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1636U -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1636U
CN220131636U CN202321541363.7U CN202321541363U CN220131636U CN 220131636 U CN220131636 U CN 220131636U CN 202321541363 U CN202321541363 U CN 202321541363U CN 220131636 U CN220131636 U CN 220131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hole
mirror
butt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13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凯旋
蒋松
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13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1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1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1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按钮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连接于容纳腔远离通孔的底壁,并能够与壳体沿着通孔的轴向活动配合。按钮结构还包括单面镜、第一发光组件和半透镜,且单面镜、第一发光组件和半透镜分别安装于安装支架并与安装支架沿着通孔的轴向同步移动。按钮结构还包括第二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靠近安装支架的一侧设有接触开关,单面镜对应第二发光组件设有透光区,当安装支架抵接至接触开关时,第二发光组件能够通电发光,且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透光区和半透镜。本申请提供的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解决了当按钮的周围光线比较暗时,用户难以识别按钮的问题。

Description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按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在控制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过程中,电梯按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梯常采用的机械式按钮主要包括传动件和光源,通常情况下光源不发光,当用户按下传动件时,电梯轿厢以及其他设备接收到信号并执行相关指令动作,与此同时,光源发光并使按钮上的图案或者文字等指示标志亮度提高,以给用户反馈,待指令动作完成后,按钮恢复至不发光的状态。
由于通常情况下光源是不发光的,因此当按钮的周围光线比较暗时,用户难以识别按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以解决当按钮的周围光线比较暗时,用户难以识别按钮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按钮结构,该按钮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支架。壳体设有容纳腔以及连通容纳腔的通孔,安装支架一端连接于容纳腔远离通孔的底壁,另一端能够通过通孔伸出容纳腔并与壳体沿着通孔的轴向活动配合。按钮结构还包括沿着通孔的轴线从靠近容纳腔的底壁到靠近通孔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单面镜、第一发光组件和半透镜,且单面镜、第一发光组件和半透镜分别安装于安装支架并与安装支架沿着通孔的轴向同步移动。其中,第一发光组件处于常亮状态。按钮结构还包括第二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装设于容纳腔远离通孔的一端,第二发光组件靠近安装支架的一侧设有接触开关,单面镜对应第二发光组件设有透光区,当安装支架抵接至接触开关时,第二发光组件能够通电发光,且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透光区和半透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匀光板。支架主体设有装配腔,单面镜、第一发光组件和半透镜均装设于装配腔,且匀光板止挡于装配腔靠近第二发光组件的一端并与支架主体可拆卸连接,并且,匀光板能够均匀分散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得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垂直穿过透光区,从而避免用户看到透光区形成重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主体远离第一发光组件的一端设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一端连接支架主体,另一端朝向装配腔的轴线延伸,以使翻边结构止挡于半透镜远离匀光板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翻边结构能够防止半透镜、第二发光组件和单面镜从装配腔内脱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和灯带,且支撑件夹设于半透镜和单面镜之间,灯带套设于支撑件的外周侧。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半透镜和单面镜压坏灯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配腔内壁设有限位凸起。支撑件的周侧设有第一限位槽,限位凸起沿着支撑件的径向卡设于第一限位槽,以阻止支撑件相对支架主体转动。及/或,单面镜的周侧设有第二限位槽,限位凸起沿着单面镜的径向卡设于第二限位槽,以阻止单面镜相对支架主体转动。及/或,半透镜的周侧设有第三限位槽,限位凸起沿着半透镜的径向卡设于第三限位槽,以阻止半透镜相对支架主体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单面镜、支撑件以及半透镜分别与安装支架装配的牢固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围绕支撑件轴线绕设于支撑件的外周侧,灯带装设于装配槽。