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611U - 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 Google Patents
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38611U CN220138611U CN202321584199.8U CN202321584199U CN220138611U CN 220138611 U CN220138611 U CN 220138611U CN 202321584199 U CN202321584199 U CN 202321584199U CN 220138611 U CN220138611 U CN 2201386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ng
- connecting part
- electrode assembly
- assembly
- con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group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group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引出极组件包括:第一导通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呈角度设置;第二导通件,包括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呈角度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导通部贴合并连接;绝缘防护组件,能够覆盖第一导通件以及第一导通部的至少部分;绝缘防护组件能够承托第二导通部。本申请提供的引出极组件,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导通件与第一导通件受到磕碰、发生形变等情况,并且在绝缘防护组件的防护作用下,减少了第一导通件和第二导通件向外延伸的长度,进一步降低本引出极组件受到磕碰而发生形变或者损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模组引出极的铝巴多采用平直引出,相对模组伸出部分较长,容易受到磕碰、发生变形,影响与铜排的连接强度;其次,引出极铝巴与搭接铜排需要单独设置绝缘防护结构,结构复杂;另外,引出极铝巴与搭接铜排固定在电池包横梁上,需要利用横梁自身的腔体空间,导致横梁强度降低,抗挤压能力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模组引出极容易发生变形和磕碰,影响引出极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引出极组件,包括:第一导通件,所述第一导通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角度设置;
第二导通件,所述第二导通件包括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贴合并连接;
绝缘防护组件,所述绝缘防护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导通部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导通件;所述绝缘防护组件能够承托所述第二导通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层级防护膜;
所述第一层级防护膜至少面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粘胶层,所述第一层级防护膜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热压于一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级防护膜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贴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导通部贴合,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导通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贴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均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也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
所述第二导通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延伸以与待转接部件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通部设置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待转接部件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为椭圆形孔或腰型孔,所述连接孔具有长轴,所述长轴沿所述第二导通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防护组件还包括;
固定端板,所述固定端板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弯折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设置于所述固定端板背离所述第一导通件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形成有引出部,所述第二导通部经所述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固定端板的外部;
所述固定横梁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穿过所述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固定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件为铝巴;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导通件为铜排,所述第一导通部与所述第二导通部具有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一焊接区,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二焊接区贴合并焊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模组,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因而,具有该引出极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引出极组件包括:第一导通件,第一导通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呈角度设置;第二导通件,第二导通件包括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呈角度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导通部贴合并连接;绝缘防护组件,绝缘防护组件覆盖第一导通件以及第一导通部的至少部分;绝缘防护组件能够承托第二导通部。
本申请提供的引出极组件,通过对第一导通件和第二导通件进行结构优化,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导通件与第一导通件受到磕碰、发生形变等情况,并且在绝缘防护组件的防护作用下,减少了第一导通件和第二导通件向外延伸的长度,进一步降低本引出极组件受到磕碰而发生形变或者损伤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模组,包括上述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因而,通过本引出极组件能够有效确保引出极内部组件的连接强度,还能够确保引出极与外接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降低引出极连接失败的风险,有效提高本电池包模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模组的另一视角图;
图4为图3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极组件的第一层级防护膜的从内表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出极组件的第一层级防护膜的外表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导通件,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二连接部,2-第二导通件,201-第一导通部,202-第二导通部,203-连接孔,3-待转接部件,4-第一层级防护膜,401-第一弯折部,402-第二弯折部,5-固定端板,6-固定件,7-限位槽,8-引出部,9-电芯,10-第二层级防护膜,11-FFC,12-固定横梁,1201-固定部,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出极组件,本引出极组件包括第一导通件1、第二导通件2和绝缘防护组件,其中,第一导通件1与第二导通件2相互连接,第二导通件2作为引出部件向外延伸以便于电池包模组的待转接部件3相连接,待转接部件3可以但不限于与电池包模组的BDU(Battery energy Distribution Unit,电池能量分配单元)连接,绝缘防护组件能够对第一导通件1以及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连接的部分进行防护,避免第一导通件1和/或第二导通件2受到磕碰,导致第一导通件1和/或第二导通件2发生形变或损伤,同时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相互贴合并连接的部分也由绝缘防护组件进行防护,还减少了第二导通件2向外引出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加强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相互连接的连接强度,也有效避免第二导通件2向外延伸过长,容易发生磕碰或变形。
