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9140U -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9140U
CN220109140U CN202321088294.9U CN202321088294U CN220109140U CN 220109140 U CN220109140 U CN 220109140U CN 202321088294 U CN202321088294 U CN 202321088294U CN 220109140 U CN220109140 U CN 220109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tomizing core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82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福文
谢远秋
雷宝灵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82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9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9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9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芯包括:多孔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加热体,保持或支撑于多孔基体上,加热体包括发热部、接触部和连接于发热部和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发热部、连接部和接触部一体成型;其中,发热部结合在第一表面上或者至少部分埋设于多孔基体内部并邻近第一表面,接触部基本平行第二表面延伸并暴露于第二表面上,连接部在多孔基体内部延伸以用于在接触部与发热部之间引导电流。

Description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包含雾化器,雾化器内具有储液腔和雾化芯。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雾化芯通过使液体基质雾化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使用或者吸食。
雾化芯通常包括加热部分、连接加热部分与电源的电极部分和多孔体。但是,在现有的一些雾化芯中,加热部分和电极部分均布置在多孔体的雾化面上,雾化芯在安装时其雾化面需要朝向电极端子,从而使得雾化面上的电极部分与电极端子接触,但雾化面对气流的阻碍作用会导致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存在滞留,从而影响雾化效率。为解决以上问题,已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雾化芯的示例,其上的加热部分和电极部分分别布置在多孔体上的不同表面上,但这种类型雾化芯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不仅具有较高的雾化效率,而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芯,包括:
多孔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加热体,保持或支撑于所述多孔基体上,所述加热体包括发热部、接触部和连接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发热部结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或者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多孔基体内部并邻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接触部基本平行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并暴露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多孔基体内部延伸以用于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发热部之间引导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体阵列,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带条和连接于所述两个带条之间的多个加热体,每一所述加热体均包括发热部、接触部和连接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不同的空间平面上;
其中,所述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带条上,且多个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带条通过金属片材一体冲压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芯的制备方法,
提供加热体阵列,所述加热体阵列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带条和多个连接于两个所述带条之间的加热体,每一所述加热体均包括发热部、接触部和连接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不同的空间平面上,且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带条;
于多个加热体上嵌件烧结多孔基体,使多个所述加热体分别与多孔基体结合形成多个雾化芯,且所述多个雾化芯位于两所述带条之间并连接两所述带条;
将多个所述雾化芯从所述带条上移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芯,还包括:
壳体,其内具有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的存储仓,且所述壳体包括吸嘴和与所述吸嘴连接的气道管;
雾化座,所述雾化芯安装在所述雾化座上;和
电极,提供电源接入所述雾化芯;
其中,所述雾化芯安装在所述雾化座上具有这样的取向,使得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气道管,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电极,从而使所述接触部电性抵接所述电极。
