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7630U - 车载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车载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7630U
CN220107630U CN202321593682.2U CN202321593682U CN220107630U CN 220107630 U CN220107630 U CN 220107630U CN 202321593682 U CN202321593682 U CN 202321593682U CN 220107630 U CN220107630 U CN 220107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vehicle
locking
module
harness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36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锥
聂怀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ao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ao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ao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ao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36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7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7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7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包括下壳和上盖,下壳具有收容空间,上盖用于盖设下壳;供取电模块,安装于收容空间,包括输入接头、电路结构和线束结构;收放线模块,安装于收容空间,用于收放线束结构;伸缩自锁模块,包括锁止结构以及至少一个转动件,各转动件相对收放线模块转动连接,锁止结构设于上盖的内壁,用于在外力拉动线束结构相对下壳伸出预设长度后,对转动件进行锁止;或在外力拉动线束结构时,对转动件进行解锁,以使线束结构绕设回收放线模块。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载充电器,通过手动对线束结构的拉动,即可实现对线束结构位置的锁止和放开,使得线束结构能够自动收回,便于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车载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是用于供移动设备在车上进行连接车辆以进行充电的装置,例如给用户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充电。车载充电器在使用时,输入端插接于车辆的接口上,输出端连接移动设备,用户通过拉动线束的方式,调节线束的长短,以调节输出端位置,便于输出端靠近移动设备以便于充电。
现有的车载充电器中,线束被拉出来后不能随意收放,从而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包括下壳和上盖,所述下壳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上盖用于盖设所述下壳;供取电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输入接头、电路结构和线束结构,所述输入接头用于和车体电性导通,所述电路结构电连接于所述输入接头和所述线束结构之间,所述线束结构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收放线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放所述线束结构;伸缩自锁模块,包括锁止结构以及至少一个转动件,各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收放线模块转动连接,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上盖的内壁,用于在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相对所述下壳伸出预设长度后,对所述转动件进行锁止;或在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时,对所述转动件进行解锁,以使所述线束结构绕设回所述收放线模块。
这样,通过壳体提供安装空间,通过输入接头和车体电性导通后以通入电能,电路结构用于将来自输入接头输入的电量传递至线束结构,以通过线束结构中的输出接头向用户的需电设备进行充电,收放线模块用于放线和收线,在外力作用下,拉动线束结构时,线束结构拉动收放线模块进行转动,同时收放线模块带动转动件相对上盖内的锁止结构进行转动,当线束结构被拉出足够的长度后,锁止结构能够对转动件进行锁止,此时收放线模块和线束结构均被固定,从而此时线束结构方便用户插接到移动设备上以进行充电;当外力继续拉动线束结构时,转动件能够相对锁止结构解锁,此时收放线模块能够将线束结构收回,线束结构绕设回了收放线模块上,如此,通过手动对线束结构的拉动,即可实现对线束结构位置的锁止和放开,使得线束结构能够自动收回,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结构包括第一阻挡壁、第二阻挡壁、第三阻挡壁以及锁止块,所述第一阻挡壁和所述第二阻挡壁之间限定出第一滑槽,所述第三阻挡壁和所述第二阻挡壁之间限定出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环绕于所述第一滑槽外,并和所述第一滑槽相连通,所述锁止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
