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3193U -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3193U
CN220123193U CN202321212040.3U CN202321212040U CN220123193U CN 220123193 U CN220123193 U CN 220123193U CN 202321212040 U CN202321212040 U CN 202321212040U CN 220123193 U CN220123193 U CN 220123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upport plate
support
riser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20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三
于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20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3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3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3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支撑装置,其用于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所述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包括单相机柜以及电力模块,其中单相机柜包括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所述模块支撑装置包括沿横向相对布置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还包括沿竖向叠加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之间且固定安装其上的至少一个容置单元,其中容置单元中除了第一工具外的零部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电力模块将被容置于在容置单元中限定出的模块容置空间内。具有上述构型的模块支撑装置能够实现对电力模块的稳固支撑和限位。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模块支撑装置的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Description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尤其涉及用于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的模块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压固态变压器主要应用于超大规模供电(例如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和快速充电站)场合,其具有效率更高且占地面积更小的优点。但是如何设计中压固态变压器的绝缘支撑装置以符合75kVBIL测试、42kV工频耐压测试和18/13kV局部放电测试(<10pC)的标准要求在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的单相机柜内尚未得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支撑装置,其整体结构被安装入单相机柜、具体连接至单相机柜的立柱,模块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模块容置空间的容置单元,电力模块可以符合上述标准的方式被容置在该模块容置空间中。该模块支撑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对电力模块的稳固支撑还能满足上述标准要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支撑装置,其用于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UPS),所述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有柜门的单相机柜以及带有端子和通风口的电力模块,其中所述单相机柜包括从其底面起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撑装置包括沿横向相对布置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还包括沿竖向叠加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容置单元,其中所述容置单元包括:下支承构件,包括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支承板,还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一支承板的横向两端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左凸缘和第一右凸缘;上支承构件,其位于所述下支承构件的竖向上方,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支承板平行延伸的第二支承板,还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二支承板的横向两端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左凸缘和第二右凸缘;多个第一工具,其中所述第一左凸缘和所述第二左凸缘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连接至所述第一竖板并且进一步连接至所述第一排立柱,所述第一右凸缘和所述第二右凸缘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连接至所述第二竖板并且进一步连接至所述第二排立柱;左撑板和右撑板,二者横向相对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支承板的纵向延伸,所述左撑板、右撑板、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共同围出一个模块容置空间,所述模块容置空间被设计为能够允许电力模块从柜门方向插入其中;后撑板,其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支承板的横向延伸,所述后撑板被定位在所述左撑板和所述右撑板的远离所述柜门的端部,在所述后撑板上开设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被定位为在所述电力模块被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后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力模块的端子和通风口的位置。
具有上述构型模块支撑装置能够实现对电力模块的稳固支撑和限位。
优选地,所述模块支撑装置还包括供所述容置单元布置其上的水平支撑底板,所述水平支撑底板的横向两端分别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并且进一步对应连接至所述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所述水平支撑底板与所述单相机柜的底面之间的竖向距离大于50毫米;所述左撑板关于所述第一左凸缘平行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竖板之间的间距大于50毫米;所述右撑板关于所述第一右凸缘平行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的间距大于50毫米,所述模块容置空间中任意一点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工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毫米。
