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1841U - 一种减震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1841U
CN220101841U CN202321263864.3U CN202321263864U CN220101841U CN 220101841 U CN220101841 U CN 220101841U CN 202321263864 U CN202321263864 U CN 202321263864U CN 220101841 U CN220101841 U CN 220101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damping
groove
driving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38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科
王宽镖
王伟鹏
王伟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Kehu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Kehu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Kehu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Kehu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38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1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1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1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连接件,尤其是一种减震联轴器,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主动盘和从动盘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之间的阻尼盘,所述主动盘朝向所述从动盘的一侧开设有聚油槽,所述聚油槽为环绕所述阻尼盘布置的环形槽,或者所述聚油槽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聚油槽环绕所述阻尼盘布置。通过在主动盘上设置聚油槽,可以有效汇聚粉末、润滑油或润滑脂,避免使用时粉末、润滑油或润滑脂大量粘附在阻尼盘上而影响阻尼大小,保证减震联轴器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连接件,尤其是一种减震联轴器。
背景技术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起动、制动、加速、减速等各种容易产生震动的工况,因此车辆的发动机或电动机通常需要采用减震联轴器与变速器传动连接,以确保发动机或电动机的稳定工作。
现有的减震联轴器通常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主动盘和从动盘(也可以称为刚性盘和扭矩盘)以及设置在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阻尼盘,使用时,由于机械磨合、润滑等原因,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摩擦产生的粉末(例如零件摩擦产生的铁粉或者外部混入的铁粉等)、润滑油和/或润滑脂,这些粉末、润滑油和/或润滑脂粘附在阻尼盘上之后会影响阻尼大小,进而影响减震联轴器的工作稳定性。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减震联轴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减震联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联轴器,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主动盘和从动盘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之间的阻尼盘,所述主动盘朝向所述从动盘的一侧开设有聚油槽,所述聚油槽为环绕所述阻尼盘布置的环形槽,或者所述聚油槽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聚油槽环绕所述阻尼盘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阻尼盘与所述主动盘同轴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动盘上开设有第一槽,所述从动盘在与所述第一槽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槽,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弹簧组,所述弹簧组的两端都同时抵接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端部上,所述聚油槽和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腔为凸向背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方向的弧形腔,所述弹簧组包括两个以上依次布置的直线式的减震弹簧,相邻两个所述减震弹簧之间形成有小于180°的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各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弧形腔内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为尼龙座或复合材料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弧形腔内涂抹有润滑脂或润滑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腔有两个以上,各所述安装腔以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为中心绕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动盘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从动盘位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盘体和/或所述第二盘体朝向所述从动盘的一侧开设有沉孔,所述阻尼盘的一侧抵顶在所述沉孔的底部,另一侧抵接有蝶形弹簧,所述蝶形弹簧抵接在所述从动盘上,所述阻尼盘的周缘设置有多个穿插在所述从动盘上的连接部,所述阻尼盘和所述沉孔的底部设置有耐磨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耐磨片为尼龙片或复合材料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聚油槽从其槽口向其槽底方向逐渐往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动盘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聚油槽相对靠近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一侧的挡块,所述从动盘在与所述挡块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穿插所述挡块的阻隔槽,所述挡块与所述阻隔槽的底部和侧壁之间都形成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挡块远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的一侧与所述聚油槽对应的侧壁平齐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阻隔槽相对远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一侧的侧壁从该阻隔槽的槽口向槽底方向逐渐远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布置。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主动盘上设置聚油槽,可以有效汇聚粉末、润滑油或润滑脂,避免使用时粉末、润滑油或润滑脂大量粘附在阻尼盘上而影响阻尼大小,保证减震联轴器的工作稳定性。
2、通过将安装腔设置为弧形腔,在吸收扭矩拨动后,同一弧形腔内的各个减震弹簧复位产生的弹力的作用方向是不同的,有效降低减震弹簧复位震动的概率,减震效果相对较好。
3、将弹簧座为尼龙座或复合材料座,有助于避免弹簧座在安装腔内滑动时产生铁粉,进而避免减震弹簧因粘附铁粉而影响其伸缩性能。
