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5620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5620U
CN220135620U CN202320808718.8U CN202320808718U CN220135620U CN 220135620 U CN220135620 U CN 220135620U CN 202320808718 U CN202320808718 U CN 202320808718U CN 220135620 U CN220135620 U CN 220135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ttling element
refrigerant
heat
heat dissipa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87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宏巨
陈鑫
何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87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5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5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5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涉及散热技术领域。该空调系统包括主回路和与主回路并联连通的散热回路;散热回路的冷媒进口连通于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进口和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散热回路的冷媒出口位于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之间,散热回路的管径小于主回路的管径;散热回路中的冷媒进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冷却段,主回路中位于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出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换热段,二者成角度设置;第一冷却段贯穿第一换热段;或者,第一换热段的外管壁与第一冷却段的外管壁至少部分互相贴合。这样设置能够降低散热回路中的冷媒温度,以较少的冷媒便可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减少对主回路的影响。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变频器能够控制和调整压缩机的转速,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以提高能效比,使空调更加节能。在变频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当变频器的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变频器的正常工作,故需要在变频器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散热。在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利用冷凝器换热降温后的冷媒对变频器进行散热,影响空调系统制冷制热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在对变频器散热的同时,减少对空调系统制冷制热的影响。
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散热回路和至少由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连通所形成的主回路,所述散热回路与所述主回路并联连通并用于对发热元件散热;所述散热回路的冷媒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进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所述散热回路的冷媒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之间,所述散热回路的管径小于所述主回路的管径,所述散热回路中的冷媒进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冷却段,所述主回路中位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出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一冷却段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冷却段贯穿所述第一换热段;或者,所述第一换热段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一冷却段的外管壁至少部分互相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主回路用于空调系统进行制冷或者制热。通过散热回路能够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回路的管径小于主回路的管径,故散热回路对主回路的影响较小。具体的,压缩机中输出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第一换热器化热后变成中温的冷媒,中温冷媒一部分流入散热回路,另一部分经过主回路中的第一节流元件节流后变成低温的冷媒。主回路第一换热段中的低温的冷媒能够对散热回路第一冷却段中的中温的冷媒进行换热,以降低散热回路中冷媒的温度,减少用于对发热元件散热的冷媒的量,利用较少的冷媒便可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进而降低对空调系统主回路制冷或者制热的影响。其中,第一冷却段贯穿第一换热段的设置使主回路中的低温冷媒能够直接包裹住第一换热段的管壁,换热效率高;第一换热段的管壁与第一冷却段的管壁贴合的设置在操作时更加简便,且亦能够达到换热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回路的管路管径不大于所述主回路的管路管径的20%。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能够使用于对发热元件散热的冷媒的量较少,对主回路的制冷制热的影响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段,所述第二冷却段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段;所述散热回路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冷却段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流元件的设置能够对散热回路中的冷媒进行节流,以降低冷媒温度,进而减少用于散热的冷媒的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和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信号和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信号的差值而调整自身开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温度检测器来检测环境温度和发热元件的温度,以控制第二节流元件能够根据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来调整开度,控制冷媒的量,以提高冷媒散热效率,降低整体用于散热的冷媒的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具有初始开度F,限定所述环境温度为T1,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为T2,T1、T2满足关系式T1+40℃-T2=x,其中,x为T1、T2的差值用于表明所述发热元件的发热程度;当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