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9572U - 磨削刀具 - Google Patents

磨削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9572U
CN220089572U CN202320683761.6U CN202320683761U CN220089572U CN 220089572 U CN220089572 U CN 220089572U CN 202320683761 U CN202320683761 U CN 202320683761U CN 220089572 U CN220089572 U CN 220089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bar
inner cutter
assembly
bar assembly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37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毅军
黄伟
郭以宏
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37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9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9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95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削刀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内刀杆组件,具有头端及尾端,头端上设置有用于磨削的磨削结构,尾端上设置有用于动力输入的连接结构,外管组件,套设在内刀杆组件上,内刀杆组件的头端及尾端分别露出于外刀管组件,以及转动轴承,设置在外刀管组件与内刀杆组件之间;内刀杆组件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设置在外刀管组件内,外刀管组件通过转动轴承在内刀杆组件的径向上对内刀杆组件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外刀管组件通过转动轴承在内刀杆组件的径向上对内刀杆组件进行支撑,能够降低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减少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配合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

Description

磨削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磨削刀具。
背景技术
在骨科手术的进行过程中,有时需采用磨削刀具对人体组织进行磨削或者钻进,以达到削除病灶组织,开辟治疗通道等目的。磨削刀具通常包括外刀管组件及套设在外刀管组件中的内刀杆组件,内刀杆组件包括磨削结构,接收动力后转动,以便对人体组织进行磨削作业,外刀管组件对套设内刀杆组件提供支撑、约束,以减少内刀杆组件转动过程中振动,避免磨削过程中伤害其他人体组织。现有的磨削刀具中,内刀杆组件通常直接设置在外刀管组件中,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且外刀管组件与内刀杆组件之间配合精度要求较高,配合面加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刀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摩擦阻力大,配合面加工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磨削刀具,包括:
内刀杆组件,具有头端及尾端,所述头端上设置有用于磨削的磨削结构,所述尾端上设置有用于动力输入的连接结构,
外刀管组件,套设在所述内刀杆组件上,所述内刀杆组件的头端及尾端分别露出于所述外刀管组件,以及
转动轴承,设置在所述外刀管组件与所述内刀杆组件之间;
所述内刀杆组件通过所述转动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刀管组件内,所述外刀管组件通过所述转动轴承在所述内刀杆组件的径向上对所述内刀杆组件进行支撑。
可选地,所述外刀管组件具有用于所述内刀杆组件穿设通过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内刀杆组件从所述穿设孔脱出的弹性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转动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刀杆组件上,所述穿设孔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转动轴承的轴承位,所述弹性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穿设孔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轴承位与所述穿设孔的开口之间,所述弹性限位结构在所述内刀杆组件的脱出方向上阻挡所述转动轴承。
可选地,所述弹性限位结构为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内径小于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弹性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刀杆组件上,所述穿设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配合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位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穿设孔开口的一侧,所述阻挡结构在所述内刀杆组件的脱出方向上阻挡所述弹性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阻挡结构为限位挡圈,所述弹性限位结构为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挡圈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外刀管组件包括外刀管支撑体及外刀管本体,所述内刀杆组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外刀管本体中内刀杆本体及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外刀管支撑体中的内刀杆支撑体,所述转动轴承设置在所述内刀杆支撑体与所述外刀管支撑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刀杆支撑体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外刀管支撑体中,所述内刀杆支撑体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外刀管支撑体,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刀杆支撑体露出于所述外刀管支撑体的一端上,所述内刀杆本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刀杆支撑体上,所述磨削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刀杆本体的另一端上并露出于所述外刀管本体。