以上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多孔基体和结合于多孔基体上的加热体,加热体中的发热部、连接部和接触部一体成型,且接触部基本平行第二表面延伸并暴露于第二表面,有助于提高加热体与多孔基体的结合效率。同时发热部和接触部位于多孔基体的不同表面,以排除接触部对雾化的干扰,从而又兼具提高雾化芯的雾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上第一表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上第二表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体阵列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阵列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体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器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器中的雾化座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器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中:
1、雾化器;11、壳体;111、存储仓;112、吸嘴;113、气道管;12、雾化芯;121、多孔基体;1211、导液孔;1212、顶壁;1213、底壁;1214、第一侧壁;1215、第二侧壁;
122、加热体;1221、发热部;1222、连接部;1223、接触部;1224、桥接部;1224、第一紧固部;1225、第二紧固部;1226、第三紧固部;
13、雾化座;131、液流通道;132、雾化腔;133、第二气流通道;134、气流导向机构;135、窗口;136、毛细槽;137、液流导向机构;14、支架;15、电极;
2、电源组件;
3、带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1和电源组件2。雾化器1用于雾化气溶胶基质,从而产生气溶胶,电源组件2通过与雾化器1电连接来为雾化器1雾化气溶胶基质提供所需的电力。
雾化器1包括壳体11、雾化芯12和雾化座13。雾化芯12结合在雾化座13上,雾化座13用于将雾化芯12保持在壳体11中。
具体的,壳体11中具有存储仓111,存储仓111用于容纳和存储可被雾化芯12雾化的气溶胶基质。气溶胶基质可以包含含有挥发性烟草香味成分的含烟草物质的液体,还可以为包含非烟草物质的液体。液体基质可包含水、药液、溶剂、乙醇、植物提取物、香料、香味剂或者维生素混合物等,香料可以包含槟榔提取液、薄荷醇、欧薄荷、绿薄荷油、各种水果香成分等,但不限于此。香味剂可包含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各种香味或风味的成分。维生素混合物可以是混合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中的至少一者的混合物,但不限于此。气溶胶生成装置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电子气溶胶雾化等。
雾化器1还可以包括供用户含衔于嘴中的吸嘴112,雾化器1还可以包括气道管113,气道管113提供雾化芯12与吸嘴112气流连通的至少局部第一气流通道,雾化芯12雾化气溶胶基质产生的气溶胶通过第一气流通道进入吸嘴112中,进而进入用户的嘴部。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2,吸嘴112和气道管113均属于壳体11的构成部分,且吸嘴112和气道管113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雾化芯12包括多孔基体121和加热体122。
多孔基体121可以为多孔陶瓷。多孔陶瓷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气溶胶基质发生化学反应,且耐高温,不会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发生形变。可以理解,多孔基体121不限于为多孔陶瓷,还可以为其他多孔材料,例如,多孔基体121还可以为多孔玻璃基体、多孔塑料基体、多孔金属基体、多孔纤维等。在一实施例中,多孔基体121可包括多孔氧化铝陶瓷、多孔二氧化硅陶瓷、多孔碳化硅陶瓷、多孔堇青石陶瓷、多孔莫来石陶瓷、多孔海泡石陶瓷和多孔硅藻土陶瓷中的至少一种。
多孔基体121具有孔隙,多孔基体121通过其孔隙吸收和传递气溶胶基质,多孔基体121的孔隙率可以为25%~75%。在一示例中,多孔基体的孔隙率为25%、30%、35%、40%、45%、50%、55%、60%、65%、70%、75%或这些取值中任意两者所组成的范围。多孔基体121孔隙率的大小还可以根据待气溶胶基质的成分来调整,例如当待雾化的气溶胶基质的粘稠度较大时,选用较高的孔隙率,以保证导液效果。
多孔基体121的平均孔径可以为5μm~40μm。在一示例中,多孔基体121的平均孔径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或这些取值中任意两者所组成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多孔基体121具有不在同一个平面的多个表面,例如,多孔基体121可以大致为长方体。多孔基体121的多个表面中,包括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其中雾化芯12安装布置成:第一表面A靠近气道管113的下端且朝向气道管113设置,或者第一表面A位于存储仓111的下方且朝向存储仓111设置。在一示例中,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为相间隔设置的,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是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可以是基本平行布置的。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替代的示例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是相邻设置的,例如第二表面可以具有两个,两个第二表面可以分置于第一表面的相对两侧,或者两个第二表面可以均与第一表面毗邻,或者两个第二表面相互毗邻。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9,存储仓111与第一表面A的局部流体连通,即存储仓111中的气溶胶基质能够流向第一表面A的局部,并在第一表面A与的加热体122接触。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2,存储仓111与多孔基体121上的除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外的其他表面流体连通,气溶胶基质可以通过该其他表面传递至第一表面A。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3和4,多孔基体121还包括导液孔1211。导液孔1211可以是横穿多孔基体121的贯通孔,该贯通孔具有相对设置且均与外界连通的两个开口;可替代的,导液孔1211可以是设置在多孔基体121内部的盲孔,该盲孔仅具有一个连通外界的开口。存储仓111与导液孔1211流体连通,存储仓111中的气溶胶基质从导液孔1211的开口流入导液孔1211中,然后渗透到第一表面A上。
