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9603U -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9603U
CN220079603U CN202321191028.9U CN202321191028U CN220079603U CN 220079603 U CN220079603 U CN 220079603U CN 202321191028 U CN202321191028 U CN 202321191028U CN 220079603 U CN220079603 U CN 220079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oundation
concrete pouring
concrete
foundat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10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超宇
黄成龙
钟泽宇
徐科航
王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aoke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aoke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aoke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aoke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10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9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9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9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涉及软弱地基路堤的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浇筑层的上表面两侧浇筑有混凝土浇筑块,混凝土浇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混凝土浇筑块相靠近的一侧面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凝土路面层、砂石层、碎石层和上层地基本体,上层地基本体的下表面与混凝土浇筑层的上表面相贴合,且上层地基本体的两侧面与通槽的一侧开口处相贴合,混凝土浇筑块的底端开设有通槽,通槽靠近上层地基本体的开口处内壁安装有土工布层,通槽的两端内部安装有土工格栅,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通槽的内部容腔填充有碎石层;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可以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弱地基路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背景技术
软土在我国的沿海和内陆地区都有相当大的分布范围,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基(沼泽地时的软土地还富含游离水)。软弱层往往比较厚,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和易扰动、易变形、承载力低等特性,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大,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参照公告号为CN210481901U的专利文件中,一种客运专线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包括悬臂U形槽、路基填料和刚性桩基础,所述悬臂U形槽由水平设置的底板和两个竖向设置的侧壁板固定连接而成,截面呈向上开口的U形;所述侧壁板的上端向外侧延伸形成悬臂板;所述路基填料填筑在所述悬臂U形槽内,作为铁路路基基床;所述刚性桩基础设置在悬臂U形槽的底部,起支撑作用。
在以上专利文件中,悬臂U形槽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但是该悬臂U形槽未设置排水结构,一旦雨天进入到至悬臂U形槽内部的路基填料的雨水较多,可能会造成路基填料软化,造成整体强度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上表面两侧浇筑有混凝土浇筑块,所述混凝土浇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块相靠近的一侧面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凝土路面层、砂石层、碎石层和上层地基本体,所述上层地基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混凝土浇筑块的底端开设有通槽,且所述上层地基本体的两侧面与所述通槽的一侧开口处相贴合,所述通槽靠近所述上层地基本体的开口处内壁安装有土工布层,所述通槽的两端内部安装有土工格栅,所述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通槽的内部容腔填充有碎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混凝土浇筑块可以从侧面对上层地基本体、碎石层、砂石层和混凝土路面层进行加固,避免上层地基本体、碎石层、砂石层和混凝土路面层受到压力后向两侧坍塌;当雨水渗入到从混凝土路面层慢慢渗入到砂石层、碎石层和上层地基本体内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两侧运动,向两侧运动的水渍在经过土工布层和土工格栅后从通槽的一侧排出,土工布层和土工格栅可以对上层地基本体进行拦截,预防上层地基本体向通槽的开口处流动后造成上层地基本体、碎石层、砂石层和混凝土路面层发生沉降;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可以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
可选的,所述上层地基本体、所述碎石层、所述砂石层和所述混凝土路面层的上表面都由中间向两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渗入到从混凝土路面层慢慢渗入到砂石层、碎石层和上层地基本体内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两侧的通槽运动。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块的上端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部容腔与地下排水管道或排水渠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储水腔内部的雨水可以从排水管排至地下排水管道或排水渠。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块上端靠近所述混凝土路面层的一侧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内部容腔与所述储水腔的内部容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至混凝土路面层上表面的雨水会从两侧运动,可以穿过排水孔后流至储水腔内部。
可选的,所述排水孔的内侧壁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规格为200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00目的过滤网可以防止混凝土路面层表面的灰尘杂质过多的流至储水腔内部。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刚性桩基础,且所述混凝土浇筑层靠近所述刚性桩基础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层地基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性桩基础和混凝土浇筑层会对上层地基本体、碎石层、砂石层和混凝土路面层进行支撑。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混凝土浇筑块可以从侧面对上层地基本体、碎石层、砂石层和混凝土路面层进行加固,避免上层地基本体、碎石层、砂石层和混凝土路面层受到压力后向两侧坍塌;当雨水渗入到从混凝土路面层慢慢渗入到砂石层、碎石层和上层地基本体内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两侧运动,向两侧运动的水渍在经过土工布层和土工格栅后从通槽的一侧排出,土工布层和土工格栅可以对上层地基本体进行拦截,预防上层地基本体向通槽的开口处流动后造成上层地基本体、碎石层、砂石层和混凝土路面层发生沉降;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可以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浇筑层;2、上层地基本体;3、碎石层;4、砂石层;5、混凝土路面层;6、混凝土浇筑块;7、通槽;8、土工布层;9、土工格栅;10、支撑柱;11、碎块层;12、储水腔;13、排水管;14、排水孔;15、过滤网;16、刚性桩基础;17、下层地基本体。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参照图1-图3,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1,混凝土浇筑层1的上表面两侧浇筑有混凝土浇筑块6,混凝土浇筑块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混凝土浇筑块6相靠近的一侧面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凝土路面层5、砂石层4、碎石层3和上层地基本体2,两个混凝土浇筑块6可以从侧面对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进行加固,避免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受到压力后向两侧坍塌;混凝土浇筑层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刚性桩基础16,且混凝土浇筑层1靠近刚性桩基础16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层地基本体17,刚性桩基础16和混凝土浇筑层1会对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进行支撑。
