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697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6970U
CN220106970U CN202320840482.6U CN202320840482U CN220106970U CN 220106970 U CN220106970 U CN 220106970U CN 202320840482 U CN202320840482 U CN 202320840482U CN 220106970 U CN220106970 U CN 220106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terminal
groove
along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04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锡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04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6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6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6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和塑胶主体,其中塑胶主体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设的凹部、以及自凹部向第二表面延伸至并贯通第二表面的多个收容槽,端子收容于该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具有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每一凹部前后两侧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连续的侧壁,沿前后方向凹部超出对应的第一槽壁。这种结构可以让电子元件与第一表面顺利接触,使得电子元件与端子的导通不会被毛边影响。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解决端子与对接元件的导通不被毛边影响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塑胶主体和端子,塑胶主体具有一承接对接元件的承接面以及收容端子的端子槽,端子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臂,该弹臂具有伸出端子槽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用于与对接元件相抵,但是塑胶主体在成型的过程中,端子槽开口边缘处会产生毛边,端子组装进端子槽后,毛边会被端子顶起,使得对接元件抵接接触部时会被毛边挡止,从而对接元件不能接触到承接面,进而对接元件与塑胶主体之间存在间隙,影响对接元件与端子之间的导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使得电子元件与端子的导通不会被毛边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胶主体,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设的凹部、自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收容槽、以及上下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端子槽,沿前后方向所述收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沿前后方向所述凹部超出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端子槽具有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槽壁,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槽壁一端平齐,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接第一电子元件;多个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延伸的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一导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弹臂和所述导接部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所述弹臂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于在上下方向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导接部用于与一第二电子元件导接;多个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槽。
进一步,多个所述收容槽沿左右方向成排,每一所述凹部前后两侧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连续的侧壁,所述凹部连通一排所述收容槽。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还背向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延伸一抵接臂,所述弹臂具有连接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抵接臂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并与所述抵接臂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二部分,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接所述接触部时,所述第二部分在上下方向与所述抵接臂抵接。
进一步,定义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抵接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所述抵接臂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抵接处为第三连接处,在左右方向,所述第三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之间。
进一步,所述接触部具有一斜面和连接斜面左右两端的两弧面,所述斜面表面光滑。
进一步,自所述主体部延伸连料部,用于连接料带;所述主体部设有两个裁切孔和一连接孔,两个所述裁切孔位于所述连接孔上下两端,所述裁切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沿左右方向所述裁切孔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孔,沿上下方向所述连料部的投影与所述裁切孔的投影重叠。
进一步,自所述主体部延伸连料部,用于连接料带;所述收容槽具有挡止部,沿所述第一端子装入收容槽的方向,所述连料部被所述挡止部挡止。
进一步,所述塑胶主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使所述第二端子沿其装入端子槽的方向掉出所述塑胶主体,所述通孔与所述收容槽沿左右方向对齐。
进一步,沿前后方向所述通孔与相邻的所述收容槽的最近距离D1等于所述端子槽与相邻的所述收容槽的最近距离D2,沿左右方向所述通孔与相邻的所述端子槽的距离D3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槽之间的距离D4。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胶主体,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设的凹部、以及自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至并贯通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收容槽,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接一第一电子元件,多个所述收容槽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所述凹部连通一排所述收容槽,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每一所述凹部前后两侧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连续的侧壁,沿前后方向所述凹部超出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壁;多个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端子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延伸的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一导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弹臂和所述导接部在前后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所述弹臂具有一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于在上下方向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导接部用于与一第二电子元件导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连接器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设凹部、收容槽自凹部向第二表面延伸,所述凹部沿前后方向超出对应的第一槽壁,虽然塑胶主体在注塑成型时,收容槽开口边缘处易产生毛边,端子插入后毛边被端子弹臂顶起,但是被端子弹臂顶起的毛边会处在凹部内,基本不会超出第一表面,因而第一电子元件下压时不会被毛边影响,能顺利的与第一表面接触,使得第一电子元件与端子之间保持良好的导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4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端子未与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抵接时的剖视图;
图7为端子与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抵接后的剖视图;