导液孔1211位于第一表面A的侧方,即第一表面A为导液孔1211的顶壁1212的外表面,顶壁1212的壁厚可以介于0.3mm-1.8mm,换言之,顶壁1212的外表面(第一表面A)和顶壁1212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3mm,且小于或者等于1.8mm,例如,顶壁1212的壁厚可以为1mm,其中,顶壁1212的内表面界定导液孔1211的至少局部上边界。若顶壁1212的壁厚超过1.8mm,则会影响单位时间内气溶胶基质从导液孔1211向第一表面A渗透的量,若顶壁1212的壁厚小于0.3mm,则会影响多孔基体121的结构强度。其中,导液孔1211的孔轴可以与第一表面A基本平行;导液孔1211可以是圆形孔、正方形孔、长方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或梯形孔等,在此不限制导液孔1211的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多孔基体121包括与顶壁1212相对设置的底壁1213,顶壁1212和底壁1213位于导液孔1211的上下两侧,底壁1213位于导液孔1211的下方,且底壁1213的内表面界定导液孔1211的至少局部下边界。其中,底壁1213的壁厚即底壁1213内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顶壁1212的壁厚,以此来阻碍导液孔1211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底壁1213的内表面渗透至底壁1213的外表面,能够有效地防止雾化芯12漏液。
在一示例中,第二表面B是底壁1213的外表面,加热体122的接触部1223结合在第二表面B上,并且接触部1223暴露于第二表面B上,雾化芯12相对顶壁1212具有较大壁厚的底壁1213能够防止气溶胶基质渗透到第二表面B上和防止气溶胶基质在接触部1223的表面形成油膜,因此可以避免油膜增加接触部1223和电极15之间的接触电阻,有助于确保接触部1223与电极15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3和图4,多孔基体121还包括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多孔基体121还包括与顶壁1212相对设置的底壁1213。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位于导液孔121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位于顶壁1212和底壁1213之间。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可以具有相同的壁厚,第一侧壁1214的壁厚和第二侧壁1215的壁厚可以大于顶壁1212的壁厚,以此来阻碍导液孔1211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泄漏。在一示例中,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的壁厚可以介于0.4mm-1.9mm,换言之,第一侧壁1214/第二侧壁1215的外表面和第一侧壁1214/第二侧壁1215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4mm,且小于或者等于1.9mm,例如,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的壁厚可以为1.15mm。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表面可以是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外表面。
加热体122保持或支撑在多孔基体121上,加热体122能够释放热量,加热体122用于使多孔基体121中的至少部分气溶胶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请参照图5,加热体122包括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连接部1222具有两个,分别与发热部1221的相对两端连接,接触部1223具有两个,分别与两连接部1222连接。接触部1223用于连接电极15,进而通过电极15从电源组件2中的电源上取电,连接部1222连接接触部1223和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用于在接触部1223与发热部1221之间引导电流,从而发热部1221能够通过连接部1222从接触部1223上取电发热,以雾化多孔基体121上的气溶胶基质,产生气溶胶。其中,发热部1221结合在第一表面A上或者发热部1221至少部分埋设于多孔基体121内部并邻近第一表面A,接触部1223暴露于第二表面B,即发热部1221和接触部1223被布置在不同的空间平面上,从而能够排除接触部1223与气溶胶之间的干涉,有利于提高加热体122雾化气溶胶基质的效率。
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可以包含相同的材料,沿电流方向,相同长度的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中,发热部1221的电阻最大,接触部1223的电阻最小,从而在相同的电流下,发热部1221的发热功率最大。较为具体地,可以参照图5,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截面上,接触部1223的宽度D1大于连接部1222的宽度D2,连接部1222的宽度D2大于发热部1221的宽度D3,从而使得发热部1221的截面积最小,连接部1222的截面积次之,接触部1223的截面积最大,基于此,在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中,发热部1221的电阻最大,连接部1222次之,接触部1223的电阻最小。
在一示例中,可以参照图5,发热部1221沿电流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单个的连接部1222沿电流方向的延伸长度,每一连接部1222沿电流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任一接触部1223沿电流方向的延伸长度。
