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1331U -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1331U
CN220101331U CN202321493786.6U CN202321493786U CN220101331U CN 220101331 U CN220101331 U CN 220101331U CN 202321493786 U CN202321493786 U CN 202321493786U CN 220101331 U CN220101331 U CN 220101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 powder
spraying
explosion
roadway
powd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37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37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1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1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1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包括:喷雾机构,喷雾机构设置在巷道的内壁上,喷雾机构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隔爆机构,隔爆机构包括爆炸波接收部和干粉储存部,干粉储存部和巷道的顶壁连接,爆炸波接收部可移动地设置,以挤压或避让干粉储存部的喷料口,爆炸波接收部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在干粉储存部被挤压的情况下,干粉储存部喷出干粉以阻断火焰;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部,喷雾机构、传感器组件均和控制部电连接,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巷道内是否有车辆或人员通过,控制部接收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息,以控制喷雾机构的通断。通过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降尘和隔爆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采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钻眼、爆破、掘进及采煤作业、顶板管理、煤的装载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而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的不同,采掘方式、作业方法、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场所情况也不相同。矿井粉尘不仅会引起爆炸、降低能见度、加速机械磨损,而且会对职工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在巷道中安设的降尘喷雾和水幕,当有人通过时,不仅打湿过往人员的衣服,且遮挡过往行人及车辆的视线,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并且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为了有效隔绝冲击波传播、扑灭火焰,减小灾害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目前一般在井下巷道中安设隔爆水袋,这种情况下,只能起到瞬间减缓冲击波及扑面火焰的作用,受隔爆水袋水量限制,后续气流及烟雾无法有效阻断,而且安装隔爆水袋对巷道空间要求较高,过往车辆易碰撞,同时安装时间长、程序繁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降尘隔爆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降尘和隔爆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包括:喷雾机构,喷雾机构设置在巷道的内壁上,喷雾机构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隔爆机构,隔爆机构包括爆炸波接收部和干粉储存部,干粉储存部和巷道的顶壁连接,爆炸波接收部可移动地设置,以挤压或避让干粉储存部的喷料口,爆炸波接收部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在干粉储存部被挤压的情况下,干粉储存部喷出干粉以阻断火焰;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部,喷雾机构、传感器组件均和控制部电连接,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巷道内是否有车辆或人员通过,控制部接收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息,以控制喷雾机构的通断。
进一步地,爆炸波接收部包括连接杆、接收结构和闭锁结构,干粉储存部包括固定结构、壳体和干粉储存室,固定结构的一端和巷道的内壁连接,壳体和固定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干粉储存室设置在壳体的腔体内,连接杆和壳体连接,接收结构可移动地套设在连接杆上,接收结构和闭锁结构的一端连接,闭锁结构的一部分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干粉储存室具有设置在喷料口内的常闭压块,接收结构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接收结构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挤压干粉储存部,在干粉储存部被挤压的情况下,闭锁结构的另一端和常闭压块抵接,以喷出干粉储存室内的干粉。
进一步地,接收结构包括第一圆盘、弹性件和第二圆盘,第一圆盘可移动地套设在连接杆的一端,第二圆盘可移动地套设在连接杆的另一端,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圆盘、第二圆盘抵接,第二圆盘和闭锁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一圆盘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第一圆盘通过弹性件带动第二圆盘移动,第二圆盘带动闭锁结构移动。
