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5619U - 胎圈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胎圈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5619U
CN220095619U CN202321510479.4U CN202321510479U CN220095619U CN 220095619 U CN220095619 U CN 220095619U CN 202321510479 U CN202321510479 U CN 202321510479U CN 220095619 U CN220095619 U CN 220095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section
transfer device
segment
bead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04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素霞
邬成亮
朱王晶
刘辉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snac Co Ltd
Qingdao Mesnac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snac Co Ltd
Qingdao Mesnac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snac Co Ltd, Qingdao Mesnac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sna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04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5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5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5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圈传递装置,包括:支撑梁;行走轨道,行走轨道与支撑梁连接,行走轨道具有预定的轨迹线,且轨迹线各个节段向至少一个方向延伸;升降锁链,升降锁链与行走轨道连接,并能够上下移动;挂圈工装,挂圈工装与升降锁链连接,挂圈工装能够在升降锁链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胎圈能够挂接在挂圈工装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圈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胎圈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胎圈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格轮胎成型过程中,其中一种常用生产工艺中,胎圈一般采用人工取放及搬运,该方式费时费力,安全风险大,放圈精度难保证,且重量较大时还需多人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圈传递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圈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圈传递装置,包括:支撑梁;行走轨道,行走轨道与支撑梁连接,行走轨道具有预定的轨迹线,且轨迹线各个节段向至少一个方向延伸;升降锁链,升降锁链与行走轨道连接,并能够上下移动;挂圈工装,挂圈工装与升降锁链连接,挂圈工装能够在升降锁链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胎圈能够挂接在挂圈工装上。
进一步地,行走轨道包括:轨道部,轨道部与支撑梁连接,轨道部具有至少部分轨迹线;横梁部,横梁部设置在轨道部上,并能够沿轨迹线移动,升降锁链与横梁部连接。
进一步地,升降锁链沿横梁部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横梁部上。
进一步地,横梁部沿自身轴向相对于轨道部可移动设置。
进一步地,轨道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轴线和第二段的轴线非平行设置,横梁部的一端能够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切换运动。
进一步地,轨道部还包括过渡段,过渡段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
进一步地,过渡段呈折线形或者弧线形。
进一步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梁纵向立置,行走轨道横向延伸设置并与支撑梁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梁为多个,各支撑梁沿轨迹线依次排布。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行走轨道和升降锁链,行走轨道能够实现升降锁链和挂圈工装的位置调整,而升降锁链能够实现挂圈工装的升降,这样,二者配合,实现挂圈工装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得挂圈工装的位置能够根据胎圈调整,从而能够与胎圈进行对接,实现胎圈的挂接以及挂接后的运输。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实现胎圈的半自动化或者全自动化运输,从而可以不必人工运输,相比人工放置胎圈,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胎圈取放及传递过程中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提高胎圈传递及放置的精度,且减少了操作工数量节省人力成本。同时此传递方式,行走轨道运动轨迹固定,控制移动式可一键操作,对操作人员个人操作能力要求极低。此装置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厂家成本,提高了轮胎成型精度,同时操作安全性提升,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胎圈传递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梁;20、行走轨道;21、轨道部;211、第一段;212、第二段;213、过渡段;22、横梁部;30、升降锁链;40、挂圈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圈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圈传递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胎圈传递装置,包括支撑梁10、行走轨道20、升降锁链30和挂圈工装40,行走轨道20与支撑梁10连接,行走轨道20具有预定的轨迹线,且轨迹线各个节段向至少一个方向延伸;升降锁链30与行走轨道20连接,并能够上下移动;挂圈工装40与升降锁链30连接,挂圈工装40能够在升降锁链30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胎圈能够挂接在挂圈工装40上。