具体地,第一导通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优选地,第一导通件1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因此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也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并且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两者呈角度设置,或者说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第一导通件1具体为铝巴,呈片状,第一连接部101用于与绝缘防护组件贴合并固定,第二连接部102同时与绝缘防护组件以及第二导通件2贴合并固定,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102与第二导通件2相连接,同时绝缘防护组件能够对第一导通件1以及第一导通件1与第二导通件2相互连接的位置进行加固、防护,从而有效降低第一导通件1受到磕碰、损伤等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铝巴的质地通常较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导通件1设定为“L”型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平铺片状的铝巴,本第一导通件1能够通过结构的优化提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导通件1自身的结构强度,并且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外力,从而降低第一导通件1发生过度形变的风险。第二导通件2同理。
进一步地,第二导通件2包括第一导通部201和第二导通部202,优选地,第二导通件2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第一导通部201和第二导通部202同样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第一导通部201和第二导通部202呈角度设置,两者沿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一导通部201用于第二连接部102相连接,第二导通部202朝向远离第二导通件2的方向延伸,以便与待转接部件3连接。
优选地,第二导通件2具体为铜排,第二连接部102具有第一焊接区,第一导通部201具有第二焊接区,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能够相互贴合并进行焊接,焊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激光焊接,通过第一导通件1和第二导通件2均设定成“L”型结构,第一焊接区与第二焊接区充分贴合并焊接,能够确保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之间的焊接面积,加强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绝缘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层级防护膜4和固定端板5,第一层级防护膜4具体可以为PET膜,第一层级防护膜4包括具有一体结构的第一弯折部401和第二弯折部402,第一弯折部401沿第一方向a延伸,第二弯折部402沿第二方向b延伸,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为不同的两个方向,优选地,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优选地,第一层级防护膜4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粘胶层。
第一连接部101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第二连接部102包括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邻近并相互面对设置;其中,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弯折部401的内壁面贴合并通过热压的方式集成于一体,第二外表面与第二弯折部402的内壁面贴合并通过热压的方式集成于一体,能够有效起到绝缘防护作用,确保使用本引出极组件的电池的安全性,且具有防护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防护效果好等多种优势。
如图5所示,第一导通部20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导通部20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导通部201具有第三内表面和第三外表面,第二导通部202具有第四内表面和第四外表面,第三内表面与第四内表面邻近并相互面对设置,第三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贴合并焊接,也就是说,第二内表面形成有第一焊接区,第三内表面形成有第二焊接区,从而实现第一层级防护膜4覆盖第一连接部101以及第二连接部102,并包覆住第二连接部102与第一导通部201的连接位置。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待转接部件3的布局、设置位置,可对应翻转第二导通件2和第一导通件1的设置姿态实现反向焊接,第二导通件2和第一导通件1均支持正装和倒装,例如,除上述的连接方式,以第一导通件1为例,可使第一导通部201的第三外表面与第二连接部102的第二内表面贴合并焊接,同样能够实现第一导通件1与第二导通件2相互连接,同时改变了第二导通部202的延伸方向,以使本引出极组件能够满足多种连接需求,兼容性强、适用范围广。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模组通常包括多个电芯9,第一方向a具体为多个电芯9顺次排布的排布方向,第二导通部202也沿第一方向a延伸,第二方向b为与第一方向a相垂直的方向,也就是单个电芯9的长度的延伸方向。
固定端板5具有平板结构,固定端板5与多个顺次排布的首个或者最末尾一个电芯9正对设置,固定端板5的长度沿第二方向b延伸。固定端板5的靠近第二导通件2和第一导通件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件6,固定件6呈板状,并且固定件6的内壁面形成有限位槽7,限位槽7的形状、尺寸与第二弯折部402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使得在固定端板5安装完成后,第二弯折部402以及由第二弯折部402包覆的第二连接部102、第一导通部201能够被容纳限位于限位槽7内,从而确保在第一层级防护膜4的包覆作用下对第二连接部102与第一导通部201之间的连接位置的防护、加固的效果。优选地,第二弯折部402通过热压至限位槽7的方式与固定件6相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件6的高度小于固定端板5的高度,使得在固定件6的上方形成缺口状的引出部8,第二导通部202经引出部8延伸至固定端板5以外以便与待转接部件3连接,这样的结构以及第二导通件2的引出方式,使得第二导通部202并未相对固定端板5的上侧边突出,因此本引出极组件不会占用电池包模组的纵向高度和空间,固定件6与固定端板5固定连接,或者固定件6与固定端板5具有一体结构,第二导通部202经固定件6的上方引出,这样的设置方式不需要对固定端板5进行局部切割以形成缺口再引出第二导通部202,从而能够有效确保固定端板5的抗挤压能力,降低固定端板5发生形变的风险,固定端板5作为电池包模组的箱体结构的一部分,也提高了使用本引出极组件的电池包模组的箱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绝缘防护组件还包括固定横梁12,固定横梁12设置于固定端板5的外壁面,固定横梁12正对引出部8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1201,固定部1201具有为形成于固定横梁12上的缺口结构,第二导通部202经引出部8延伸至固定端板5的外部延伸至固定部1201,优选地,固定部1201设置有由绝缘材质制成的固定座,可根据需求决定第二导通部202是否需要与固定座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第二导通部202以由上至下的状态搭设在固定部1201上的固定座,或者说第二导通部202搭设在固定部1201的上方,可尽可能减小固定部1201在固定横梁12上占据的比例,减少固定横梁12沿竖直方向形成的缺失部分的高度,从而有效减轻对固定横梁12整体结构强度的影响。
优选地,本引出极组件还包括转接铜排(图中未示出),第二导通部202通过转接铜排与待转接部件3相连接,具体地,第二导通部202与转接铜排连接,而转接铜排与待转接部件3相连接,第二导通部202与转接铜排的连接位置落入固定部1201上的固定座,优选地,第二导通部202的端部与固定横梁12的外表面平齐,或者第二导通部202的端部相对固定横梁12的外表面内缩,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引出极组件,第一导通件1以及第一导通件1与第二导通件2相互连接的部分被第一层级防护膜4覆盖,而第二导通件2向外延伸的部分由固定端板5和固定横梁12进行承托和防护,最大程度上降低第一导通件1和第二导通件2发生形变或损伤的风险。