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防止灯带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外框体和底板,通孔设于外框体远离底板的一端,底板可拆卸盖设于外框体远离通孔的开口处,并与外框体围设形成容纳腔。第二发光组件安装于底板,按钮结构还包括弹性压缩件,弹性压缩件一端连接于底板,另一端抵接于匀光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方便将第二发光组件以及安装支架等结构装入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的内壁和安装支架的外壁中的一者设有沿着通孔的轴向延伸的滑槽,另一者对应滑槽设有凸块,凸块和滑槽沿着通孔的轴向活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沿着通孔的轴向移动的安稳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发光组件包括光源和电路板,接触开关和光源均设于电路板靠近单面镜的一侧,且接触开关凸出于电路板表面的高度大于光源凸出于电路板表面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安装支架压坏光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梯人机交互装置,该电梯人机交互装置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按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按钮结构在常规状态下,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照射至单面镜表面,经单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半透镜表面,其中,一部分光线直接进入半透镜并发生折射,使得用户在半透镜背离第一发光组件的一侧可以看见实影。另一部分光线在半透镜表面发生反射,并折回至单面镜的表面,并再次循环上述反射-折射/反射的过程,使得用户在半透镜背离第一发光组件的一侧可以看见重影。每循环一次上述过程,用户观测到的重影就会增加一层,由于半透镜的反射率小于单面镜的反射率,因此,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新生成的重影是逐渐变暗的,直到折射出来的光束的亮度小于按钮结构所处环境的亮度。如此,用户在半透镜背离第一发光组件的一侧能看到千层镜的效果,从而便于用户在昏暗的环境中识别出按钮结构,并且使按钮结构常规状态呈现出的影像更具立体感,且更美观。
进一步地,当用户按下安装支架时,安装支架抵接至接触开关,第二发光组件通电发光,且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穿过单面镜的透光区和半透镜,使得用户从半透镜背离第一发光组件的一侧能够看到透光区的图案,以作为按压操作的识别信号反馈给用户。具体地,透光区的图案可以是楼层号,也可以是上下标识等其他图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按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在A-A处的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匀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外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容纳腔;111、螺柱;112、凸块;12、通孔;13、外框体;131、安装耳板;14、底板;141、第一过线孔;2、安装支架;21、支架主体;211、装配腔;211a、限位凸起;212、第一外壳;213、第二外壳;214、止挡台阶;215、翻边结构;22、匀光板;221、接触凸起;222、引导柱;223、第二过线孔;23、滑槽;3、弹性压缩件;31、压缩弹簧;4、单面镜;41、第二限位槽;5、第一发光组件;51、支撑件;511、装配槽;512、第一限位槽;52、灯带;521、灯珠;6、半透镜;61、第三限位槽;7、第二发光组件;71、接触开关;72、电路板;73、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控制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过程中,电梯按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梯常采用的机械式按钮主要包括传动件和光源,通常情况下光源不发光,当用户按下传动件时,电梯轿厢以及其他设备接收到信号并执行相关指令动作,与此同时,光源通电发光并使按钮上的图案或者文字等指示标志亮度提高,以给用户反馈,待指令动作完成后,按钮恢复至不发光的状态。
但是,当按钮的周围光线比较暗时,用户难以识别按钮的位置。
请参阅图1-图3,为了解决当按钮周围光线比较暗时,用户难以识别按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按钮结构。具体地,该按钮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支架2。壳体1设有容纳腔11以及连通容纳腔11的通孔12,安装支架2一端连接于容纳腔11远离通孔12的底壁,另一端能够通过通孔12伸出容纳腔11并与壳体1沿着通孔12的轴向活动配合。按钮结构还包括沿着通孔12的轴线从靠近容纳腔11的底壁到靠近通孔12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单面镜4、第一发光组件5和半透镜6,且单面镜4、第一发光组件5和半透镜6分别安装于安装支架2并与安装支架2沿着通孔12的轴向同步移动,其中,第一发光组件处于常亮状态。按钮结构还包括第二发光组件7,第二发光组件7装设于容纳腔11远离通孔12的一端,第二发光组件7靠近安装支架2的一侧设有接触开关71。单面镜4对应第二发光组件7设有透光区(图未示),当安装支架2抵接至接触开关71时,第二发光组件7能够通电发光,且第二发光组件7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透光区和半透镜6。
半透镜6和单面镜4属于光学领域常用的部件,其中,单面镜4能全反射光线不透光;半透镜6是镀膜玻璃,当有光线照射到半透镜6表面时,半透镜6能透过部分光线,并反射一部分光线。并且半透镜6的反射率小于单面镜4的反射率。
