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0015U -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0015U
CN220110015U CN202321536903.2U CN202321536903U CN220110015U CN 220110015 U CN220110015 U CN 220110015U CN 202321536903 U CN202321536903 U CN 202321536903U CN 220110015 U CN220110015 U CN 220110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frame
bed frame
rod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69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怡文
吴开霞
王梓兆
熊思麒
杨宇浩
刘杨
邓国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ncheng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ncheng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ncheng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ncheng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215369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0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0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0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用医疗床,涉及医疗床技术领域,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针灸用医疗床对于一些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来说,仍旧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其主要结构为:矩形床架的两侧长边上皆设有六轴机械臂,矩形床架中部沿依次设有上肢床板架、腰部床板架以及下肢床板架,上肢床板架下方设有驱动其向上偏转的第一驱动机构,移动底座上还设有升降机构。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灸用医疗床,该针灸用医疗床能使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长时间保持仰靠坐位,同时,可升/降的矩形床架也方便了家属和医生将病患移动到医疗床上。

Description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背景技术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被人们所接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针刺治疗疾病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针刺操作阶段和观察阶段。准备阶段包括为病患选择合适的体位——针刺操作为病患选择合适体位,是针刺操作过程必不可少,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针灸治疗疾病时需要病患在治疗期间保持一定体位,这样既可以使针刺持续一定时间,提高疗效,同时也可以避免针刺意外,如滞针、弯针、针刺到内脏、晕针等。目前,针刺治疗疾病时,经常采取的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这些常用的体位均在针灸治疗床上进行,医生会要求病患采用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的姿势躺、靠在针灸治疗床上,并保持到治疗结束。
然而,在实际临床针刺治疗中,对于一些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来说,现有的针灸治疗床仍旧存在一些不足:1.该类病患在仰靠坐位针刺时不能较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需要用其他人或物体维持;2.该类病患在治疗开始前,往往需要将其从相对低的轮椅抬到更高的治疗床上,考虑到很多疾病针刺治疗需要上月时间,每天都需要移动,从而给家属和医生带来很大不方便和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装转子铁芯的针灸用医疗床,该针灸用医疗床能使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长时间保持仰靠坐位,同时,可升/降的矩形床架也方便了家属和医生将病患移动到医疗床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用医疗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矩形床架,所述矩形床架下方设有移动底座,所述矩形床架的两侧长边上皆设有用于为病患进行针灸的六轴机械臂,所述矩形床架中部沿其长边方向依次设有上肢床板架、腰部床板架以及下肢床板架,所述上肢床板架下方设有驱动其向上偏转以使病患呈仰靠坐位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底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矩形床架升/降的升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短边同向延伸且下部与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水平托架,所述第一水平托架两端皆设有一与矩形床架长边平行且能以其中部为转动中心上下转动的第一传动杆,两条所述第一传动杆远离腰部床板架一端皆与上肢床板架铰接,且两条第一传动杆之间通过第一传动连杆连接;