4、通过设置耐磨片,有助于提高减震联轴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联轴器的径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弹簧组。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主动盘; 11-第一盘体;
12-第二盘体; 20-从动盘;
21-花键套; 30-弹簧组;
31-减震弹簧; 32-弹簧座;
33-限位柱;
40-阻尼盘; 41-连接部;
42-耐磨片; 50-蝶形弹簧;
60-聚油槽; 61-挡块;
62-阻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联轴器,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主动盘10和从动盘20以及设置在主动盘10和从动盘20之间的阻尼盘40,其中,主动盘10包括通过连接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具体的,连接螺栓分布在主动盘10的周缘,且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之间形成有空腔,从动盘20位于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之间的空腔中,且从动盘20可相对于主动盘10转动(可而通过互不接触或面滑动连接实现两者的可相对转动),从动盘20上固定连接有与从动盘20同轴布置的花键套21,当然,主动盘10上需要开设穿孔以便花键套21从空腔穿出,这样变速器或传动箱的输入轴才能够通过花键套21与从动盘20传动连接。
阻尼盘40的结构可以为常规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盘40呈圆环状,且阻尼盘40与主动盘10同轴布置。具体的,第一盘体11和/或第二盘体12朝向从动盘20的一侧开设有沉孔,该沉孔的底部抵接有套设在花键套21外且与花键套21互不连接的阻尼盘40(即阻尼盘40的一侧抵顶在沉孔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都开设有沉孔,则需要设置两个阻尼盘40分别与两个沉孔一对一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以仅在第二盘体12上开设有沉孔为例进行说明。阻尼盘40远离沉孔的底部的一侧抵接有蝶形弹簧50,蝶形弹簧50同样套设在花键套21外且与花键套21互不连接,且蝶形弹簧50抵接在从动盘20上,阻尼盘40的周缘设置有多个穿插在从动盘20上的连接部41,当然,从动盘20上需要开设用于穿插连接部41的连接孔。这样可以通过阻尼盘40实现主动盘10和从动盘20之间的传动连接,利用阻尼盘40实现减震抗扭,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轴向窜动。
优选的,阻尼盘40和沉孔的底部设置有耐磨片42,耐磨片42最好为尼龙片或复合材料片,这样有助于避免使用时产生铁粉,同时也不易产生其他粉末,进而保证阻尼盘40的阻力大小的稳定性。此外,第一盘体11和从动盘20之间在与沉孔对应的位置处也谁知有耐磨片42,这样有助于提高使用寿命。
主动盘10朝向从动盘20的一侧开设有聚油槽60,具有的,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朝向从动盘20的一侧都开设有聚油槽60,聚油槽60为环绕阻尼盘40布置的环形槽,或者聚油槽60有多个且多个聚油槽60环绕阻尼盘40布置,当然,前者阻隔粉末、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聚油槽60从其槽口向其槽底方向逐渐往主动盘10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布置,便于借助离心力将聚油槽60内的粉末或油脂甩出;同时,主动盘10的各盘体上分别设置有位于对应的聚油槽60相对靠近主动盘10的中心轴一侧的挡块61,从动盘20在与各挡块61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穿插对应的挡块61的阻隔槽62,以进一步提高阻隔粉末、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效果,当然,为了避免摩擦,挡块61与对应的阻隔槽62的底部和侧壁之间都形成间隙;此外,挡块61远离主动盘10的中心轴的一侧的侧壁与聚油槽60对应的侧壁平齐布置,即挡块61远离主动盘10的中心轴的一侧的侧壁也是倾斜布置的,阻隔槽62相对远离主动盘10的中心轴一侧的侧壁从该阻隔槽62的槽口向槽底方向逐渐远离主动盘10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布置,这样可在挡块61和对应的聚油槽60之间形成迷宫式通道,避免因间隙存在影响阻隔效果。
主动盘10上开设有第一槽,从动盘20在与第一槽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槽,相互对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共同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优选为凸向背离主动盘10或从动盘10的轴线方向的弧形腔,具体的,该弧形腔的弧心位于主动盘10或从动盘20的轴线上,主动盘10的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布置的第一槽,从动盘20上开设的第二槽为前后贯通的通槽,其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盘体11上的第一槽和第二盘体12上的第一槽连通,共同形成弧形腔。安装腔(即弧形腔)最好有两个以上,各安装腔以主动盘10或从动盘20的轴线为中心绕设,最好是匀布绕设。
各安装腔内都设置有弹簧组30,各弹簧组30的两端都同时抵接在对应的第一槽和对应的第二槽的端部上,这样只要主动盘10和从动盘20之间存在相对转动,都会压缩弹簧组30。各弹簧组30的结构相同,以其中一组弹簧组30为例,弹簧组30包括两个以上沿对应的弧形腔呈弧形依次布置的直线式的减震弹簧31(即常规的具有中心轴的螺旋式压缩弹簧),相邻两个减震弹簧31之间形成有小于180°的夹角,即减震弹簧31本身是直线状的,但相邻两个减震弹簧31之间并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各减震弹簧31可以排列成弧形,当然,相邻两个减震弹簧31之间相互抵顶,为了提高相邻两个减震弹簧31之间的力传递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各减震弹簧3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滑动连接在弧形腔内的弹簧座32,当然,相邻两个减震弹簧31之间可以共用一个弹簧座32。各弹簧座32上都开设有与对应的减震弹簧31配合的导向孔。此外,同一弧形腔内的各减震弹簧31的弹性互不相同,即同一组弹簧组30内的各减震弹簧31的弹性互不相同,这样能够极大提升减震联轴器所能够吸收的震动的振幅和频率。
由于同一弧形腔内的各减震弹簧31的弹性互不相同,使用时,弹性最小的减震弹簧31最容易被压缩,也会首先被压缩,相对于其他减震弹簧,弹性最小的减震弹簧31会更早达到寿命极限,进而影响整个减震联轴器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该问题,优选的,弹性最小的减震弹簧3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该减震弹簧31压缩行程的限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限制结构为穿插在对应的减震弹簧31内或位于对应的减震弹簧31旁的限位柱33,该限位柱33的长度小于弹性最小的减震弹簧31的预压缩长度,其中,减震弹簧31的预压缩长度指的是减震弹簧31被安装在弧形腔后且减震联轴器没有扭矩输入时该减震弹簧31的长度,这样,使用时,弹性最小的减震弹簧31被压缩到与限位柱33等长之后就不会被继续压缩,而是压缩对应弹簧组30内的下一个减震弹簧,即弹性最小的减震弹簧在使用时不会达到压缩极限,有效提高了减震弹簧31的使用寿命。当然,必要时也可以在其他减震弹簧31旁设置上述限位柱33。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柱33可以在减震弹簧31内滑动,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弹簧座32上。此外,除了采用上述限制结构外,也可以采用其他限制结构来限制弹性最小的减震弹簧31压缩行程,例如,在位于最小的减震弹簧31两端的弹簧座32上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套设在该减震弹簧31上的限位套,当该减震弹簧31被压缩到预定行程后,两个限位套相向的一端相互抵顶,从而保证该减震弹簧31不会被继续压缩。