可选地,所述外刀管支撑体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内刀杆支撑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台阶,所述转动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在所述转动轴承的轴向上对所述转动轴承定位。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拨叉,所述磨削结构为钻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磨削刀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承,内刀杆组件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设置在外刀管组件内。因此,外刀管组件能够通过转动轴承在内刀杆组件的径向上对内刀杆组件进行支撑。转动轴承使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为滚动摩擦,大幅度降低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动力损坏。同时,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无需直接匹配,大幅度减少内刀杆组件与外刀管组件之间匹配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产品的整体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磨削刀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刀管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刀杆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刀管组件1、内刀杆组件2、外刀管本体3、内刀杆本体4、外刀管支撑体5、内刀杆支撑体6、连接结构7、磨削结构8、转动轴承9、穿设孔11、第一定位台阶12、第二定位台阶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磨削刀具,包括内刀杆组件2、外管组件及转动轴承9,内刀杆组件2具有头端及尾端,头端上设置有用于磨削的磨削结构8,尾端上设置有用于动力输入的连接结构7,外管组件套设在内刀杆组件2上,内刀杆组件2的头端及尾端分别露出于外刀管组件1,转动轴承9,设置在外刀管组件1与内刀杆组件2之间。内刀杆组件2通过转动轴承9转动设置在外刀管组件1内,外刀管组件1通过转动轴承9在内刀杆组件2的径向上对内刀杆组件2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外刀管组件1能够通过转动轴承9在内刀杆组件2的径向上对内刀杆组件2进行支撑。转动轴承9使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之间为滚动摩擦,大幅度降低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动力损坏。同时,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之间无需直接匹配,大幅度减少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匹配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产品的整体加工难度。
本实施例中,外刀管组件1具有用于内刀杆组件2穿设通过的穿设孔11,穿设孔11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内刀杆组件2从穿设孔11脱出的弹性限位结构。弹性限位结构能够阻挡内刀杆组件2,防止内刀杆组件2意外从穿设孔11中脱出。同时,由于弹性限位结构能够弹性变形,当需要从穿设孔11拆卸内刀杆组件2时,只需加大作用在内刀杆组件2拉力,使弹性限位结构变形,当弹性限位结构变形量足够时,内刀杆组件2即可从穿设孔11中脱出,完成内刀杆组件2的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内刀杆组件2上,穿设孔11内设置与弹性限位结构配合的阻挡结构,阻挡结构位于弹性挡圈靠近穿设孔11开口的一侧,阻挡结构能够在内刀杆组件2的脱出方向上阻挡弹性挡圈,从而防止内刀杆组件2的意外脱落。
具体的,阻挡结构可以为限位挡圈,弹性限位结构可以为弹性挡圈,弹性挡圈的外径大于限位挡圈的内径,从而使限位挡圈可以阻挡弹性挡圈。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阻挡结构也可以是限位挡块等其他限位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承9固定套设在内刀杆组件2上,穿设孔11内设置有用于装配转动轴承9的轴承位,弹性限位结构设置在穿设孔11的内壁上且位于轴承位与穿设孔11的开口之间,弹性限位结构在内刀杆组件2的脱出方向上阻挡转动轴承9。由于转动轴承9固定设置在内刀杆组件2上,因此当内刀杆组件2从穿设孔11脱出时,转动轴承9随内刀杆组件2一起运动。同时,弹性限位结构设置在穿设孔11的内壁上且位于轴承位与穿设孔11的开口之间,因此弹性限位结构能够阻挡转动轴承9,进而阻挡内刀杆组件2,防止内刀杆组件2从穿设孔11中意外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限位结构为卡簧。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限位结构为弹性挡圈,弹性挡圈的内径小于转动轴承9的外径,因此弹性挡圈可以阻挡转动轴承9。本实施例中,转动轴承9与弹性挡圈配合对内刀杆组件2进行轴向限位,无需额外在内刀管组件上设置挡圈等用于与弹性挡圈配合的限位结构,结构简单,简化装配工艺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弹性挡圈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应用。
如图1~图3所示,外刀管组件1包括外刀管支撑体5及外刀管本体3,内刀杆组件2包括穿设在外刀管本体3中内刀杆本体4及至少部分穿设在外刀管支撑体5中的内刀杆支撑体6,转动轴承9设置在内刀杆支撑体6与外刀管支撑体5之间。转动轴承9设置在内刀杆支撑体6与外刀管支撑体5之间,因此外刀管支撑体5通过转动轴承9对内刀杆支撑体6进行支撑。内刀杆支撑体6与外刀管支撑体5单独设置,可以单独加强,无需整体对外刀管组件1及内刀杆组件2进行加强,有利于降低外刀管组件1及内刀杆组件2的整体重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内刀杆支撑体6的一端穿设在外刀管支撑体5中,内刀杆支撑体6的另一端露出于外刀管支撑体5,连接结构7设置在内刀杆支撑体6露出于外刀管支撑体5的一端上。内刀杆本体4的一端连接在内刀杆支撑体6上,磨削结构8设置在内刀杆本体4的另一端上并露出于外刀管本体3。
本实施例中,转动轴承9固定套设在内刀杆支撑体6穿设在外刀管支撑体5中的一端上。外刀管支撑体5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12,内刀杆支撑体6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台阶13,转动轴承9设置在第一定位台阶12与第二定位台阶13之间,第一定位台阶12与第二定位台阶13在转动轴承9的轴向上对转动轴承9定位,防止转动轴承9在轴向上,也即内刀杆组件2的长度方向窜动。
具体的,连接结构7可以根据实际动力装置进行选择,如齿盘、插销等。磨削结构8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况进行选择,如磨头等。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7为拨叉,磨削结构8为钻头。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磨削刀具,由于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承9,内刀杆组件2通过转动轴承9转动设置在外刀管组件1内。因此,外刀管组件1能够通过转动轴承9在内刀杆组件2的径向上对内刀杆组件2进行支撑。转动轴承9使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之间为滚动摩擦,大幅度降低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动力损坏。同时,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之间无需直接匹配,大幅度减少内刀杆组件2与外刀管组件1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磨削刀具的加工难度。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刀杆组件,具有头端及尾端,所述头端上设置有用于磨削的磨削结构,所述尾端上设置有用于动力输入的连接结构,
外刀管组件,套设在所述内刀杆组件上,所述内刀杆组件的头端及尾端分别露出于所述外刀管组件,以及