在一示例中,可以参照图5,连接部1222的至少局部同时垂直发热部1221和接触部1223,发热部1221和接触部1223是基于其中一个连接部1222反向延伸的,更为具体的,发热部1221和接触部1223是可以基于连接部1222沿着相反的弯折方向延伸的。
在一示例中,接触部1223的宽度D1介于1mm-4mm,从而使得接触部1223在导电时具有较小的电阻,较为具体的,接触部1223的宽度D1可以为2.8mm。进一步的,接触部1223的长度W1可以介于1mm-3mm,从而使得接触部1223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便于接触部1223与电极15抵接,较为具体的,接触部1223的长度W1可以为2mm。如图4所示,接触部1223可以是片状的,可以具有平坦的表面,此对于接触部1223与电极15抵接是有益的。
在一示例中,发热部1221的宽度D3介于0.05mm-0.5mm,从而使得发热部1221在导电时具有较大的电阻,较为具体的,发热部1221的宽度D3可以为0.12mm。如图4所示,发热部1221可以具有平坦的表面,此有助于发热部1221均匀地雾化气溶胶基质。
在一示例中,接触部1223的宽度D1与发热部1221的宽度D3之比大于10,以使得在加热体122发热时,接触部1223具有较小的功耗占比。
在一示例中,连接部1222的宽度D2介于0.3mm-0.8mm,从而使得连接部1222在导电时具有较小的电阻的同时具有较大的强度,从而使得连接部1222能够支撑接触部1223和发热部1221,使加热体122保持预设的形态,较为具体的,连接部1222的宽度D2可以为0.5mm。
其中,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可以具有相同的厚度,该厚度可以介于0.02mm-0.18mm,若该厚度小于0.02mm,则会不利于加热体122维持稳定的形状,若该厚度大于0.18mm,则会降低发热部1221的电阻,并且会增加加热体122的成本。在一示例中,该厚度约为0.1mm。需要说明的是,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具有相同的厚度是可选而非必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5,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一体成型,例如,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可以通过金属片材冲压一体成型,较为具体的,可以通过冲压金属片材,使得金属片材的局部发生塑性变形,局部发生脱离,最终成型出立体的且具有发热部、连接部和接触部的加热体122,在该立体的加热体122中,发热部1221和接触部1223处于不同的空间平面上,连接部1222可以具有两个,两个连接部1222分别与发热部1221的相对两端连接,接触部1223可以具有两个,两个接触部1223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222连接,且连接部1222支撑发热部1221和对应的接触部1223。
较为具体的,首先可以通过冲压金属片材,使平面的金属片材上形成镂空的多个平面图案,每一平面图案均包括发热部1221、分别与发热部1221相对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部1222和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222连接的两个接触部1223,此时接触部1223、连接部1222和发热部1221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弯折平面图案,使得接触部1223和发热部1222处于空间上的两个不同平面,该两个不同的平面可以基本相互平行,或者可以基本相互垂直,或者可以相互倾斜,从而形成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体122。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第一表面A与第二表面B相对设置且基本相互平行,从而接触部1223和发热部1221可以基本相互平行,两接触部1223在第二表面B上延伸方向相反,且两连接部122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两接触部1223之间的间距。加热体122的该造型有助于简化冲压工艺,提高冲压效率和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两接触部1223基于两连接部1222从而位于发热部1221的相对两侧。可以参照图6,制作加热体122的金属片材在完成至少一次冲压后形成立体的多个加热体122和相对且并列设置的两带条3,加热体122上的两接触部1223上均延伸有桥接部1224,每一桥接部1224连接一带条3,通过冲压金属片材或冲压金属片材上的平面图案,使得带条3、桥接部1224和接触部1223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上,连接部1222支撑发热部1221,使发热部1221处于另一平面。并且通过冲压金属片材,使得并列的两带条3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加热体122,从而形成加热体阵列,以此能够批量且自动化地生产加热体122,有利于提供加热体122的生成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5,每一连接部1222的相对两端均沿相反的方向弯折,且每一连接部1222的一端结合在第一表面A上并与发热部1222连接,另一端结合在第二表面B上并与接触部1223连接。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截面上,连接部1222的宽度D2大于发热部1221的宽度D3,所以通过冲压使连接部1222的上端弯折比冲压使发热部1221弯折更能够保护加热体122,连接部1222的宽度D2小于接触部1223的宽度D1,所以通过冲压使连接部1222的下端弯折比冲压使接触部1223弯折更加容易,因此,有利于加热体122的加工和有利于确保加热体122的品质。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3和图4,连接部1222的至少局部埋设在多孔基体121的内部。较为具体的,两连接部1222的至少局部均避开导液孔1211并可以分别埋设在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连接部1222的至少局部可以均避开导液孔1211,并均埋设在第一侧壁1214,或均埋设在第二侧壁1215中。为了增加接触部1223和发热部1221与多孔基体121结合的紧密度和牢固度,避免接触部1223和发热部1221与多孔基体121之间具有悬空和间隙,同时为了更加高效地使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嵌件烧结的方式使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即可以使已经成型的加热体122与多孔胚体相嵌合,该多孔胚体可以由多孔陶瓷制成,然后添加添料烧结加热体122与多孔胚体,该添料可以是陶瓷粉末或者陶瓷浆料,该添料与多孔胚体可以是相同的材料,最终通过烧结形成结合成一体的加热体122和多孔基体121,且加热体122的至少局部嵌入在多孔基体121中。在另一实施例中,嵌件烧结使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的方式是,在模具中注入浆料,使加热体122嵌入在浆料中,然后通过烧结使浆料固化形成多孔基体121,从而使得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成一体结构;其中,该浆料可以包含陶瓷浆料,并且在固化的过程中,在多孔基体121中形成有大量的孔隙。
