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9299U - 加捻夹丝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捻夹丝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9299U
CN220079299U CN202321693012.8U CN202321693012U CN220079299U CN 220079299 U CN220079299 U CN 220079299U CN 202321693012 U CN202321693012 U CN 202321693012U CN 220079299 U CN220079299 U CN 220079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wisting
clamping device
silk thread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30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丽琴
李明
王平
董卓妮
徐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kai Fab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kai Fab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kai Fab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kai Fab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30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9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9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9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捻夹丝设备,包括工作台、置于工作台上的筒子座、可拆卸的连接于筒子座上的锭套,丝线卷绕于锭套外周,锭套贯通设置有第一通孔,筒子座贯通设置有第二通孔,当锭套置于筒子座上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且丝线一端由穿线杆端部的空隙处进行夹持,以使穿线杆携带丝线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增加丝线加粘上料时的便捷性,避免丝线堵塞或难以上料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捻夹丝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加捻夹丝设备。
背景技术
加捻丝适用针织机织,涵盖纺织所有领域,无其不用,规格也因粗细(15D-50D为超细旦)150D以上为粗规格丝,捻度大小用每厘米多少个捻为单位,民间有称80捻-500捻为弱捻,500捻-1000捻为中度捻,1000捻以上称之强度捻。
目前在对丝线进行加捻时,通常采用倍捻机进行加工,而目前的倍捻机在对丝线进行上料时,需先将丝线的端部取出卷绕至穿线杆(弹簧丝)上,随后通过穿线杆(弹簧丝)携带丝线端部穿透锭套以及筒子座内部的通孔,使得丝线的端部由上至下的穿透出来,才可将穿透而出的丝线端部连接至后续的加捻部件处。
然而现有的穿线方式存在以下问题:①丝线需缠绕在穿线杆上较多圈数,而较多圈数的丝线必然导致穿线杆端部的直径较大,容易出现穿线杆难以穿透通孔的情况;②丝线若是为避免穿线杆端部直径较大而减少圈数,则会导致丝线与穿线杆之间松动,进而使得穿线杆经过通孔而丝线未被带出的情况;③丝线卷绕穿线杆后,在穿线杆将其带出通孔时,丝线与通孔内壁之间必然存在较大摩擦,使得丝线端部受损较为严重,甚至需要对其进行裁剪才可进行后续的加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丝线加粘上料时的便捷性,避免丝线堵塞或难以上料的问题的加捻夹丝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捻夹丝设备,包括工作台、置于工作台上的筒子座、可拆卸的连接于筒子座上的锭套,丝线卷绕于锭套外周,锭套贯通设置有第一通孔,筒子座贯通设置有第二通孔,当锭套置于筒子座上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且丝线一端由穿线杆端部的空隙处进行夹持,以使穿线杆携带丝线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工作台上装设有相对转动的第一转轮以及第二转轮,且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的位置位于第二通孔的出口处,以使穿线杆端部穿出第二通孔后由第一转轮以及第二转轮进行拉出。
进一步的,筒子座上设有定位管,第一通孔套设于定位管上。
进一步的,定位管靠近第二通孔的一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面。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内部沿周向布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面,且第二引导面朝向定位管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
进一步的,锭套一端沿周向设有环槽,环槽内置有衬垫环圈,且衬垫环圈与环槽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丝线一端穿过衬垫环圈与环槽之间的间隙后进入第一通孔中。
进一步的,工作台上部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轨道,移动块可移动的置于轨道中,且移动块下侧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端部通过夹爪夹持穿线杆远离空隙处的一端。
进一步的,穿线杆具有空隙处的一端具有至少两夹持端,且相邻两夹持端分置于空隙处的两侧,其中一夹持端的端部具有被吸附件,工作台上设有操作杆,操作杆靠近被吸附件的一侧设有吸附件,以使吸附件对被吸附件进行吸附时,相邻两夹持端之间的空隙处间距变大。
