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2760U - 设备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设备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2760U
CN220082760U CN202321374423.0U CN202321374423U CN220082760U CN 220082760 U CN220082760 U CN 220082760U CN 202321374423 U CN202321374423 U CN 202321374423U CN 220082760 U CN220082760 U CN 220082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tongue
main body
sliding switch
bracke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44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进杰
明卫军
潘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44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2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2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2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锁定结构,支架主体表面设有锁定槽,锁定结构包括主锁舌和滑动开关;当滑动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滑动开关带动主锁舌远离锁定槽至解锁位置;或,主锁舌被外部推力推动时,主锁舌远离锁定槽。本实用新型可解决背负式设备在地面上配合三脚架进行快速安装和便捷性携带的问题,无需工具即可对设备进行架设、安装和解锁,提高了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设备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背负式应急类系统产品一般都需具有配合三脚架在地面架设(架高)通信设备的需求,一是为获得更好的信号,二是防止在恶劣环境如泥地、沙地和洼地环境时,将设备置于地面而弄脏设备;而在应急场景内,往往设备的架设便携性、快速拆装和用户体验方面会有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支架没有固定设备的结构,设备挂在支架上移动式容易晃动,设备有掉落的风险,当操作人员在移动的过程调试设备时,设备容易晃动而掉落,从而损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设备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锁定结构,所述支架主体表面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结构包括主锁舌和滑动开关;
当所述滑动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开关带动所述主锁舌远离所述锁定槽至解锁位置;
或,所述主锁舌被外部推力推动时,所述主锁舌远离所述锁定槽。
优选地,所述主锁舌还设有第一突出部;所述滑动开关还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有贴合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三导向面,使得所述滑动开关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以带动所述主锁舌远离所述锁定槽移动;
其中,当所述滑动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主锁舌卡设于所述锁定槽中间。
优选地,所述主锁舌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滑动开关;
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主锁舌提供朝向所述锁定槽的推力;所述滑动开关移动可带动所述主锁舌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远离所述锁定槽移动,进而使得主锁舌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优选地,所述主锁舌还包括第一抵触面;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辅助锁舌,所述辅助锁舌设有第二弹性件、延伸部、第二抵触面;
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辅助锁舌提供朝向所述主锁舌的推力;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锁定槽的顶部,可在所述外部推力的推动下上移;
所述辅助锁舌可通过所述第二抵触面与所述主锁舌的所述第一抵触面抵接卡合,将所述主锁舌固定在解锁位置;
所述主锁舌还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辅助锁舌还设有第四导向面;所述主锁舌可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和所述第四导向面的配合,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辅助锁舌往远离所述主锁舌的方向推动,同时所述主锁舌朝向远离所述锁定槽的位置移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还设有第二抵触件和用于将所述第二抵触件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二夹持部;所述滑动开关还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槽,所述第二抵触件通过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或所述滑动开关的顶部,将所述滑动开关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于与三脚架连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还设有第一抵触件和用于将所述第一抵触件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抵触件穿过所述支架主体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进而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收纳位置;
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突出至所述支架主体外侧的第二按键;所述第二按键设有第三突出部,推动所述第二按键可带动所述第三突出部穿过所述支架主体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进而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使用位置。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设有容置部;