进一步地,闭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卡块,第一连接块的一端、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均和第二圆盘连接,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均穿入壳体,且和卡块的一端连接,卡块的另一端和常闭压块抵接,以喷出干粉储存室内的干粉。
进一步地,爆炸波接收部为两个,两个爆炸波接收部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干粉储存部的两端,以分别挤压或避让干粉储存部两端的喷料口。
进一步地,喷雾机构包括开停控制器和两个喷雾组件,两个喷雾组件间隔设置在巷道内,喷雾组件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开停控制器和控制部电连接,开停控制器用于控制喷雾组件的通断,传感器组件为红外激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为四个,一个喷雾组件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红外激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将检测信息传输至控制部,控制部控制开停控制器,以实现喷雾组件的通断。
进一步地,喷雾组件包括高压水管、喷雾杆和多个喷嘴,多个喷嘴间隔设置在喷雾杆上,且和喷雾杆连通,喷雾杆和高压水管连通,高压水管用于将水输送至喷雾杆内,喷嘴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开停控制器用于控制高压水管的通断。
进一步地,喷雾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和第一杆体、第三杆体连通,第一杆体和第三杆体并排设置,第二杆体位于巷道的顶部,第一杆体和第三杆体分别位于巷道相对的两个侧壁,第一杆体或第三杆体和高压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流量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流量控制器均安装在喷雾机构上,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流量控制器均和控制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巷道内的温度,一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检测巷道内的一氧化碳含量,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巷道内的烟雾,流量控制器用于调节喷雾机构的流量。
进一步地,监测机构包括还包括设置在巷道内壁上的箱体,控制部设置在箱体的腔体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包括:喷雾机构,喷雾机构设置在巷道的内壁上,喷雾机构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隔爆机构,隔爆机构包括爆炸波接收部和干粉储存部,干粉储存部和巷道的顶壁连接,爆炸波接收部可移动地设置,以挤压或避让干粉储存部的喷料口,爆炸波接收部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在干粉储存部被挤压的情况下,干粉储存部喷出干粉以阻断火焰;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部,喷雾机构、传感器组件均和控制部电连接,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巷道内是否有车辆或人员通过,控制部接收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息,以控制喷雾机构的通断。采用该方案,设置爆炸波接收部,这样当巷道内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能够及时接收到爆炸时的冲击波,然后传递给干粉储存部,通过干粉储存部喷出干粉以阻断火焰,从而有效降低火势蔓延;并且将干粉储存部和巷道的顶壁连接,这样占用巷道的空间小、不影响车辆和人员通行;设置喷雾机构,能够对巷道进行喷雾,有效降低巷道内的粉尘,并且设置传感器组件和控制部,这样当传感器组件检测到巷道内是否有车辆或人员通过时,控制部能够控制喷雾机构停止喷雾,保证了车辆和人员的正常通行。利用本方案,能够游侠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降尘和隔爆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煤矿降尘隔爆装置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喷雾机构和监测机构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2中隔爆机构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喷雾机构;11、喷雾组件;111、高压水管;112、喷雾杆;1121、第一杆体;1122、第二杆体;1123、第三杆体;113、喷嘴;12、开停控制器;
20、隔爆机构;21、爆炸波接收部;211、连接杆;212、接收结构;2121、第一圆盘;2122、弹性件;2123、第二圆盘;213、闭锁结构;2131、第一连接块;2132、第二连接块;2133、卡块;22、干粉储存部;221、固定结构;222、壳体;223、干粉储存室;2231、常闭压块;
30、监测机构;31、传感器组件;32、控制部;33、温度传感器;34、一氧化碳传感器;35、烟雾传感器;36、流量控制器;37、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包括:
喷雾机构10,喷雾机构10设置在巷道的内壁上,喷雾机构10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
隔爆机构20,隔爆机构20包括爆炸波接收部21和干粉储存部22,干粉储存部22和巷道的顶壁连接,爆炸波接收部21可移动地设置,以挤压或避让干粉储存部22的喷料口,爆炸波接收部21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在干粉储存部22被挤压的情况下,干粉储存部22喷出干粉以阻断火焰;
