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206U -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8206U
CN220138206U CN202321408412.XU CN202321408412U CN220138206U CN 220138206 U CN220138206 U CN 220138206U CN 202321408412 U CN202321408412 U CN 202321408412U CN 220138206 U CN220138206 U CN 220138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groove
terminal
lea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84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生圣
顾春朋
李康
覃奀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84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8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8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8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其包括外壳组件、线圈架和第一连接器,线圈架包括架体以及注塑成型于架体的引出片,外壳组件套设于架体;第一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和端子,端子的一端与引出片电性连接,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对接端的第二连接器连接,外壳组件与第一连接器的本体分开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本体和架体插接,提高第一连接器和线圈架的连接精度,从而保证了引出片和端子连接精度;将外壳组件与第一连接器的本体分开设置,可以使该高压直流接触器适配体积小、对端子位置度要求更高的对接连接器。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接触器作为一种电气元件,其配专用的高压熔断器装置通断负荷电流,当电流处于过负荷情况下实现自动跳闸,以切断过负荷电流。在高压直流接触器中,触点的通断通常是依靠电磁系统进行控制,电磁系统的电磁力由线圈通电产生,对于线圈的引出方式通常采用连接器的方式进行引出。
目前市场上使用连接器进行低压驱动引出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线圈架上设置引出片,引出片位于外壳的内部,连接器成型于外壳上,通过连接器端子的另一端实现对于线圈的引出。上述结构中高压直流接触器只能适配体积较大、对端子位置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对接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解决现有高压直流接触器无法适配体积小、对端子位置度要求高的对接连接器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组件、线圈架和第一连接器,所述线圈架包括架体以及注塑成型于所述架体的引出片,所述外壳组件套设于所述架体;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和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与所述引出片电性连接,所述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对接端的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分开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架还包括自所述架体向与所述架体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引出板,所述引出片注塑成型与所述引出板,且与所述引出板平行设置,所述引出板位于所述外壳组件外部,所述引出板上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器靠近所述线圈架的一侧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与所述第一插孔之间为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端子还包括延伸出所述本体的引针,伸出于所述外壳组件的所述引出片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引针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所述引出片与所述引针之间为锡焊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二次注塑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组件侧面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由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以及所述外壳组件的一个侧壁围设而成,两个所述第一槽壁沿所述架体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接槽的第一槽壁向所述第一插接槽内凸设形成第一定位棱,所述插接板的两侧分别向内凹设形成两个相对的收容槽,所述第一定位棱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内。
作为优选,沿所述架体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槽壁的高度大于所述插接板的高度,所述第一槽壁的高度大于所述所述第一定位棱的高度,所述第一定位棱的高度与所述插接板的高度相等,当所述插接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时,两个相对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本体的外侧壁、外壳组件的侧壁以及所述插接板顶部和所述第一定位棱顶部围设行程也能够储胶槽,所述储胶槽用以收容胶水。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线圈架的架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部,所述引出板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引出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插接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的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端子与所述引针相对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孔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接槽的第二槽壁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插接槽306内凸伸的第二定位棱,所述第二连接器侧壁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定位棱插接的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棱收容于所述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通过将外壳组件与第一连接器的本体分开设置,在第一连接器上设置端子,然后将第一连接器上的端子与引出片连接,从而达到该高压直流接触器可以适配体积小、对端子位置准确度要求更高的对接连接器的效果,并能确保端子与本体间的位置精确,提高了端子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了端子和外界结构的配合精度,解决了对端子位置度要求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体现线圈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连接器与线圈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体现第一插接槽的轴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组装过程中的轴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二连接器的轴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第一连接器与线圈架的轴测图。
图中:
1、外壳组件;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021、第一插接槽;1022、第一定位棱;1023、储胶槽;1024、第一槽壁;
2、线圈架;201、引出片;2011、第二插孔;202、引出板;2021、第一插孔;203、架体;
3、第一连接器;301、端子;302、引针;303、插块;304、插接板;3041、收容槽;305、第二定位棱;306、第二插接槽;307、本体;
4、第二连接器;401、连接孔;40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解决现有接触器无法适配体积小、对端子301位置度要求高的连接器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8,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组件1、线圈架2和第一连接器3,线圈架2包括架体203以及注塑成型于架体203的引出片201,外壳组件1套设于架体203。第一连接器3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307和端子301,端子301的一端与引出片201电性连接,端子301的另一端用于与对接端的第二连接器4连接,外壳组件1与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分开设置,可以使该高压直流接触器适配体积小、对端子位置度要求更高的对接连接器。。