当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运动时,所述转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并在越过所述锁止块时被所述锁止块锁止;或能够脱离所述锁止块,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沿相反的方向滑动以恢复原位;或在越过所述锁止块后转变为在所述第二滑槽内继续滑动,以调节所述线束结构相对所述下壳的拉出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由所述上盖的内壁开设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阻挡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相对自身的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转动件越过所述锁止块后能够由所述锁止块锁止,或使所述转动件越过所述锁止块后能够由所述第一滑槽转变为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块和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块的一端相对所述收放线模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转动块的另一端,用于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或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块和所述第一转动轴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自锁模块还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连接于所述收放线模块,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限位框内,以相对所述限位框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下壳的周向布置,所述电路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导电端子以及多个灯珠,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收放线模块,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用于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电导通,多个所述灯珠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周向布置,以在所述收放线模块的带动下转动时,发射的光线能够从所述散热孔中散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下壳,并和所述供取电模块电性连接,以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三个限位件,至少三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下壳的周向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车载充电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上盖、供取电模块和收放线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卷轮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第一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转动件的一种运动方式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的转动件的另一种运动方式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转动件的再一种运动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车载充电器,10-壳体,11-下壳,111-第一安装部,112-第二安装部,113-第三安装部,114-散热孔,12-上盖,121-顶壁,13-收容空间,14-中壳,15-安装板,21-输入接头,22-电路结构,221-第一电路板,222-第二电路板,223-导电端子,224-灯珠,23-线束结构,231-输出线,232-输出接头,233-扎线头,30-收放线模块,31-卷线盘,32-安装轴,33-弹性复位件,34-第二转动轴,41-转动件,411-转动块,412-第一转动轴,42-锁止结构,421-第一阻挡壁,4211-凸起,422-第二阻挡壁,4221-第一端,4222-第二端,423-第三阻挡壁,424-锁止块,4241-锁止点,425-第一滑槽,426-第二滑槽,427-第一间隔,428-第二间隔,43-限位框,50-连接器,61-第一限位件,62-第二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器100,包括壳体10、供取电模块、收放线模块30以及伸缩自锁模块。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壳体10包括下壳11和上盖12,下壳11具有收容空间13,上盖12用于盖设下壳11;供取电模块安装于收容空间13,包括输入接头21、电路结构22和线束结构23,输入接头21用于和车体电性导通,电路结构22电连接于输入接头21和线束结构23之间,线束结构23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收放线模块30安装于收容空间13,用于收放线束231;伸缩自锁模块包括锁止结构42以及多个转动件41,各转动件41相对收放线模块30转动连接,锁止结构42设于上盖12的内壁,用于在外力拉动线束结构23相对下壳11伸出预设长度后,对转动件41进行锁止;或在外力拉动线束结构23时,对转动件41进行解锁,以使线束结构23绕设回收放线模块30。