监测机构30,监测机构30包括传感器组件31和控制部32,喷雾机构10、传感器组件31均和控制部32电连接,传感器组件31用于检测巷道内是否有车辆或人员通过,控制部32接收传感器组件31的检测信息,以控制喷雾机构10的通断。
采用该方案,设置爆炸波接收部21,这样当巷道内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能够及时接收到爆炸时的冲击波,然后传递给干粉储存部22,通过干粉储存部22喷出干粉以阻断火焰,从而有效降低火势蔓延;并且将干粉储存部22和巷道的顶壁连接,这样占用巷道的空间小、不影响车辆和人员通行;设置喷雾机构10,能够对巷道进行喷雾,有效降低巷道内的粉尘;并且设置传感器组件31和控制部32,这样当传感器组件31检测到巷道内是否有车辆或人员通过时,控制部32能够控制喷雾机构10停止喷雾,保证了车辆和人员的正常通行。利用本方案,能够游侠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降尘和隔爆效果差的问题。
其中,爆炸波接收部21包括连接杆211、接收结构212和闭锁结构213,干粉储存部22包括固定结构221、壳体222和干粉储存室223,固定结构221的一端和巷道的内壁连接,壳体222和固定结构221的另一端连接,干粉储存室223设置在壳体222的腔体内,连接杆211和壳体222连接,接收结构212可移动地套设在连接杆211上,接收结构212和闭锁结构213的一端连接,闭锁结构213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22的腔体内,干粉储存室223具有设置在喷料口内的常闭压块2231,接收结构212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接收结构212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挤压干粉储存部22,在干粉储存部22被挤压的情况下,闭锁结构213的另一端和常闭压块2231抵接,以喷出干粉储存室223内的干粉。
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利用接收结构212接收爆炸冲击波,接收结构212传递给闭锁结构213,通过闭锁结构213传递给干粉储存部22的常闭压块2231,即常闭压块2231被挤压后将喷料口打开,从而喷出干粉储存室223内的干粉以阻断火焰。其中,干粉储存室223为常闭状态,且干粉储存室223的腔体内为高压状态。
进一步地,接收结构212包括第一圆盘2121、弹性件2122和第二圆盘2123,第一圆盘2121可移动地套设在连接杆211的一端,第二圆盘2123可移动地套设在连接杆211的另一端,弹性件2122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圆盘2121、第二圆盘2123抵接,第二圆盘2123和闭锁结构213的一端连接,第一圆盘2121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第一圆盘2121通过弹性件2122带动第二圆盘2123移动,第二圆盘2123带动闭锁结构213移动。
当第一圆盘2121接收到爆炸冲击波后,会推动第一圆盘2121向干粉储存部22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弹性件2122,通过弹性件2122的弹力传递给第二圆盘2123,第二圆盘2123带动闭锁结构213向干粉储存部22移动,闭锁结构213挤压常闭压块2231,使得打开干粉储存室223的喷料口。
进一步地,闭锁结构213包括第一连接块2131、第二连接块2132和卡块2133,第一连接块2131的一端、第二连接块2132的一端均和第二圆盘2123连接,第一连接块2131的另一端、第二连接块2132的另一端均穿入壳体222,且和卡块2133的一端连接,卡块2133的另一端和常闭压块2231抵接,以喷出干粉储存室223内的干粉。
将第一连接块2131的另一端、第二连接块2132的另一端均穿入壳体222,且和卡块2133的一端连接,这样通过卡块2133挤压常闭压块2231,使得打开干粉储存室223的喷料口,以喷出干粉储存室223内的干粉。
在本实施例中,爆炸波接收部21为两个,两个爆炸波接收部21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干粉储存部22的两端,以分别挤压或避让干粉储存部22两端的喷料口。将两个爆炸波接收部21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干粉储存部22的两端,这样设置,能够接收巷道两侧的爆炸冲击波,提高了煤矿降尘隔爆装置的隔爆效果。
具体地,喷雾机构10包括开停控制器12和两个喷雾组件11,两个喷雾组件11间隔设置在巷道内,喷雾组件11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开停控制器12和控制部32电连接,开停控制器12用于控制喷雾组件11的通断,传感器组件31为红外激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为四个,一个喷雾组件11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红外激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将检测信息传输至控制部32,控制部32控制开停控制器12,以实现喷雾组件11的通断。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控制部32接收红外激光传感器的检测信息,由于控制部32和开停控制器12电连接,这样控制部32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开停控制器12,以实现喷雾组件11的通断。
其中,喷雾组件11包括高压水管111、喷雾杆112和多个喷嘴113,多个喷嘴113间隔设置在喷雾杆112上,且和喷雾杆112连通,喷雾杆112和高压水管111连通,高压水管111用于将水输送至喷雾杆112内,喷嘴113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开停控制器12用于控制高压水管111的通断。
设置高压水管111,能够将水输送至喷雾杆112内,随后利用喷嘴113对巷道进行喷雾;开停控制器12能够控制高压水管111的通断,从而实现喷雾组件11通断的目的。
进一步地,喷雾杆112包括第一杆体1121、第二杆体1122和第三杆体1123,第二杆体1122的两端分别和第一杆体1121、第三杆体1123连通,第一杆体1121和第三杆体1123并排设置,第二杆体1122位于巷道的顶部,第一杆体1121和第三杆体1123分别位于巷道相对的两个侧壁,第一杆体1121或第三杆体1123和高压水管111连通。
