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6391U -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6391U
CN220086391U CN202321018795.XU CN202321018795U CN220086391U CN 220086391 U CN220086391 U CN 220086391U CN 202321018795 U CN202321018795 U CN 202321018795U CN 220086391 U CN220086391 U CN 220086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input
output
phas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87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跃权
岳彩龙
陈泉妙
王鹏
曹林利
惠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filed Critical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Priority to CN2023210187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6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6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6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包括金属腔体,其内设置有安装腔、缝隙槽、借位腔以及安装口,安装腔背向借位腔的一侧上设置有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传输电路组件,其上设置有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馈电网络组件,设置在金属腔体上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所在的一侧上;通过将金属腔体设置为双腔结构,中间通过一道缝隙槽相连,缝隙槽需选择合适的尺寸,以利于传输线路组件的通过,同时起到固定传输线路组件一侧的作用,结构更加可靠;而移相器信号的传输模式为带状线传输,直接与外接传输网络相连,免去了电缆作为过渡段转接,降低了整个馈电网络的复杂度,令移相器的尺寸更小、成本更低,提升了性能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相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站天线电调技术中,移相器作为实现电调功能的核心器件,与辐射单元之间大多通过电缆实现连接,使得整个馈电网络较为复杂、尺寸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以及性能的一致性较低,不利于基站天线的小型化,因此,急需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包括:
金属腔体,其内设置有安装腔以及通过一缝隙槽与安装腔连通的借位腔,金属腔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安装腔和借位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腔背向借位腔的一侧上设置有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
传输电路组件,其上设置有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
馈电网络组件,设置在金属腔体上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所在的一侧上;
传输电路组件可经安装口插设于安装腔和借位腔内,并朝向馈电网络组件方向运动,令输入插脚经输入插口、输出插脚经输出插口焊接于馈电网络组件上,且使得传输电路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缝隙槽中。
进一步地,传输电路组件包括:
第一基板,两侧分别设置有通过金属化过孔连接的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设置在第一基板上,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电路连接的输入连接端口以及与第二电路连接的输出连接端口;
第一介质板,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一侧;
第二介质板,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设置为PCB板或金属板。
进一步地,馈电网络组件包括:
第二基板,其上设置有输入插槽和输出插槽;
接地层,设置在第二基板靠近金属腔体的一侧上且与金属腔体连接;
第一馈电网络和第二馈电网络,设置在第二基板背向金属腔体的一侧上,输入插脚可经输入插口插设于输入插槽中且与第一馈电网络连接,输出插脚可经输出插口插设于输出插槽中且与第二馈电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基板背向金属腔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输入插脚和第一馈电网络焊接于第一焊盘上,输出插脚和第二馈电网络焊接于第二焊盘上。
进一步地,传输电路组件的高度不大于安装腔、缝隙槽以及借位腔的高度之和。
进一步地,借位腔的宽度不小于缝隙槽的宽度。
一种移相器,包括所述的双腔移相馈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包括金属腔体,其内设置有安装腔以及通过一缝隙槽与安装腔连通的借位腔,金属腔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安装腔和借位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腔背向借位腔的一侧上设置有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传输电路组件,其上设置有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馈电网络组件,设置在金属腔体上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所在的一侧上;传输电路组件可经安装口插设于安装腔和借位腔内,并朝向馈电网络组件方向运动,令输入插脚经输入插口、输出插脚经输出插口焊接于馈电网络组件上,且使得传输电路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缝隙槽中;通过将金属腔体设置为双腔结构,中间通过一道缝隙槽相连,缝隙槽需选择合适的尺寸,以利于传输线路组件的通过,同时起到固定传输线路组件一侧的作用,结构更加可靠;而移相器信号的传输模式为带状线传输,直接与外接传输网络相连,免去了电缆作为过渡段转接,降低了整个馈电网络的复杂度,令移相器的尺寸更小、成本更低,提升了性能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传输电路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输电路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包括:
金属腔体10,其内设置有安装腔11以及通过一缝隙槽12与安装腔11连通的借位腔13,金属腔体1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安装腔11和借位腔13连通的安装口14,安装腔11背向借位腔13的一侧上设置有输入插口15和输出插口16;
传输电路组件20,其上设置有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
馈电网络组件30,设置在金属腔体10上输入插口15和输出插口16所在的一侧上;
传输电路组件20可经安装口14插设于安装腔11和借位腔13内,并朝向馈电网络组件30方向运动,令输入插脚41经输入插口15、输出插脚42经输出插口16焊接于馈电网络组件30上,且使得传输电路组件20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缝隙槽12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馈电装置的装配过程如下:将传输电路组件20从金属腔体10侧面的安装口14横向插入安装腔11、缝隙槽12以及借位腔13中,当传输电路组件20上的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运动至分别与输入插口15和输出插口16相对时,将传输电路组件20沿金属腔体10的高度方向朝向馈电网络组件30运动,直至传输电路组件20上的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分别插设于输入插口15和输出插口16中并延伸至金属腔体10外,然后将馈电网络组件30装设于金属腔体10上输入插口15和输出插口16所在的一侧上,具体的,是使得传输电路组件20上的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分别插设于馈电网络组件30上的输入插槽32和输出插槽33中,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输入插脚41上的输入连接端口25与第一馈电网络35焊接于输入插槽32一侧的边缘设置上的第一焊盘上,以及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输出插脚42上的输出连接端口26与第二馈电网络36焊接于输出插槽33一侧的边缘设置上的第二焊盘上,实现传输电路组件20与馈电网络组件30之间的电连接;进一步地,传输电路组件20的相位变化是通过第一介质板27和第二介质板28在传输电路组件20与金属腔体10之间沿着预设的轨迹滑动,通过改变传输网络的电长度的的方式实现输出相位的改变,其中,第一介质板27和第二介质板28的选材可根据所需的移相量大小进行选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金属腔体10设置为双腔结构,中间通过一道缝隙槽12相连,缝隙槽12需选择合适的尺寸,以利于传输线路组件20的通过,同时起到固定传输线路组件20一侧的作用,结构更加可靠;而移相器信号的传输模式为带状线传输,直接与外接传输网络相连,免去了电缆作为过渡段转接,降低了整个馈电网络的复杂度,令移相器的尺寸更小、成本更低,提升了性能的一致性。
作为传输电路组件20的优选实施例,传输电路组件20包括:
第一基板21,两侧分别设置有通过金属化过孔22连接的第一电路23和第二电路24,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设置在第一基板21上,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电路23连接的输入连接端口25以及与第二电路24连接的输出连接端口26;
第一介质板27,设置在第一基板21的一侧;
第二介质板28,设置在第一基板21的另一侧。
第一基板21设置为PCB板或金属板。
作为馈电网络组件30的优选实施例,馈电网络组件30包括:
第二基板31,其上设置有输入插槽32和输出插槽33;
接地层34,设置在第二基板31靠近金属腔体10的一侧上且与金属腔体10连接,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
第一馈电网络35和第二馈电网络36,设置在第二基板31背向金属腔体10的一侧上,输入插脚41可经输入插口15插设于输入插槽32中且与第一馈电网络35连接,输出插脚42可经输出插口16插设于输出插槽33中且与第二馈电网络36连接。
第二基板31背向金属腔体1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输入插脚41和第一馈电网络35焊接于第一焊盘上,输出插脚42和第二馈电网络36焊接于第二焊盘上。
传输电路组件20的高度不大于安装腔11、缝隙槽12以及借位腔13的高度之和,才能使得传输电路组件20可顺利装设于安装腔11、缝隙槽12和借位腔13,当然,传输电路组件20在完成最后的组装后,可以只伸入至缝隙槽12的部分中,也可以伸入至整个缝隙槽12中,还可以部分延伸至借位腔13中。
借位腔13的宽度不小于缝隙槽12的宽度;参照图5,作为借位腔13宽度的第一实施例,借位腔13的宽度大于缝隙槽12的宽度;而参照图6,作为借位腔13宽度的第二实施例,借位腔13的宽度等于缝隙槽12的宽度。
一种移相器,包括所述的双腔移相馈电装置。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和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腔体(10),其内设置有安装腔(11)以及通过一缝隙槽(12)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的借位腔(13),所述金属腔体(1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11)和借位腔(13)连通的安装口(14),所述安装腔(11)背向所述借位腔(13)的一侧上设置有输入插口(15)和输出插口(16);
传输电路组件(20),其上设置有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
馈电网络组件(30),设置在所述金属腔体(10)上输入插口(15)和输出插口(16)所在的一侧上;
所述传输电路组件(20)可经所述安装口(14)插设于所述安装腔(11)和借位腔(13)内,并朝向所述馈电网络组件(30)方向运动,令所述输入插脚(41)经所述输入插口(15)、所述输出插脚(42)经所述输出插口(16)焊接于所述馈电网络组件(30)上,且使得所述传输电路组件(20)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缝隙槽(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电路组件(20)包括:
第一基板(21),两侧分别设置有通过金属化过孔(22)连接的第一电路(23)和第二电路(24),所述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1)上,所述输入插脚(41)和输出插脚(42)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路(23)连接的输入连接端口(25)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路(24)连接的输出连接端口(26);
第一介质板(27),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1)的一侧;
第二介质板(28),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1)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21)设置为PCB板或金属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组件(30)包括:
第二基板(31),其上设置有输入插槽(32)和输出插槽(33);
接地层(34),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31)靠近所述金属腔体(10)的一侧上且与所述金属腔体(10)连接;
第一馈电网络(35)和第二馈电网络(36),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31)背向所述金属腔体(10)的一侧上,所述输入插脚(41)可经所述输入插口(15)插设于所述输入插槽(32)中且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35)连接,所述输出插脚(42)可经所述输出插口(16)插设于所述输出插槽(33)中且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3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31)背向所述金属腔体(1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所述输入插脚(41)和第一馈电网络(35)焊接于所述第一焊盘上,所述输出插脚(42)和第二馈电网络(36)焊接于所述第二焊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电路组件(20)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安装腔(11)、缝隙槽(12)以及借位腔(13)的高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借位腔(13)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缝隙槽(12)的宽度。
8.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腔移相馈电装置。
CN202321018795.X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Active CN220086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8795.XU CN22008639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8795.XU CN22008639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6391U true CN220086391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8795.XU Active CN22008639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6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2234B (zh) 基站天线及移相馈电装置
CN109638457B (zh) 天线及移相馈电装置
CN110867630B (zh) 介质移相器
US11769970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US117772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rotrusions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wall of the shield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659694B (zh) 移相馈电装置及基站天线
CN102447181A (zh) 具有宽电力触点的高速卡连接器
US116646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between low and high frequency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0931987B (zh) 移相馈电装置、辐射阵列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CN111029688A (zh)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N210692765U (zh) 移相馈电装置、辐射阵列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CN109755781A (zh) 共面型板间浮动射频电连接器
CN209329160U (zh) 基站天线及其移相馈电装置
CN204614906U (zh) 一种多路一体化介质移相器
CN220086391U (zh)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CN111564681A (zh) 移相器和天线
CN116598778A (zh) 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CN219832982U (zh) 一种小型化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CN201797087U (zh) 电连接器
CN212366215U (zh) 移相组件与天线装置
CN220604981U (zh) 一种电调天线的移相馈电结构
CN210957016U (zh) 天线及移相馈电装置
CN211125931U (zh)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N101685900A (zh) 一种射频传输线
JP4211240B2 (ja) 高周波信号切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