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7582U - 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7582U
CN220097582U CN202321431602.3U CN202321431602U CN220097582U CN 220097582 U CN220097582 U CN 220097582U CN 202321431602 U CN202321431602 U CN 202321431602U CN 220097582 U CN220097582 U CN 220097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mounting frame
driving
sleeve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16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海魁
邬喜仓
李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16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7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7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7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用于对输送机的皮带进行支撑,包括:安装架;多个上托架,设置在安装架上,多个上托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送机的上层皮带进行支撑;多个下托架,设置在安装架上,多个下托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送机的下层皮带进行支撑,下托架和上托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托架设置在下托架的上方;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驱动部,固定部固定在安装架上,驱动部能够相对固定部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部能够与转载机抵接,以驱动安装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皮带架的拆除工作降低了矿井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集煤矿的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带式输送机的机尾必须连同转载机持续向前推进,皮带的长度不断缩短,因此,需要拆除带式输送机的机尾的皮带架,在综采工作面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带式输送机的机尾前进速度较快,因此,机尾的皮带架的拆除工作尤为重要。皮带架能够对输送机的皮带进行支撑,皮带架的拆除工作为煤矿运输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运输煤矿之前需要对皮带架进行拆除,转载机设置在皮带的机尾处。
在现有技术中,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较快,需要拆卸的皮带架的数量较多,但是为保证煤矿的运输工作,需要拆卸的皮带架无法一次性全部拆除,只能先拆除部分皮带架,其余的皮带架需要在生产工作时间进行拆除,此时,需要停止输送机的工作,这样将会中断矿井的连续生产,大大降低矿井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皮带架的拆除工作降低了矿井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用于对输送机的皮带进行支撑,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架;多个上托架,设置在安装架上,多个上托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送机的上层皮带进行支撑;多个下托架,设置在安装架上,多个下托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送机的下层皮带进行支撑,下托架和上托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托架设置在下托架的上方;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驱动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驱动部,固定部固定在安装架上,驱动部能够相对固定部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部能够与转载机抵接,以驱动安装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套筒,沿皮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套筒为固定部;两个第一伸缩杆,与两个第一套筒一一对应设置,第一伸缩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第一伸缩杆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套筒内;抵接杆,抵接杆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伸缩杆的驱动端,抵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第一伸缩杆的驱动端,抵接杆能够抵接在转载机上,抵接杆为驱动部。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以驱动多个上托架和多个下托架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三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以驱动安装架沿皮带的宽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底座;两个架体,设置在底座上,两个架体沿皮带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每个架体均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底座上,多个上托架和多个下托架设置在两个架体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套筒,与两个架体中的四个支撑柱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套筒设置在支撑柱内部;四个第二伸缩杆,与四个第二套筒一一对应设置,第二伸缩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第二伸缩杆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套筒内,第二伸缩杆的驱动端与支撑柱的顶部抵接,以驱动支撑柱沿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多个驱动结构,多个驱动结构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驱动结构设置在两个架体之间,驱动结构包括:两个第三套筒,两个第三套筒相抵接;两个第三伸缩杆,与两个第三套筒一一对应设置,第三伸缩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第三伸缩杆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三套筒内,其中一个第三伸缩杆的驱动端与其中一个架体抵接,另一个第三伸缩杆的驱动端与另一个架体抵接。
进一步地,上托架包括:连接架,设置在安装架上;平行辊,设置在连接架的中部;两个缓冲托辊,分别设置在平行辊的两侧,缓冲托辊与平行辊之间具有夹角,缓冲托辊远离平行辊的一端高于平行辊设置。
进一步地,下托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具有夹角,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远离彼此的一端高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点。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防护杆,设置在安装架上,防护杆靠近下托架设置,以减少对下层皮带的磨损。
进一步地,两个架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杆,多个加强杆位于架体的底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多个上托架能够对输送机的上层皮带进行支撑,多个下托架能够对输送机的下层皮带进行支撑,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安装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即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上托架和下托架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采用上述结构,输送机的需要拆卸的皮带架全部拆除后,支撑装置设置在已拆除皮带架的皮带的中部,以对皮带进行支撑,如此设置,支撑装置能够对大跨度悬空皮带进行支撑,并能够保证输送机的正常运输工作,同时无需在生产工作时间对皮带架进行拆除,保证矿井的连续生产,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安装架;11、底座;12、架体;121、支撑柱;13、加强杆;
20、上托架;21、连接架;22、平行辊;23、缓冲托辊;
30、下托架;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
40、第一驱动组件;41、第一套筒;42、第一伸缩杆;43、抵接杆;
50、第三驱动组件;51、第三套筒;52、第三伸缩杆;