组装时,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连接于线圈架2的架体203上,然后将线圈架2上的引出片201与第一连接器3上的端子301进行连接。使用时,外界的第二连接器4与第一连接器3进行连接,从而通过第一连接器3的端子301实现将引出片201引出到外界。通过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与线圈架2的架体203之间连接,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器3与线圈架2的连接精度,从而提高引出片201与端子301之间的连接精度。第一连接器3上的本体307与端子301一体成型,不仅保证端子301与本体307之间的位置精确,提高了端子301在第一连接器3上的位置精度,而且提高端子301与外界结构的配合精度,解决了对端子301位置度要求高的问题。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线圈架2还包括自架体203向与架体203轴线方向垂直方的向延伸的引出板202,引出片201注塑成型于引出板202且与引出板202平行设置,引出板202位于外壳组件1的外部,引出板202上开设有第一插孔2021。第一连接器3靠近线圈架2的一侧设置插块303,插块303与第一插孔2021之间为插接配合。通过插块303与第一插孔2021的设置能够便捷的实现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与线圈架2的架体203之间的插接,在保证连接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3和图4,插块303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端部呈梯形体状,下端部呈长方体状。上端部的一端横截面面积小于另一端横截面面积。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插块303与第一插孔2021插接的过程中,截面小的一端首先插入第一插孔2021,插块303上截面大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在引出板上,一是能够更加便携的实现插块303与第一插孔2021之间的连接,二是实现插块303和引出板202之间沿插接方向的限位。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端子301还包括延伸出本体307的引针302,伸出于外壳组件1的引出片201上设置有第二插孔2011,引针302插设于第二插孔2011,引出片201与引针302之间通过锡焊固定。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引针302设置于第一连接器3的外部,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对于引出片201与端子301之间的连接。通过锡焊固定的方式将引针302与引出片201进行固定,能够提高引针302与引出片20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端子301与引出片20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高压直流接触器工作的可靠度。另一方面设置第二插孔2011使得引针302插接于第二插孔2011内部,一方面加强了引针302与引出片201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在对于引针302与引出片201的锡焊过程中,通过引针302与第二插孔2011之间的插接,能够对引针302与引出片201实现预固定,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时,第一连接器3的插块303先插入第一插孔2021内,具有导向作用,随后端子301插入引出片201中的第二插孔201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将插块303和引针302同时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2021和第二插孔2011中或者引针302的一部分先插入第二插孔2011,插块303再插入第一插孔2021中。
第一连接器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端子301,引出片201设有两个第二插孔2011,两个端子301对应的两个引针302分别对应插入两个第二插孔2011,第二插孔2011的孔径一般大于引针302的直径以保证引针302能够插入第二插孔2011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5和图6,外壳组件1侧壁设有第一插接槽1021,第一插接槽1021由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1024以及外壳组件1的一个侧壁围设形成,两个第一槽壁1024沿架体203轴向方向设置,第一槽壁1024呈T字型设置。第一连接器3侧壁设置有插接板304,插接板304插设于第一插接槽1021内部,插接板304截面为工字型。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插接板304与第一插接槽1021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器3与壳体组件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防止二者之间发生转动,降低第一连接器3在外壳组件1上发生相对位移的概率,进一步保证端子301与引出片201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精确度。另一方面,第一插接槽1021设置在外壳组件1的外侧,便于插接板304的插接,能够提高插接板304与第一插接槽102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参见图6和图7,第一插接槽1021的第一槽壁1024向第一插接槽1021内凸设形成第一定位棱1022,插接板304的两侧分别向内凹形成两个相对的收容槽3041,第一定位棱1022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3041内。第一定位棱1022的设置,一方面将插接板304与第一插接板304插接时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能够降低插接板304与第一插接槽1021在插接过程的摩擦力,进一步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另一方面,第一定位棱1022与插接板304侧壁抵接以使得插接板304与第一插接槽1021之间形成的一定空间,能够使得在插接完成之后操作人员在形成的空间内进行点胶的操作,实现第一连接器3与外壳组件1之间的粘合,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器3与外壳组件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6和图7,沿架体203的轴线方向,第一槽壁1024的高度大于插接板304的高度,第一槽壁1024的高度大于第一定位棱1022的高度,第一定位棱1022的高度与插接板304的高度相等,当插接板304收容于第一插接槽1021内时,两个相对的第一槽壁1024、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的外侧壁、外壳组件1的侧壁以及插接板304顶部和第一定位棱1022的顶部围设形成储胶槽1023,储胶槽1023用以收容胶水。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在粘合固定的过程中,储胶槽能够用于储胶,降低胶水溢出的概率,并且也可以相应增大胶水用量,提高粘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2,外壳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线圈架2的架体203设置于第一壳体101内部,引出板202延伸至第一壳体101的外部,引出板202位于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的连接处,第一插接槽1021设置于第二壳体102的侧壁上。即第一连接器3分别和线圈架2与第二壳体102连接,线圈架2和第一壳体101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参见图7和图8,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设有与第二连接器4对接的第二插接槽306,端子301与引针302相对的一端位于第二插接槽306内,用于与第二连接器4的连接孔401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上开设第二插接槽306实现第二连接器4插接入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内部,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之间的相对位置度,从而提高端子301与第二连接器4之间的连接精确程度。
进一步地,参见图8和图9,第二插接槽306的第二槽壁设置有向第二插接槽306内凸伸的第二定位棱305,第二连接器4侧壁设置有供第二定位棱305插接的定位槽402,第二定位棱305收容于定位槽402。通过设置第二定位棱305与定位槽402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之间的连接位置精度。