转动轴承,设置在所述外刀管组件与所述内刀杆组件之间;
所述内刀杆组件通过所述转动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刀管组件内,所述外刀管组件通过所述转动轴承在所述内刀杆组件的径向上对所述内刀杆组件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刀管组件具有用于所述内刀杆组件穿设通过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内刀杆组件从所述穿设孔脱出的弹性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刀杆组件上,所述穿设孔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转动轴承的轴承位,所述弹性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穿设孔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轴承位与所述穿设孔的开口之间,所述弹性限位结构在所述内刀杆组件的脱出方向上阻挡所述转动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为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内径小于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刀杆组件上,所述穿设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配合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位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穿设孔开口的一侧,所述阻挡结构在所述内刀杆组件的脱出方向上阻挡所述弹性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为限位挡圈,所述弹性限位结构为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挡圈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刀管组件包括外刀管支撑体及外刀管本体,所述内刀杆组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外刀管本体中内刀杆本体及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外刀管支撑体中的内刀杆支撑体,所述转动轴承设置在所述内刀杆支撑体与所述外刀管支撑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刀杆支撑体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外刀管支撑体中,所述内刀杆支撑体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外刀管支撑体,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刀杆支撑体露出于所述外刀管支撑体的一端上,所述内刀杆本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刀杆支撑体上,所述磨削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刀杆本体的另一端上并露出于所述外刀管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刀管支撑体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内刀杆支撑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台阶,所述转动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在所述转动轴承的轴向上对所述转动轴承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拨叉,所述磨削结构为钻头。
CN202320683761.6U 2023-03-30 2023-03-30 磨削刀具 Active CN220089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3761.6U CN220089572U (zh) 2023-03-30 2023-03-30 磨削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3761.6U CN220089572U (zh) 2023-03-30 2023-03-30 磨削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9572U true CN220089572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82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3761.6U Active CN220089572U (zh) 2023-03-30 2023-03-30 磨削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9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1756B2 (en) Dynamic locking device
EP3052028B1 (en) Rotary tool with improved coupling assembly
EP1478299B1 (en) Dental handpiece with improved grease retention
US20180187714A1 (en) Extendible working machine
EP2644326A3 (en) Housing and gearbox for drill or driver
US10081083B2 (en) Moving locking connector
CN220089572U (zh) 磨削刀具
KR20190046915A (ko) 다중 연결 구동 샤프트
US20180126540A1 (en) Sliding locking connector
CN213345820U (zh) 防脱落医用刀具及医用手术装置
CN220801121U (zh) 一种牙科手机夹持机构以及牙科手机
CN207914917U (zh) 变速器齿轮入箱装配工装
CN216167684U (zh) 一种刀具手柄的动力输出机构及刀具手柄
CN102989980B (zh) 拉帽手工具的定位装置
KR200491853Y1 (ko) 농업용 가위
CN201412090Y (zh) 钻杆头部卸钎机构
CA2709405A1 (en) Dental handpiece with improved grease retention
CN114991695B (zh) 一种自锁式钻杆打捞工具
CN219895841U (zh) 一种动力系统的刀具安装结构
CN217343847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铰刀
CN216240525U (zh) 一种打捞矛
CN216430288U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01121 Jupi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Gaoxin Park, northern New Distric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No. 9, middle section of Huangshan Avenue)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1121 Jupi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High tech Park, New North Zone, Beibei District, Chongqing (No. 9, Middle Section of Mount Huangshan Avenue)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