可以在加热体阵列中的加热体122脱离带条3前,使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结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嵌件烧结,从而可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雾化芯阵列,以此能够批量且自动化地生产雾化芯12,有利于提高雾化芯12的生成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对大量雾化芯12进行批量包装和运输,然后再通过切割等工艺,使得雾化芯12与带条3脱离。
较为具体的,可以首先通过冲压形成加热体阵列,在带条3的牵引下,可以将加热体阵列中的多个加热体122同时传送至烧结的位置,然后通过嵌件烧结的工艺形成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相结合的雾化芯12,且加热体122上的发热部1221和接触部1223分置于多孔基体121的不同表面上,接触部1223暴露,以与电极15电接触。
在带条3的牵引下,能够显著提高雾化芯12的生成效率和大幅地降低生成成本。最后通过切割,使雾化芯12脱离带条3。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嵌件烧结的方式使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是可选而非必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部1223和发热部1221还可以通过贴装或者镶嵌成型等工艺结合在第二表面B和第一表面A上。连接部1222可以暴露在多孔基体121之外。
在一实施例中,在雾化芯12脱离带条3后,桥接部1224的至少局部可以保留在雾化芯12上。可以参照图4,桥接部1224自接触部1223的侧边延伸,保留在雾化芯12上的桥接部1224的至少局部可以结合在第二表面B上,且该桥接部1224向外延伸并暴露且终止在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上,导液孔1211的一端开口开设在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上,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一表面A的相对两侧,第三表面可以处于第一表面A与第二表面B之间。即,保留在雾化芯12上的桥接部1224局部结合在第二表面B上,从而局部暴露并终止在第三表面或者第四表面上,例如,保留在雾化芯12上的桥接部1224的端部可以与第三表面或者第四表面平齐。接触部1223和与之邻近的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介于0.2mm-1mm,例如可以是0.45mm,保留在雾化芯12上的桥接部1224自对应的接触部1223向外延伸的长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该接触部1223和与之邻近的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桥接部1224的宽度可以小于接触部1223的宽度D1,有利于降低切割桥接部1224使其与料带3脱离的难度,同时还能够降低加热体122的生产成本。
至少局部桥接部1224结合在第二表面B上,一方面可以使接触部1223与第三表面或者第四表面之间具有间距,可以避免在使雾化芯12与带条3脱离时和在对脱离带条3的雾化芯12作进一步加工处理时伤害接触部1223;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的紧密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发热部1221的至少局部嵌入在第一表面A上,使得发热部1221与第一表面A结合的更加紧密和使得发热部1221与多孔基体121之间具有更高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发热部1221对多孔基体121上的气溶胶基质进行雾化和提高发热部1221的雾化效率;进一步的,发热部1221的表面可以与第一表面A平齐,但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接触部1223的至少局部嵌入在第二表面B上,使得接触部1223与第二表面B结合的更加紧密,有利于防止接触部1223发生翘边、卷边等问题;进一步的,接触部1223的表面可以与第二表面B平齐。
发热部1221布置在多孔基体121上的第一表面A上,接触部1223基本平行第二表面B延伸并暴露在第二表面B上,即接触部1223的至少局部为平坦的片状。使得接触部1223可以采用抵接电极15的方式与电极15电连接,相对于采用焊接、引线铰接等方式实现的电连接,抵接更加方便,且有利于提高连接效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122还包括多个紧固部,紧固部埋设于多孔基体121中,旨在通过紧固部来增加加热体122与多孔基体121结合的紧固度,有助于防止加热体122松动和翘边。其中,紧固部可以与上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和接触部1223一体成型。
请参照图8,多个紧固部中,部分紧固部为第一紧固部1224,部分紧固部为第二紧固部1225。第一紧固部1224连接发热部1221,旨在增加发热部1221与多孔基体121的结合紧固度和防止发热部1221翘边;第二紧固部1225连接接触部1223,旨在增加接触部1223与多孔基体121的结合紧固度和防止接触部1223翘边。
较为具体的,可以参照图8,第一紧固部1224具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紧固部1224分别连接发热部1221的相对两侧,或者至少两个第一紧固部1224分别埋设于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中。在如图8所示的示例中,发热部1221大致为蛇形的线型,包括多个U型构造,相邻两个U型构造彼此相对且错开设置,每一U型构造的U型底部连接有一第一紧固部1224。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示例中,发热部还可以为网状等。
