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6412U -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6412U
CN220086412U CN202223338786.7U CN202223338786U CN220086412U CN 220086412 U CN220086412 U CN 220086412U CN 202223338786 U CN202223338786 U CN 202223338786U CN 220086412 U CN220086412 U CN 220086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brass
plate
trunk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87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桦琪
彭军万
王河松
李振贤
彭家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Xinxianlin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Xinxianlin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Xinxianlin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Xinxianlin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87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6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6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6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能够方便将多根分支线缆与不同的主干线缆进行连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从而有助于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本申请包括:绝缘壳体和电连接板件;所述绝缘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容纳腔,所述各个容纳腔内部均安装有电连接板件,所述电连接板件的一端设置有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电连接板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绝缘壳体对应所述主干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绝缘壳体对应所述分支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孔。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线缆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其中,线缆在输送电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输送电力时,常需要使用多根线缆进行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电力的分段传输,线缆之间常需要进行连接,但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多数是一对一的连接,在需要将多根分支线缆与不同的主线缆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多个线缆连接器进行连接,从而造成线缆的连接过程较为麻烦,且无法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能够方便将多根分支线缆与不同的主干线缆进行连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从而有助于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电连接板件;
所述绝缘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容纳腔,所述各个容纳腔内部均安装有电连接板件,所述电连接板件的一端设置有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电连接板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绝缘壳体对应所述主干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绝缘壳体对应所述分支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孔。
可选的,所述绝缘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和所述第四容纳腔之间均通过分隔板进行分隔,所述分隔板由绝缘材质组成,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绝缘壳体的连接为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的,所述电连接板件包括第一黄铜连接板、第二黄铜连接板、第三黄铜连接板和第四黄铜连接板,所述第一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二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第三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容纳腔中,所述第四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四容纳腔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一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一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一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二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二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二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三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三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三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四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四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四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四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和所述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上均设置有内螺纹。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和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上均设置有内螺纹。
可选的,所述绝缘壳体上方可拆卸安装有绝缘透明盖板。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便携的线缆连接器设置有绝缘壳体和电连接板件,其中,绝缘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容纳腔,各个容纳腔内部均安装有电连接板件,电连接板件的一端设置有主干线连接接口,电连接板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分支线连接接口,绝缘壳体对应主干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槽,绝缘壳体对应分支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孔,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主干线缆通过螺栓固定在主干线连接接口中,将多根分支的线缆固定在分支线连接接口中,由于电连接板件本身可导电,且绝缘客体上设置安装有多个电连接板,因此,能够方便将多根分支线缆与不同的主干线缆进行连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从而有助于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便携的线缆连接器整体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便携的线缆连接器整体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便携的线缆连接器整体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便携的线缆连接器整体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中所附图式所绘制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多数是一对一的连接,在需要将多根分支线缆与不同的主线缆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多个线缆连接器进行连接,从而造成线缆的连接过程较为麻烦,且无法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能够方便将多根分支线缆与不同的主干线缆进行连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从而有助于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2和电连接板件;所述绝缘壳体2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容纳腔,所述各个容纳腔内部均安装有电连接板件,所述电连接板件的一端设置有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电连接板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绝缘壳体2对应所述主干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绝缘壳体2对应所述分支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绝缘壳体2上方可拆卸安装有绝缘透明盖板1,具体的,在绝缘壳体2上方四角处设置有连接开孔,连接开孔中设置有内螺纹,绝缘透明盖板1对应连接开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内螺纹,在进行安装时,将绝缘透明盖板1上的通孔与连接开孔对应,并使用连接螺栓将绝缘透明盖板1固定在绝缘壳体2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进行线缆的连接时,需要将绝缘透明盖板1拆卸,在线缆连接完成后,再将绝缘透明盖板1固定在绝缘壳体2上,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绝缘透明盖板1用于防止外部的杂质的掉落到绝缘壳体2内部,对绝缘壳体2内部线缆的连接造成影响,绝缘透明盖板1由透明玻璃或是透明塑料材质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进行线缆连接时,将透明盖板打开,然后将需要连接的主干线缆通过开槽插入到主干线连接接口中,然后使用紧固螺栓将主干线缆固定在电连接板件上,将需要与主干线缆连接的多根分支线缆通过开孔插入到对应的分支线连接接口中,并使用紧固螺栓将分支线缆固定在电连接板件上,由于电连接板件本身具有导电性,因此可将主干线缆的电力传导至多根分支线缆中,且绝缘客体上设置安装有多个电连接板件,因此,能够方便将多根分支线缆与不同的主干线缆进行连接,操作过程较为简便,从而有助于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