所述腰部床板架下方设有一与矩形床架长边同向延伸的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中一条第一传动杆靠近腰部床板架一端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平托架上设有供第一传动杆中部转动式连接的铰接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平托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侧壁上设有与矩形床架长边同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滚动式安装有导轮,所述导轮的轴心与一导轮连杆的一端转动式连接,所述导轮连杆的另一端与上肢床板架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块上还设有与导轮连杆平行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一端与导轮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导向块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肢床板架与腰部床板架之间还水平设有与腰部床板架连接的床板架安装板,所述床板架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矩形床架的两条长边连接,所述下肢床板架与腰部床板架铰接,所述下肢床板架下方还设有驱动其向上偏转以抬高病患下肢的第二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短边同向延伸且下部与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二水平托架,所述腰部床板架下方还水平设有一与矩形床架短边同向延伸的主动杆,所述主动杆两端皆通过床架连杆与腰部床板架铰接,所述主动杆与下肢床板架之间设有与矩形床架长边平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两端分别与主动杆、下肢床板架铰接;
所述床板架安装板下方设有一与矩形床架长边同向延伸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杆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传动杆有至少两条,且相邻第二传动杆之间通过第二传动连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短边同向延伸的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一侧设有用于驱动其沿矩形床架长边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三伸缩气缸,所述水平横杆两端皆水平连接有一与矩形床架长边同向延伸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端部皆转动式连接有一竖向设置的L型摆臂,
所述L型摆臂中部皆与移动底座铰接;靠近所述上肢床板架设置的其中两条L型摆臂与竖直设置在第一水平托架下部的第一连杆铰接,靠近所述下肢床板架设置的另外两条L型摆臂与竖直设置在第二水平托架下部的第二连杆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底座为矩形,其四角处分别连接有一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床架的两侧长边上皆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式安装有滑动座,所述六轴机械臂下端固定安装在滑动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用医疗床的优点为:
1、该针灸用医疗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上肢床板架向上偏转,从而能使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在没有其他人或物体帮助的前提下长时间保持仰靠坐位。同时,在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治疗开始前,升降机构能够控制矩形床架下降,从而方便家属和医生将病患移动到医疗床上。并且,利用六轴机械臂为病患进行针灸,也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针灸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框架和六轴机械臂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矩形框架和六轴机械臂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腰部床板架、上肢床板架以及下肢床板架配合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机构与上肢床板架的配合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机构与下肢床板架的配合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底座的立体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底座的立体图之二。
其中:1-矩形床架;11-床板架安装板;12-滑轨;13-滑动座;14-六轴机械臂;15-托杆;2-腰部床板架;3-上肢床板架;4-下肢床板架;5-第一水平托架;51-第一连杆;52-铰接耳;53-第一传动杆;54-第一传动连杆;55-第一伸缩气缸;7-第二水平托架;71-第二连杆;72-主动杆;721-床架连杆;73-第二传动杆;74-第二传动连杆;75-第二伸缩气缸;8-第三伸缩气缸;81-水平横杆;82-安装杆;9-移动底座;91-万向轮;92-L型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3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一种针灸用医疗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矩形床架1,矩形床架1下方设有移动底座9。矩形床架1的两侧长边上皆设有用于为病患进行针灸的六轴机械臂14。矩形床架1中部沿其长边方向依次设有上肢床板架3、腰部床板架2以及下肢床板架4。上肢床板架3下方设有驱动其向上偏转以使病患呈仰靠坐位的第一驱动机构,移动底座9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矩形床架1升/降的升降机构。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的运作,还包括一与两者电连接的控制器。同时,为了六轴机械臂14的施针,控制器还与六轴机械臂14电连接。同时,上肢床板架3、腰部床板架2以及下肢床板架4皆由外部框架和中部支撑架两部分组成。
使用时,控制器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矩形床架1下降,在家属和医生将病患移动到医疗床上之后,控制器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矩形床架1上升复位。并且,在需要病患保持仰靠坐位的体位施针时,控制器还能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上肢床板架3向上偏转,使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在没有其他人或物体帮助的前提下长时间保持仰靠坐位。
该针灸用医疗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上肢床板架3向上偏转,从而能使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在没有其他人或物体帮助的前提下长时间保持仰靠坐位。同时,在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治疗开始前,升降机构能够控制矩形床架1下降,从而方便家属和医生将病患移动到医疗床上。并且,利用六轴机械臂14为病患进行针灸,也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针灸的效率和准确性。
