于功率柜100。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10还包括液冷柜800,液冷柜800包括液冷管路810,液冷管路810穿设于功率柜100,进而实现对功率柜100的散热,进一步提升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液冷管路810穿设于功率柜100及第一变压柜200的底部。
进一步地,液冷柜800可设置于第一变压柜210远离第一柜体130的一侧,液冷管路810穿过第一变压柜210后延伸至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的底部,进而使得液冷管路810能够同时对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进行降温。
液冷柜800也可设置于第二变压柜220远离第二柜体140的一侧,液冷管路810穿过第二变压柜220后延伸至第二柜体140和第一柜体130的底部,进而使得液冷管路810能够同时对第一功率组件110和第二功率组件120进行降温。
液冷管路810穿设于第一变压柜210、第一柜体130、第二柜体140和第二变压柜220的底部,以减小对第一变压柜210、第一柜体130、第二柜体140和第二变压柜220内部空间的占用。
第一变压柜210和第二变压柜220采用风冷散热,外界空气从柜门风窗进入第三柜体212或第四柜体222内,经热交换后热空气由第三柜体212或第四柜体222顶部的离心风机530抽出柜外。功率柜100散热采用风冷与水冷结合的方式,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上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口,通风口上覆盖有通风过滤网,外界空气经柜门风窗进入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内,经热交换后热空气由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顶部的离心风机530抽出柜外。
第一变压柜210和第二变压柜220的顶部分别设置四台离心风机530,第一柜体130和第二柜体140的顶部各设置一台离心风机530。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柜体内的区域进行划分,使得变频器10各个柜体内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整个变频器的结构更为紧凑、各部件安装过程也更为方便。同时,柜体布局的优化,减少了连接电缆的用量,避免了电缆装配后错综复杂,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减,生产装配、运输及现场维护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频器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柜,所述功率柜包括第一功率组件和第二功率组件;
至少两个变压柜,分别设置于所述功率柜的两侧,靠近所述第一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电连接,靠近所述第二功率组件的变压柜与所述第二功率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柜还包括:
第一柜体,所述第一柜体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功率组件;
第二柜体,所述第二柜体与所述第一柜体并列布置,所述第二柜体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功率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柜包括:
第一变压柜,所述第一变压柜包括第三柜体和第一变压组件,所述第三柜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柜体远离所述第二柜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变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柜体内,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柜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三柜体内,所述第三柜体的腔体被所述第一隔板间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变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柜还包括:
第一接线组件,所述第一接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组件的另一端进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柜包括:
第二变压柜,所述第二变压柜包括第四柜体和第二变压组件,所述第四柜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柜体远离所述第一柜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变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柜体内,与所述第二功率组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线组件,所述第二接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柜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四柜体内,所述第四柜体的腔体被所述第二隔板间隔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二变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区域内,所述第二接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压柜还包括:
第三接线组件,所述第三接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组件另一端进入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接线组件,所述第四接线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功率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接线组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启动柜,所述启动柜包括第五柜体和启动组件,所述第五柜体设置于所述第四柜体远离所述第二柜体的一侧,所述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五柜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压组件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变压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冷柜,所述液冷柜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变压柜中的一个变压柜远离所述功率柜的一侧,所述液冷柜包括液冷管路,所述液冷管路穿设于所述功率柜。
CN202321730700.7U 2023-07-04 2023-07-04 变频器 Active CN220139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0700.7U CN220139419U (zh) 2023-07-04 2023-07-04 变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0700.7U CN220139419U (zh) 2023-07-04 2023-07-04 变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9419U true CN220139419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0700.7U Active CN220139419U (zh) 2023-07-04 2023-07-04 变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9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3211U (zh) 一种分相分区设计的apf模块结构
CN201813311U (zh)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的兆瓦级风电变流器装置
JP5704760B2 (ja) 急速充電器
CN220139419U (zh) 变频器
CN201608627U (zh) 一种通用变频器
RU2239267C2 (ru) Шкаф для стан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ми
CN211351268U (zh) 一种大容量有源滤波器布局结构
CN210608919U (zh) 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
CN204408172U (zh) 一种模块化功率单元的部件排布结构
CN111342790B (zh) 一种智能型电力有源滤波模块
CN220209744U (zh) 功率柜、功率柜组和风电变流器
CN217116761U (zh) 一种中高压直挂储能系统及其冷却装置
CN217607707U (zh) 一种大功率紧凑型逆变功率单元
CN221103195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结构
CN216122196U (zh) 一种变频器用模块化安装柜
CN220325516U (zh) 一种大功率变频器和具有其的齿轮箱测试装置
CN211557798U (zh) 一种功率单元
CN216134771U (zh) 一种高稳定性且散热效果好的双向逆变器
JP2013085399A (ja) 急速充電器
CN220674151U (zh) 一种双系统变频压缩机驱动箱
CN220544861U (zh) 一种紧凑式水冷双h桥功率单元结构
CN114938588B (zh) 用于车辆的微控单元和车辆
CN218919731U (zh) 一种负载机柜
CN214626776U (zh) 矿用功率模块
CN215734009U (zh) 一种功率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