减小自身开度;当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增大自身开度;当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保持自身开度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环境温度和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来判断发热元件的温度偏高或者偏低,以此选择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以较为精准的控制用于对发热元件散热的冷媒的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0<x≤a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每隔第一时间减少第一开度量,当-a≤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一时间增加所述第一开度量;当a<x≤b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每隔第二时间减少第二开度量,当-b≤x<-a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二时间增加所述第二开度量;当x>b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每隔第三时间减少第三开度量,当x≤-b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三时间增加所述第三开度量;其中,a、b为预设参数,a<b;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所述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三时间,所述第一开度量小于所述第二开度量,所述第二开度量小于所述第三开度量。
可以理解的是,将差值与预设参数进行比较,来规律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更加精准高效,以实现较少的冷媒便能够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限定为t1,所述第二时间限定为t2,所述第三时间限定为t3,t1、t2、t3满足t1-t2=t2-t3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使得在调整时更具规律性,便于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T2>C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常开状态,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三时间增加第四开度量,所述第四开度量小于所述第二开度量而大于所述第一开度量,其中,C为预设温度,C>80℃。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使得当发热元件温度过高时,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冷媒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且冷媒的量逐渐增加,以不断加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回路还包括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二换热段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却段或所述第一冷却段,所述第二换热段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发热元件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冷却段中低温的冷媒能够流入换热段中与发热元件充分换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回路还包括回流段,所述回流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连通,所述散热回路的冷媒出口位于所述回流段。
可以理解的是,回流段利于与发热元件换热后的冷媒能够流回主回路中继续参与主回路的循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空调系统;10、主回路;20、散热回路;11、压缩机;12、第一换热器;13、第一节流元件;14、第二换热器;16、气液分离器;17、油分离器;18、储液器;19、过滤器;21、第二节流元件;22、发热元件;101、换热段;151、第一控制阀;152、第二控制阀;201、第一冷却段;202、第二冷却段;203、换热段;204、回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包括散热回路20和至少由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第一节流元件13和第二换热器14连通所形成的主回路10,散热回路20与主回路10并联连通并用于对发热元件22散热;散热回路20的冷媒进口连通于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进口和第一换热器12的冷媒出口之间,散热回路20的冷媒出口位于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出口和第二换热器14的冷媒进口之间,主回路10中位于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出口处的管路能够对散热回路20中的冷媒进口处的管路换热。
如此,主回路10主要用于制冷或者制热。具体的,压缩机11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自压缩机11流入第一换热器12中,与第一换热器12进行换热变成中温高压的冷媒,中温高压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13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接着流入第二换热器14中与第二换热器14进行换热,吸热后变成高温冷媒并回到压缩机11中继续进行循环。其中,在第一换热器12与第一节流元件13之间连通有散热回路20的冷媒进口,使得经第一换热器12换热后的中温高压的冷媒中一部分进入到散热回路20中,另一部分依旧沿着主回路10流动。经过第一节流元件13节流后的低温冷媒能够对散热回路20中的中温冷媒进行换热,以降低散热回路20中的冷媒温度,使得用于对发热元件22散热的冷媒的量的需求减少,即以少量较低温度冷媒便可实现对发热元件22的散热;降温后的冷媒与发热元件22换热后流出散热回路20,从位于第一节流元件13与第二换热器14之间的冷媒出口流出,回到主回路10中,继续参与主回路10的循环。由于用于对发热元件22散热的冷媒量较少,故散热回路20对主回路10中制冷或者制热循环的影响较小,更加优化。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回路20的管径小于主回路10的管径,流入散热回路的冷媒小于流入主回路中的冷媒,以使散热回路对主回路制冷或者制热工况的影响较小,同时,也便于散热回路中的管路穿过主回路中的管路。进一步的,散热回路20中的冷媒进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冷却段201,主回路10中位于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出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换热段101,第一换热段101与第一冷却段201成角度设置;第一冷却段201贯穿第一换热段101。如此,第一换热段101中的低温冷媒能够包裹住第一冷却段201穿入第一换热段101内的部分的外管壁,第一冷却段201中的中温冷媒将热量通过外管壁直接传递至低温冷媒,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冷却段201不贯穿第一换热段101设置,使得第一换热段101的外管壁与第一冷却段201的外管壁至少部分互相贴合。即,将第一换热段101的外管壁与第一冷却段201的外管壁贴合接触,通过管壁与管壁之间的热传导来进行换热,亦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以实现对第一冷却段201中冷媒的降温散热,在操作时只需将第一换热段101和第一冷却段201的外管壁进行贴合即可,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对主回路10较小的影响,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回路20的管路管径不大于主回路10的管路管径的20%。如此,流入散热回路20中冷媒的流量不超过主回路10中冷媒流量的20%,散热回路20中与发热元件22换热后的冷媒流回主回路10中,对主回路10的影响小,便于空调系统100制冷或者制热的循环。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回路20的管路管径为主回路10的管路管径的10%、15%或者20%。
