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3639U -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3639U
CN220083639U CN202321424541.8U CN202321424541U CN220083639U CN 220083639 U CN220083639 U CN 220083639U CN 202321424541 U CN202321424541 U CN 202321424541U CN 220083639 U CN220083639 U CN 220083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onnecting pipe
heating element
pipe
cruc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245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惠中
张明
任阳春
孙东雷
王东平
吴凌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Daika Wheel Hub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Daika Wheel Hub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Daika Wheel Hub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Daika Wheel Hub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245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3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3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3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三通阀,所述主进气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接;进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接;进气软管,所述进气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电磁阀的另一端相连接;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三连接管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通的放气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避免了细微铝颗粒和粉尘附着在加热元件上引起加热元件烧断;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防烧断保护装置的保温炉。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应用于差压铸造保温炉的防止加热元件烧断的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背景技术
压铸造在生产铝合金铸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但目前的差压铸造机在生产时存在一个问题:
差压铸造过程中,在压缩空气进入保温炉过程中,空气不仅要进入坩埚的上表面与密封盖之间的空间,同时也要进入坩埚与炉体之间的空间,即加热元件所在的空间;由于保温炉中的铝液需要定时更换,所以,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将敞开的保温炉移走,更换已经准备好铝液的保温炉。由于在进行铝液准备的过程中,铝液要经过除气精炼和扒渣等工序,在工序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铝颗粒和粉尘等小颗粒散落到保温炉的坩埚上方的各连接件以及各个缝隙中。这些小颗粒在铸造加压的过程中就会被压缩空气带入加热元件所在的空间内,从而附着到高温的加热元件上。加热元件上的细铝颗粒和粉尘会日积月累增多,严重时会使得加热元件烧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加热元件上附着小颗粒从而使加热元件烧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包括:
主进气管道;
三通阀,所述主进气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接;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接;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接;
进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进气软管,所述进气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电磁阀的另一端相连接;
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三连接管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通的放气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放气管上设有放气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保温炉内的坩埚内的空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保温炉内的加热元件的空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软管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快装接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三通管均为金属管道。
优选的,所述进气软管为橡胶软管。
优选的,所述放气电磁阀电源采用接线插头结构。
在本方案中,防烧断保护装置同步向温炉内的坩埚内的空间和温炉内的加热元件的空间内通入压缩空气,这就保证了坩埚的侧壁内外压力一致,基本没有空气会通过坩埚上方的各连接件之间的多个缝隙进入加热元件所在的空间。有效防止了小颗粒进入加热元件所在空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加热元件上附着小颗粒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加热元件烧坏。
作为对防烧断保护装置的进一步应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保温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炉体的开口端上设有一圈炉体顶板,所述炉体顶板上压设有密封板;
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坩埚,所述坩埚的顶部与炉体的开口端之间通过压板加以固定;
所述密封板上设有空气进出管,所述空气进出管的一端与坩埚内的空间加以连通,所述空气进出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快装接头相连接;
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清理孔,所述清理孔的一端与加热腔相连通,所述清理孔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快装接头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理孔内设有气流分散挡板。
优选的,所述气流分散挡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坩埚顶部与压板底部之间设有一圈保温棉,所述保温棉的内圈压设在所述坩埚上,所述保温棉的外圈压设在所述炉体的开口端上。
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为电阻丝或电阻带。