优选地,所述模块支撑装置中除所述第一工具之外的其余部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工具采用金属螺纹连接件。
具有上述优选构型的模块支撑装置适用于安装中压电力模块。该模块支撑装置能够至少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限定电力模块相对于机柜的位置,防止其产生不期望的移位;
2.使得每一个中压模块均与地电绝缘;
3.使得每一个中压模块彼此之间电绝缘;
4.使得整个UPS符合75kVBIL测试,42kV工频耐压测试和18/13kV局部放电测试(<10pC)的标准要求。
优选地,所述模块容置空间被尺寸设计为允许所述电力模块以分别关于所述左撑板、右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为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其中。此特征能够实现对电力模块关于整个容置单元的相对位置进行进一步精确限定,这能够方便人们操作。
优选地,所述后撑板被构造为还包括两个横向突出部,所述第一左凸缘和所述第二左凸缘之间具有第一竖向间隔,所述第一右凸缘和所述第二右凸缘之间具有第二竖向间隔,所述横向突出部适形插入所述第一竖向间隔和所述第二竖向间隔中。该横向突出部能够防止气流从竖向间隔中通过。
优选地,所述容置单元还包括多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L形连接件和第二工具,所述左撑板、所述右撑板以及所述后撑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借助于所述L形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工具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凸缘、所述第一右凸缘、所述第二左凸缘和所述第二右凸缘均被构造为由横向支臂和竖向支臂构成的L形件,四者的横向支臂分别借助所述第二工具附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承板或所述第二支承板,四者的竖向支臂分别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附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板或所述第二竖板;所述水平支撑底板借助于所述L形连接件附接至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其中所述L形连接件借助于所述第二工具附接至所述水平支撑底板且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附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板或所述第二竖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其包括:
至少一个单相机柜,其带有柜门,还包括从底面起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
上述模块支撑装置,其被安装至所述单相机柜的所述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
电力模块,其带有端子和通风口;
其中,所述模块支撑装置具有不少于所述电力模块的数量的容置单元,所述电力模块以其端子对准所述第一开口且其通风口对准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式被一对一地容置在所述容置单元的模块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不间断电源变换器还包括分别为每一个所述电力模块配设的、带有与电力模块的端子进行对插的对插端子的端子固定板,所述端子固定板从背离所述柜门的方向安装至所述后撑板以允许所述电力模块的端子插入其对插端子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立柱和所述第二排立柱均分别由位于第一支承板的纵向两端的两个立柱组成,所述单相机柜还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排立柱的两个立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排立柱的两个立柱之间的纵向加强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例,其中: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支撑装置安装入单相机柜的立体示意图;
图2单相机柜的立体示意图;
图3模块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模块支撑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容置单元的俯视图;
图6容置单元的主视图;
图7容置单元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8从柜门侧观察的电力模块插入容置单元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9从背离柜门的方向观察的电力模块插入容置单元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端子固定板已经安装至后撑板;
图10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移除了柜门;
图11容置单元的后视图。
参考标号列表
1.容置单元;11.下支承构件;111.第一支承板;112.第一左凸缘;113.第一右凸缘;114.第一竖向间隔;12.上支承构件;121.第二支承板;122.第二左凸缘;123.第二右凸缘;124.第二竖向间隔;13.第一工具;14.左撑板;15.右撑板;16.后撑板;161.第一开口;162.第二开口;163.横向突出部;17.水平支撑底板;18.L形连接件;19.第二工具;2.第一竖板;3.第二竖板;4.单相机柜;41.第一立柱;42.第二立柱;43.第三立柱;44.第四立柱;5.电力模块;6.端子固定板;7.纵向加强肋;8.模块容置空间;L.纵向;W.横向;H.竖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
在下文中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应将其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代正常观察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其中,“上”、“下”、“左”和“右”是指以图6和图10的角度观察的上方、下方、左手侧和右手侧,“前”是指接近柜门的方位,“后”是指远离柜门的方位,“纵向”是指物体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物体的宽度方向;“竖向”是指物体的高度方向。应注意,上述方向仅是出于清楚描述的目的使用,并非指代物体实际使用时的取向。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支撑装置被安装入单相机柜4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单相机柜4的立体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包括至少一个单相机柜4。例如,当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应用于三相电源时可包括三个(即A、B、C)单相机柜。模块支撑装置可按需一对一地容置在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单相机柜4中。