如图2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散热回路20还包括第二冷却段202,第二冷却段202连通于第一冷却段201;散热回路20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21,第二节流元件21连接在第二冷却段202中。如此,在第二冷却段202中设置第二节流元件21能够在第一冷却段201换热冷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冷媒进行节流降温,使其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冷媒温度降低意味着散热所需的冷媒的量减少,对主回路10的影响较小,冷媒散热的效率更高。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回路20还包括第二换热段203,第二换热段203连通于第二冷却段202,第二换热段203的至少部分与发热元件22贴合。如此,经第一冷却段201、第二冷却段202冷却后的冷媒能够流入第二换热段203,第二换热段203中的冷媒对发热元件22充分换热。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散热回路20中未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21时,第二换热段203便直接与第一冷却段201连通。进一步的,散热回路20还包括回流段204,回流段204与第二换热段203连通,散热回路20的冷媒出口位于回流段204。如此,冷媒与发热元件22换热后,低温的冷媒变成中温冷媒,中温的冷媒通过回流段204流回主回路10中,以便冷媒进行后续的循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段203可设置为换热管组,换热管组中包括多条弯曲盘绕的换热回路,以延长冷媒流动路径,促进冷媒与发热元件22充分换热。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和发热元件22的温度;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温度检测器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信号和发热元件22的温度信号的差值而调整自身开度。如此,通过增设温度检测器,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和发热元件22的温度的差值来控制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以调整用于对发热元件22散热的冷媒的量,即发热元件22不同的发热程度对应有与之匹配的冷媒的量,以提高冷媒的散热效率。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空调系统100包括控制器,温度检测器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信号和发热元件22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中,通过控制器中的逻辑运算,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信号控制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元件13和第二节流元件21均采用电子膨胀阀,以实现大流量、更精准、动作迅速的冷媒流量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使用热力膨胀阀等进行调节。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元件21具有初始开度F,限定环境温度为T1,发热元件22的温度为T2,T1、T2满足关系式T1+40℃-T2=x,其中,x为T1、T2的差值用于表明发热元件22的发热程度;当x>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响应于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减小自身开度;当x<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响应于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增大自身开度;当x=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响应于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保持自身开度不变。一般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元件21的初始开度F限定为300步,以使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具有调节的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元件21的初始开度F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x表示环境温度与发热元件22温度的差值,通过x可以了解发热元件22的发热程度。当x>0时,表明发热元件22的发热程度较低,所需的低温冷媒的量较少,故此时减少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能够以较少的冷媒对发热元件22进行降温。当x<0时,表明发热元件22的发热程度较高,所需的低温冷媒的量较多,故此时增大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能够使更多的冷媒对发热元件22进行换热。当x=0时,表明此时冷媒的量正好满足发热元件22的散热需求,故无需调整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如此,根据发热元件22不同的发热程度来调整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能够提高冷媒的利用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0<x≤a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一时间减少第一开度量,当-a≤x<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一时间增加第一开度量;当a<x≤b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二时间减少第二开度量,当-b≤x<-a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二时间增加第二开度量;当x>b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三时间减少第三开度量,当x≤-b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三时间增加第三开度量;其中,a、b为预设参数,a<b;第一时间大于第二时间,第二时间大于第三时间,第一开度量小于第二开度量,第二开度量小于第三开度量。