在本方案中,通过向保温炉送入压缩空气时,进气电磁阀打开、放气电磁阀关闭,这时压缩空气通过进气软管、快装接头和第三连接管送入保温炉的加热腔内,与此同时另一股压缩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坩埚内,这就保证了坩埚的侧壁内外压力一致,基本没有空气会通过坩埚上方的各连接件之间的多个缝隙进入加热腔内。有效防止了小颗粒进入加热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加热元件上附着小颗粒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加热元件烧坏。在放气时,进气电磁阀关闭,放气电磁阀打开,保证坩埚侧壁内外同时降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差压铸造加压过程通过两股气流同源气流同时加到保温炉的坩埚内外,避免了细微铝颗粒和粉尘附着在加热元件上引起加热元件烧断。
(2)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端采用了三通,从而保证了送入保温炉的空气是同源空气。
(3)本实用新型的清理孔既可以作为进气通道又可以用于排出加热腔内的清理物,提高了便捷性。
(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气流分散挡板,克服了冷空气气流对坩埚的急速冷却。
(5)本实用新型的多通道设置,以及进气软管和其他金属管道的设置,从而使放气时热烟气通过金属管道引导,进气时冷空气通过橡胶软管引导。
(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快装接头的结构,实现了更换坩埚过程中管道的快速拆装,不影响炉体更换效率。
(7)本实用新型的放气电磁阀控制电源采用接线插头结构,实现了更换坩埚过程中电磁阀控制电源的快速插拔,不影响炉体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防烧断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保温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主进气管道1、三通阀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进气电磁阀5、进气软管6、三通管7、接线插头8、放气电磁阀9、第一快装接头10;
第三连接管701、放气管702;
炉体101、加热腔102、加热元件103、炉体顶板104、密封板105、坩埚106、压板107、空气进出管108、第二快装接头109、清理孔110、第三快装接头111、气流分散挡板112、保温棉1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1、三通阀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进气电磁阀5、进气软管6和三通管7;
所述主进气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接,所述进气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进气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电磁阀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三连接管701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通的放气管702,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快装接头10相连接,所述放气管上设有放气电磁阀9。
所述主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三通管均为金属管道,所述进气软管为橡胶软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保温炉内的坩埚内的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保温炉内的加热元件的空间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气电磁阀电源采用接线插头8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防烧断保护装置同步向温炉内的坩埚内的空间和温炉内的加热元件的空间内通入压缩空气,这就保证了坩埚的侧壁内外压力一致,基本没有空气会通过坩埚上方的各连接件之间的多个缝隙进入加热元件所在的空间。有效防止了小颗粒进入加热元件所在空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加热元件上附着小颗粒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加热元件烧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如图2所示的一种保温炉,包括炉体101,所述炉体上安装有防烧断保护装置,所述炉体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加热腔102,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103,所述加热元件为电阻丝,所述炉体的开口端上设有一圈炉体顶板104,所述炉体顶板上压设有密封板105;
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坩埚106,所述坩埚的顶部与炉体的开口端之间通过压板107加以固定;
所述防烧断保护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三通阀、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进气电磁阀、进气软管和三通管;
所述主进气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接,所述进气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进气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电磁阀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三连接管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通的放气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快装接头相连接,所述放气管上设有放气电磁阀;
所述主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三通管均为金属管道,所述进气软管为橡胶软管;
所述密封板上设有空气进出管108,所述空气进出管的一端与坩埚内的空间加以连通,所述空气进出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快装接头109相连接;
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清理孔110,所述清理孔的一端与加热腔相连通,所述清理孔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快装接头111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清理孔内设有气流分散挡板112,所述气流分散挡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气电磁阀电源采用接线插头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坩埚顶部与压板底部之间设有一圈保温棉113,所述保温棉的内圈压设在所述坩埚上,所述保温棉的外圈压设在所述炉体的开口端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向保温炉送入压缩空气时,进气电磁阀打开、放气电磁阀关闭,这时压缩空气通过进气软管、快装接头和第三连接管送入保温炉的加热腔内,与此同时另一股压缩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坩埚内,这就保证了坩埚的侧壁内外压力一致,基本没有空气会通过坩埚上方的各连接件之间的多个缝隙进入加热腔内。有效防止了小颗粒进入加热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加热元件上附着小颗粒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加热元件烧坏。在放气时,进气电磁阀关闭,放气电磁阀打开,保证坩埚侧壁内外同时降压。