进一步的,工作台上设有收纳槽,操作杆端部可转动的设于收纳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穿线杆端部的空隙处将丝线夹持在其中,使得丝线无需卷绕在穿线杆上,可直接被穿线杆进行夹持固定,随后通过穿线杆携带丝线端部依次穿透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进而使得丝线在经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时,不会出现卷绕圈数过多而导致的堵塞问题或卷绕圈数过少而导致的丝线脱离穿线杆,同时由于丝线的端部受到穿线杆的夹持,并且丝线并未卷绕于穿线杆外周,使得穿线杆穿透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时,丝线不会与通孔内壁形成较大的磨损,进而使得丝线的端部在穿透通孔后仍可保证较好的状态,增加后续的加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工作台;2、筒子座;3、锭套;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穿线杆;7、空隙处;8、第一转轮;9、第二转轮;10、定位管;11、第一引导面;12、第二引导面;13、环槽;14、衬垫环圈;15、支架;16、轨道;17、移动块;18、伸缩杆;19、夹爪;20、夹持端;21、被吸附件;22、操作杆;23、吸附件;24、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6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捻夹丝设备,包括工作台1、置于工作台1上的筒子座2、可拆卸的连接于筒子座2上的锭套3,丝线卷绕于锭套3外周,锭套3贯通设置有第一通孔4,筒子座2贯通设置有第二通孔5,当锭套3置于筒子座2上时,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5相互连通,且丝线一端由穿线杆6端部的空隙处7进行夹持,以使穿线杆6携带丝线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4以及第二通孔5。
通过穿线杆端部的空隙处将丝线夹持在其中,使得丝线无需卷绕在穿线杆上,可直接被穿线杆进行夹持固定,随后通过穿线杆携带丝线端部依次穿透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进而使得丝线在经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时,不会出现卷绕圈数过多而导致的堵塞问题或卷绕圈数过少而导致的丝线脱离穿线杆,同时由于丝线的端部受到穿线杆的夹持,并且丝线并未卷绕于穿线杆外周,使得穿线杆穿透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时,丝线不会与通孔内壁形成较大的磨损,进而使得丝线的端部在穿透通孔后仍可保证较好的状态,增加后续的加捻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穿线杆端部的空隙处其间距较小,使得丝线穿入空隙处后可通过空隙处对丝线进行夹持。
优选的,工作台1上装设有相对转动的第一转轮8以及第二转轮9,且第一转轮8与第二转轮9之间的位置位于第二通孔5的出口处,以使穿线杆6端部穿出第二通孔5后由第一转轮8以及第二转轮9进行拉出。
具体的,通过相对转动的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使得穿线杆端部穿出第二通孔时,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会对穿线杆的端部进行拉扯,使得穿线杆可更加轻松的从第二通孔中穿出,保证丝线的穿透过程中足够稳定。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的位置间距与穿线杆的直径相同,以保证穿线杆可经过该位置且受到拉扯作用。
优选的,筒子座2上设有定位管10,第一通孔4套设于定位管10上。
具体的,通过定位管使得锭套可通过第一通孔套设至定位管上,来增加锭套与筒子座之间的连接位置,并保证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连通足够准确。
优选的,定位管10靠近第二通孔5的一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面11,以使穿线杆经过第一引导面时受到倾斜面的引导作用,增加穿线杆穿过定位管进入第二通孔时的便捷性和准确度。
优选的,第一通孔4内部沿周向布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面12,且第二引导面12朝向定位管10远离第二通孔5的一端,以使穿线杆经过第二引导面时受到倾斜面的引导作用,使得穿线杆更容易进入定位管内部,避免定位管端部与穿线杆端部之间出现干涉。
优选的,锭套3一端沿周向设有环槽13,环槽13内置有衬垫环圈14,且衬垫环圈14与环槽13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丝线一端穿过衬垫环圈14与环槽13之间的间隙后进入第一通孔4中。
具体的,为避免加捻时丝线从锭套外周快速脱离而导致丝线散开的情况,本方案通过设置环槽以及衬垫环圈,使得丝线在进入第一通孔前先穿过衬垫环圈与环槽之间的间隙,进而使得加捻时,丝线会受到衬垫环圈的限位,避免丝线散开半径过大而导致勾住其他零件的问题。
优选的,工作台1上部设有支架15,支架15上设有轨道16,移动块17可移动的置于轨道16中,且移动块17下侧连接有伸缩杆18,伸缩杆18端部通过夹爪19夹持穿线杆6远离空隙处7的一端。
具体的,在工作人员将丝线端部夹持于穿线杆空隙处时,移动块将穿线杆移动至靠近工作人员的一侧,使得上料过程中较为便捷,而在丝线夹持完成后,移动块沿轨道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穿线杆移动至锭套的第一通孔上端,随后伸缩杆伸长将穿线杆顶入第一通孔内,在伸缩杆伸至最长行程同时穿线杆另一端受到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的拉扯时,夹爪松开对穿线杆的夹取作用同时伸缩杆收缩并随移动块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穿线杆即可随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向第二通孔处穿透而出。
其中,轨道与移动块之间的移动方式采用电动轨道结构,伸缩杆通过气缸或液压缸控制伸缩,夹爪与现有的气动夹爪结构相同。
优选的,穿线杆6具有空隙处7的一端具有至少两夹持端20,且相邻两夹持端20分置于空隙处7的两侧,其中一夹持端20的端部具有被吸附件21,工作台1上设有操作杆22,操作杆22靠近被吸附件21的一侧设有吸附件23,以使吸附件23对被吸附件21进行吸附时,相邻两夹持端20之间的空隙处7间距变大。
具体的,由于空隙处需要对丝线端部进行夹持,因此空隙处的实际间距较小,这导致丝线在穿入空隙处时较为困难,本方案通过吸附件与被吸附件的设置,在需要将丝线穿入至空隙处进行夹持时,首先将操作杆移动至位于穿线杆一侧的位置,随后通过吸附件对被吸附件进行吸附,使得具有被吸附件的夹持端向远离另一夹持端的位置进行偏移,进而使得相邻两夹持端之间的空隙处间隙增加,以便于将丝线端部穿入其中,随后操作杆移开当前位置,使得夹持端复位对丝线进行夹持限位,增加丝线端部的稳定。