图8为图6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端子插入收容槽前后毛边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塑胶主体1,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凹部13,侧壁131,收容槽14,第一槽壁141,挡止部142,端子槽15,第二槽壁151,通孔16,第一端子(端子)2,主体部21,第一侧边211,第二侧边212,裁切孔213,连接孔214,弹臂22,第一部分221,第二部分222,接触部223,斜面2231,弧面2232,抵接臂23,导接部24,上连料部25,下连料部26,第一连接处27,第二连接处28,第三连接处29,第二端子3,第一电子元件4,第二电子元件5,毛边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定义左右方向为X轴,向左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前后方向为Y轴,往前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上下方向为Z轴,往上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塑胶主体1、多个第一端子2以及多个第二端子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塑胶主体1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自所述第一表面11向第二表面12凹设的多个凹部13、自所述凹部13向所述第二表面12延伸至贯通所述第二表面12的多个收容槽14、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的多个端子槽15和多个通孔16。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为上表面,第二表面12为下表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表面11为下表面,第二表面12为上表面。
所述通孔16位于多个所述端子槽15之间,所述通孔16的尺寸使所述第二端子3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掉出(或穿出)所述塑胶主体1。所述收容槽14具有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141,每一所述收容槽14顶部具有多个挡止部142,所述挡止部14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槽壁141之间,多个所述收容槽14沿左右方向成排。每一所述凹部13前后两侧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连续的侧壁131,所述凹部13连通一排所述收容槽14,沿前后方向所述凹部13超出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壁141。
所述端子槽15用于收容所述第二端子3且具有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槽壁151,所述第二槽壁151上端与所述第一表面11平齐。多个所述端子槽15与多个所述通孔16沿左右方向成排,多个所述端子槽15与多个所述通孔16组成的一排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端子槽15在左右方向相邻。
如图4和图5所示,沿前后方向所述通孔16与相邻所述收容槽14的的最近距离D1等于所述端子槽15与相邻所述收容槽14的最近距离D2,沿左右方向所述通孔16与相邻所述端子槽15的距离D3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槽15之间的距离D4。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呈平板状,其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包括主体部21、弹臂22、抵接臂23和导接部24,所述主体部21与所述弹臂22、所述抵接臂23、所述导接部24位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所述主体部21具有沿左右方向相对的第一侧边211和第二侧边2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211位于所述主体部21左侧,所述第二侧边212位于所述主体部21右侧。
所述弹臂22具有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上并向第一侧边211延伸的第一部分221和自所述第一部分221朝所述第二侧边212延伸的第二部分222,所述第二部分222具有接触部223用以向上抵接第一电子元件4,所述接触部223顶面具有一斜面2231和连接斜面2231左右两端的两弧面2232,所述斜面2231表面光滑。
所述抵接臂23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上并朝所述第一侧边211延伸,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4抵压所述接触部223时,所述第二部分222在上下方向与所述抵接臂23抵接。
所述第一部分221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处定义为第一连接处27,所述抵接臂23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处定义为第二连接处28,所述抵接臂23与所述第二部分222的抵接处为第三连接处29,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连接处29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处27和所述第二连接处28之间。
所述导接部24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下并朝所述第一侧边211延伸,用于与第二电子元件5导接,所述导接部24与所述弹臂22以所述主体部21为轴呈上下对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24也可以是自所述主体部21往下竖直延伸插入第二电子元件5中。
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上延伸有多个上连料部25,用于连接料带,沿上下方向所述上连料部25高度低于所述接触部223。所述主体部21中间设有多个裁切孔213和多个连接孔214,每一连接孔214上下两端各连接一个所述裁切孔213,两个所述裁切孔213与所述连接孔214相连通,沿左右方向所述裁切孔213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孔214。在组装所述第一端子2的过程中,因排布问题,往往需要对所述第一端子2进行去pin处理,此时裁切工具可以通过裁切孔213对所述第一端子2进行裁切,连接孔214则让裁切工具有着更大的活动范围让裁切更为轻松。
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下延伸有多个下连料部26,在所述第一端子2自下而上组装进所述收容槽14前,所述上连料部25连接的料带被切除,保留下连料部26连接的料带,在组装完成后,所述上连料部25被所述挡止部142挡止,再将下连料部26连接的料带切除,这样可避免所述第一端子2穿出所述收容槽14,让所述第一端子2组装在合适的位置。
沿上下方向所述上连料部25和下连料部26的投影与所述裁切孔213的投影重叠,具体的每一所述上连料部25位于所述裁切孔213正上方,每一所述下连料部26位于所述裁切孔213的正下方。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槽壁141上端边缘处具有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毛边6,当所述第一端子2插入后,所述毛边6被所述第一端子2顶起,所述凹部13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槽壁141上端低于所述第一表面11,从而避免顶起的所述毛边6向上超出所述第一槽壁14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为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端子3为信号端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也可以为信号端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表面11向所述第二表面12凹设凹部13、所述收容槽14自所述凹部13向所述第二表面12延伸,所述凹部13沿前后方向超出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壁141,从而所述第一槽壁141上端低于所述第一表面11,哪怕毛边6被端子弹臂22顶起也只会处在凹部13内,基本不会超出第一表面11,因而第一电子元件4下压时不会受毛边6影响,能顺利的与第一表面11接触,使得第一电子元件4与端子之间保持良好的导通性能。
2.所述第一部分221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上并向第一侧边211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22自所述第一部分221朝所述第二侧边212延伸,所述第一部分221与所述第二部分222构成一U形部,可以提高所述弹臂22的弹力。所述第一连接处27为所述主体部21对所述弹臂22的支撑点,所述第二连接处28为所述主体部21对所述抵接臂23的支撑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处27和所述第二连接处28之间,一方面,可以让所述抵接部距离所述接触部223不会太远,在所述抵接臂23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所述弹臂22下压时无需移动太多的距离便可抵接所述抵接臂23,所述抵接臂23对所述弹臂22的抵接力不会太小,两者接触较为稳定;另一方面,可以让所述抵接臂23中所述抵接部处于的位置不会与所述弹臂22接触,让所述抵接臂23下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允许所述抵接臂23形变,从而使所述抵接臂23的弹力不会在电子元件下压过程中出现突变,影响电子元件的下压。
3.因为所述第一端子2厚度较窄,在所述第一端子2组装完成后对所述接触部223进行弹高检测时,机器不容易抓取到,通过在所述接触部223顶面设置一光滑的斜面2231可以在弹高检测时,增加所述第一端子2的反光,让所述接触部223更容易被机器检测到。