其中,在绝缘壳体2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之间均通过分隔板进行分隔,且分隔板也是由绝缘材质组成,分隔板与所述绝缘壳体2的连接为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设置的意思是,分隔板与绝缘壳体2的连接方式为不可拆卸式连接,例如:一体挤塑成型,从而可有效避免各个容纳腔之间的电连接板件相互接触,造成线路的断路或短路。其中,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的容积相同,但第四容纳腔的容积大于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容积。
其中,电连接板件包括第一黄铜连接板3、第二黄铜连接板5、第三黄铜连接板7和第四黄铜连接板9,第一黄铜连接板3安装在第一容纳腔中,第二黄铜连接板5安装在第二容纳腔中,第三黄铜连接板7安装在第三容纳腔中,第四黄铜连接板9安装在第四容纳腔中,黄铜制成的连接板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各个黄铜连接板均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容纳腔中,使用螺栓或螺丝进行紧固。
在各个黄铜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主干线连接接口和若干个分支线连接接口,具体的:
第一黄铜连接板3一端设置有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4,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14,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4与第一开槽41对应,若干个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14与若干个第一开孔141一一对应,若干个第一开孔141之间等间距设置。
第二黄铜连接板5一端设置有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6,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13,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6与第二开槽61对应,若干个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13与若干个第二开孔142一一对应,若干个第二开孔142之间等间距设置。
第三黄铜连接板7一端设置有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8,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12,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8与第三开槽81对应,若干个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12与若干个第三开孔143一一对应,若干个第三开孔143之间等间距设置。
第四黄铜连接板9一端设置有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10,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11,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10与第四开槽101对应,若干个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11与若干个第四开孔144一一对应,若干个第四开孔144之间等间距设置。
为方便将线缆分别固定在主干线连接接口和分支线连接接口中,在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4、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6、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8和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10上均设置有内螺纹。且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14、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13、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12和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11上均设置有内螺纹,从而方便外部螺栓将线缆紧固在对应的位置中。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和电连接板件;
所述绝缘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容纳腔,所述各个容纳腔内部均安装有电连接板件,所述电连接板件的一端设置有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电连接板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绝缘壳体对应所述主干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绝缘壳体对应所述分支线连接接口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和所述第四容纳腔之间均通过分隔板进行分隔,所述分隔板由绝缘材质组成,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绝缘壳体的连接为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板件包括第一黄铜连接板、第二黄铜连接板、第三黄铜连接板和第四黄铜连接板,所述第一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二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第三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容纳腔中,所述第四黄铜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四容纳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一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一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一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二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二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二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三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三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三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黄铜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所述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与第四开槽对应,所述若干个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与若干个第四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四开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二主干线连接接口、所述第三主干线连接接口和所述第四主干线连接接口上均设置有内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线连接接口、第二分支线连接接口、第三分支线连接接口和第四分支线连接接口上均设置有内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方可拆卸安装有绝缘透明盖板。
CN202223338786.7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Active CN220086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8786.7U CN220086412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8786.7U CN220086412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6412U true CN220086412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2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8786.7U Active CN220086412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6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4010717A3 (en) Digital switching cross-connect module
CN220086412U (zh) 一种便携的线缆连接器
CN210721223U (zh) 一种具有多路交换机通讯的工业计算机
CN208489401U (zh) 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
CN213602023U (zh) 一种高速传输背板连接器
CN212162127U (zh) 方便接线的转接装置及储能电池柜
CN111641091B (zh) 集成连接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06947683U (zh) 一种usb插座
CN215869588U (zh) 一种电源装置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16872424U (zh) 一种新型多面排插
CN216751097U (zh) 一种接线箱的背板拆卸结构
CN218648177U (zh) 连接器插座端
CN210123814U (zh) 一种插座外壳及插座
CN218005332U (zh) 模块化排插
CN215496957U (zh) 一种电源装置
CN219144566U (zh) 一种插座机构
CN220672962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3988763U (zh) 一种转接器
CN204992034U (zh) 平行配合式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CN219628072U (zh) 一种控制器及电动车
CN219040828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9874323U (zh) 一种排插
CN213401768U (zh) 一种嵌入推拉式多功能插座
CN214542653U (zh) 转换插头、插头连接结构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