关于第一驱动机构,具体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且下部与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水平托架5。第一水平托架5两端皆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平行且能以其中部为转动中心上下转动的第一传动杆53。第一水平托架5上设有供第一传动杆53中部转动式连接的铰接耳52。两条第一传动杆53远离腰部床板架2一端皆与上肢床板架3铰接,且两条第一传动杆53之间通过第一传动连杆54连接。腰部床板架2下方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第一伸缩气缸55,第一伸缩气缸55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中一条第一传动杆53靠近腰部床板架2一端铰接。
通过第一伸缩气缸55的伸缩运动,其中一条第一传动杆53能以其中部为转动中心上下转动,同时,由于第一传动连杆54的存在,另一条第一传动杆53也能同步转动,从而能够控制上肢床板架3偏转,进而使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在没有其他人或物体帮助的前提下长时间保持仰靠坐位,并在完成施针后复位。
本实施例中,为了引导上肢床板架3的偏转,第一水平托架5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导向块6。导向块6侧壁上设有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导向槽61,导向槽61内滚动式安装有导轮62。导轮62的轴心与一导轮连杆63的一端转动式连接,导轮连杆63的另一端与上肢床板架3固定连接。同时,导向块6上还设有与导轮连杆63平行的联动杆64,联动杆64一端与导轮连杆63铰接,另一端与导向块6铰接。
并且,上肢床板架3与腰部床板架2之间还水平设有与腰部床板架2连接的床板架安装板11,床板架安装板11的两端分别与矩形床架1的两条长边连接,下肢床板架4与腰部床板架2铰接,下肢床板架4下方还设有驱动其向上偏转以抬高病患下肢的第二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下肢床板架4过度下降,下肢床板架4还设有一两端分别与矩形床架1的两条长边连接的托杆15。
同时,关于第二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且下部与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二水平托架7。腰部床板架2下方还水平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的主动杆72,主动杆72两端皆通过床架连杆721与腰部床板架2铰接。主动杆72与下肢床板架4之间设有与矩形床架1长边平行第二传动杆73,第二传动杆73两端分别与主动杆72、下肢床板架4铰接。床板架安装板11下方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第二伸缩气缸75,第二伸缩气缸75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杆72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杆73有至少两条,且相邻第二传动杆73之间通过第二传动连杆74连接。
通过第二伸缩气缸75的伸缩运动,能够驱动主动杆72以床架连杆721与腰部床板架2的铰接点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动杆73,进而能够控制下肢床板架4偏转,使活动不便、身体不能自控的病患的下肢向上抬升。
而关于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升降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的水平横杆81,水平横杆81一侧设有用于驱动其沿矩形床架1长边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三伸缩气缸8。水平横杆81两端皆水平连接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安装杆82,安装杆82端部皆转动式连接有一竖向设置的L型摆臂92。L型摆臂92中部皆与移动底座9铰接。靠近上肢床板架3设置的其中两条L型摆臂92与竖直设置在第一水平托架5下部的第一连杆51铰接,靠近下肢床板架3设置的另外两条L型摆臂92与竖直设置在第二水平托架7下部的第二连杆71铰接。
通过第三伸缩气缸8,能够驱动水平横杆81沿矩形床架1长边延伸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四条L型摆臂92以其与移动底座9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同步转动。通过L型摆臂92的转动,能够使第一水平托架5和第二水平托架7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试下矩形床架1的升/降。
另外,为了方便移动该医疗床,移动底座9为矩形,其四角处分别连接有一万向轮91。
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方便调整六轴机械臂14的位置,矩形床架1的两侧长边上皆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滑轨12,滑轨12上滑动式安装有滑动座13,六轴机械臂14下端固定安装在滑动座13上。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针灸用医疗床,包括水平设置的矩形床架(1),所述矩形床架(1)下方设有移动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床架(1)的两侧长边上皆设有用于为病患进行针灸的六轴机械臂(14),所述矩形床架(1)中部沿其长边方向依次设有上肢床板架(3)、腰部床板架(2)以及下肢床板架(4),所述上肢床板架(3)下方设有驱动其向上偏转以使病患呈仰靠坐位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底座(9)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矩形床架(1)升/降的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且下部与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水平托架(5),所述第一水平托架(5)两端皆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平行且能以其中部为转动中心上下转动的第一传动杆(53),两条所述第一传动杆(53)远离腰部床板架(2)一端皆与上肢床板架(3)铰接,且两条第一传动杆(53)之间通过第一传动连杆(54)连接;
