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3843U -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3843U
CN220103843U CN202321557629.7U CN202321557629U CN220103843U CN 220103843 U CN220103843 U CN 220103843U CN 202321557629 U CN202321557629 U CN 202321557629U CN 220103843 U CN220103843 U CN 220103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air compressor
hea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76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福
陈海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Desheng Compresso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Desheng Compresso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Desheng Compresso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Desheng Compresso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76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3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3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3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包括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包括依次首尾密封连通的冷却液管路、换热管以及水泵,还包括储液罐,储液罐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换热管设置于储液罐中;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接触环,换热管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紊流槽,冷却液管路以及各管道的外周均连接有隔热层。上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通过设置接触环以及紊流槽,加大了换热管中的冷却液与储液罐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使得热量能够充分利用,避免污染厂区环境,提高工人的工作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设备。而空气压缩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使用换热器,将这些热量通过冷媒交换到外部以保证气缸处于相对低温状态。
目前,现有的空气压缩机所使用的换热机构,对于控制压缩机压缩空气时产生的热量的处理方式通常为通过冷媒与外部空气直接热交换,换热效率不高,同时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于厂区来说,这会导致厂区内部的温度过高,影响工人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空气压缩机的换热机构存在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依次首尾密封连通的冷却液管路、换热管以及水泵,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储液罐中,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却液管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密封连通,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接触环,所述换热管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紊流槽,所述冷却液管路以及各管道的外周均连接有隔热层。
上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通过设置储液罐并填充水进去与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量能够充分利用,避免污染厂区环境,提高工人的工作体验;同时通过设置接触环以及紊流槽,加大了换热管中的冷却液与储液罐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紊流槽的深度为0.2mm-0.5mm,所述紊流槽的宽度为1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紊流槽为蛇形结构并环绕所述换热管的外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紊流槽包括多个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环绕所述换热管的外周间隔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环的内圈上为螺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环的内圈上连接有多个散热叶片。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换热管部分上套接有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外周上均匀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连接有排水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储液罐并填充水进去与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量能够充分利用,避免污染厂区环境,提高工人的工作体验。
2、通过设置接触环以及紊流槽,加大了换热管中的冷却液与储液罐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3、通过配合散热翅片的使用,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的换热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的换热管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热管;2、接触环;3、紊流槽;4、散热叶片;5、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依次首尾密封连通的冷却液管路、换热管1以及水泵,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换热管1设置于所述储液罐中,所述换热管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却液管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密封连通,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换热管1的内壁上设置有接触环2,所述换热管1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紊流槽3,所述冷却液管路以及各管道的外周均连接有隔热层。
具体的,所述隔热层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隔热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通过设置储液罐并填充水进去与换热管1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量能够充分利用,避免污染厂区环境,提高工人的工作体验;同时通过设置接触环2以及紊流槽3,加大了换热管1中的冷却液与储液罐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槽3的深度为0.2mm-0.5mm,所述紊流槽3的宽度为1mm-3mm。具体的,所述紊流槽3通过表面微制造工艺制成,通过该设置,能够使得在紊流槽3附近的介质与换热管1中的冷却液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优选的,所述紊流槽3的深度为0.35mm,所述紊流槽3的宽度为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槽3为蛇形结构并环绕所述换热管1的外周设置。通过该设计的紊流槽3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且加工难度较小,可以一次将一个紊流槽3加工出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紊流槽3包括多个沿换热管1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环绕所述换热管1的外周间隔均匀设置。通过该设计的紊流槽3与介质接触更加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环2的内圈上为螺纹结构。螺纹结构的存在也是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换热管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接触环2的内圈上连接有多个散热叶片4。所述散热叶片4是另外一种增大接触面积的结构,具体的,所述散热叶片4朝向所述接触环2的圆心设置,且多个所述散热叶片4均匀分布,冷却液与散热叶片4接触后,散热叶片4吸收冷却液携带的热量并传递到换热管1外的介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换热管1部分上套接有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外周上均匀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5。通过配合散热翅片5的使用,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散热翅片5的材质与所述散热叶片4的材质相同,所述材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连接有排水阀。在需要换水时通过打开排水阀使得所述储水罐中的水流出,并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往所述储水罐中注水来保持储水罐中的水的温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罐中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设置于所述储物罐的外周上的温度显示屏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到所述储水罐中,将检测到的温度通过所述温度显示屏展示出来,方便工人了解。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温度显示屏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依次首尾密封连通的冷却液管路、换热管以及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储液罐中,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却液管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密封连通,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接触环,所述换热管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紊流槽,所述冷却液管路以及各管道的外周均连接有隔热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槽的深度为0.2mm-0.5mm,所述紊流槽的宽度为1mm-3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槽为蛇形结构并环绕所述换热管的外周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槽包括多个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环绕所述换热管的外周间隔均匀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环的内圈上为螺纹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环的内圈上连接有多个散热叶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换热管部分上套接有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外周上均匀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连接有排水阀。
CN202321557629.7U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Active CN220103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7629.7U CN220103843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7629.7U CN220103843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3843U true CN220103843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8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7629.7U Active CN220103843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3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6032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器
CN103776163B (zh) 热泵热水器
CN220103843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CN210346407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鸭油换热设备
CN110631302B (zh) 一种热管与相变材料结合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09314196U (zh) 一种液浸机柜的冷却系统
CN207333151U (zh) 一种应用于制冰机上的散热装置
CN210486618U (zh) 一种带有反应灵敏式放空阀的冷却器
CN201518479U (zh) 一种适用于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液冷装置
CN208033622U (zh) 一种用于马达转子压铸机的水冷散热结构
CN207815573U (zh) 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
CN102055921B (zh) 一种适用于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液冷系统
CN109944678A (zh) 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的散热组件
CN217483313U (zh) 一种化工冷却器
CN217716029U (zh) 一种多腔体组合式换热器
CN207464967U (zh) 一种研磨砂轮散热装置
CN219276669U (zh) 一种3d打印机喷头组件冷却器
CN215295132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09552417U (zh) 一种用于同向双螺旋杆挤出机的冷却水槽
CN214470223U (zh)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CN206828690U (zh) 一种用于化纤设备的自动冷却装置
CN210431950U (zh) 一种可控硅led调光电源
CN204055322U (zh) 发动机舱冷却装置
CN209558976U (zh) 一种供热用超导散热器
CN217502091U (zh) 一种新型隔离冷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