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6894U - 一种旁路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旁路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6894U
CN220086894U CN202321209014.5U CN202321209014U CN220086894U CN 220086894 U CN220086894 U CN 220086894U CN 202321209014 U CN202321209014 U CN 202321209014U CN 220086894 U CN220086894 U CN 220086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hell
bypass
junction box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90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卓敏
李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lorysolar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lorysolar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lorysolar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lorysolar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90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6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6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6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旁路接线盒,包括壳体以及壳盖,壳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布置有两间隔设置的绝缘隔板;两绝缘隔板的两端均设有定位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穿设于所述定位件并部分抵靠于所述绝缘隔板上。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绝缘隔板,通过绝缘隔板将电路板架起远离壳体,使得电路板能够部分悬空,电路板底部的引脚不会与壳体接触,避免了漏电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旁路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一种旁路接线盒。
背景技术
接线盒通常是作为过渡件使用,用于保护电线以及连接电线的作用,接线盒广泛运用于长距离电路运输,现有的接线盒通常直接在壳体内安装电路板,由于部分与壳盖接触,导致接线盒容易漏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克服以上问题的一种旁路接线盒。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旁路接线盒,包括:
壳体;
壳盖,与所述壳体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布置有两间隔设置的绝缘隔板;两绝缘隔板的两端均设有定位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穿设于所述定位件并部分抵靠于所述绝缘隔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为圆柱定位件,所述电路板相对于圆柱定位件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穿设于所述圆柱定位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底部设有圆形插槽,所述圆形插槽与所述圆柱定位件配插,以将所述电路板锁紧在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绝缘隔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有方形缺口,所述方形缺口用于给外部线缆预留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定位件与所述凹槽的侧壁预留有安装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线槽接口,所述线槽接口用于安装线缆。
进一步的,还包括屏蔽盖板,所述屏蔽盖板连接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壳盖的一面上,所述屏蔽盖板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防滑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隔板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旁路接线盒,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绝缘隔板,通过绝缘隔板将电路板架起远离壳体,使得电路板能够部分悬空,电路板底部的引脚不会与壳体接触,避免了漏电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旁路接线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旁路接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壳体;
2、壳盖;
3、电路板;
4、屏蔽盖板;
5、线头;
11、凹槽;
12、绝缘隔板;
13、线槽接口;
21、定位柱;
31、定位孔;
32、方形缺口;
121、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旁路接线盒,包括壳体1、壳盖2,所述壳盖2与所述壳体1连接;
所述壳体1内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布置有两间隔设置的绝缘隔板12;两绝缘隔板12的两端均设有定位件121,还包括电路板3,所述电路板3穿设于所述定位件121并部分抵靠于所述绝缘隔板12上,所述凹槽11优选为方形凹槽,所述绝缘隔板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方形凹槽的两对侧面,且所述绝缘隔板12与所述凹槽11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绝缘隔板12沿所述凹槽11的深度方向延伸,在电路板3穿于所述定位件121后,电路板3的底面部分与所述绝缘隔板12的顶面抵靠在一起,使得绝缘隔板12能够将所述电路板3架空,从而能够较好的提高电路板3的屏蔽性,防止所述电路板3漏电。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121为圆柱定位件,所述电路板3相对于圆柱定位件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定位孔31,所述定位孔31穿设于所述圆柱定位件上,具体地所述电路板3的边角处均设有定位孔31,所述圆柱定位件与定位孔31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圆柱定位件伸入所述定位孔31,以将所述电路板3的位置限定。
优选地,所述壳盖2靠近所述壳体1的一面设置有定位柱21,所述定位柱21的底部设有圆形插槽,所述圆形插槽与所述圆柱定位件配插,以将所述电路板3锁紧在所述定位柱21与所述绝缘隔板12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3的一侧形成有方形缺口32,所述方形缺口32用于给外部线缆6预留安装空间,所述方形缺口32可以根据线缆的线头5的尺寸进行定制,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为了防止电路板3的边缘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接触,在所述圆柱定位件21与所述凹槽11的侧壁预留有安装间隙,优选地,所述安装间隙大于所述定位孔31与所述电路板3边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线槽接口13,所述线槽接口13用于安装线缆。
优选地,还包括屏蔽盖板4,所述屏蔽盖板4连接在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壳盖2的一面上,所述屏蔽盖板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防滑纹路,所述防滑纹路从左到右形成上下起伏的波纹状,提高了接线盒在握持时的手感以及防滑性。
优选地,所述绝缘隔板12的高度小于凹槽11的深度,使得所述电路板3能够完全设置于所述凹槽11内。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壳盖,与所述壳体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布置有两间隔设置的绝缘隔板;两绝缘隔板的两端均设有定位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穿设于所述定位件并部分抵靠于所述绝缘隔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圆柱定位件,所述电路板相对于圆柱定位件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穿设于所述圆柱定位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底部设有圆形插槽,所述圆形插槽与所述圆柱定位件配插,以将所述电路板锁紧在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绝缘隔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有方形缺口,所述方形缺口用于给外部线缆预留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定位件与所述凹槽的侧壁预留有安装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线槽接口,所述线槽接口用于安装线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盖板,所述屏蔽盖板连接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壳盖的一面上,所述屏蔽盖板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防滑纹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CN202321209014.5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旁路接线盒 Active CN220086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9014.5U CN220086894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旁路接线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9014.5U CN220086894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旁路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6894U true CN220086894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9014.5U Active CN220086894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旁路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6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88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US6358088B1 (en) Miniature connector
CN101316030B (zh) 电接线盒
US4637669A (en) Connector socket
US8011961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pieces
US9196984B2 (en) Substr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using substrate connector
TW201711294A (zh) 基板連接用電連接器
JP2018195504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US8414323B2 (en) Power connector
CN220086894U (zh) 一种旁路接线盒
US5908331A (en) Miniature din connector
US9692221B2 (en) Junction box and contactor device
CN219040756U (zh) 插座
JP2003243102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組立体
TWI791496B (zh) 卡緣連接器
CN210723403U (zh) 沉板式连接器
CN111244669A (zh) 防尘高速电连接器
CN214337881U (zh) 便于组装的滤波器
CN210225954U (zh) 一种混合集成电路模块
CN214254925U (zh) 电连接器
CN210120162U (zh) 壳体和电仓盒
CN220021014U (zh) 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CN218101798U (zh) 一种双层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797193U (zh)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
CN219874157U (zh) 电连接器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