4.通过在所述塑胶主体1上设置所述通孔16可以防止塑胶主体1翘曲,同时所述通孔16的大小设置为可让所述第二端子3直接穿过,在自动化组装时,可以自动去除所述通孔16内的第二端子3,满足第二端子3的排布需求。沿前后方向所述通孔16与相邻所述收容槽14的的最近距离D1等于所述端子槽15与相邻所述收容槽14的最近距离D2,沿左右方向所述通孔16与相邻所述端子槽15的距离D3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槽15之间的距离D4,使得塑胶主体1各个槽孔之间壁厚均匀,从而让塑胶主体1翘曲性能更优。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塑胶主体,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设的凹部、自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收容槽、以及上下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端子槽,沿前后方向所述收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沿前后方向所述凹部超出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端子槽具有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槽壁,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槽壁一端平齐,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接第一电子元件;
多个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延伸的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一导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弹臂和所述导接部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所述弹臂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于在上下方向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导接部用于与一第二电子元件导接;
多个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收容槽沿左右方向成排,每一所述凹部前后两侧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连续的侧壁,所述凹部连通一排所述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背向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延伸一抵接臂,所述弹臂具有连接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抵接臂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并与所述抵接臂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二部分,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接所述接触部时,所述第二部分在上下方向与所述抵接臂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抵接臂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所述抵接臂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抵接处为第三连接处,在左右方向,所述第三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具有一斜面和连接斜面左右两端的两弧面,所述斜面表面光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主体部延伸连料部,用于连接料带;所述主体部设有两个裁切孔和一连接孔,两个所述裁切孔位于所述连接孔上下两端,所述裁切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沿左右方向所述裁切孔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孔,沿上下方向所述连料部的投影与所述裁切孔的投影重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主体部延伸连料部,用于连接料带;所述收容槽具有挡止部,沿所述第一端子装入收容槽的方向,所述连料部被所述挡止部挡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使所述第二端子沿其装入端子槽的方向掉出所述塑胶主体,所述通孔与所述收容槽沿左右方向对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前后方向所述通孔与相邻的所述收容槽的最近距离D1等于所述端子槽与相邻的所述收容槽的最近距离D2,沿左右方向所述通孔与相邻的所述端子槽的距离D3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槽之间的距离D4。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胶主体,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设的凹部、以及自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至并贯通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收容槽,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接一第一电子元件,多个所述收容槽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所述凹部连通一排所述收容槽,沿前后方向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每一所述凹部前后两侧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连续的侧壁,沿前后方向所述凹部超出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壁;
多个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端子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延伸的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一导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弹臂和所述导接部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所述弹臂具有一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于在上下方向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导接部用于与一第二电子元件导接。
CN202320840482.6U 2023-04-14 2023-04-14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106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0482.6U CN2201069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0482.6U CN2201069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6970U true CN220106970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71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0482.6U Active CN2201069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6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8113B2 (en) Connector
EP1986275B1 (en) Connector
US8105114B2 (en) Intermedi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806739B2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time-delay function
US20120142226A1 (en)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connector using same
US2021030575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KR20120130317A (ko) 전기 커넥터
KR20040092486A (ko) 커넥터
US5267872A (en) Card-edge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lding the same
US84143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tacts embedded in inner bottom of mating cavity
US8821169B2 (en) Connector
WO201704857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644995B1 (en) Low insertion forc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1167833A (ja) コネクタ
CN112886340A (zh) 电连接器
CN111525338A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102982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038803A (zh) 电连接器
CN220106970U (zh) 电连接器
US20070197070A1 (en) Connector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09713480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6435807A (zh) 一种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1348411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