当所述滑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支架主体内部;当所述滑动开关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支撑架转动至所述支架主体外部;
所述滑动开关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还设有两个第二突出部;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三抵触面,所述滑动开关通过所述第二突出部和所述第三抵触面的配合,将所述支撑架夹持于所述支架主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设备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锁定结构,所述支架主体表面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结构包括主锁舌和滑动开关;
当所述滑动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开关带动所述主锁舌远离所述锁定槽至解锁位置;或,所述主锁舌被外部推力推动时,所述主锁舌远离所述锁定槽;
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设有容置部;当所述滑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支架主体内部;
当所述滑动开关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支撑架转动至所述支架主体外部。
优选地,所述滑动开关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还设有两个第二突出部;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三抵触面,所述滑动开关通过所述第二突出部和所述第三抵触面的配合,将所述支撑架夹持于所述支架主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主锁舌还设有第一突出部;所述滑动开关还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有贴合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三导向面,使得所述滑动开关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以带动所述主锁舌远离所述锁定槽移动;所述主锁舌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滑动开关;
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主锁舌提供朝向所述锁定槽的推力;所述滑动开关移动可带动所述主锁舌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远离所述锁定槽移动,进而使得主锁舌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所述主锁舌还包括第一抵触面;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辅助锁舌,所述辅助锁舌设有第二弹性件、延伸部、第二抵触面;
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辅助锁舌提供朝向所述主锁舌的推力;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锁定槽的顶部,可在所述外部推力的推动下上移;
所述辅助锁舌可通过所述第二抵触面与所述主锁舌的所述第一抵触面抵接卡合,将所述主锁舌固定在解锁位置;
所述主锁舌还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辅助锁舌还设有第四导向面;所述主锁舌可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和所述第四导向面的配合,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辅助锁舌往远离所述主锁舌的方向推动,同时所述主锁舌朝向远离所述锁定槽的位置移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还设有第二抵触件和用于将所述第二抵触件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二夹持部;所述滑动开关还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槽,所述第二抵触件通过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或所述滑动开关的顶部,将所述滑动开关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于与三脚架连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
所述支架主体还设有第一抵触件和用于将所述第一抵触件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抵触件穿过所述支架主体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进而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收纳位置;
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突出至所述支架主体外侧的第二按键;所述第二按键设有第三突出部,推动所述第二按键可带动所述第三突出部穿过所述支架主体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进而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使用位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配合三脚架进行设备地面架设,方便组网和增强信号,且安装便捷;可解决现有的支架不可锁紧设备的问题,增强设备的可靠性;无需工具即可对设备主体进行架设、安装和解锁,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设备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设备固定支架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架主体1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设备固定支架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设备固定支架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固定板1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滑动开关131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辅助锁舌13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主锁舌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外部挂钉21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设备固定支架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图1至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设备固定支架1,该设备固定支架1可用于锁定设备主体2并将该设备主体2固定于三脚架3上,其可包括支架主体11和锁定结构,支架主体11表面设有可供外部挂钉21插入的锁定槽112。