上述车载充电器100,通过壳体10提供安装空间,通过输入接头21和车体电性导通后以通入电能,电路结构22用于将来自输入接头21输入的电量传递至线束结构23,以通过线束结构23中的输出接头232向用户的需电设备进行充电,收放线模块30用于放线和收线,在外力作用下,拉动线束结构23时,线束结构23拉动收放线模块30进行转动,同时收放线模块30带动转动件41相对上盖12内的锁止结构42进行转动,当线束结构23被拉出足够的长度后,锁止结构42能够对转动件41进行锁止,此时收放线模块30和线束结构23均被固定,从而此时线束结构23方便用户插接到移动设备上以进行充电;当外力继续拉动线束结构23时,转动件41能够相对锁止结构42解锁,此时收放线模块30能够将线束结构23收回,线束结构23绕设回了收放线模块30上,如此,通过手动对线束结构23的拉动,即可实现对线束结构23位置的锁止和放开,使得线束结构23能够自动收回,便于用户的使用;同时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电器100能够为供电主体和连接线的一体结构,用户不需要再单独购买连接线,同时避免了单独的连接线易发生缠绕而杂乱的问题。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收放线模块30包括卷线盘31、安装轴32和弹性复位件33,卷线盘31用于连接线束结构23的一端,并且供线束结构23进行卷绕,安装轴32用于连接弹性复位件33,以及用于供弹性复位件33进行绕设,以带动弹性复位件33发生弹性形变。
其中,为了便于弹性复位件33的安装,壳体10还包括中壳14,中壳14设置位于下壳11的收容空间13中,并用于安装弹性复位件33,以限制弹性复位件33的安装位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弹性复位件33为卷簧,能够在卷线盘31的转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向卷线盘31施加弹性恢复力,以带动卷线盘31恢复原位,并带动线束结构23绕设于卷线盘31上。
其中,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电路结构22包括第一电路板221、第二电路板222、导电端子223,第一电路板221连接于收放线模块30,导电端子223设于第二电路板222,用于和第一电路板221电导通,为了使得第一电路板221和第二电路板222能够相互电导通,电路结构22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端子223,导电端子223安装于第二电路板222朝向第一电路板221的一侧,在卷线盘31带动第一电路板221相对第二电路板222转动时,第一电路板221能够和导电端子223始终处于电导通的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22包括3个导电端子223,3个导电端子223均匀分隔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22上,即呈三角形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电路板221相对第二电路板222转动时,能够转动更稳定,并且保证第一电路板221和导电端子223始终处于电导通的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导电端子223的数量为1个、2个、4个或更多的数量。
其中,本实施例的的第二电路板222通过安装板15安装于下壳11内。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同时向多个移动设备进行充电,线束结构23包括输出线231和多个输出接头232,且多个输出接头232可以设置为不同类型的接头,例如可以分别为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当输出接头232为多种组合时,使得车载充电器100能够同时为多个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提升了车载充电器100的实用性。
此外,为了避免线束结构23在拉出长度过长时的晃动,线束结构23还包括扎线头233,扎线头233能够相对线束结构23滑动,如此,当只使用某一个输出接头232时,能够将多个输出接头232连接的输出线进行固定,避免线束结构23的晃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为了提升车载充电器100的使用便利性,车载充电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50,连接器50安装于下壳11,并和供取电模块中的电路结构22电性连接,以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具体地,设置位于第二电路板222和输入接头21之间,如此,通过另外设置连接器50的方式,车载充电器100不仅能够通过输出接头232向用户供电,用户还能够将连接线插接于连接器50上进行取电,提升了车载充电器100的供电口的数量,提升了车载充电器100的实用性。
具体地,可以在下壳11上设置不同类型的连接器50,例如USB连接器和TYPE-C连接器,如此,能够向不同的移动设备进行供电,进一步地的提升整个车载充电器100的实用性。
其中,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下壳11包括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和第三安装部113,第一安装部111用于安装收放线模块30和供取电模块,第二安装部112用于安装连接器50,第三安装部113用于安装输入接头21。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112和第三安装部113为一体成型设置,并相对第一安装部111可拆卸连接,从而相当于把整个车载充电器100分成了两个部分,便于两个部分先各自安装后再后期进行整体组装。