60、防护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用于对输送机的皮带进行支撑,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架10、多个上托架20、多个下托架30和第一驱动组件40。多个上托架20设置在安装架10上,多个上托架20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送机的上层皮带进行支撑。多个下托架30设置在安装架10上,多个下托架30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输送机的下层皮带进行支撑,下托架30和上托架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托架20设置在下托架30的上方。第一驱动组件40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一驱动组件40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驱动部,固定部固定在安装架10上,驱动部能够相对固定部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部能够与转载机抵接,以驱动安装架10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多个上托架20能够对输送机的上层皮带进行支撑,多个下托架30能够对输送机的下层皮带进行支撑,第一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安装架10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即第一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上托架20和下托架30沿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采用上述结构,输送机的需要拆卸的皮带架全部拆除后,支撑装置设置在已拆除皮带架的皮带的中部,以对皮带进行支撑,如此设置,支撑装置能够对大跨度悬空皮带进行支撑,并能够保证输送机的正常运输工作,同时无需在生产工作时间对皮带架进行拆除,保证矿井的连续生产,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其中,转载机设置在输送机的机尾处,支撑装置设置在未拆除的皮带架和转载机的中部,需要移动安装架10时,驱动部向靠近转载机的方向移动并抵接在转载机上,转载机对驱动部的反作用力驱动安装架10向远离转载机的方向移动,即推动支撑装置向前移动,如此设置,在工作过程中,支撑装置能够随转载机和输送机的机尾同步推进,保证支撑装置的支撑效果,同时避免支撑装置对转载机的工作造成影响。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组件40包括两个第一套筒41、两个第一伸缩杆42和抵接杆43。两个第一套筒41沿皮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一套筒41为固定部。两个第一伸缩杆42与两个第一套筒4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伸缩杆4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第一伸缩杆42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套筒41内。抵接杆43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伸缩杆42的驱动端,抵接杆43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第一伸缩杆42的驱动端,抵接杆43能够抵接在转载机上,抵接杆43为驱动部。如此设置,第一伸缩杆4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套筒41内,第一伸缩杆42在第一套筒41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抵接杆43移动,如此设置,便于驱动抵接杆43移动,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并且,第一驱动组件40包括两个第一套筒41和两个第一伸缩杆42,这样能够保证抵接杆43与转载机抵接时的稳定性,便于驱动安装架10移动。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50。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架10上,以驱动多个上托架20和多个下托架30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三驱动组件50设置在安装架10上,以驱动安装架10沿皮带的宽度方向移动。如此设置,皮带跑偏后,工作人员通过调节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50能够改变上托架20和下托架30的位置,使得上托架20和下托架30重新对皮带进行支撑,保证支撑装置对皮带的支撑效果。
其中,安装架10包括底座11和两个架体12。两个架体12设置在底座11上,两个架体12沿皮带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每个架体12均包括两个支撑柱121,两个支撑柱121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底座11上,多个上托架20和多个下托架30设置在两个架体12之间。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对安装架10进行组装,同时便于将上托架20和下托架30安装至架体12上。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套筒和四个第二伸缩杆。四个第二套筒与两个架体12中的四个支撑柱12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套筒设置在支撑柱121内部。四个第二伸缩杆与四个第二套筒一一对应设置,第二伸缩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第二伸缩杆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套筒内,第二伸缩杆的驱动端与支撑柱121的顶部抵接,以驱动支撑柱121沿竖直方向移动。如此设置,第二伸缩杆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套筒内,第二伸缩杆在第二套筒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支撑柱121上下移动,如此设置,便于驱动支撑柱121移动,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其中,支撑柱121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架体12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上托架20和下托架30移动。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组件50包括多个驱动结构,多个驱动结构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驱动结构设置在两个架体12之间。驱动结构包括两个第三套筒51和两个第三伸缩杆52。两个第三套筒51相抵接。两个第三伸缩杆52与两个第三套筒51一一对应设置,第三伸缩杆5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第三伸缩杆52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三套筒51内,其中一个第三伸缩杆52的驱动端与其中一个架体12抵接,另一个第三伸缩杆52的驱动端与另一个架体12抵接。如此设置,第三伸缩杆5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套筒51内,第三伸缩杆52在第三套筒51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支撑柱121上下移动,如此设置,便于驱动支撑柱121移动,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其中,需要驱动安装架10左右移动,即驱动安装架10沿皮带的宽度方向移动时,其中一个第三伸缩杆52回收至对应的第三套筒51内,另一个第三伸缩杆52由对应的第三套筒51伸出,以此实现安装架10的左右移动。
其中,第三驱动组件50设置在安装架10的底部,这样能够避免与皮带产生干涉。
如图3所示,上托架20包括连接架21、平行辊22和两个缓冲托辊23。连接架21设置在安装架10上,平行辊22设置在连接架21的中部。两个缓冲托辊23分别设置在平行辊22的两侧,缓冲托辊23与平行辊22之间具有夹角,缓冲托辊23远离平行辊22的一端高于平行辊22设置。如此设置,上托架20对上层皮带进行支撑时,上层皮带为V型结构,这样能够减少煤矿的掉落,能够对煤矿进行更好地运输。并且,缓冲托辊23具有缓冲工作,减少煤矿由转载机直接掉落至上层皮带时对上托架20的撞击,提高上托架20的使用寿命。并且,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上托架20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下托架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之间具有夹角,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远离彼此的一端高于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的连接点。如此设置,下托架30对下层皮带进行支撑时,下层皮带为V型结构,便于下层皮带收集掉落的煤矿。同时,由于掉落的煤矿较少,下层皮带的负载很低,因此下托架30结构简单,这样还能够降低下托架30的生产成本。
其中,在本申请中,支撑装置包括两个下托架30,两个下托架30分别设置在安装架10的两端,并且下托架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柱121上。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防护杆60,设置在安装架10上,防护杆60靠近下托架30设置,以减少对下层皮带的磨损。如此设置,能够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其中,在本申请中,防护杆60安装在支撑柱121上,且防护杆60设置在下托架30远离另一个下托架30的一侧。
如图2所示,两个架体12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杆13,多个加强杆13位于架体12的底部。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架体12的结构强度,提高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每个架体12还包括横梁和纵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每个架体12中的两个支撑柱121连接,每个上托架20的两端均固定在两个横梁上。纵梁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纵梁的另一端与底座11抵接。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较少工作,因此纵梁能够对横梁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保证上托架20的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装置,用于对输送机的皮带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安装架(10);