可选地,参见图8和图9,第二定位棱305与定位槽402可对应设置为多个,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之间的连接位置精度;第二定位棱305远离第二插接槽306底壁的一端截面面积小于靠近第二插接槽306底壁的一端截面面积,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加便利实现第二连接器4插接入第二插接槽306内部,实现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棱305朝向第二插接槽306槽口的一侧设有倒角或倒圆角,以形成导向面,方便插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其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0,线圈架2与第一连接器3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可选地,可以将线圈架2与第一连接器3单独加工至预成型阶段,再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为一体。通过将线圈架2与第一连接器3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一体,实现线圈架2与第一连接器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二者之间发生松动,进而能够实现线圈架2上的引出片201直接与第一连接器3上的端子301连接,能够保证端子301与引出片201之间的连接强度与位置精度。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10,第一连接器3侧壁设置的插接板304与线圈架2和第一连接器3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为一体,与第一插接槽1021相互对应,以提高第一连接器3与外壳组件1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一连接器相对外壳组件1发生转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组件(1);
线圈架(2),所述线圈架(2)包括架体(203)以及注塑成型于所述架体(203)的引出片(201),所述外壳组件(1)套设于所述架体(203);
第一连接器(3),所述第一连接器(3)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307)和端子(301),所述端子(301)的一端与所述引出片(201)电性连接,所述端子(301)的另一端用于与对接端的第二连接器(4)连接,所述外壳组件(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分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2)还包括自所述架体(203)向与所述架体(203)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引出板(202),所述引出片(201)注塑成型于所述引出板(202)且与所述引出板(202)平行设置,所述引出板(202)位于所述外壳组件(1)外部,所述引出板(202)上开设有第一插孔(2021),所述第一连接器(3)靠近所述线圈架(2)的一侧设置有插块(303),所述插块(303)与所述第一插孔(2021)之间为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301)还包括延伸出所述本体(307)的引针(302),伸出于所述外壳组件(1)的所述引出片(201)设有第二插孔(2011),所述引针(302)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2011),所述引出片(201)与所述引针(302)之间为锡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2)与所述第一连接器(3)通过二次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1)侧壁设有第一插接槽(1021),所述第一插接槽(1021)由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1024)以及所述外壳组件(1)的一个侧壁围设而成,两个所述第一槽壁(1024)沿所述架体(203)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3)设置有插接板(304),所述插接板(304)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槽(10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1021)的第一槽壁(1024)向所述第一插接槽(1021)内凸设形成第一定位棱(1022),所述插接板(304)的两侧分别向内凹设形成两个相对的收容槽(3041),所述第一定位棱(1022)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304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架体(203)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槽壁(1024)的高度大于所述插接板(304)的高度,所述第一槽壁(102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棱(1022)的高度,所述第一定位棱(1022)的高度与所述插接板(304)的高度相等,当所述插接板(304)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槽(1021)时,两个相对的第一槽壁(1024)、所述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的外侧壁、外壳组件(1)的侧壁以及所述插接板(304)顶部和所述第一定位棱(1022)的顶部围设形成储胶槽(1023),所述储胶槽(1023)用以收容胶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线圈架(2)的架体(203)设置于第一壳体(101)内,所述引出板(202)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外部,所述引出板(20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1)与所述第二壳体(10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插接槽(1021)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02)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3)的本体(307)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对接的第二插接槽(306),所述端子(301)与所述引针(302)相对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插接槽(306)内,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的连接孔(401)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槽(306)的第二槽壁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插接槽(306)内凸伸的第二定位棱(305),所述第二连接器(4)侧壁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定位棱(305)插接的定位槽(402),所述第二定位棱(305)收容于所述定位槽(402)。
CN202321408412.X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Active CN220138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8412.XU CN220138206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8412.XU CN220138206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8206U true CN220138206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8412.XU Active CN220138206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8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7236B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220138206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US11223171B2 (en) Multifunctional plug and power adapter
CN217281267U (zh) 一种带二次锁的储能用线对板连接器
CN216354888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0866692U (zh) 一种低高度连接器
CN211579027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1266605U (zh) 罩极电机的绕线架
CN113889372B (zh) 一种二次端子组件及断路器
CN211628911U (zh) 防呆供电开关
CN210838191U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CN209804793U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双并电池包
CN216957635U (zh) 网络变压器及其壳体、变压模组和变压模组壳体
CN218415102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221961259U (zh) 插接结构
CN218385857U (zh) 防呆式连接器
CN219800629U (zh) 网络变压器及其壳体、变压模组和变压模组壳体
CN217134835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8828047U (zh) 一种集成磁性元件及端子座
CN220586609U (zh) 美容仪
CN218472310U (zh) 一种板端转接器
CN220155881U (zh) 电连接器
CN111354534B (zh) 线圈部件
CN118523096A (zh) 一种集成化控制盒及连接方法
CN220857081U (zh) 连接器及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