锁定结构设置于支架主体11的内部,用于将设备主体2的外部挂钉21锁定在锁定槽112,其可包括主锁舌14和滑动开关131。在正常状态下,主锁舌14处于锁定位置,其卡设于锁定槽112中间。当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时,滑动开关131推动主锁舌14处于锁定位置,将外部挂钉21固定于锁定槽112中;当滑动开关131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滑动开关131拉动主锁舌14远离锁定槽112至解锁位置,外部挂钉21可脱离所述锁定槽112。
如图9至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结构包括可与主锁舌14相互配合的辅助锁舌132,滑动开关131的第一按键1311突出于支架主体11侧面。主锁舌14包括第一弹性件141、第一导向面144、第一抵触面142,该第一导向面144为斜面。辅助锁舌132设有第二弹性件1321、延伸部1322、第二抵触面1324,辅助锁舌132可以通过第二抵触面1324与第一抵触面142的抵接卡合,进而将主锁舌14固定在解锁位置。
外部挂钉21插入解锁孔位1121朝向主锁舌14移动时,首先与第一导向面144接触,来自外部挂钉21的外部推力可带动主锁舌14克服第一弹性件141作用力往远离锁定槽112的方向移动,进而让外部挂钉21可继续下移至锁定孔位1122。来自外部挂钉21的外部推力消失后,主锁舌14在第一弹性件141的作用下由解锁位置自动恢复为锁定位置,将外部挂钉21锁定在锁定孔位112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1还设有第一按键槽111。主锁舌14还设有第一突出部143和第二导向面145,该第二导向面145为弧面。滑动开关131还设有凹陷部1312。第一按键1311从第一按键槽111突出至支架主体11的外侧,通过第一按键槽111可上下推动第一按键1311。凹陷部1312设有贴合于第一突出部143的第三导向面1313,该第三导向面1313为斜面。具体地,当第一按键1311处于第一按键槽111中间,即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二位置时,主锁舌14位于锁定位置,即主锁舌14卡设于锁定槽112的解锁孔位1121和锁定孔位1122之间。当第一按键1311从第一按键槽111中间拨动至第一按键槽111底部,即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一位置时,主锁舌14位于,滑动开关131下压并通过第三导向面1313向第一突出部143施加远离锁定槽112的作用力,进而带动主锁舌14移动至解锁位置,使得解锁孔位和锁定孔位之间相互连通,外部挂钉可从锁定孔位移动至解锁孔位后脱离设备固定支架1。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锁舌132还设有第四导向面1323,该第四导向面1323为弧面。第二弹性件1321的一端连接支架主体11的内壁,另一端连接辅助锁舌132。延伸部1322覆盖解锁孔位1121的顶部,使得外部挂钉21在解锁孔位1121中上移可推动延伸部1322,进而带动辅助锁舌132远离主锁舌14的方向移动。主锁舌14可通过第二导向面145和第四导向面1323的配合,在外力作用下将辅助锁舌132往远离主锁舌14的方向推动,同时主锁舌14朝向远离锁定槽112的位置移动。可以理解地,还可以通过操作人员的手部直接推动延伸部1322,进而带动辅助锁舌132往远离主锁舌14的方向移动。
滑动开关131向下滑动时,带动主锁舌14克服第一弹性件141作用力而从锁定位置往解锁位置移动,主锁舌14通过第二导向面145和第四导向面1323的配合,将辅助锁舌132往远离主锁舌14的方向推动,此时主锁舌14和辅助锁舌132之间存在抵接区域,使得辅助锁舌132保持在该位置。当主锁舌14移动至解锁位置时,主锁舌14和辅助锁舌132之间不再存在抵接区域,使辅助锁舌132可在第二弹性件1321的作用下朝向主锁舌14移动,进而带动辅助锁舌132的第二抵触面1324下移至主锁舌14的第一抵触面142抵接卡合,将主锁舌14维持在解锁的解锁位置,以让外部挂钉21可从锁定孔位1122上移到解锁孔位1121。外部挂钉21上移过程中还可推动辅助锁舌132的延伸部1322,并带动辅助锁舌132及第二抵触面1324上移,进而释放对主锁舌14的第一抵触面142的抵接卡合,使主锁舌14在第一弹性件141的作用下由解锁位置自动恢复为锁定位置。
如图7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固定支架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6,第一连接件16还设有第二抵触件164和用于将第二抵触件164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二夹持部163。滑动开关131还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槽1314,第二抵触件164通过抵接于其中一个限位槽1314或滑动开关131的顶部,将滑动开关131定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优选地,第二抵触件164的抵接面设置为弧形,使得滑动开关131在外力作用下可脱离第二抵触件164,进而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件16可以设有安装孔,通过紧固件与支架主体11可拆卸连接,该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钉或者圆柱销,其装入安装孔进行固定。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件16也可以是装入支架主体11上所设置的插槽中进行限位固定。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件16也可以与支架主体11一体设置。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12设有第一固定孔121,用于与三脚架3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固定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转动孔116,支架主体11的第一端设有与第一转动孔116对应设置的第二转动孔124,通过在第一转动孔116和第二转动孔124中穿设转动轴,使得固定板12与支架主体11可转动连接。固定板12第二端还设有第二固定孔122,支架主体11还设有与第二固定孔122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18,第一连接件16中还设有第一抵触件162和用于将第一抵触件162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一夹持部161,第一抵触件162穿过第二连接孔118和第二固定孔122,进而将固定板12固定在收纳位置。