可以参照图8,第二紧固部1225具有至少两个,每一接触部1223连接有至少一第二紧固部1225。更为具体的,由于接触部1223具有较大的平面面积,为了防止接触部1223翘边和确保接触部1223与多孔基体121之间的结合紧固度,每一接触部1223可以同时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二紧固部1225,该至少两个第二紧固部1225可以连接在对应的接触部1223的相对两侧,或者该至少两个第二紧固部1225可以分别埋设于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中。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每一接触部1223连接有三个第二紧固部1225,这三个第二紧固部1225中,其中两个位于接触部1223的同一侧,另一个单独位于相对的另一侧,且连接部1222更加靠近接触部1223上连接单独设置的第二紧固部1225的一侧。
可以参照图8,在多个紧固部中,部分紧固部为第三紧固部1226,第三紧固部1226与连接部1222结合在第一表面A上的上端部连接。
请参照图8,每一紧固部可以包括延伸部a和与该延伸部a交叉设置的锚爪b,延伸部a的一端连接发热部1221、连接部1222或者接触部1223,锚爪b可以设置在延伸部a的另一端。在一示例中,可以参照图8,锚爪b与延伸部a垂直设置,即锚爪b与对应的延伸部a之间的交叉角度为90°。
雾化座13与壳体11的内壁密封连接,且位于存储仓111的底部,雾化芯12保持在雾化座13上且与雾化座13密封连接,雾化座13提供雾化芯12与存储仓111流体连通的液流通道131,存储仓111中的气溶胶基质能够通过该液流通道131流向雾化芯12,从而被雾化芯12雾化。
请参照图2,雾化座13连接气道管113,布置有发热部1221的第一表面A面向气道管113设置,从而多孔基体121上的气溶胶基质在被发热部1221雾化形成气溶胶后无需转弯即可进入气道管113中,有助于减少气溶胶进入气道管113前的损耗,确保进入气道管113中的气溶胶具有较高的浓度,使得用户吸入到嘴中的气溶胶具有良好的口感;而且,由于雾化芯12产生的气溶胶进入气道管113前无需转弯,能够有效地降低冷凝液的产生,从而能够防止雾化器1漏液。并且,气道管113上因为气溶胶冷凝形成的冷凝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雾化芯12的第一表面A上,第一表面A上的发热部1221能够使回流的冷凝液再次雾化形成气溶胶,不仅可以防止气溶胶泄漏,而且还能够充分地利用气溶胶基质,有助于减少气溶胶基质浪费。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4,第二表面B与第一表面A相对设置,且第二表面B背向气道管113设置,两接触部1223结合在第二表面B上,使得布置在第二表面B的接触部1223朝下,从而在电极15插入雾化器1中时,电极15可以直接抵接接触部1223,并以此与接触部1223形成电性连接。
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表面积,一方面可以增加发热部1221覆盖第一表面A的面积,从而提高雾化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接触部1223具有较大的面积,方便电极15与接触部1223电性抵接,降低电性抵接的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15是雾化器1的构成部分,雾化器1通过电极15与电源组件2电连接,请参照图2,雾化器1包括支架14,支架14的硬度可以大于雾化座13的硬度,其中,雾化座13可以由硅胶、橡胶等制成。支架14位于壳体11之中,且可以通过卡扣、磁吸等方式与壳体11保持连接,支架14支撑雾化座13,以将雾化座13保持在壳体11之中,支架14上具有安装孔,电极15的一端暴露在外,一端穿过安装孔并抵接与之对应的接触部1223,电极15通过支架14与接触部1223保持电性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电源组件包括电极,电极时电源组件的构成部分,电极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另一端在电源组件与雾化器组合时伸入到雾化器中,并抵接与之对应的接触部。
为了确保电极15与接触部1223的抵接稳定性,电极15可以是柱状电极,具有较大的硬度,电极15还可以是弹性电极,其可以与接触部1223进行弹性抵接。
请参照图10和图12,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雾化座12内部还设有第二气流通道133和雾化腔132,雾化腔132流体连通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133,第一表面A面向雾化腔132设置,至少部分气溶胶在雾化腔132中形成。其中,第二气流通道133的局部边界由雾化座12的内壁界定,局部边界由雾化芯12上的第一侧壁1214或第二侧壁1215的外表面界定。第二气流通道133可以具有两条,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1214和第二侧壁1215的外侧。第二气流通道133可以仅具有一条,设置在第一侧壁1214或第二侧壁1215的外侧。
请参照图10和图12,雾化座13内还可以设置有气流导向机构134,气流导向机构134设置在第二气流通道133和雾化腔132的临界处,气流导向机构134用于使第二气流通道133中的气流朝向雾化腔132和/或向第一表面A转向,气流导向机构134具有汇聚气流的作用,对于确保抽吸气溶胶生成装置时每口的饱满度有利。
请参照图10和图12,以存储仓111位于雾化芯12的上方为参考,气流导向机构134可以位于雾化芯12的上方,第二气流通道133与雾化腔132的交汇处位于雾化芯12的上方,从而第二气流通道133中的至少部分气流在雾化芯12的上方与气流导向机构134碰撞,并基于碰撞发生朝向雾化腔132的转向。更为具体地,气流导向机构134上具有朝向存储仓111所在方向的凹陷,以确保与气流导向机构134碰撞的至少部分气流能够朝向雾化芯12的第一表面A转向,有助于更多气流能够向第一表面A集中,有助于提高第一表面A对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效率。
请参照图10和图11,雾化座13的壁上还可以开设有窗口135,雾化座13内还具有位于雾化腔132的上方且与雾化腔132流体连通的空腔,窗口135的内部空间构成空腔的一部分,且窗口13正对壳体11的内壁设置,使得壳体11的局部内壁构成空腔的边界,即窗口135能够扩大空腔的体积,且使得壳体11形成空腔135的局部边界。在停止抽吸时,空腔能够收集气溶胶,有助于减少进入气道管113的气溶胶,对减小气溶胶在气道管113中的冷凝量有利,从而能够防止气道管113上的冷凝液因为过多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被抽吸时被吸入用户的嘴部。