其中,吸附件采用磁铁制成,被吸附件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制成。
优选的,工作台1上设有收纳槽24,操作杆22端部可转动的设于收纳槽24中。
具体的,在吸附件使用完成后,将操作杆沿收纳槽转动至收纳槽内部,使得操作杆在不使用时可置于收纳槽中进行存储,避免操作杆与其余零件或丝线出现干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置于工作台(1)上的筒子座(2)、可拆卸的连接于筒子座(2)上的锭套(3),丝线卷绕于锭套(3)外周,锭套(3)贯通设置有第一通孔(4),筒子座(2)贯通设置有第二通孔(5),当锭套(3)置于筒子座(2)上时,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5)相互连通,且丝线一端由穿线杆(6)端部的空隙处(7)进行夹持,以使穿线杆(6)携带丝线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4)以及第二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装设有相对转动的第一转轮(8)以及第二转轮(9),且第一转轮(8)与第二转轮(9)之间的位置位于第二通孔(5)的出口处,以使穿线杆(6)端部穿出第二通孔(5)后由第一转轮(8)以及第二转轮(9)进行拉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筒子座(2)上设有定位管(10),第一通孔(4)套设于定位管(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位管(10)靠近第二通孔(5)的一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面(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4)内部沿周向布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面(12),且第二引导面(12)朝向定位管(10)远离第二通孔(5)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锭套(3)一端沿周向设有环槽(13),环槽(13)内置有衬垫环圈(14),且衬垫环圈(14)与环槽(13)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丝线一端穿过衬垫环圈(14)与环槽(13)之间的间隙后进入第一通孔(4)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部设有支架(15),支架(15)上设有轨道(16),移动块(17)可移动的置于轨道(16)中,且移动块(17)下侧连接有伸缩杆(18),伸缩杆(18)端部通过夹爪(19)夹持穿线杆(6)远离空隙处(7)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穿线杆(6)具有空隙处(7)的一端具有至少两夹持端(20),且相邻两夹持端(20)分置于空隙处(7)的两侧,其中一夹持端(20)的端部具有被吸附件(21),工作台(1)上设有操作杆(22),操作杆(22)靠近被吸附件(21)的一侧设有吸附件(23),以使吸附件(23)对被吸附件(21)进行吸附时,相邻两夹持端(20)之间的空隙处(7)间距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捻夹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设有收纳槽(24),操作杆(22)端部可转动的设于收纳槽(24)中。
CN202321693012.8U 2023-06-29 2023-06-29 加捻夹丝设备 Active CN220079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012.8U CN220079299U (zh) 2023-06-29 2023-06-29 加捻夹丝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012.8U CN220079299U (zh) 2023-06-29 2023-06-29 加捻夹丝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9299U true CN220079299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3012.8U Active CN220079299U (zh) 2023-06-29 2023-06-29 加捻夹丝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9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2803A (zh) 一种化纤布制造用丝原料预处理装置
CN220079299U (zh) 加捻夹丝设备
CN207062511U (zh) 一种横机的倒纱机器
CN209568184U (zh) 一种并捻机张力提升架
CN106976755B (zh) 丝线卷绕机、生头部件及丝线卷绕机的生头方法
CN215797560U (zh) 纺织加工用立式并丝放线装置
CN215755715U (zh) 一种直径≤0.5mm铜丝的放线及张力装置
CN201817673U (zh) 一种适合于低速经编的张力控制装置
CN105129507A (zh) 一种改进后的并线机
CN210194076U (zh) 一种纱线多股并捻机构
CN108866734B (zh) 一种张力杆式整经机消除小辫子纱装置
CN208182350U (zh) 一种提高纱线质量的络筒机
CN214655502U (zh) 一种整经机纱架
CN212863514U (zh) 一种纺织机用放线导纱装置
CN214459149U (zh) 一种绳纱并股机用绳纱自适应补偿装置
CN205675888U (zh) 一种改进型络筒机锥筒管托架装置
CN205934225U (zh) 一种预备型复式筒子架
CN211521205U (zh) 一种大型松线架用弹性卡线机构
CN213265069U (zh) 一种用于编织袋加工的拉丝收卷机
CN111232759A (zh) 一种纺织机筒管
CN212075943U (zh) 一种双导纱络筒机
CN215710822U (zh) 一种纺织丝线端部固定装置
CN213570967U (zh) 一种针织生产用多排纱线供应装置
CN211497988U (zh) 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多喷引纬纬纱架
CN213230947U (zh) 一种纺织用纱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