优选地,第一抵触件162的抵接面设置为弧形,使得固定板12在外力作用下可脱离第一抵触件162。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1第一端的侧壁设有第二按键槽114,设备固定支架1还包括第二按键18,第二按键18从第二按键槽114突出至支架主体11的外侧,通过第二按键槽114可上下推动第二按键18。支架主体11第一端的顶壁设有第一连接孔117,固定板12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7对应的第三固定孔123,第二按键18设有第三突出部181。当固定板12从收纳位置转动至垂直于设备固定支架1的使用位置时,第三突出部181可在第二按键18的推动下穿过第一连接孔117和第三固定孔123,进而将固定板12固定在垂直于设备固定支架1的使用位置。优选地,支架主体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贴合于固定板12的凹陷槽115,操作人员通过凹陷槽115可拔起固定板12,便于将固定板12从收纳位置转动至使用位置。优选地,该凹陷槽115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
优选地,第一按键1311和第二按键18设置为凹凸状,用于提高第一按键1311和第二按键18的摩擦力,便于操作人员拨动。
如图13所示,外部挂钉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固定部211和安装部212。固定部211用于连接设备主体。安装部212活动安装于该固定部211上。结合图2所示,锁定槽112包括相互连通的尺寸较大的解锁孔位1121和尺寸较小的锁定孔位1122。固定部211的直径小于锁定孔位1122和容置部153的孔径。安装部212的直径大于锁定槽112位于锁定孔位1122和容置部153的孔径,安装部212的直径小于锁定槽112位于解锁孔位1121的孔径。可以理解地,锁定槽112可以设置为直径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半圆。可以理解地,固定部211包括螺栓或圆柱销,安装部212包括螺母。
如图2、图4和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设备固定支架,还包括两个支撑架15,支撑架15与支架主体11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支架主体11设有与两个支撑架15对应设置的活动槽113。滑动开关131靠近支撑架15的一端还设有两个第二突出部1315,支撑架15靠近滑动开关131的一端设有第三抵触面152,滑动开关131可通过第二突出部1315和第三抵触面152的配合,将支撑架15夹持于支架主体11内部。当第一按键1311从第一按键槽111中间拨动至第一按键槽111顶部,即滑动开关13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滑动开关131带动第二突出部1315上移,直至脱离第三抵触面152,使得两个支撑架15可分别沿活动槽113从支架主体11内部转动至支架主体11外部。优选地,支撑架15还设有容置部153,用于支撑外部挂钉21。
如图4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固定支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主体11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7设有两个第二转动轴171;两个支撑架15设有第三转动孔151,第三转动孔151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71上。第二连接件17还设有两个第三弹性件172,两个第三弹性件172分别连接第二连接件17和支撑架15,为支撑架15提供朝向支架主体11外转动的推力。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件17可以设有安装孔,通过紧固件与支架主体11可拆卸连接,该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钉或者圆柱销,其装入安装孔进行固定。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件17也可以是装入支架主体11上所设置的插槽中进行限位固定。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件17也可以与支架主体11一体设置。
如图14所示,设备固定支架可用于连接设备主体2和三脚架3。该设备主体2设有三个外部挂钉21,一个外部挂钉21锁定于锁定槽112中,另外两个外部挂钉21分别架设于两个支撑架15的容置部153上。该三脚架3与固定板12上的第一固定孔12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该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钉或者圆柱销,其装入安装孔进行固定。
结合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固定支架使用方法如下:
锁定时:首先将滑动开关131移动至第三位置,使得两个支撑架15从支架主体11内部转动至支架主体11外部,同时将固定板12从收纳位置拨动至使用位置,并向上推动第二按键18对固定板12进行固定。然后将设备主体2的外部挂钉21穿过锁定槽112后下压,带动主锁舌14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当该外部挂钉21的固定部211完全置于锁定槽112的锁定孔位1122时,主锁舌14在第一弹性件141的作用下复位,将该外部挂钉21限制在该锁定槽112的锁定孔位1122,同时该设备主体2的另外两个外部挂钉21分别置于两个支撑架15的容置部153中。最后使用紧固件将固定板12连接于三脚架3,进而通过三脚架3可使得该设备主体2实现地面架设。
解锁时:首先拆除第一固定孔121上的紧固件,使设备固定支架1与三脚架3分离,向下推动第二按键18接触对固定板12的固定,再将固定板12转动至收纳位置并由第二抵触件164固定。然后将滑动开关131移动至第一位置,滑动开关131下压带动主锁舌14远离锁定槽112移动,使得解锁孔位和锁定孔位之间相互连通,外部挂钉21从锁定孔位移动至解锁孔位后脱离设备固定支架1。最后将滑动开关131移动至第三位置,将两个支撑架15从支架主体11外部转动至支架主体11内部后,再将滑动开关131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突出部1315重新抵接于第三抵触面152,进而将两个支撑架15夹持于支架主体11内部。
该设备固定支架可配合三脚架进行设备地面架设的方法,方便组网和增强信号,且安装便捷;可解决现有的支架不可锁紧设备的问题,增强设备的可靠性;支撑架可自动弹出,固定板可折叠收回,整体小巧,便于携带;无需工具即可对设备进行架设、安装和解锁,提高了使用效率。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1)和锁定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1)表面设有锁定槽(112),所述锁定结构包括主锁舌(14)和滑动开关(131);
当所述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开关(131)带动所述主锁舌(14)远离所述锁定槽(112)至解锁位置;