如图3所示,由单面镜4、第一发光组件5和半透镜6沿着通孔12的轴线方向排列可知,第一发光组件5位于单面镜4和半透镜6之间。在常规状态下,第一发光组件5发出的光线照射至单面镜4表面,经单面镜4反射后照射到半透镜6表面,其中,一部分光线直接进入半透镜6并发生折射,使得用户在半透镜6背离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侧可以看见实影。另一部分光线在半透镜6表面发生反射,并折回至单面镜4的表面,并再次循环上述反射-折射/反射的过程,使得用户在半透镜6背离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侧可以看见重影。每循环一次上述过程,用户观测到的重影就会增加一层,由于半透镜6的反射率小于单面镜4的反射率,因此,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新生成的重影是逐渐变暗的,直到折射出来的光束的亮度小于按钮结构所处环境的亮度。如此,用户在半透镜6背离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侧能看到千层镜的效果,从而便于用户在昏暗的环境中识别出按钮结构,并且使按钮结构常规状态呈现出的影像更具立体感,且更美观。
进一步地,当用户按下安装支架2时,安装支架2抵接至接触开关71,第二发光组件7通电发光,且第二发光组件7发出的光线穿过单面镜4的透光区和半透镜6,使得用户从半透镜6背离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侧能够看到透光区的图案,以作为按压操作的识别信号反馈给用户。具体地,透光区的图案可以是楼层号,也可以是上下标识等其他图案。
更进一步地,按钮结构还包括弹性压缩件3,安装支架2通过弹性压缩件3连接于容纳腔11远离通孔12的底壁。弹性压缩件3在用户按下安装支架2时存储弹性势能,当用户完成按压操作时,弹性压缩件3推动安装支架2朝向远离接触开关71的方向移动,接触开关71恢复至关闭状态,第二发光组件7断电。按钮结构再次恢复至形成千层镜效果的初始状态。
其中,壳体1作为保护壳避免误触安装支架2,而部分安装支架2通过通孔12伸出壳体1的容纳腔11方便用户进行按压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组件7的功率大于第一发光组件5的功率。如此,当用户按下安装支架2时,方便用户从半透镜6背离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侧看到更加明亮的透光区,以与常规状态下微亮的千层镜效果做区分。
在一实施例中,单面镜4包括透明玻璃和反光涂层(图未示),反光涂层设置在单面镜4靠近第二发光组件7的一侧。通过在反光涂层设置镂空图案,使得单面镜4形成光线能够穿过的透光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安装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和匀光板22,支架主体21设有装配腔211。单面镜4、第一发光组件5和半透镜6均装设于装配腔211,且匀光板22止挡于装配腔211靠近第二发光组件7的一端并与支架主体21可拆卸连接,并且,匀光板22能够均匀分散第二发光组件7发出的光线。
匀光板22用于将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匀光板22将第二发光组件7发出的朝向各个方向发散光线转换成与通孔12的轴线平行的光线,也即,使得第二发光组件7发出的光线能够垂直穿过透光区,从而避免用户看到透光区形成重影。
具体地,如图4所示,支架主体21包括盒状的第一外壳212和筒状的第二外壳213,第一外壳212设有第一腔,第二壳设有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形成装配腔211。第一壳远离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侧止挡于通孔12的周侧,以避免安装支架2从通孔12处脱出容纳腔11。并且,第一外壳212和第二外壳213的连接处形成有止挡台阶214,匀光板22止挡于止挡台阶214并通过紧固螺钉螺纹连接于止挡台阶214。其中,第一外壳212和第二外壳213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加工而成。
如此,匀光板22将单面镜4、第一发光组件5和半透镜6封堵于装配腔211内,使得按钮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匀光板22设有连通装配腔211和容纳腔11的第二过线孔223,用于连接灯带52的线束通过第二过线孔223伸出装配腔2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架主体21远离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端设有翻边结构215,翻边结构215一端连接支架主体21,另一端朝向装配腔211的轴线延伸,以使翻边结构215止挡于半透镜6远离匀光板22的一端。
翻边结构215能够防止半透镜6、第二发光组件7和单面镜4从装配腔211内脱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组件5包括支撑件51和灯带52,且支撑件51夹设于半透镜6和单面镜4之间,灯带52套设于支撑件51的外周侧。
支撑件51的两端分别抵接支撑半透镜6和单面镜4,使得半透镜6和单面镜4保持间隔设置,从而避免半透镜6和单面镜4压坏灯带52。
具体地,如图2所示,灯带52包括多个沿着支撑件51周向分布的灯珠521,以使用户能够看到多层环状的灯光,提升视觉效果。支撑件51采用透明塑料制成,以避免支撑件51遮挡灯带52发出的光线。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件51设有装配槽511,装配槽511围绕支撑件51轴线绕设于支撑件51的外周侧,灯带52装设于装配槽511。