请参照图11,雾化座13的外侧还设有相互连通的毛细槽136,且毛细槽136与窗口135流体连通,毛细槽136的槽壁抵接壳体11,使得雾化座13与壳体11之间具有储液空间。穿过窗口135的气溶胶可在壳体11的内壁上冷凝形成的冷凝液,可以流向储液空间从而被储液空间锁液,在雾化座13上形成的至少部分冷凝液可以穿过窗口135流向毛细槽136,从而被储液空间锁液,因此,毛细槽136有助于防止液体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雾化座13的壁上开设窗口135是可选而非必选的,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雾化座13的壁上未开设窗口135。
请参照图10和图11,雾化座13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有液流导向机构137,液流导向机构137位于气道管113和雾化芯12之间,且液流导向机构137位于雾化芯12的上方并且与雾化芯12相间隔。液流导向机构137支撑气道管113的端部,有助于防止气道管113的端部过分靠近雾化芯12。同时液流导向机构137能够破坏气道管113端部上的液体张力,有利于加快气道管113中的冷凝液向气道管113的端部漫延的速度和加快气道管113端部的液体流向雾化座13的速度,从而能够防止冷凝液在气道管113中积累,对防止气道管113上的冷凝液因为过多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被抽吸时被吸入用户的嘴部有利。其中,液流导向机构137可以与气流导向机构134设置在雾化座13不同的侧壁上,或者,液流导向机构137与气流导向机构134可以具有不同的径向/横向延伸方向,径向/横向所在平面垂直于气道管113的中轴线。
雾化座13可以采用柔性的材料制成,从而雾化座13能够与壳体11密封连接,能够防止存储仓111中的气溶胶基质沿着壳体11的内壁泄漏,而且雾化座13能够与雾化芯12密封连接,能够防止流向雾化芯12的气溶胶基质沿着雾化芯12的外表面泄漏。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座13由硅胶制成,因此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耐热等性质。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座13由热塑性弹性体(TPE/TPR)制成,因此不仅具有硅胶的上述优点,而且不需再像其他橡胶那样经过热硫化,因而使用简单的塑料加工机械即可很容易地制成最终产品,热塑性弹性体的这一特点,使橡胶工业生产流程缩短了l/4,节约能耗25%~40%,提高效率10~20倍。同时,由于热塑性弹性体未采用硫化工艺,因此含硫量低,热塑性弹性体在受热的时候不会产生硫化物等含硫的有害物质,使得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雾化座13更加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孔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加热体,保持或支撑于所述多孔基体上,所述加热体包括发热部、接触部和连接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发热部结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或者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多孔基体内部并邻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接触部基本平行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并暴露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多孔基体内部延伸以用于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发热部之间引导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发热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具有相同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通过金属片材冲压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组连接部和接触部,两个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延伸方向相反,且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两个所述接触部之间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触部基于所述连接部沿着相反的弯折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多孔基体通过嵌件烧结形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是基本平行布置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发热部均具有平坦的表面,所述连接部同时垂直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发热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体中具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避开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多孔基体包括位于所述导液孔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所述连接部埋设在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体包括顶壁和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所述顶壁的外表面界定第一表面,所述顶壁和底壁的内表面界定所述导液孔的局部边界,所述顶壁的壁厚小于所述底壁的壁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体还包括延伸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所述加热体还包括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表面结合的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始于所述接触部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