或,所述主锁舌(14)被外部推力推动时,所述主锁舌(14)远离所述锁定槽(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14)还设有第一突出部(143);所述滑动开关(131)还设有凹陷部(1312),所述凹陷部(1312)设有贴合于所述第一突出部(143)的第三导向面(1313),使得所述滑动开关(13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可以带动所述主锁舌(14)远离所述锁定槽(112)移动;
其中,当所述滑动开关(13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主锁舌(14)卡设于所述锁定槽(112)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14)包括第一弹性件(141),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滑动开关(131);
所述第一弹性件(141)对所述主锁舌(14)提供朝向所述锁定槽的推力;所述滑动开关(131)移动可带动所述主锁舌(14)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141)的弹力远离所述锁定槽(112)移动,进而使得主锁舌(14)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14)还包括第一抵触面(142);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辅助锁舌(132),所述辅助锁舌(132)设有第二弹性件(1321)、延伸部(1322)、第二抵触面(1324);
所述第二弹性件(1321)对所述辅助锁舌(132)提供朝向所述主锁舌(14)的推力;所述延伸部(1322)覆盖所述锁定槽(112)的顶部,可在所述外部推力的推动下上移;
所述辅助锁舌(132)可通过所述第二抵触面(1324)与所述主锁舌(14)的所述第一抵触面(142)抵接卡合,将所述主锁舌(14)固定在解锁位置;
所述主锁舌(14)还设有第二导向面(145),所述辅助锁舌(132)还设有第四导向面(1323);所述主锁舌(14)可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145)和所述第四导向面(1323)的配合,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辅助锁舌(132)往远离所述主锁舌(14)的方向推动,同时所述主锁舌(14)朝向远离所述锁定槽(112)的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6),所述第一连接件(16)还设有第二抵触件(164)和用于将所述第二抵触件(164)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二夹持部(163);所述滑动开关(131)还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槽(1314),所述第二抵触件(164)通过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1314)或所述滑动开关(131)的顶部,将所述滑动开关(131)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还包括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设有用于与三脚架(3)连接的第一固定孔(121),所述固定板(12)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11)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还设有第一抵触件(162)和用于将所述第一抵触件(162)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一夹持部(161),所述第一抵触件(162)穿过所述支架主体(11)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12),进而将所述固定板(12)固定在收纳位置;
所述支架主体(11)还包括突出至所述支架主体(11)外侧的第二按键(18);所述第二按键(18)设有第三突出部(181),推动所述第二按键(18)可带动所述第三突出部(181)穿过所述支架主体(11)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12),进而将所述固定板(12)固定在使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还包括两个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与所述支架主体(11)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5)设有容置部(153);
当所述滑动开关(13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架(15)固定于所述支架主体(11)内部;当所述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支撑架(15)转动至所述支架主体(11)外部;
所述滑动开关(131)靠近所述支撑架(15)的一端还设有两个第二突出部(1315);所述支撑架(15)设有第三抵触面(152),所述滑动开关(131)通过所述第二突出部(1315)和所述第三抵触面(152)的配合,将所述支撑架(15)夹持于所述支架主体(11)内部。
9.一种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1)和锁定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1)表面设有锁定槽(112),所述锁定结构包括主锁舌(14)和滑动开关(131);
当所述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开关(131)带动所述主锁舌(14)远离所述锁定槽(112)至解锁位置;或,所述主锁舌(14)被外部推力推动时,所述主锁舌(14)远离所述锁定槽(112);
所述支架主体(11)还包括两个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与所述支架主体(11)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5)设有容置部(153);当所述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架(15)固定于所述支架主体(11)内部;
当所述滑动开关(131)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支撑架(15)转动至所述支架主体(11)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开关(131)靠近所述支撑架(15)的一端还设有两个第二突出部(1315);所述支撑架(15)设有第三抵触面(152),所述滑动开关(131)通过所述第二突出部(1315)和所述第三抵触面(152)的配合,将所述支撑架(15)夹持于所述支架主体(11)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14)还设有第一突出部(143);所述滑动开关(131)还设有凹陷部(1312),所述凹陷部(1312)设有贴合于所述第一突出部(143)的第三导向面(1313),使得所述滑动开关(13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以带动所述主锁舌(14)远离所述锁定槽(112)移动;所述主锁舌(14)包括第一弹性件(141),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滑动开关(131);