具体地,装配槽511的横截面呈U形,当灯带52装入装配槽511时,灯带52的边缘止挡于装配槽511的侧壁。如此,能够防止灯带52从支撑件51外周侧松脱。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装配腔211内壁设有限位凸起211a,支撑件51的周侧设有第一限位槽512,限位凸起211a沿着支撑件51的径向卡设于第一限位槽512,以阻止支撑件51相对支架主体21转动。如此,能够提高支撑件51与安装支架2装配的牢固程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单面镜4的周侧设有第二限位槽41,限位凸起211a沿着单面镜4的径向卡设于第二限位槽41,以阻止单面镜4相对支架主体21转动。同样地,如此,能够提高单面镜4与安装支架2装配的牢固程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半透镜6的周侧设有第三限位槽61,限位凸起211a沿着半透镜6的径向卡设于第三限位槽61,以阻止半透镜6相对安装支架2转动。同样地,如此,能够提高半透镜6与安装支架2装配的牢固程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限位凸起211a呈长条状,且其沿着通孔12的轴线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限位凸起211a也可以包括多个沿着通孔1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短卡块。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包括外框体13和底板14,通孔12设于外框体13远离底板14的一端,底板14可拆卸盖设于外框体13远离通孔12的开口处,并与外框体13围设形成容纳腔11。第二发光组件7安装于底板14,弹性压缩件3一端连接于底板14,另一端抵接于匀光板22。
通过将壳体1设置成分体式的外框体13和底板14,方便将第二发光组件7以及安装支架2等结构装入容纳腔11。
进一步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容纳腔11内壁设有螺柱111,底板14通过紧固螺钉螺纹连接于螺柱111。弹性压缩件3包括多个压缩弹簧31,底板14对应压缩弹簧31设有容槽,匀光板22对应压缩弹簧31设有引导柱222,压缩弹簧31一端套设于引导柱222,另一端放置于容槽。外框体13的边缘设有安装耳板131,外框体13通过安装耳板131可拆卸安装于外部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容纳腔11的内壁和安装支架2的外壁中的一者设有沿着通孔12的轴向延伸的滑槽23,另一者对应滑槽23设有凸块112,凸块112和滑槽23沿着通孔12的轴向活动配合。
通过凸块112和滑槽23沿着通孔12的轴向活动配合,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2沿着通孔12的轴向移动的安稳性。
具体地,凸块112呈长条状,且凸块112沿着通孔12的轴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发光组件7包括光源73和电路板72,接触开关71和光源73均设于电路板72靠近单面镜4的一侧,且接触开关71凸出于电路板72表面的高度大于光源73凸出于电路板72表面的高度。
通过设置接触开关71凸出于电路板72表面的高度大于光源73凸出于电路板72表面的高度,安装支架2朝向靠近底板14方向移动时,安装支架2会先接触到接触开关71,而不会压坏光源73。
进一步地,电路板72通过紧固螺钉安装于底板14,多个光源73间隔分布于电路板72表面。底板14设有第一过线孔141,用于连接电路板72的线束通过第一过线孔141伸出按钮结构。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匀光板22靠近接触开关71的一侧设有接触凸起221,接触凸起221一端连接匀光板22,另一端朝向靠近匀光板22的方向延伸。
如此,能够减小安装支架2的按压行程,使得用户使用较小的力气向下按压,即可使接触凸起221接触到接触开关71,并使第二发光组件7通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梯人机交互装置,该电梯人机交互装置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按钮结构。人机交互装置具体可以为电梯召唤盒、电梯操纵箱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安装支架(2),所述壳体(1)设有容纳腔(11)以及连通所述容纳腔(11)的通孔(12),所述安装支架(2)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1)远离所述通孔(12)的底壁,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通孔(12)伸出所述容纳腔(11)并与所述壳体(1)沿着所述通孔(12)的轴向活动配合,
所述按钮结构还包括沿着所述通孔(12)的轴线从靠近所述容纳腔(11)的底壁到靠近所述通孔(12)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单面镜(4)、第一发光组件(5)和半透镜(6),且所述单面镜(4)、所述第一发光组件(5)和所述半透镜(6)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并与所述安装支架(2)沿着所述通孔(12)的轴向同步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5)处于常亮状态,
所述按钮结构还包括第二发光组件(7),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装设于所述容纳腔(11)远离所述通孔(12)的一端,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靠近所述安装支架(2)的一侧设有接触开关(71),所述单面镜(4)对应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设有透光区,当所述安装支架(2)抵接至所述接触开关(71)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能够通电发光,且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所述透光区和所述半透镜(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和匀光板(22),所述支架主体(21)设有装配腔(211),所述单面镜(4)、所述第一发光组件(5)和所述半透镜(6)均装设于所述装配腔(211),且所述匀光板(22)止挡于所述装配腔(211)靠近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架主体(21)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匀光板(22)能够均匀分散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发出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21)远离所述第一发光组件(5)的一端设有翻边结构(215),所述翻边结构(215)一端连接所述支架主体(21),另一端朝向所述装配腔(211)的轴线延伸,以使所述翻边结构(215)止挡于所述半透镜(6)远离所述匀光板(2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5)包括支撑件(51)和灯带(52),且所述支撑件(51)夹设于所述半透镜(6)和所述单面镜(4)之间,所述灯带(52)套设于所述支撑件(51)的外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211)内壁设有限位凸起(211a),