单相机柜4包括柜体和柜门(未示出)。柜体具有底面,还包括从底面起沿竖向H向上延伸的多个立柱,立柱被分成在横向W上相对布置的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优选地,每一排包括两个立柱,即柜体共包括四个立柱。第一排立柱包括定位在下文详述的第一支承板的纵向L两端的第一立柱41和第二立柱42,第二排立柱包括定位在第一支承板的纵向L两端的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为了强化整体结构,可在第一立柱41和第二立柱42之间增设至少一个纵向加强肋7,在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之间增设至少一个纵向加强肋7。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每一排立柱也可仅包括一个立柱,例如该立柱被布置在第一支承板的纵向中间位置,在该立柱的纵向宽度或材料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时也能够实现对下文所述的竖板以及容置单元1进行支撑。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竖板以及容置单元1的支撑性,每一排立柱也可包括两个以上的立柱。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示出,省去了柜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其应在图1中位于机柜敞开侧的位置。
参见图3,模块支撑装置被构造为包括在横向W上相对布置的两个竖板,即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第一竖板2被固定连接至第一排立柱,第二竖板3被固定连接至第二排立柱,由此实现整个模块支撑装置与机柜之间的固定连接。
模块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容置单元1,该容置单元1被布置在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之间的空间内并且固定连接至该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在包括多个容置单元1时,容置单元1在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之间以一个叠加在另一个的竖向上方的方式布置。例如,图3中示出了7个容置单元1沿竖向H叠加地布置在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之间
图5、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容置单元1的立体图、主视图和分解视图。容置单元1被构造为包括下支承构件11、上支承构件12、左撑板14、右撑板15、后撑板16以及第一工具13(参见图4)。其中第一工具13为由金属制成的连接件以保证结构强度,优选采用金属螺纹连接件,例如金属螺栓和螺母组件或金属螺钉。
下支承构件11包括第一支承板111,第一支承板111沿其纵向延伸,还包括从第一支承板111的横向两端关于该第一支承板111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左凸缘112和第一右凸缘113。
上支承构件12包括位于第一支承板111的竖向上方的第二支承板121,第二支承板121也沿其纵向L延伸且平行于第一支承板111延伸。上支承构件12还包括从第二支承板121的横向两端向下伸出的第二左凸缘122和第二右凸缘123,其中第二左凸缘122和第二右凸缘123垂直于上支承构件12延伸。
结合参加图4,下支承构件11和上支承构件12借助于连接工具分别固定安装至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并且进一步连接至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具体地,第一左凸缘112/第二左凸缘122通过从右至左依次穿过第一左凸缘112/第二左凸缘122、第一竖板2和第一排立柱的第一工具13而固定至第一竖板2并且进一步固定至第一立柱41,第一右凸缘113/第二右凸缘123通过从左至右依次穿过第一右凸缘113/第二右凸缘123、第二竖板3和第二排立柱的第一工具13而固定至第二竖板3并且进一步固定至第二立柱42。
第一支承板111借助于沿其纵向L延伸的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连接至第二支承板121。具体地,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在横向上相对地布置在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之间,左撑板14的上端附接至第二支承板121,左撑板14的下端附接至第一支承板111,右撑板15的上端附接至第二支承板121,右撑板15的下端附接至第一支承板111。可见,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之间的竖向距离取决于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的竖向高度。通常情况下,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不会在纵向上延伸突出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
在此情况下,第一支承板111、第二支承板121、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之间围出了一个模块容置空间8,该模块容置空间8在朝向柜门的方向和背离柜门的方向上(未设置后撑板的情况下)均敞开。该模块容置空间8应允许电力模块5被容置其中由此限定了电力模块5关于容置单元1的插入位置。
优选地,电力模块5分别以关于左撑板14、右撑板15和第二支承板121为间隙配合的方式从柜门方向插入到模块容置空间8中,参见图8。优选地,在电力模块5被插入模块容置空间8之后,电力模块5距离第二支承板121的距离在2-4毫米的范围内,电力模块5距离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的距离在1-3毫米的范围内。
参见图6和图7,后撑板16沿横向W延伸且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之间。类似地,后撑板16的上端也附接至第二支承板121,后撑板16的下端也附接至第一支承板111。其中,后撑板16被布置在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的远离柜门的端部以挡住模块容置空间8的背离柜门的敞开端部,参见图9,从而限制电力模块5在纵向L上的伸入位置。参见图11,在后撑板16上进一步开设出第一开口161和第二开口162。第一开口161被设计为在电力模块5被插入模块容置空间8内后对应于电力模块5的端子的位置,第二开口162被设计为在电力模块5被插入模块容置空间8内后对应于电力模块5的通风口的位置。本领域人员应理解,虽然本文中示出第一开口161被布置在第二开口162的竖向上方并且二者连通,但这并非是必须的,第一开口161和第二开口162的位置可根据端子和通风口的位置进行调整。
不间断电源变换器还包括分别为每一个电力模块5配设的端子固定板6,参见图9。端子固定板6包括对插端子,其能够从后撑板16的背离柜门的方向固定安装至后撑板16,装配在第一开口161处,以供电力模块5的端子通过该第一开口161与端子固定板6的对插端子进行对插从而实现电气连接。
第一左凸缘112和第二左凸缘122以及第一右凸缘113和第二右凸缘123可以在竖向H上彼此接合或不接合。在第一左凸缘112和第二左凸缘122之间具有第一竖向间隔114且第一右凸缘113和第二右凸缘123之间具有第二竖向间隔124的情况下,参见图5,可能会有气流从上述两个间隔中通过,这是不期望的。为了解决此问题,后撑板16还包括在横向两端伸出的两个横向突出部163,参见图9,该横向突出部163可分别适形地插入第一竖向间隔114和第二竖向间隔124中,从而堵住第一竖向间隔114和第二竖向间隔124。
在该模块支撑装置用于低压机柜时,左撑板14、右撑板15和后撑板16可借助于胶粘、焊接、工具连接等现有技术中可行的方式分别连接至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同时,位于竖向最下方的容置单元1可直接与机柜的底面接触。在低压测试中对于模块支撑装置所采用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
但是当期望将该模块支撑装置应用于中压以及高压机柜时,为了满足测试要求,需要对模块支撑装置的构型做出以下进一步的限定。
第一,模块支撑装置中除了第一工具13之外的其余部件应均由绝缘材料制成,该绝缘材料优选为介电常数大于3的材料,尤其优选为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毡板材料。