更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第二导通部202沿第一方向a延伸,并且第二导通部202上开设有连接孔203,第二导通部202通过转接铜排与待转接部件3相连接,连接孔203用于配合紧固件以便与转接铜排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通部202的部分与转接铜排搭接后使用紧固件贯穿连接孔203与转接铜排的方式将两者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孔203为长圆孔或腰型孔,连接孔203具有长轴,连接孔203的长轴沿第一方向a延伸,在第一层级防护膜4的包覆作用下,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以及固定端板5集成于一体,三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或移位,待转接部件3设置于固定端板5的外板面,第二导通部202与待转接部件3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导通部202与待转接部件3在第一方向a上排布,因此第二导通部202可能与转接铜排以及待转接部件3之间可能在第一方向a上产生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孔203的长轴沿第一方向a延伸即可使第二导通部202与转接铜排之间具有足够的吸收公差余量,本申请中开设在第二通道部202上的连接孔203,相较于传统的圆孔,明显减小了在第二导通部202上形成缺失部分的面积,传统的铜排在进行对外转接时,需要在各个方向预留公差,这也导致圆孔的直径较大,进而导致铜排上的缺失部分面积较大,转接铜排同理,在对应圆孔的位置需开设另一圆孔以便穿设紧固件,这也导致具有较大直径的圆孔影响了铜排与转接铜排之间的搭接面积,在铜排与转接铜排的连接位置处温升变高,不利于载流。
进一步地,绝缘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二层级防护膜10,第二层级防护膜10同样可以为PET膜,通过热压的方式将第一层级防护膜4、第二层级防护膜10、第一导通件1和第二导通件2集成于一体并形成总成,在进行连接时可整体安置于指定安装位置,然后对FFC11、第二导通部202引出至第一层级防护膜4、第二层级防护膜10以外的部分与指定位置进行连接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引出极组件,通过对第一导通件1和第二导通件2进行结构优化,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受到磕碰、发生形变等情况,并且在绝缘防护组件的防护作用下,减少了第一导通件1和第二导通件2向外延伸的长度,进一步降低本引出极组件受到磕碰而发生形变或者损伤的风险。
此外,第二导通件2与第一导通件1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面积,不仅提高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处的载流能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因而,具有该引出极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通件,所述第一导通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角度设置;
第二导通件,所述第二导通件包括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贴合并连接;
绝缘防护组件,所述绝缘防护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导通部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导通件;所述绝缘防护组件能够承托所述第二导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层级防护膜;
所述第一层级防护膜至少面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粘胶层,所述第一层级防护膜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热压于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级防护膜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贴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导通部贴合,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导通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均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也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
所述第二导通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延伸以与待转接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部设置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待转接部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椭圆形孔或腰型孔,所述连接孔具有长轴,所述长轴沿所述第二导通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防护组件还包括;
固定端板,所述固定端板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弯折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设置于所述固定端板背离所述第一导通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形成有引出部,所述第二导通部经所述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固定端板的外部;
所述固定横梁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穿过所述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件为铝巴;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导通件为铜排,所述第一导通部与所述第二导通部具有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一焊接区,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二焊接区贴合并焊接。
10.一种电池包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极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84199.8U CN220138611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84199.8U CN220138611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38611U true CN220138611U (zh) | 2023-12-05 |
Family
ID=8895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84199.8U Active CN220138611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38611U (zh) |
-
2023
- 2023-06-20 CN CN202321584199.8U patent/CN2201386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90172B2 (ja) | 単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動力電池及び電気自動車 | |
US9419256B2 (en) | Battery unit with peripheral bracket and internal support body | |
US11056747B2 (en) | Battery module | |
EP3633766B1 (en) | Electrode member,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2151699B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1700397U (zh) | 电池模块框架及电池模块 | |
JP2024095749A (ja) |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 |
CN113745727A (zh) | 一种储能模组及储能系统 | |
CN104124411A (zh) | 一种电动车用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 |
CN115663406A (zh) |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 |
CN220138611U (zh) | 引出极组件及电池包模组 | |
CN100364145C (zh) | 电池组 | |
CN212725430U (zh) | 电池模块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和汽车 | |
CN113889708B (zh) | 车辆及其电池包 | |
CN218939895U (zh) | 电芯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
CN215955391U (zh) | 一种储能模组及储能系统 | |
CN216055043U (zh) | 电池模组 | |
CN216488330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12695227U (zh) | 电池模块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和汽车 | |
CN212625964U (zh) | 电池隔板及电池组 | |
CN212907959U (zh) |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 |
CN213026396U (zh) | 隔板及电池组 | |
CN216773476U (zh) | 电芯和具有其的电池 | |
CN219350574U (zh) |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8677450U (zh) | 电池模组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