所述支撑件(51)的周侧设有第一限位槽(512),所述限位凸起(211a)沿着所述支撑件(51)的径向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12),以阻止所述支撑件(51)相对所述支架主体(21)转动;
及/或,所述单面镜(4)的周侧设有第二限位槽(41),所述限位凸起(211a)沿着所述单面镜(4)的径向卡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1),以阻止所述单面镜(4)相对所述支架主体(21)转动;
及/或,所述半透镜(6)的周侧设有第三限位槽(61),所述限位凸起(211a)沿着所述半透镜(6)的径向卡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61),以阻止所述半透镜(6)相对所述支架主体(2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1)设有装配槽(511),所述装配槽(511)围绕所述支撑件(51)轴线绕设于所述支撑件(51)的外周侧,所述灯带(52)装设于所述装配槽(5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外框体(13)和底板(14),所述通孔(12)设于所述外框体(13)远离所述底板(14)的一端,所述底板(14)可拆卸盖设于所述外框体(13)远离所述通孔(12)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外框体(13)围设形成容纳腔(11),
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安装于所述底板(14),
所述的按钮结构还包括弹性压缩件(3),所述弹性压缩件(3)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4),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匀光板(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和所述安装支架(2)的外壁中的一者设有沿着所述通孔(12)的轴向延伸的滑槽(23),另一者对应所述滑槽(23)设有凸块(112),所述凸块(112)和所述滑槽(23)沿着所述通孔(12)的轴向活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7)包括光源(73)和电路板(72),所述接触开关(71)和所述光源(73)均设于所述电路板(72)靠近所述单面镜(4)的一侧,且所述接触开关(71)凸出于所述电路板(72)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源(73)凸出于所述电路板(72)表面的高度。
10.一种电梯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钮结构。
CN202321541363.7U 2023-06-15 2023-06-15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Active CN220131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1363.7U CN220131636U (zh) 2023-06-15 2023-06-15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1363.7U CN220131636U (zh) 2023-06-15 2023-06-15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1636U true CN220131636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1363.7U Active CN220131636U (zh) 2023-06-15 2023-06-15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1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85257A1 (en) Audio speaker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1946273B (zh) 具有整体式透明或半透明壁部分的家用电器
US9690031B2 (en) Mood lamp for vehicle
US20220270450A1 (en) Illuminated indicator for doorbell
US20150172808A1 (en) Microphone and Accessory for Microphone
CN220131636U (zh) 按钮结构及电梯人机交互装置
CN210165270U (zh) 一种筒灯
CN111524737A (zh) 按键和键盘
US9336966B2 (en) Indicator lamp
JPH1173838A (ja) 照光式押し釦
KR20180099154A (ko) 차량용 인테리어 램프 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185841B2 (ja) 照光式パネルスイッチ
CN218676891U (zh) 控制盒及灯具
CN221040877U (zh) 开关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4136133U (zh) 一种电量显示机构及电推剪
CN217280547U (zh) 光显旋钮以及旋钮模组
CN218095769U (zh) 开关面板导光结构及开关面板
CN111952094B (zh) 一种智能开关面板
CN217559759U (zh) 灯具
CN212482409U (zh) 一种光学扫描仪
JP7267128B2 (ja) 照明装置
CN212485185U (zh) 按键和键盘
JP20081555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6868B2 (ja) Led照明装置及び電球を光源として用いた照明装置
JP42291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