优选的,弧形腔内涂抹有润滑脂或润滑油,以提高弹簧座32滑动的顺畅性,同时有助于减少弹簧座32滑动时产生的粉末。弹簧座32最好为尼龙座或复合材料座,这样不易产生粉末,可以避免粉末(特别是铁粉)粘附在减震弹簧31上而影响减震弹簧31的伸缩性能。此外,聚油槽60和主动盘10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小于安装腔和主动盘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避免弧形腔内的润滑脂或润滑油流到阻尼盘4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联轴器的使用方式与常规的减震联轴器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减震联轴器,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主动盘和从动盘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之间的阻尼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朝向所述从动盘的一侧开设有聚油槽,所述聚油槽为环绕所述阻尼盘布置的环形槽,或者所述聚油槽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聚油槽环绕所述阻尼盘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盘与所述主动盘同轴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上开设有第一槽,所述从动盘在与所述第一槽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槽,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弹簧组,所述弹簧组的两端都同时抵接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端部上,所述聚油槽和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为凸向背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方向的弧形腔,所述弹簧组包括两个以上依次布置的直线式的减震弹簧,相邻两个所述减震弹簧之间形成有小于180°的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弧形腔内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为尼龙座或复合材料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腔内涂抹有润滑脂或润滑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有两个以上,各所述安装腔以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为中心绕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从动盘位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或所述第二盘体朝向所述从动盘的一侧开设有沉孔,所述阻尼盘的一侧抵顶在所述沉孔的底部,另一侧抵接有蝶形弹簧,所述蝶形弹簧抵接在所述从动盘上,所述阻尼盘的周缘设置有多个穿插在所述从动盘上的连接部,所述阻尼盘和所述沉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耐磨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片为尼龙片或复合材料片。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油槽从其槽口向其槽底方向逐渐往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布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聚油槽相对靠近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一侧的挡块,所述从动盘在与所述挡块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穿插所述挡块的阻隔槽,所述挡块与所述阻隔槽的底部和侧壁之间都形成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远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的一侧与所述聚油槽对应的侧壁平齐布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减震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槽相对远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一侧的侧壁从该阻隔槽的槽口向槽底方向逐渐远离所述主动盘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布置。
CN202321263864.3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减震联轴器 Active CN220101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3864.3U CN22010184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减震联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3864.3U CN22010184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减震联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1841U true CN220101841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7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3864.3U Active CN22010184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减震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1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31052A (en) Crankshaft gear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or assembly for an engine
CN1955502B (zh) 离合器装置
US4351168A (en) Torsion vibration damper
US5052978A (en) Elastic coupling with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CN107654571B (zh) 一种限扭减震器
US9267569B2 (en) Planetary torsional damper system
JPH06200981A (ja) ねじり振動を減衰する装置
EP0096979A1 (en) Multiple stage vibration damper
US20160146096A1 (en) Eccentric planetary traction drive super-turbocharger
CN1955507A (zh)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CN101044339A (zh) 双质量飞轮
US6645079B2 (en) Damper mechanism
KR20050074618A (ko) 2개의 축을 결합하기 위한 장치
CN220101841U (zh) 一种减震联轴器
DE102018105559A1 (de)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und Antriebsstrang
US6668995B2 (en) Variable inertia flywheel
CN109931364B (zh) 基于非线性扭转隔振原理的双质量飞轮
CN112373675B (zh) 一种用于航空动力的螺旋桨传动系统
EP1046834A2 (en) Dual mass flywheel for automotive vehicle
KR20110056985A (ko) 자동차의 토크 컨버터
KR100507068B1 (ko) 에어 댐핑을 이용한 이중질량 플라이휠
CN113531042B (zh) 一种限扭减振器
GB2241560A (en) Flexible coupling
US4936434A (en) Viscous damper with means preventing sidewall deflection
KR101130856B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