所述第一弹性件(141)对所述主锁舌(14)提供朝向所述锁定槽的推力;所述滑动开关(131)移动可带动所述主锁舌(14)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141)的弹力远离所述锁定槽(112)移动,进而使得主锁舌(14)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所述主锁舌(14)还包括第一抵触面(142);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辅助锁舌(132),所述辅助锁舌(132)设有第二弹性件(1321)、延伸部(1322)、第二抵触面(1324);
所述第二弹性件(1321)对所述辅助锁舌(132)提供朝向所述主锁舌(14)的推力;所述延伸部(1322)覆盖所述锁定槽(112)的顶部,可在所述外部推力的推动下上移;
所述辅助锁舌(132)可通过所述第二抵触面(1324)与所述主锁舌(14)的所述第一抵触面(142)抵接卡合,将所述主锁舌(14)固定在解锁位置;
所述主锁舌(14)还设有第二导向面(145),所述辅助锁舌(132)还设有第四导向面(1323);所述主锁舌(14)可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145)和所述第四导向面(1323)的配合,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辅助锁舌(132)往远离所述主锁舌(14)的方向推动,同时所述主锁舌(14)朝向远离所述锁定槽(112)的位置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6),所述第一连接件(16)还设有第二抵触件(164)和用于将所述第二抵触件(164)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二夹持部(163);所述滑动开关(131)还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槽(1314),所述第二抵触件(164)通过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1314)或所述滑动开关(131)的顶部,将所述滑动开关(131)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所述支架主体(11)还包括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设有用于与三脚架(3)连接的第一固定孔(121),所述固定板(12)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11)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
所述支架主体(11)还设有第一抵触件(162)和用于将所述第一抵触件(162)夹持在固定位置的第一夹持部(161),所述第一抵触件(162)穿过所述支架主体(11)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12),进而将所述固定板(12)固定在收纳位置;
所述支架主体(11)还包括突出至所述支架主体(11)外侧的第二按键(18);
所述第二按键(18)设有第三突出部(181),推动所述第二按键(18)可带动所述第三突出部(181)穿过所述支架主体(11)并穿插于所述固定板(12),进而将所述固定板(12)固定在使用位置。
CN202321374423.0U 2023-05-31 2023-05-31 设备固定支架 Active CN220082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4423.0U CN220082760U (zh) 2023-05-31 2023-05-31 设备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4423.0U CN220082760U (zh) 2023-05-31 2023-05-31 设备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2760U true CN220082760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3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4423.0U Active CN220082760U (zh) 2023-05-31 2023-05-31 设备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2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0103B2 (en) Fixing/releasing mechanism and the base using such mechanism
CN101639611A (zh) 组合式摄影悬臂云台
US20060284592A1 (en) Auxiliary body with secur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10076821A1 (en) Drawer Assembly Having Securable Guid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20082760U (zh) 设备固定支架
JP5421579B2 (ja) 携帯可能な工具装置のための装置連結器を有する装置スタンド
CN212617537U (zh) 手持云台及拍摄组件
CN112467274A (zh) 一种电池包及冲浪板
CN114658688A (zh) 一种快拆式风扇模组及服务器
CN214463349U (zh) 按压式自锁机构和锁合装置
CN216101884U (zh) 出风口勾夹
CN11516402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2200070B1 (ko) 핸드백용 잠금장치
CN113463975A (zh) 防护栏
CN115307017A (zh) 摄像装置及其万向调节架
CN113639148A (zh) 相机快锁座、相机快拆底座和相机快拆套件
CN217643233U (zh) 一种太阳能支架的俯仰角度调节结构
CN111900915A (zh) 一种太阳能板支撑结构及太阳能组件
JP2000353883A (ja)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保守方法
CN217518438U (zh) 一种防脱自锁插销
CN216142688U (zh) 一种门护栏
CN216352078U (zh) 锁扣机构、硬盘组件及主机
TWI812310B (zh) 鎖扣機構與具有鎖扣機構的主機殼
CN107635598B (zh) 用于心肺机的具有闩锁机构的设备对接接口
CN221034826U (zh) 一种快拆云台及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