所述腰部床板架(2)下方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第一伸缩气缸(55),所述第一伸缩气缸(55)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中一条第一传动杆(53)靠近腰部床板架(2)一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托架(5)上设有供第一传动杆(53)中部转动式连接的铰接耳(5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托架(5)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导向块(6),所述导向块(6)侧壁上设有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导向槽(61),所述导向槽(61)内滚动式安装有导轮(62),所述导轮(62)的轴心与一导轮连杆(63)的一端转动式连接,所述导轮连杆(63)的另一端与上肢床板架(3)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块(6)上还设有与导轮连杆(63)平行的联动杆(64),所述联动杆(64)一端与导轮连杆(63)铰接,另一端与导向块(6)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床板架(3)与腰部床板架(2)之间还水平设有与腰部床板架(2)连接的床板架安装板(11),所述床板架安装板(11)的两端分别与矩形床架(1)的两条长边连接,所述下肢床板架(4)与腰部床板架(2)铰接,所述下肢床板架(4)下方还设有驱动其向上偏转以抬高病患下肢的第二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且下部与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二水平托架(7),所述腰部床板架(2)下方还水平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的主动杆(72),所述主动杆(72)两端皆通过床架连杆(721)与腰部床板架(2)铰接,所述主动杆(72)与下肢床板架(4)之间设有与矩形床架(1)长边平行第二传动杆(73),所述第二传动杆(73)两端分别与主动杆(72)、下肢床板架(4)铰接;
所述床板架安装板(11)下方设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第二伸缩气缸(75),所述第二伸缩气缸(75)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杆(72)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73)有至少两条,且相邻第二传动杆(73)之间通过第二传动连杆(7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与矩形床架(1)短边同向延伸的水平横杆(81),所述水平横杆(81)一侧设有用于驱动其沿矩形床架(1)长边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三伸缩气缸(8),所述水平横杆(81)两端皆水平连接有一与矩形床架(1)长边同向延伸的安装杆(82),所述安装杆(82)端部皆转动式连接有一竖向设置的L型摆臂(92),
所述L型摆臂(92)中部皆与移动底座(9)铰接;靠近所述上肢床板架(3)设置的其中两条L型摆臂(92)与竖直设置在第一水平托架(5)下部的第一连杆(51)铰接,靠近所述下肢床板架(4)设置的另外两条L型摆臂(92)与竖直设置在第二水平托架(7)下部的第二连杆(71)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9)为矩形,其四角处分别连接有一万向轮(9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用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床架(1)的两侧长边上皆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滑轨(12),所述滑轨(12)上滑动式安装有滑动座(13),所述六轴机械臂(14)下端固定安装在滑动座(13)上。
CN202321536903.2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Active CN220110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6903.2U CN22011001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6903.2U CN22011001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0015U true CN220110015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1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6903.2U Active CN22011001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0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3570B (zh) 病人床椅便捷转移装置
CN108938265B (zh) 防治滋生褥疮的医疗床
CN205548859U (zh) 电动360度翻身床
CN212997116U (zh) 具有升降及辅助翻身功能的护理床
CN113599113A (zh) 一种可分离多功能护理床
CN214387948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辅助翻身病床
CN220110015U (zh) 一种针灸用医疗床
CN111973382A (zh) 一种烧伤整形外科四肢植皮手术支撑装置
CN212489175U (zh) 一种可调节躺椅
CN112168507B (zh) 一种折叠式转运医用床
CN112674965A (zh) 一种轮椅护理床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078710A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医用车床
CN212090028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208447995U (zh) 一种自动翻身护理床
CN209361134U (zh) 一种改进型多功能医疗保健防褥疮康复护理床
CN217960572U (zh) 一种带有床头、床尾、床侧升降功能的护理床
CN216908396U (zh) 一种剪式升降机构
CN219595065U (zh) 一种医疗用手动康复床
CN214318365U (zh) 一种轮椅护理床组合装置
CN219662201U (zh) 一种卧床病患防肌肉萎缩下肢锻炼装置
CN217548438U (zh) 一种新型多方位调节床
CN213788557U (zh) 一种肛肠科专用可调式病床
CN111904786B (zh) 骨关节辅助助力支架康复装置
CN219963322U (zh) 一种医疗床
CN114795725B (zh) 一种护理床翻身机构及电动翻身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