参照图1-图3,上层地基本体2的下表面与混凝土浇筑层1的上表面相贴合,混凝土浇筑块6的底端开设有通槽7,且上层地基本体2的两侧面与通槽7的一侧开口处相贴合,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的上表面都由中间向两侧倾斜,当雨水渗入到从混凝土路面层5慢慢渗入到砂石层4、碎石层3和上层地基本体2内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两侧的通槽7运动;通槽7靠近上层地基本体2的开口处内壁安装有土工布层8,通槽7的两端内部安装有土工格栅9,通槽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10,通槽7的内部容腔填充有碎块层11,土工布层8和土工格栅9可以对上层地基本体2进行拦截,预防上层地基本体2向通槽7的开口处流动后造成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发生沉降;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可以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
参照图1-图3,混凝土浇筑块6的上端内部开设有储水腔12,混凝土浇筑块6上端靠近混凝土路面层5的一侧面开设有排水孔14,排水孔14的内部容腔与储水腔12的内部容腔相连通,落至混凝土路面层5上表面的雨水会从两侧运动,可以穿过排水孔14后流至储水腔12内部;排水孔14的内侧壁安装有过滤网15,过滤网15的规格为200目,200目的过滤网15可以防止混凝土路面层5表面的灰尘杂质过多的流至储水腔12内部;储水腔1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的内部容腔与地下排水管道或排水渠相连通,进入储水腔12内部的雨水可以从排水管13排至地下排水管道或排水渠;通过对混凝土路面层5表面的排水从而降低雨水的下渗量,从而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
本申请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该软弱地基路堤结构时,刚性桩基础16和混凝土浇筑层1会对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进行支撑,而两个混凝土浇筑块6可以从侧面对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进行加固,避免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受到压力后向两侧坍塌;当雨水渗入到从混凝土路面层5慢慢渗入到砂石层4、碎石层3和上层地基本体2内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两侧运动,向两侧运动的水渍在经过土工布层8和土工格栅9后从通槽7的一侧排出,土工布层8和土工格栅9可以对上层地基本体2进行拦截,预防上层地基本体2向通槽7的开口处流动后造成上层地基本体2、碎石层3、砂石层4和混凝土路面层5发生沉降;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可以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
而在另一方面,落至混凝土路面层5上表面的雨水会从两侧运动,并穿过排水孔14和过滤网15后流至储水腔12内部,进入储水腔12内部的雨水可以从排水管13排至地下排水管道或排水渠,而过滤网15可以防止混凝土路面层5表面的灰尘杂质过多的流至储水腔12内部,通过对混凝土路面层5表面的排水从而降低雨水的下渗量,从而降低地基的软化的情况,提高对地基的加固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上表面两侧浇筑有混凝土浇筑块(6),所述混凝土浇筑块(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块(6)相靠近的一侧面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凝土路面层(5)、砂石层(4)、碎石层(3)和上层地基本体(2),所述上层地基本体(2)的下表面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混凝土浇筑块(6)的底端开设有通槽(7),且所述上层地基本体(2)的两侧面与所述通槽(7)的一侧开口处相贴合,所述通槽(7)靠近所述上层地基本体(2)的开口处内壁安装有土工布层(8),所述通槽(7)的两端内部安装有土工格栅(9),所述通槽(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10),所述通槽(7)的内部容腔填充有碎块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地基本体(2)、所述碎石层(3)、所述砂石层(4)和所述混凝土路面层(5)的上表面都由中间向两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块(6)的上端内部开设有储水腔(12),所述储水腔(1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的内部容腔与地下排水管道或排水渠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块(6)上端靠近所述混凝土路面层(5)的一侧面开设有排水孔(14),所述排水孔(14)的内部容腔与所述储水腔(12)的内部容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14)的内侧壁安装有过滤网(15),所述过滤网(15)的规格为2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刚性桩基础(16),且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靠近所述刚性桩基础(16)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层地基本体(17)。
CN202321191028.9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Active CN220079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1028.9U CN220079603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1028.9U CN220079603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9603U true CN220079603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1028.9U Active CN220079603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9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8086B (zh) 一种混凝土-堆石混合坝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28591U (zh)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防护结构
CN113502836A (zh) 排水土工格栅及支护结构和方法
CN110820720A (zh) 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及方法
CN213805481U (zh) 一种格宾挡土墙
CN207775645U (zh) 一种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加固结构
CN211872469U (zh) 一种透水路基结构
CN220079603U (zh) 一种软弱地基路堤结构
CN211772522U (zh)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CN108342943B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路基的海绵城市透水铺装路面
CN212895900U (zh) 一种重力式u型桥台台后排水结构
CN218711865U (zh) 一种高水位的路基处理结构
CN213508481U (zh) 一种基坑施工的边坡泄水系统
CN215329129U (zh) 一种滤水吸水能力强的再生无机料道路垫层
CN219343059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
CN219604497U (zh) 一种施工道路排水结构
CN113863145B (zh) 一种用于易滑移边坡的坡上桥梁施工方法及桥梁
CN218478985U (zh) 一种防裂沥青道路结构
CN220520989U (zh) 一种固废利用的轻质二灰型道路结构
CN212294737U (zh) 一种快速施工路堑挡墙
CN212801065U (zh) 一种抗路面弯沉式透水路面
CN220538621U (zh) 一种用于淤泥质地层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结构
CN217710773U (zh) 一种装配式石笼护坡
CN220928115U (zh) 一种l型敞口矩形排水沟
CN213476506U (zh) 红砂岩路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