这样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杆体1121、第二杆体1122和第三杆体1123,能够覆盖巷道的整个内壁,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喷洒,从而提高了喷雾组件11的降尘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机构30包括温度传感器33、一氧化碳传感器34、烟雾传感器35和流量控制器36,温度传感器33、一氧化碳传感器34、烟雾传感器35和流量控制器36均安装在喷雾机构10上,温度传感器33、一氧化碳传感器34、烟雾传感器35、流量控制器36均和控制部32电连接,温度传感器33用于检测巷道内的温度,一氧化碳传感器34用于检测巷道内的一氧化碳含量,烟雾传感器35用于检测巷道内的烟雾,流量控制器36用于调节喷雾机构10的流量。
设置温度传感器33,能够检测巷道内的温度,从而对巷道内的温度实时进行监视;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34,能够检测巷道内的一氧化碳含量;设置烟雾传感器35,能够检测巷道内的烟雾;设置流量控制器36,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喷雾机构10的流量。
具体地,监测机构30包括还包括设置在巷道内壁上的箱体37,控制部32设置在箱体37的腔体内。将控制部32设置在箱体37的腔体内,这样箱体37能够对控制部32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被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雾机构(10),所述喷雾机构(10)设置在巷道的内壁上,所述喷雾机构(10)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
隔爆机构(20),所述隔爆机构(20)包括爆炸波接收部(21)和干粉储存部(22),所述干粉储存部(22)和巷道的顶壁连接,所述爆炸波接收部(21)可移动地设置,以挤压或避让所述干粉储存部(22)的喷料口,所述爆炸波接收部(21)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在所述干粉储存部(22)被挤压的情况下,所述干粉储存部(22)喷出干粉以阻断火焰;
监测机构(30),所述监测机构(30)包括传感器组件(31)和控制部(32),所述喷雾机构(10)、所述传感器组件(31)均和所述控制部(32)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31)用于检测巷道内是否有车辆或人员通过,所述控制部(32)接收所述传感器组件(31)的检测信息,以控制所述喷雾机构(10)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炸波接收部(21)包括连接杆(211)、接收结构(212)和闭锁结构(213),所述干粉储存部(22)包括固定结构(221)、壳体(222)和干粉储存室(223),所述固定结构(221)的一端和巷道的内壁连接,所述壳体(222)和所述固定结构(2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干粉储存室(223)设置在所述壳体(222)的腔体内,所述连接杆(211)和所述壳体(222)连接,所述接收结构(212)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杆(211)上,所述接收结构(212)和所述闭锁结构(213)的一端连接,所述闭锁结构(21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22)的腔体内,所述干粉储存室(223)具有设置在所述喷料口内的常闭压块(2231),所述接收结构(212)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所述接收结构(212)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挤压所述干粉储存部(22),在所述干粉储存部(22)被挤压的情况下,所述闭锁结构(213)的另一端和所述常闭压块(2231)抵接,以喷出所述干粉储存室(223)内的干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构(212)包括第一圆盘(2121)、弹性件(2122)和第二圆盘(2123),所述第一圆盘(2121)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杆(211)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盘(2123)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杆(211)的另一端,所述弹性件(2122)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圆盘(2121)、所述第二圆盘(2123)抵接,所述第二圆盘(2123)和所述闭锁结构(2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盘(2121)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所述第一圆盘(2121)通过所述弹性件(2122)带动所述第二圆盘(2123)移动,所述第二圆盘(2123)带动所述闭锁结构(213)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结构(213)包括第一连接块(2131)、第二连接块(2132)和卡块(2133),所述第一连接块(213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块(2132)的一端均和所述第二圆盘(21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1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块(2132)的另一端均穿入所述壳体(222),且和所述卡块(2133)的一端连接,所述卡块(2133)的另一端和所述常闭压块(2231)抵接,以喷出所述干粉储存室(223)内的干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炸波接收部(21)为两个,两个所述爆炸波接收部(21)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干粉储存部(22)的两端,以分别挤压或避让所述干粉储存部(22)两端的喷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构(10)包括开停控制器(12)和两个喷雾组件(11),两个所述喷雾组件(11)间隔设置在所述巷道内,所述喷雾组件(11)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