如此,当0<x≤a时,表明环境温度T1+40℃略高于发热元件22的温度T2,第二节流元件21每隔第一时间减少第一开度量,能够使冷媒流量以缓慢的速度逐渐减小,以实现少量的冷媒便可实现对发热元件22的散热;当-a≤x<0时,表明环境温度T1+40℃略低于发热元件22的温度T2,第二节流元件21每隔第一时间增加第一开度量,能够使冷媒流量以缓慢的速度逐渐增大,以使有足够的冷媒对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当a<x≤b时,表明环境温度T1+40℃高于发热元件22的温度T2,第二节流元件21每隔第二时间减少第二开度量,能够使冷媒流量逐渐减少,以实现较少的冷媒便可实现对发热元件22的散热;当-b≤x<-a时,表明环境温度T1+40℃低于发热元件22的温度T2,第二节流元件21每隔第二时间增加第二开度量,能够使冷媒流量逐渐增多,以使有足够的冷媒对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当x>b时,表明环境温度T1+40℃远高于发热元件22的温度T2,第二节流元件21每隔第三时间减少第三开度量,能够使冷媒流量快速减少,以实现很少的冷媒便可实现对发热元件22的散热;当x≤-b时,表明环境温度T1+40℃远低于发热元件22的温度T2,第二节流元件21每隔第三时间增加第三开度量,能够使冷媒流量快速增多,以使有足够的冷媒对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综上,根据差值x的不同值对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进行调节,使得冷媒能够较为精准的对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以提高冷媒的利用率。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限定为t1,第二时间限定为t2,第三时间限定为t3,t1、t2、t3满足t1-t2=t2-t3。如此,第一时间、第二时间和第三时间之间的间隔相同,利于对第二节流元件21的开度进行较为规律性的变化,控制更加方便。
示例性的,a取3℃,b取10℃,t1取20s,t2取15s,t3取10s,第一开度量取2步,第二开度量取5步,第三开度量取6步。如此,当0<x≤3℃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20s减小2步,当-3℃≤x<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20s增加2步;当3℃<x≤1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15s减小5步,当-10℃≤x<-3℃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15s增加5步;当x>1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10s减小6步,当x≤-1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10s增加6步。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根据a、b取值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第一时间、第二时间、第三时间、第一开度量、第二开度量和第三开度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T2>C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常开状态,且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三时间增加第四开度量,第四开度量小于第二开度量而大于第一开度量,其中,C为预设温度,C>80℃。如此,当T2>C时,表明发热元件22的温度极高,故此时第二节流元件21保持常开状态,以使冷媒持续稳定地为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且不断地增加第二节流元件21地开度,以使冷媒以较快地速度增大流量,以满足对发热程度较高地发热元件22的散热。在具体的实施例中,C取90℃,第三时间取10s,第四开度取3步。如此,当T2>90℃时,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常开状态,且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10s增加3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T2检测到的数值,调整相应调整第四开度量,以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
以上为散热回路20的结构,关于空调系统100中的主回路10,以下作更为具体的阐述。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主回路1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51和第二控制阀152;第一控制阀151连接于第二换热器14的冷媒进口和第一节流元件13出口之间;第二控制阀152连接于第二换热器14的冷媒出口和压缩机11的冷媒进口之间。如此,第一控制阀151能够控制进入第二换热器14中的冷媒的通断和流量大小,第二控制阀152能够控制从第二换热器14流出后的冷媒的通断和流量大小,以便于实现空调系统100的循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151和第二控制阀152可以设置为截止阀。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的,主回路1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6,气液分离器16连接于第一控制阀151的冷媒出口和压缩机11的冷媒进口之间,以使气态的冷媒和液态的冷媒进行分离,确保进入到压缩机11中的冷媒均为气态,防止液击。除此,主回路10还包括油分离器17,油分离器17连接于压缩机11的冷媒出口和第一换热器12的冷媒进口之间,将冷媒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分离后的润滑油能够回到压缩机11中,以确保压缩机11稳定运行。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回路10包括储液器18,储液器18连接于第一换热器12的冷媒出口和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进口之间,储液器18能够存储冷媒,并对冷媒进行干燥,减少冷媒中的水分,以促进冷媒的换热。除此,主回路10还包括过滤器19,过滤器19连接于储液器18的冷媒出口和散热回路20的冷媒进口之间,过滤器19可以将冷媒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促进冷媒的换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连通所形成的主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回路(20),与所述主回路(10)并联连通并用于对发热元件(22)散热;所述散热回路(20)的冷媒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进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2)的冷媒出口之间,所述散热回路(20)的冷媒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4)的冷媒进口之间,所述散热回路(20)的管径小于所述主回路(10)的管径,所述散热回路(20)中的冷媒进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冷却段(201),所述主回路(10)中位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13)的冷媒出口处的管路限定为第一换热段(101),所述第一换热段(101)与所述第一冷却段(201)成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冷却段(201)贯穿所述第一换热段(101);或者,所述第一换热段(101)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一冷却段(201)的外管壁至少部分互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回路(20)的管路管径不大于所述主回路(10)的管路管径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回路(20)还包括第二冷却段(202),所述第二冷却段(202)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段(201);所述散热回路(20)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21),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连接在所述第二冷却段(20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和所述发热元件(22)的温度;