此外,请参阅图2,为了避免整个车载充电器100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车辆的颠簸而断电,车载充电器100还包括至少三个限位件,至少三个限位件沿下壳11的周向分布,具体地,沿第三安装部113的周向分布,进一步地,包括四个限位件,四个限位件包括一对第一限位件61和一对第二限位件62,一个第一限位件61和一个第二限位件62相交替设置,以将车载充电器100稳定的插接于车辆的点烟接口时,避免车辆的颠簸而出现车载充电器100的脱离而断电,使车载充电器100的供电更稳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电路结构22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热,为了保证电路结构22的使用寿命,下壳11设有多个散热孔114,多个散热孔114沿下壳11的周向布置,具体地,沿第一安装部111的周向布置,从而电路结构22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热时,热量能够更快的从散热孔114中散出,以保证电路结构2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为了方便车载充电器100在夜间行车时的使用,电路结构22还包括多个灯珠224,多个灯珠224沿第一电路板221的周向布置,以在收放线模块30的带动下转动时,灯珠224发射的光线能够从散热孔114中散出,如此,当车载充电器100在夜间使用时,当外力拉动线束结构23,卷线盘31带动第一电路板221上的灯珠224转动,灯珠224发射的光线从散热孔114中散出,用户能够通过灯珠224发射的光线快速的判断线束结构23的拉出长度,从而便于车载充电器100在夜间行车时的使用。
其中,请参阅图5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自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和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地,锁止结构42包括第一阻挡壁421、第二阻挡壁422、第三阻挡壁423以及锁止块424,第一阻挡壁421和第二阻挡壁422之间限定出第一滑槽425,第三阻挡壁423和第二阻挡壁422之间限定出第二滑槽426,第二滑槽426环绕于第一滑槽425外,并和第一滑槽425相连通,锁止块424位于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之间;当外力拉动线束结构23运动时,转动件41能够在第一滑槽425内滑动,并在越过锁止块424时被锁止块424锁止;或能够脱离锁止块424以在第一滑槽425内沿相反的方向滑动以恢复原位;或在越过锁止块424后转变为在第二滑槽426内继续滑动,以调节线束结构23相对下壳11的拉出长度,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以分别用于供转动件41转动,当转动件41位于初始状态时,位于第一滑槽425内,当越过锁止块424时,能够被锁止块424锁止,或者外力继续拉动线束结构23时,转动件41继续在第二滑槽426内滑动多圈,以调节线束结构23相对下壳11拉出的长度,由于锁止块424是设置在第二滑槽426和第一滑槽425之间的,线束结构23拉出的长度足够之后,外力消失时又能够被锁止块424锁止,从而实现线束结构23锁止的效果;当线束结构23需要收回时,外力拉动线束结构23,线束结构23带动收放线模块30转动,收放线模块30带动转动件41转动脱离锁止块424后,即可在第一滑槽425内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回到原位。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均由上盖12的内壁开设形成,即在成型出上盖12之后,将上盖12的部分内壁挖出以形成了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即同时形成了第一阻挡壁421、第二阻挡壁422以及第三阻挡壁423,第一阻挡壁421、第二阻挡壁422以及第三阻挡壁423和上盖12的其他内壁部分为共平面上设置,如此,便于在内壁上快速的成型出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挡壁421、第二阻挡壁422以及第三阻挡壁423可以相对内壁往下壳11的方向凸出形成,通过凸出的第一阻挡壁421和第二阻挡壁422之间以及第二阻挡壁422和第三阻挡壁423之间形成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如此,通过该成型方式,保证内壁的结构强度。
其中,为了使得转动件41能够在越过锁止块424后以被锁止块424进行锁止或者滑动至第二滑槽426内以继续滑动,本实施例的第一阻挡壁421上设有凸起4211,当转动件41越过凸起4211时,凸起4211用于驱动转动件41相对收放线模块30沿自身的转动轴转动,具体地,转动件41不仅相对安装轴32进行公转,此时还相对第二转动轴34进行自转,以使转动块411越过至锁止块424后能够由锁止块424锁止,或使转动块411越过锁止块424后能够沿第二滑槽426滑动,如此,通过凸起4211以驱动转动件41相对收放线模块30的转动以改变转动件41的运动方向。
可以理解地,当转动件41越过凸起4211后,转由第一滑槽425运动至第二滑槽426内继续滑动,或者当外力消失后,转动件41往回运动一小段后由锁止块424进行锁止。
具体地,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的锁止块424设置位于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之间时,将第二阻挡壁422隔断,并和第二阻挡壁422的第一端4221具有第一间隔427,和第二阻挡壁422的第二端4222具有第二间隔428,第一间隔427相对第二间隔428靠近凸起4211,锁止块424上设置有锁止点4241,具体地,锁止点4241为一个锁止缺口,第一间隔427和第二间隔428分别连通于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之间。当转动件41经过凸起4211之后,由第一滑槽425穿过第一间隔427并沿着锁止块424运动,若外力继续拉动线束结构23,则转动件41继续在第二滑槽426内滑动,以调节线束结构23相对下壳11拉出的长度,直至再次越过锁止块424后外力消失时,则在弹性复位件33的恢复力作用下将转动件41拉回至锁止块424的锁止点4241处;若此时拉动转动件41转动一圈并在越过锁止块424后外力消失,则转动件41在弹性复位件33的恢复力作用下将转动件41拉回至锁止块424的锁止点4241处。
可以理解地,当转动件41位于锁止点4241需要返回原位时,外力拉动线束结构23,使得转动件41脱离锁止点4241,即可在弹性复位件33的复位弹性力下,带动转动件41沿第一滑槽425内并以相反的方向滑动以回到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转动件41包括转动块411和第一转动轴412,转动块411的一端通过设于收放线模块30上的第二转动轴34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412设于转动块411的另一端,用于相对第一滑槽425或第二滑槽426滑动,如此,通过转动块411贴合在收放线模块30的表面转动,通过第一转动轴412在第一滑槽425和第二滑槽426能顺畅的滑动,并能够被锁止块424的锁止点4241进行锁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转动块411和第一转动轴412一体成型,从而便于整个转动件41的快速成型。