第二,左撑板14、右撑板15以及后撑板16分别与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的连接方式简述如下。提供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工具19,优选尼龙螺栓。以左撑板14的上端连接至第二支承板121为例,可使尼龙螺栓从第二支承板121的上方穿过第二支承板121后进入左撑板14,为了防止尼龙螺栓突出第二支承板121,可考虑在第二支承板121上对应开设容置孔。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如图6更详细地示出,模块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L形连接件18。左撑板14、右撑板15以及后撑板1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借助于L形连接件18和第二工具19连接至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仍以左撑板14的上端连接至第二支承板121为例,L形连接件18的横向支臂通过尼龙螺钉连接至第二支承板121,L形连接件18的竖向支臂通过尼龙螺钉连接至左撑板14。此种方式能够进步增强连接后的稳固性。
第三,模块支撑装置还包括也同样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水平支撑底板17,参见图10,上文所述的容置单元1将被叠加其上。水平支撑底板17距离机柜的底面的距离大于50厘米。类似于第一左凸缘112和第一右凸缘113,水平支撑底板17的横向两端将通过第一工具13连接至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并且进一步连接至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其中水平支撑底板17可借助于L形连接件18以及第一工具13和第二工具19连接至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具体地,参考图10,将L形连接工具布置在水平支撑底板17的竖向下方,以横向左端为例,L形连接件18的竖向支臂借助于第一工具13连接至第一竖板2,L形连接件18的横向支臂借助于第二工具19连接至水平支撑底板17。
第四,左撑板14与第一竖板2优选彼此平行延伸,二者之间间距大于50毫米。右撑板15也优选与第二竖板3彼此平行延伸,二者之间的间距大于50毫米。容置单元1的模块容置空间8中的任意一点与将上支承构件12和下支承构件11连接到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的任意一个第一工具13的距离均应大于125毫米。
另外,第一左凸缘112、第一右凸缘113、第二左凸缘122和第二右凸缘123可被设计为直接从对应的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伸出,它们可与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为一体件,也可借助于第二工具19连接至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为了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优选将第一左凸缘112、第一右凸缘113、第二左凸缘122和第二右凸缘123也均设计为L形件。以第一左凸缘112为例,第一左凸缘112的横向支臂可借助于第二工具19连接至第一支承板111,其竖向支臂可借助于第一工具13连接至第一竖板2。
在本文中,每个单相机柜4内的容置单元1的数量应不少于期望容置的电力模块5的数量。在组装本文的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时,首先将模块支撑装置固定至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接下来将端子固定板6从背离所述柜门的方向安装至所述后撑板16的第一开口161处,然后将电力模块5从柜门的方向一对一地插入容置单元1的模块容置空间8内直至电力模块5的端子插入端子固定板6的对插端子。

Claims (11)

1.一种模块支撑装置,其适用于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其中所述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有柜门的单相机柜(4)以及带有端子和通风口的电力模块(5),其中所述单相机柜包括从其底面起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撑装置包括沿横向相对布置的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还包括沿竖向叠加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之间的至少一个容置单元(1),其中所述容置单元包括:
下支承构件(11),包括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支承板(111),还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一支承板(111)的横向两端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左凸缘(112)和第一右凸缘(113);
上支承构件(12),其位于所述下支承构件(11)的竖向上方,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承板(111)延伸的第二支承板(121)以及分别从所述第二支承板(121)的横向两端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左凸缘(122)和第二右凸缘(123);
多个第一工具(13),其中所述第一左凸缘(112)和所述第二左凸缘(122)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连接至所述第一竖板(2)并且进一步连接至所述第一排立柱,所述第一右凸缘(113)和所述第二右凸缘(123)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连接至所述第二竖板(3)并且进一步连接至所述第二排立柱;
左撑板(14)和右撑板(15),二者横向相对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承板(111)和所述第二支承板(121)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支承板(111)的纵向延伸,所述左撑板(14)、右撑板(15)、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21)共同围出一个能够允许电力模块从柜门方向插入其中的模块容置空间(8);
后撑板(16),其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承板(111)和所述第二支承板(121)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支承板(111)的横向延伸,所述后撑板被定位在所述左撑板(14)和所述右撑板(15)的远离所述柜门的端部,在所述后撑板上开设出第一开口(161)和第二开口(162),所述第一开口(161)和所述第二开口(162)被定位为在所述电力模块被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后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力模块的端子和通风口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撑装置还包括供所述容置单元布置其上的水平支撑底板,所述水平支撑底板的横向两端分别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并且进一步对应连接至所述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所述水平支撑底板与所述单相机柜的底面之间的竖向距离大于50毫米;所述左撑板关于所述第一左凸缘平行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竖板之间的间距大于50毫米;所述右撑板关于所述第一右凸缘平行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的间距大于50毫米,所述模块容置空间中任意一点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工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毫米。