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信号和所述发热元件(22)的温度信号的差值而调整自身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具有初始开度F,限定所述环境温度为T1,所述发热元件(22)的温度为T2,T1、T2满足关系式T1+40℃-T2=x,其中,x为T1、T2的差值用于表明所述发热元件(22)的发热程度;
当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减小自身开度;
当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增大自身开度;
当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温度信号而保持自身开度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0<x≤a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一时间减少第一开度量,当-a≤x<0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一时间增加所述第一开度量;
当a<x≤b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二时间减少第二开度量,当-b≤x<-a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二时间增加所述第二开度量;
当x>b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第三时间减少第三开度量,当x≤-b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三时间增加所述第三开度量;
其中,a、b为预设参数,a<b;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所述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三时间,所述第一开度量小于所述第二开度量,所述第二开度量小于所述第三开度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限定为t1,所述第二时间限定为t2,所述第三时间限定为t3,t1、t2、t3满足t1-t2=t2-t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T2>C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常开状态,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被配置为每隔所述第三时间增加第四开度量,所述第四开度量小于所述第二开度量而大于所述第一开度量,其中,C为预设温度,C>80℃。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回路(20)还包括第二换热段(203),所述第二换热段(203)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却段(202)或所述第一冷却段(201),所述第二换热段(20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发热元件(22)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回路(20)还包括回流段(204),所述回流段(204)与所述第二换热段(203)连通,所述散热回路(20)的冷媒出口位于所述回流段(204)。
CN202320808718.8U 2023-04-11 2023-04-11 空调系统 Active CN220135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8718.8U CN220135620U (zh) 2023-04-11 2023-04-11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8718.8U CN220135620U (zh) 2023-04-11 2023-04-11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5620U true CN220135620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8718.8U Active CN220135620U (zh) 2023-04-11 2023-04-11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5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182C (zh) 具有变速风扇的制冷系统
US8353173B2 (en) Refrigerating cycle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80302118A1 (en) Heat Pump Water Heating System Using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CN111256292B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37671B (zh) 利用蒸汽喷射循环的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164700A1 (en) Control method of trans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omposite heat pump system
US6568199B1 (en)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in a transcritical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CN110925940A (zh) 一种双级压缩补气装置、空调系统及补气控制方法
CN108088103B (zh) 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787238U (zh) 空气能热水机
EP1925893A2 (en) Air conditioner
JP2004003825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CN102721225A (zh) 高温热泵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72807U (zh) 一种半导体温控装置制冷系统
CN220135620U (zh) 空调系统
JP515030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6978242B2 (ja) 冷媒回路装置
CN218583316U (zh) 空调系统
WO2018141150A1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8204691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2310497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7284381B2 (ja) 冷凍装置
CN219534662U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直冷热管理系统
CN218033848U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214172556U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供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