本实施例在差压铸造加压过程通过两股气流同源气流同时加到保温炉的坩埚内外,避免了细微铝颗粒和粉尘附着在加热元件上引起加热元件烧断。
本实施例的进气端采用了三通,从而保证了送入保温炉的空气是同源空气。
本实施例的清理孔既可以作为进气通道又可以用于排出加热腔内的清理物,提高了便捷性。
本实施例设计了气流分散挡板,克服了冷空气气流对坩埚的急速冷却。
本实施例的多通道设置,以及进气软管和其他金属管道的设置,从而使放气时热烟气通过金属管道引导,进气时冷空气通过橡胶软管引导。
本实施例采用了快装接头的结构,实现了更换坩埚过程中管道的快速拆装,不影响炉体更换效率。
本实施例的放气电磁阀控制电源采用接线插头结构,实现了更换坩埚过程中电磁阀控制电源的快速插拔,不影响炉体更换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进气管道(1);
三通阀(2),所述主进气管道(1)与所述三通阀(2)的第一接口相连接;
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2)的第二接口相连接;
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2)的第三接口相连接;
进气电磁阀(5),所述进气电磁阀(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另一端相连接;
进气软管(6),所述进气软管(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电磁阀(5)的另一端相连接;
三通管(7),所述三通管(7)包括第三连接管(701)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管(701)相连通的放气管(702),所述第三连接管(701)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软管(6)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放气管(702)上设有放气电磁阀(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与保温炉内的坩埚(106)内的空间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701)的另一端与保温炉内的加热元件(103)的空间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701)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软管(6)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快装接头(10)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管道(1)、所述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二连接管(4)和所述三通管(7)均为金属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软管(6)为橡胶软管。
7.一种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上应用了如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防烧断保护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温炉,包括炉体(101),所述炉体(101)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加热腔(102),所述加热腔(102)内设置有加热元件(103),所述炉体(101)的开口端上设有一圈炉体顶板(104),所述炉体顶板(104)上压设有密封板(105),所述加热腔(102)内设有坩埚(106),所述坩埚(106)的顶部与炉体(101)的开口端之间通过压板(107)加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05)上设有空气进出管(108),所述空气进出管(108)的一端与坩埚(106)内的空间加以连通,所述空气进出管(108)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快装接头(109)相连接;所述炉体(101)的底部设有清理孔(110),所述清理孔(110)的一端与加热腔(102)相连通,所述清理孔(1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快装接头(111)与所述第三连接管(701)的另一端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孔(110)内设有气流分散挡板(11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103)为电阻丝或电阻带。
CN202321424541.8U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Active CN220083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4541.8U CN220083639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4541.8U CN220083639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3639U true CN220083639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24541.8U Active CN220083639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3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83639U (zh) 一种加热元件防烧断保护装置及保温炉
CN111822681B (zh) 一种电磁阀阀体铸造用冷却装置
CN201757606U (zh) 一种高温砂冷却器
CN101696803B (zh) 一种“t”形燃烧梁
CN217018615U (zh) 一种微正压载气排蜡装置
CN201047475Y (zh) 一种气体及流体介质管路自动连接装置
CN201530834U (zh) 高炉破损冷却壁孔道冷却装置
CN216049220U (zh) 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
CN108941509A (zh) 一种用于多位并联加压铸造装置的同步负压和惰性气体置换系统和方法
CN213543241U (zh) 一种用于棕刚玉的冷却装置
CN209295156U (zh) 一种便于更换过滤器且降噪的多路声波吹灰器
CN114394731A (zh) 一种电子玻璃窑炉流液洞的冷却方法和装置
CN212199119U (zh) 一种具有多向可调布风装置的干熄炉
CN210620593U (zh) 用于调控玻璃厚度的装置
CN111876824A (zh) 单晶炉主腔室上部导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78915U (zh) 一种用于高炉风口送风管道吹扫降温装置
CN205062119U (zh) 等温正火风冷系统
CN220017746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双仓空气电加热器
CN216890622U (zh) 窑炉应急助燃风系统
CN214308208U (zh) 旋转式钟罩炉的排气系统
CN217953144U (zh) 气体冷却装置及高温热炉
CN112097525B (zh) 一种真空气氛管式炉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N218693792U (zh) 一种改进的热模冷却结构
CN215199640U (zh) 一种隔热性能好的五金铸造用铸造保温炉
CN214949807U (zh) 一种空气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