所述开停控制器(12)和所述控制部(32)电连接,所述开停控制器(12)用于控制所述喷雾组件(11)的通断,所述传感器组件(31)为红外激光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为四个,一个所述喷雾组件(11)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将检测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部(32),所述控制部(32)控制所述开停控制器(12),以实现所述喷雾组件(11)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组件(11)包括高压水管(111)、喷雾杆(112)和多个喷嘴(113),多个所述喷嘴(113)间隔设置在所述喷雾杆(112)上,且和所述喷雾杆(112)连通,所述喷雾杆(112)和所述高压水管(111)连通,所述高压水管(111)用于将水输送至所述喷雾杆(112)内,所述喷嘴(113)用于对巷道进行喷雾,所述开停控制器(12)用于控制所述高压水管(111)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杆(112)包括第一杆体(1121)、第二杆体(1122)和第三杆体(1123),所述第二杆体(1122)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杆体(1121)、所述第三杆体(1123)连通,所述第一杆体(1121)和所述第三杆体(1123)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杆体(1122)位于巷道的顶部,所述第一杆体(1121)和所述第三杆体(1123)分别位于巷道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杆体(1121)或第三杆体(1123)和所述高压水管(1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30)包括温度传感器(33)、一氧化碳传感器(34)、烟雾传感器(35)和流量控制器(36),所述温度传感器(33)、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34)、所述烟雾传感器(35)和所述流量控制器(36)均安装在所述喷雾机构(10)上,所述温度传感器(33)、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34)、所述烟雾传感器(35)、所述流量控制器(36)均和所述控制部(32)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33)用于检测巷道内的温度,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34)用于检测巷道内的一氧化碳含量,所述烟雾传感器(35)用于检测巷道内的烟雾,所述流量控制器(36)用于调节所述喷雾机构(10)的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降尘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30)包括还包括设置在巷道内壁上的箱体(37),所述控制部(32)设置在所述箱体(37)的腔体内。
CN202321493786.6U 2023-06-09 2023-06-09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Active CN220101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3786.6U CN220101331U (zh) 2023-06-09 2023-06-09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3786.6U CN220101331U (zh) 2023-06-09 2023-06-09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1331U true CN220101331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5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3786.6U Active CN220101331U (zh) 2023-06-09 2023-06-09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13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0582B (zh) 一种煤层气安全输送系统
CN108240231B (zh) 一种矿用火区主动隔爆抑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61709A (zh) 一种煤矿快速自动阻燃隔爆装置
CN101701525A (zh) 全自动瓦斯防爆设备
CN103470295A (zh) 矿用灭火抑爆系统
CN102061929B (zh) 煤矿采掘工作面气体反冲式快速阻爆装置
CN220101331U (zh) 煤矿降尘隔爆装置
CN205477718U (zh) 矿井产气式被动抑爆器
CN112519582B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动车
CN109675226B (zh) 一种防爆车辆用自动灭火系统
CN204552807U (zh) 复合型矿用主动探测抑爆系统
CN109481868B (zh) 电动汽车产气式自动灭火装置
CN203489006U (zh) 一种煤层气安全输送系统
RU2712387C1 (ru) Система пожаровзрывозащиты горных выработок угольных шахт
CN105507941A (zh) 煤矿井下工作面自动化安全保护系统
CN110314315B (zh) 一种悬挂轨道式移动灭火防爆装置
CN204816016U (zh) 一种防爆除尘器
CN114306985A (zh) 基于智能疏散视觉指挥控制器的火灾预警及灭火系统
CN201851144U (zh) 煤矿采掘工作面气体反冲式快速阻爆装置
CN209771175U (zh) 一种高楼层遥控温控扑火装置
CN220134015U (zh) 矿用喷雾式隔爆装置
CN202832625U (zh) 一种矿井减灾管道系统
CN201551759U (zh) 车用喷发剂卧式自动灭火装置
CN220139952U (zh) 矿用隔爆兼本安控制箱
KR102563201B1 (ko) 방폭 구조를 갖는 자동소화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