桥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部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还包括多个紧固部,所述多个紧固部埋设于所述多孔基体中,且所述多个紧固部与所述发热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一体成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紧固部包括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具有至少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紧固部对应连接所述发热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紧固部具有至少两个,且每一所述接触部均与至少一所述第二紧固部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包括连接所述发热部或者所述接触部的延伸部和连接所述延伸部的锚爪,所述锚爪与所述延伸部交叉设置。
17.一种加热体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带条和连接于所述两个带条之间的多个加热体,每一所述加热体均包括发热部、接触部和连接于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不同的空间平面上;
其中,所述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带条上,且多个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带条通过金属片材一体冲压成型。
18.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还包括:
壳体,其内具有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的存储仓,且所述壳体包括吸嘴和与所述吸嘴连接的气道管;
雾化座,所述雾化芯安装在所述雾化座上;和
电极,提供电源接入所述雾化芯;
其中,所述雾化芯安装在所述雾化座上具有这样的取向,使得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气道管,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电极,从而使所述接触部电性抵接所述电极。
CN202321088294.9U 2023-05-08 2023-05-08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0109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8294.9U CN220109140U (zh) 2023-05-08 2023-05-08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8294.9U CN220109140U (zh) 2023-05-08 2023-05-08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9140U true CN220109140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14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8294.9U Active CN220109140U (zh) 2023-05-08 2023-05-08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9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2691B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
EP3895562B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05810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CN117461891A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WO2021088948A1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
CN21614722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826142A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088845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CN114947219A (zh) 具有软质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09584U (zh) 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CN218527698U (zh) 具有软质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20109140U (zh) 雾化芯、加热体阵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854329U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2437275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379623U (zh) 一种防吸油与吸阻恒定的电子烟雾化器
JP2023535747A (ja) 霧化コア、アトマイザー及び電子霧化装置
CN216983626U (zh) 模块式发热核心组件、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15075530U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723144U (zh) 横置雾化芯
CN212545562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876045A (zh) 模块式发热核心组件、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114451584A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6829013A (zh) 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