其中,本实施例的转动块411呈水滴形,且连接于第一转动轴412的一端的横截面积较小,从而便于设有第一转动轴412的该端相对收放线模块30转动时,减小占用转动范围内的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块411可以设置呈三角形、椭圆形或者菱形等形状,在此并不限定。
此外,请参阅图2和图5,为了限制转动件41的转动范围,伸缩自锁模块还包括限位框43,限位框43设于卷线盘31上,转动件41设于限位框43内,以相对限位框43转动,如此,通过设置限位框43,转动件41沿着限位框43的内壁转动,达到限制转动件41的转动范围的效果;同时设置限位框43的形状和转动件41连接第二转动轴34的该端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将转动件41快速的安装于限位框43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伸缩自锁模块具体包括两个转动件41,两个转动件41呈180°设置,当每一个转动件41卡设于锁止点4214时,线束结构23的拉出运动停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转动件41的数量为3个、4个等数量,如此,设置的转动件41的数量越多,每一次能够控制线束结构23拉出的长度更容易精准控制。
具体地,转动件41的运动过程如下所示:
(1)请参阅图6,转动件41位于初始位置时,如图6中的箭头A所示,此时弹性复位件33处于自然状态;
(2)请参阅图7,当线束结构23需要拉出时,手部拉住线束结构23相对下壳11转动,线束结构23的转动带动卷线盘31的转动,卷线盘31的转动带动安装于卷线盘31上的转动件41的转动,此时转动件41的第一转动轴412在第一滑槽425内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转动;当经过凸起4211时,转动件41不仅发生了相对安装轴32的公转,还发生了相对自身的第二转动轴34的自转,并沿第一间隔427越过锁止块424,如此时,外力消失,则转动件41的第一转动轴412在弹性复位件33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回到了锁止块424的锁止点4214处,由锁止点4214对转动件41的位置进行锁止,如图7中所示的箭头B所示;
(3)如此时外力不消失,则转动件41的第一转动轴412在第二滑槽426内不停的转动,如图8中的箭头b所示,直至线束结构23拉出的长度达到了用户所需的长度后外力消失时,由锁止块424的锁止点4214进行锁止;
(4)请参阅图9,当线束结构23需要回味绕设于卷线盘31上时,向线束结构23稍微施加一定的外力,拉动转动件41脱离锁止点4214后,手部放开线束结构23,转动件41的第一转动轴412即可像图9中的箭头c所示,在弹性复位件33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转动轴412在第一滑槽425中滑动以返回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包括下壳(11)和上盖(12),所述下壳(11)具有收容空间(13),所述上盖(12)用于盖设所述下壳(11);
供取电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3),包括输入接头(21)、电路结构(22)和线束结构(23),所述输入接头(21)用于和车体电性导通,所述电路结构(22)电连接于所述输入接头(21)和所述线束结构(23)之间,所述线束结构(23)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
收放线模块(30),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3),用于收放所述线束结构(23);
伸缩自锁模块,包括锁止结构(42)以及至少一个转动件(41),各所述转动件(41)相对所述收放线模块(30)转动连接,所述锁止结构(42)设于所述上盖(12)的内壁,用于在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23)相对所述下壳(11)伸出预设长度后,对所述转动件(41)进行锁止;或在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23)时,对所述转动件(41)进行解锁,以使所述线束结构(23)绕设回所述收放线模块(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42)包括第一阻挡壁(421)、第二阻挡壁(422)、第三阻挡壁(423)以及锁止块(424),所述第一阻挡壁(421)和所述第二阻挡壁(422)之间限定出第一滑槽(425),所述第三阻挡壁(423)和所述第二阻挡壁(422)之间限定出第二滑槽(426),所述第二滑槽(426)环绕于所述第一滑槽(425)外,并和所述第一滑槽(425)相连通,所述锁止块(424)位于所述第一滑槽(425)和所述第二滑槽(426)之间;
当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23)运动时,所述转动件(41)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425)内滑动,并在越过所述锁止块(424)时被所述锁止块(424)锁止;或能够脱离所述锁止块(424),以在所述第一滑槽(425)内沿相反的方向滑动以恢复原位;或在越过所述锁止块(424)后转变为在所述第二滑槽(426)内继续滑动,以调节所述线束结构(23)相对所述下壳(11)的拉出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25)和所述第二滑槽(426)由所述上盖(12)的内壁开设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壁(421)上设有凸起(4211),所述凸起(4211)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41)相对自身的转动轴转动,以在所述转动件(41)越过所述锁止块(424)后能够由所述锁止块(424)锁止,或使所述转动件(