多个上托架(2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多个所述上托架(20)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所述输送机的上层皮带进行支撑;
多个下托架(3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多个所述下托架(30)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对所述输送机的下层皮带进行支撑,所述下托架(30)和所述上托架(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托架(20)设置在所述下托架(30)的上方;
第一驱动组件(4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0)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驱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驱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驱动部能够与转载机抵接,以驱动所述安装架(10)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0)包括:
两个第一套筒(41),沿所述皮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套筒(41)为固定部;
两个第一伸缩杆(42),与两个所述第一套筒(4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4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套筒(41)内;
抵接杆(43),所述抵接杆(43)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驱动端,所述抵接杆(43)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驱动端,所述抵接杆(43)能够抵接在转载机上,所述抵接杆(43)为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以驱动多个所述上托架(20)和多个所述下托架(30)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三驱动组件(5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以驱动所述安装架(10)沿皮带的宽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包括:
底座(11);
两个架体(12),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两个所述架体(12)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架体(12)均包括两个支撑柱(121),两个所述支撑柱(121)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多个所述上托架(20)和多个所述下托架(30)设置在两个所述架体(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四个第二套筒,与两个所述架体(12)中的四个所述支撑柱(1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套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21)内部;
四个第二伸缩杆,与四个所述第二套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驱动端与所述支撑柱(121)的顶部抵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柱(121)沿竖直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0)包括多个驱动结构,多个所述驱动结构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两个所述架体(12)之间,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两个第三套筒(51),两个所述第三套筒(51)相抵接;
两个第三伸缩杆(52),与两个所述第三套筒(5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伸缩杆(5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驱动端,所述第三伸缩杆(52)的连接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三套筒(51)内,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2)的驱动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架体(12)抵接,另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2)的驱动端与另一个所述架体(12)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架(20)包括:
连接架(2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
平行辊(22),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1)的中部;
两个缓冲托辊(23),分别设置在平行辊(22)的两侧,所述缓冲托辊(23)与所述平行辊(2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缓冲托辊(23)远离所述平行辊(22)的一端高于所述平行辊(22)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架(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所述第一连接杆(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杆(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2)远离彼此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2)的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防护杆(6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防护杆(60)靠近所述下托架(30)设置,以减少对所述下层皮带的磨损。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架体(12)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杆(13),多个所述加强杆(13)位于所述架体(12)的底部。
CN202321431602.3U 2023-06-06 2023-06-06 支撑装置 Active CN220097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1602.3U CN220097582U (zh) 2023-06-06 2023-06-06 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1602.3U CN220097582U (zh) 2023-06-06 2023-06-06 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7582U true CN220097582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1602.3U Active CN220097582U (zh) 2023-06-06 2023-06-06 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7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7392B (zh) 隧道用门架式多功能支护台车
CN103057923B (zh) 四边形循环输送系统
CN107009361A (zh) 龙门机器人
CN107963401B (zh) 一种不停机拆装机身的带式输送机
CN105129331A (zh) 伸缩式皮带运输装置
CN201033693Y (zh) 皮带输送机超低型、移动式机尾
CN220097582U (zh) 支撑装置
CN104942489A (zh) 用于自行车前叉焊接的焊接设备
US5979642A (en) Extendable modular conveyor assembly
CN207448477U (zh) 龙门机器人
CN112576301B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
CN105197510A (zh) 一种伸缩装卸皮带机
CN109013114A (zh) 一种汽车配件喷涂吊挂设备
CN210527283U (zh) 应用于钢护栏生产线的立柱上下料装置
CN201457366U (zh) 一种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连接装置
EP1471017B1 (en) Machine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plate-like products accommodated in a storage unit
CN203667410U (zh) 转载机、皮带运输机机尾简易自移装置
CN210619374U (zh) 一种运输皮带支撑架及综掘机设备
CN101812999A (zh) 可伸缩式前探梁支护
CN218490706U (zh) 煤矿用物料运输升降运输机
CN217949798U (zh) 一种用于网架嵌补杆件的辅助装置
CN201071222Y (zh) 四链侧顶输送机
CN212923267U (zh) 一种移置式带式输送机用半固定中间架
CN220539686U (zh) 砼墙定型装置
CN114194722B (zh) 一种料棚用悬挂式物料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