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行走轨道20和升降锁链30,行走轨道20能够实现升降锁链30和挂圈工装40的位置调整,而升降锁链30能够实现挂圈工装40的升降,这样,二者配合,实现挂圈工装40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得挂圈工装40的位置能够根据胎圈调整,从而能够与胎圈进行对接,实现胎圈的挂接以及挂接后的运输。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实现胎圈的半自动化或者全自动化运输,从而可以不必人工运输,相比人工放置胎圈,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胎圈取放及传递过程中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提高胎圈传递及放置的精度,且减少了操作工数量节省人力成本。同时此传递方式,行走轨道20运动轨迹固定,控制移动式可一键操作,对操作人员个人操作能力要求极低。此装置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厂家成本,提高了轮胎成型精度,同时操作安全性提升,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现可移动设置的具体结构有多种,在现有的常规方案中经常使用,例如伸缩、导轨等方式,因此本实施例不再对可移动设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行走轨道20包括轨道部21和横梁部22,轨道部21与支撑梁10连接,轨道部21具有至少部分轨迹线;横梁部22设置在轨道部21上,并能够沿轨迹线移动,升降锁链30与横梁部22连接。这样,可以将横梁部22沿着轨道部21上的轨迹线移动,从而使得横梁部22以及其上的升降锁链30和挂圈工装40一同运动,从而改变挂圈工装40的横向位置,使得挂圈工装40可以移动到胎圈的正上方,然后升降锁链30再带动挂圈工装40上下移动即可将胎圈挂起,然后再次改变挂圈工装40和升降锁链30的位置即可使得胎圈向需要的位置输送。
本实施例将升降锁链30沿横梁部22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横梁部22上。这样横梁部22也作为轨迹线的一部分,横梁部22的轨迹线与轨道部21的轨迹线之间非平行设置,这样二者配合能够扩大挂圈工装40可以移动的位置,提高适应性。
除了可以采用升降锁链30在横梁部22上可移动的设置方式外,也可以将升降锁链30固定安装在横梁部22上,同时将横梁部22沿自身轴向相对于轨道部21可移动设置,这样,横梁部22为可移动的部分,横梁部22除了能够沿轨道部21的轨迹线移动外,还能够沿自身轴线移动,从而也能够实现上述扩大挂圈工装40可以移动的位置,提高适应性的效果。该方式与前述的设置方式虽然有差别,但是其实现的效果基本是一致的。
本实施例的横梁部22采用一字形的直线型结构,而轨道部21则并非是直线型。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轨道部21包括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其中第一段211的轴线和第二段212的轴线非平行设置,即第一段211与第二段212之间弯折连接配合,横梁部22的一端与轨道部21连接,并且能够在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之间切换运动,从而使得横梁部22、升降锁链30和挂圈工装40能够在横向移动时切换不同的方向,提高可调节范围。
本实施例的轨道部21还包括过渡段213,过渡段213位于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之间,过渡段2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之间通过过渡段213连接,轨道部21形成第一段211、过渡段213、第二段212的结构形式,过渡段213能够为横梁部22的移动提供过渡作用,避免第一段211与第二段212之间直接连接导致弯折程度过大而导致横梁部22不便,使得横梁部22能够顺畅地在轨道部21上移动。
优选地,过渡段213呈弧线形,这样,过渡效果更好。当然,过渡段213也可以采用折线形或者其他形状。
优选地,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之间垂直设置,这样,轨道部21整体形成近似L形的结构,可使得挂圈工装40的位置可调节范围更广。
基于上述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的行走轨道20的轨迹线包括两部分,其一为由轨道部21的第一段211、过渡段213、第二段212形成的近似L形的轨迹线,其二为由横梁部22形成的一字直线型的轨迹线,横梁部22可以在轨道部21的轨迹线上移动,而升降锁链30可以在横梁部22上的轨迹线移动,依次实现挂圈工装40的横向移动。这样,轨迹线的不同节段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当然,行走轨道20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的设置方式,其可以根据需要相应改变,从而适应实际应用场合和实际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10纵向立置,行走轨道20横向延伸设置并与支撑梁10的顶部连接,从而可以使得行走轨道20支撑在一定的高度处,可以便于胎圈的运输。同时为了保证可靠的支撑,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支撑梁10,并且各支撑梁10沿轨迹线依次排布,从而保证对整个装置的支撑效果,保证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胎圈传递装置在传递胎圈时,先自动或者手动控制横梁部22和升降锁链30,将挂圈工装40移动到胎圈的存放处,自动或者手动控制升降锁链30将挂圈工装40下降至胎圈位,挂圈工装40上设置挂取胎圈的装置,胎圈放置挂圈工装40后,自动或者手动控制升降锁链30将挂圈工装40上升至可移动位置,然后自动或者手动控制横梁部22和升降锁链30将胎圈移动至放圈位,挂圈工装40下降脱离胎圈,并自动或者手动控制沿横梁部22移出,最后将挂圈工装40移至初始等待位,传递及取放胎圈结束。上述所有操作均通过人工操作遥控器按钮或者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圈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