41)越过所述锁止块(424)后能够由所述第一滑槽(425)转变为沿所述第二滑槽(426)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1)包括转动块(411)和第一转动轴(412),所述转动块(411)的一端相对所述收放线模块(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12)设于所述转动块(411)的另一端,用于相对所述第一滑槽(425)或所述第二滑槽(426)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411)和所述第一转动轴(412)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或6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自锁模块还包括限位框(43),所述限位框(43)连接于所述收放线模块(30),所述转动件(41)设于所述限位框(43)内,以相对所述限位框(43)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或6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1)设有多个散热孔(114),多个所述散热孔(114)沿所述下壳(11)的周向布置,所述电路结构(22)包括第一电路板(221)、第二电路板(222)、导电端子(223)以及多个灯珠(224),所述第一电路板(221)连接于所述收放线模块(30),所述导电端子(223)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22),用于和所述第一电路板(221)电导通,多个所述灯珠(224)沿所述第一电路板(221)的周向布置,以在所述收放线模块(30)的带动下转动时,发射的光线能够从所述散热孔(114)中散出。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或6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50),所述连接器(50)安装于所述下壳(11),并和所述供取电模块电性连接,以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或6所述的车载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器(100)还包括至少三个限位件,至少三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下壳(11)的周向分布。
CN202321593682.2U 2023-06-20 2023-06-20 车载充电器 Active CN220107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3682.2U CN220107630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车载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3682.2U CN220107630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车载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7630U true CN220107630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8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3682.2U Active CN220107630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车载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7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91318A (en) Charger/converter console with reel arrangement
US8167633B1 (en) Multifunctional transmission and charging device with a power conversion module
US20210204738A1 (en) Storage box and gimbal assembly having thereof
CN220107630U (zh) 车载充电器
CN113595166A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111162418A (zh) 收线控制盒
CN219627051U (zh) 一种可伸缩数据线
CN1375154A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免持听筒装置
CN210016056U (zh) 汽车内的充电线安装结构
CN212572123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充电器
CN219979976U (zh) 一种线材收纳器及充电组件
CN109217432B (zh) 一种电源线收纳式无线充电器
CN220914691U (zh) 一种卷线器
CN207705814U (zh)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CN219717439U (zh) 一种排插伸缩数据线
CN214313798U (zh) 一种可收纳伸缩的多头数据线
CN220307330U (zh) 一种翻盖式蓝牙充电盒
CN220306666U (zh) 一种多接口车载拓展坞
CN216165465U (zh) 一种便捷可快充自动扣皮带
CN217281506U (zh) 便携式数据线
CN215378532U (zh) 一种车充装置
CN205231379U (zh) 一种基于点烟器的叠层可扩展式电子设备
CN217574882U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新能源汽车起重机
CN213094460U (zh) 一种头戴式无线耳机
CN219611380U (zh) 伸缩线束式充电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