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撑装置中除所述第一工具之外的其余部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工具采用金属螺纹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撑装置中除所述第一工具之外的其余部件均由介电常数大于3的绝缘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模块容置空间被尺寸设计为允许所述电力模块以分别关于所述左撑板、所述右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为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后撑板被构造为还包括两个横向突出部,所述第一左凸缘和所述第二左凸缘之间具有第一竖向间隔,所述第一右凸缘和所述第二右凸缘之间具有第二竖向间隔,所述横向突出部适形插入所述第一竖向间隔和所述第二竖向间隔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容置单元还包括多个L形连接件和第二工具,所述左撑板、所述右撑板以及所述后撑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借助于所述L形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工具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左凸缘、所述第一右凸缘、所述第二左凸缘和所述第二右凸缘均被构造为由横向支臂和竖向支臂构成的L形件,四者的横向支臂分别借助所述第二工具附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承板或所述第二支承板,四者的竖向支臂分别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附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板或所述第二竖板;所述水平支撑底板借助于所述L形连接件附接至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其中所述L形连接件借助于所述第二工具附接至所述水平支撑底板且借助于所述第一工具附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板或所述第二竖板。
9.一种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其特征是,包括:
至少一个单相机柜,其带有柜门,还包括从底面起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相对布置的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支撑装置,其被安装至所述单相机柜的所述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
电力模块,其带有端子和通风口;
其中,所述模块支撑装置具有不少于所述电力模块的数量的容置单元,所述电力模块以其端子对准所述第一开口且其通风口对准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式被一对一地容置在所述容置单元的模块容置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其特征是,所述不间断电源变换器还包括分别为每一个所述电力模块配设的、带有对插端子的端子固定板,所述端子固定板从背离所述柜门的方向安装至所述后撑板以允许所述电力模块的端子插入其对插端子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排立柱和所述第二排立柱均分别由位于第一支承板的纵向两端的两个立柱组成,所述单相机柜还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排立柱的两个立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排立柱的两个立柱之间的纵向加强肋。
CN202321212040.3U 2023-05-18 2023-05-18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Active CN220123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2040.3U CN220123193U (zh) 2023-05-18 2023-05-18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2040.3U CN220123193U (zh) 2023-05-18 2023-05-18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3193U true CN220123193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1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2040.3U Active CN220123193U (zh) 2023-05-18 2023-05-18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3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5975B2 (en) Modular stackable shelving framework and equipment storage system
US5140744A (en) Modular multicell battery and rack
US6361897B1 (en) Dual terminal battery for modular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upply
KR102068717B1 (ko) 전력 저장 어셈블리를 지지하는 장치
US6411526B1 (en) Self-aligned, panel-mounted power cord set,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and an electronic equipment chassis employing the same
US20030143455A1 (en) Modular rack battery system
US20100290174A1 (en) power component magazine, power components, a power component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CN102929359A (zh) 服务器机柜
CN114824410A (zh) 用于激活在上面具有正极和负极的圆柱形二次电池的化成设备
US20220109210A1 (en) Energy storage unit having a rack assembly and a plurality of battery modules
CN220123193U (zh) 模块支撑装置和不间断电源功率变换器
EP1470602B1 (en) Modular rack battery system
CN112350178A (zh) 一种采集终端备用电源机箱
CA2520240A1 (en) Consolidated meter socket support base
CN21182968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压柜壳体
CN218039513U (zh) 壳体、电池包和储能装置
CN216819445U (zh) 一种高压电池储能单元结构
CN214379476U (zh) 一种采集终端备用电源机箱
CN117613476B (zh) 一种储能系统电池机架
CN220822323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配电箱
CN219498215U (zh) 用于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中的高压输入接线模块
CN220796501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直流开关装配结构
CN219801169U (zh) 一种模块化电池包
CN212571706U (zh) 一种电源插框、配电盒及机柜
CN213694718U (zh) 高压伺服驱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