2、不必人工运输,相比人工放置胎圈,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胎圈取放及传递过程中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3、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提高胎圈传递及放置的精度,减少了操作工数量节省人力成本;
4、行走轨道运动轨迹固定,控制移动式可一键操作,对操作人员个人操作能力要求极低;
5、降低了设备使用厂家成本,提高了轮胎成型精度,同时操作安全性提升,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梁(10);
行走轨道(20),所述行走轨道(20)与所述支撑梁(10)连接,所述行走轨道(20)具有预定的轨迹线,且所述轨迹线各个节段向至少一个方向延伸;
升降锁链(30),所述升降锁链(30)与所述行走轨道(20)连接,并能够上下移动;
挂圈工装(40),所述挂圈工装(40)与所述升降锁链(30)连接,所述挂圈工装(40)能够在所述升降锁链(30)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胎圈能够挂接在所述挂圈工装(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20)包括:
轨道部(21),所述轨道部(21)与所述支撑梁(10)连接,所述轨道部(21)具有至少部分所述轨迹线;
横梁部(22),所述横梁部(22)设置在所述轨道部(21)上,并能够沿所述轨迹线移动,所述升降锁链(30)与所述横梁部(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锁链(30)沿所述横梁部(22)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横梁部(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部(22)沿自身轴向相对于所述轨道部(21)可移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21)包括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所述第一段(21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段(212)的轴线非平行设置,所述横梁部(22)的一端能够在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之间切换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21)还包括过渡段(213),所述过渡段(213)位于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之间,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之间通过所述过渡段(2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213)呈折线形或者弧线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之间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0)纵向立置,所述行走轨道(20)横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梁(10)的顶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圈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0)为多个,各所述支撑梁(10)沿所述轨迹线依次排布。
CN202321510479.4U 2023-06-13 2023-06-13 胎圈传递装置 Active CN220095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0479.4U CN220095619U (zh) 2023-06-13 2023-06-13 胎圈传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0479.4U CN220095619U (zh) 2023-06-13 2023-06-13 胎圈传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5619U true CN220095619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0479.4U Active CN220095619U (zh) 2023-06-13 2023-06-13 胎圈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5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2149A (zh) 一种钢筋网焊接生产线
CN106241359A (zh) 一种生产大规格装饰板材的高自动化翻板捡板生产线
CN105729129A (zh) 厅门柔性生产线
CN107253303A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皮基材上料校正机构
CN105817911A (zh) 双层升降工作台
CN106395465A (zh) 一种塑料薄膜卷取机用卸膜卷装置
CN220095619U (zh) 胎圈传递装置
CN104985038A (zh) 驴头弧板成型机
CN113526129A (zh) 全自动桁架式机械手上料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9226033U (zh) 一种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CN205345126U (zh) 一种带双柱升降机的大滑板及其输送装配线
CN208408743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具有废屑清理机构的切削装置
CN201186856Y (zh) 一种特巨型工程轮胎成型机翻转式胎坯卸胎装置
CN211970884U (zh) 一种翻面装置
CN207876652U (zh) 一种推板上料机
CN106563899A (zh) 低成本的新型自动焊接机及其焊接方法
CN116274764A (zh) 钢筋笼生产线及钢筋笼生产方法
JP5244135B2 (ja) タイヤの加硫装置
CN212835019U (zh) 一种用于桥梁遮板模板的施工机械
CN213051202U (zh) 一种管材自动平移、升降、反转上料机构
CN112171147B (zh) 一种管片筋网焊接台架
CN106112673A (zh) 轮胎模具侧板自动定心转序装置及转序方法
CN210622349U (zh) 一种全自动砌墙系统
CN210340763U (zh) 一种焦炉炉门储存与修理系统
US474471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ongated obj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