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6099U - 一种尾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6099U
CN220076099U CN202321400981.XU CN202321400981U CN220076099U CN 220076099 U CN220076099 U CN 220076099U CN 202321400981 U CN202321400981 U CN 202321400981U CN 220076099 U CN220076099 U CN 220076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plate
tail
reinforcing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09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李冠林
陈硕
杨迎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09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6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6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6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尾门及车辆,其中,该尾门包括尾门内板和支撑组件;所述尾门内板上设置有备胎支架,所述尾门内板的第一侧边与车辆车身结构铰接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备胎支架连接。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以对备胎支架进行支撑,增大尾门保持系统的支撑力,从而减小由于尾门负载增大,造成尾门下沉,甚至是塑性变形,进而断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尾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侧开式尾门的加强结构,类似侧车门。为保证尾门的下沉刚度,其结构一般由尾门内板、尾门铰链加强板、尾门铰链螺母板三层结构组成。
目前,侧开式尾门一般会在尾门后部布置外挂式备胎,仅备胎重量就能达到30kg以上,极大增加了尾门保持系统的负载,容易造成尾门的下沉,甚至是产生塑性变形,进而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尾门及车辆,能够解决由于尾门负载增大,造成尾门下沉,甚至是塑性变形,进而断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尾门,包括尾门内板和支撑组件;
所述尾门内板上设置有备胎支架,所述尾门内板的第一侧边与车辆车身结构铰接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备胎支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内板上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数量为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其中一块第二加强板与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中的其中一块第一安装板连接,两块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另外一块第二加强板与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中的另外一块第一安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备胎支架为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尾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尾门包括尾门内板和支撑组件;所述尾门内板上设置有备胎支架,所述尾门内板的第一侧边与车辆车身结构铰接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备胎支架连接。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以对备胎支架进行支撑,增大尾门保持系统的支撑力,从而减小由于尾门负载增大,造成尾门下沉,甚至是塑性变形,进而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的结构示意图,该尾门包括尾门内板10和支撑组件20;
所述尾门内板10上设置有备胎支架11,所述尾门内板10的第一侧边与车辆车身结构铰接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所述第一加强板21沿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21与所述尾门内板10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第二端与所述备胎支架11连接。
应理解的是,根据尾门的开门方式的不同,通常包括侧开式尾门和上掀式尾门。在尾门的开门方式为侧开式的情况下,所述尾门内板10的第一侧边可为尾门内板10的左右两侧边中的任一侧边。为提高尾门结构的平稳性,备胎支架11通常设置于尾门内板10的中央区域,在第一加强板21沿第一侧边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情况下,将第一加强板21和备胎支架11连接的第二加强板22可与第一加强板21垂直设置,也可与第一加强板21成一定角度设置,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应理解的是,尾门内板10的第一侧边可通过尾门铰链与车辆车身结构铰接连接。在具体实现时,尾门内板10的第一侧边与尾门铰链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车辆车身结构与尾门铰链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尾门内板1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尾门铰链的转动方向与车辆车身结构转动连接,以实现尾门的打开或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尾门包括尾门内板10和支撑组件20;所述尾门内板10上设置有备胎支架11,所述尾门内板10的第一侧边与车辆车身结构铰接连接;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所述第一加强板21沿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21与所述尾门内板10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第二端与所述备胎支架11连接。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以对备胎支架11进行支撑,增大尾门保持系统的支撑力,从而减小由于尾门负载增大,造成尾门下沉,甚至是塑性变形,进而断裂的风险。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内板10上的第一安装板23,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与所述第二加强板22连接。
应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板23可为上述尾门铰链的第一端,第二加强板22与第一加强板21连接外,还与尾门铰链的第一端连接,从而提高第二加强板22在尾门内板10上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23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与所述尾门内板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3可为螺母板,且其可通过穿过螺母板的螺栓与尾门内板10固定连接,从而提高第一安装板23与尾门内板10之间的稳固性,在第二加强板22与第一安装板23连接的情况下,进而提高第二加强板22与尾门内板10之间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数量为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二加强板22中的其中一块第二加强板22与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中的其中一块第一安装板23连接,两块所述第二加强板22中的另外一块第二加强板22与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中的另外一块第一安装板23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加强板22和第一安装板23的数量均为两块,两块第二加强板22和两块第一安装板23均间隔设置,且两块第二加强板22分别与两块第一安装板23一一对应连接。在具体实现时,两块第二加强板22均与备胎支架11连接,相较于设置一块加强板与备胎支架11连接,其对备胎支架11提供的支撑力更大。
如图3所示,图3为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块第二加强板22可与备胎支架11之间均具有一定角度,即两块第二加强板22与备胎支架11之间构成一个三角结构,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最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2之间为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22和所述第一安装板23之间为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22和所述备胎支架11为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而为提高车身强度、尾门保持系统的支撑力,通常设置尾门内板10采用钢结构,第一加强板21、第二加强板22和第一安装板23均采用钢结构,当然,上述的备胎支架11也可采用钢结构。在各待连接部件均为钢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焊接连接,可提高连接稳固性。
在具体实现时,在铰链安装区域,尾门内板10与第一加强板21可先通过4个两层焊点连接后,再将第二加强板22与第一安装板23通过2个两层焊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2均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
冲压成型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均未一体冲压成型结构,可提高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的结构稳定性。
在具体实现时,如图4所示,可见断面A-A的截面图,可设置第二加强版的截面为“M”型,从而对整个尾门系统Y向受力起到有效支撑;如图5所示,可见断面B-B的截面图,可设置第二加强板22的截面为“L”型,从而可通过简单的点焊有效连接第一安装板23以及备胎支架1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尾门。由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含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能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7)

1.一种尾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内板和支撑组件;
所述尾门内板上设置有备胎支架,所述尾门内板的第一侧边与车辆车身结构铰接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备胎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内板上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数量为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其中一块第二加强板与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中的其中一块第一安装板连接,两块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另外一块第二加强板与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中的另外一块第一安装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备胎支架为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尾门。
CN202321400981.X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尾门及车辆 Active CN220076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0981.XU CN220076099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尾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0981.XU CN220076099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尾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6099U true CN220076099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0981.XU Active CN220076099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尾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6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53215A1 (en) Bumper arrangement
CN102233903A (zh) 车身增强结构
WO2018177388A1 (en) A Composite Tailgate
CN220076099U (zh) 一种尾门及车辆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215859632U (zh) 车门铰链安装板及车辆
CN112172929B (zh) 汽车前舱盖铰链加强板
KR100853708B1 (ko) 윙 바디의 프레임 연결 구조
CN210881633U (zh) 一种塑料尾门内板金属加强板
CN211106888U (zh) 车门铰链加强板以及车辆
CN210439853U (zh) 一种车门铰链的加强结构
JP452814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213413478U (zh) 车门和车辆
CN218141800U (zh) 一种汽车铸造铝合金车架与a柱下内板及门槛的连接结构
CN212984950U (zh) 一种掀背门安装结构
CN216008157U (zh) 车门组件及汽车
CN220500458U (zh) 一种尾门加强结构、一种尾门以及一种汽车
CN211391461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前横梁加强结构
CN219931907U (zh) 一种带有重卡侧围锁扣加强板的侧围总成
CN217197718U (zh) 一种车门加强结构
CN220363399U (zh) 一种车身后围侧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3892665U (zh) A柱上加强板组件和车辆
CN217804275U (zh) 一种汽车滑门内板结构及汽车滑门
CN212738316U (zh) 驾驶室车门
CN218929160U (zh) 一种尾门铰链车身安装结构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