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5652U -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5652U
CN220075652U CN202320722015.3U CN202320722015U CN220075652U CN 220075652 U CN220075652 U CN 220075652U CN 202320722015 U CN202320722015 U CN 202320722015U CN 220075652 U CN220075652 U CN 220075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ress roller
roller
driving devic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20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佰令
林明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o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o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o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o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20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5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5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5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包括支架和升降配合在所述支架内的压辊;所述压辊的周面凹陷形成有若干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以螺旋状绕设于所述压辊的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辊的周面设置螺旋状的排气槽,排气槽的方向沿着倾斜于压辊的圆周方向并向压辊的端部延伸,则可以在压辊滚压帘布的过程中逐渐将相邻帘布之间的气体导向压辊的端部,从而更容易地将气体排出帘布,提高贴合质量。

Description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背景技术
轮胎的成型方法一般是:先在普通的成型鼓上进行轮胎胎壳成型,然后将胎壳转移到另一个成型鼓(一般为气囊充气成型鼓)上进行充气膨胀,使胎壳的中间部位——轮胎胎冠膨胀到接近轮胎硫化模型的直接尺寸,再进行带束贴合和胎面贴合,最后成型为胎胚。
轮胎的胎壳由多层胎身帘布和钢丝圈等部件成型,在流水线生产时主要是将整卷的帘布送入切割设备进行裁切,再送到贴合机的成型鼓上进行贴合(参考实用新型专利CN209336137U公开的相关技术),而帘布的裁切质量和贴合质量则会影响胎壳的质量和强度。
现有的相关技术中,贴合机上采用光面的压辊进行滚压帘布以使多层的帘布贴合在一起,但由于帘布的质量和自动化贴合动作等原因的影响,在贴合时相邻的帘布之间难免会存在一些气泡,从而影响帘布的贴合质量,而光面的压辊本身具有排气困难的弊端,无法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可以促进帘布贴合时的排气,提高贴合质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包括支架和升降配合在所述支架内的压辊;所述压辊的周面凹陷形成有若干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以螺旋状绕设于所述压辊的周面。
所述排气槽以所述压辊的特定径截面为镜面呈镜面对称地设置有两组,所述特定径截面位于所述压辊两端面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排气槽形成的V型尖端指向所述压辊的滚动方向。
所述的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两端的两个Z轴驱动装置,所述压辊的端部安装在所述Z轴驱动装置的驱动端。
优选地,所述Z轴驱动装置为气缸。
优选地,所述Z轴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压辊的端部与所述轴承座转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端部还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Z轴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支撑立柱的侧面滑接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压辊的周面设置螺旋状的排气槽,排气槽的方向沿着倾斜于压辊的圆周方向并向压辊的端部延伸,则可以在压辊滚压帘布的过程中逐渐将相邻帘布之间的气体导向压辊的端部,从而更容易地将气体排出帘布,提高贴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支架;11---支撑立柱;
2----压辊;21---排气槽;22---尖端;
3----Z轴驱动装置;
4----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包括支架1和升降配合在支架1内的压辊2;
压辊2的周面凹陷形成有若干排气槽21,排气槽21以螺旋状绕设于压辊2的周面。
以下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上述排气槽21以压辊2的特定径截面为镜面呈镜面对称地设置有两组,该特定径截面位于压辊2两端面的中间位置,使得排气槽21从压辊2的中间位置呈V型向两端延伸,在滚压帘布的时候可以将帘布中间位置的气体更顺畅地排向两端,排气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上述两组排气槽21形成的V型尖端22(图3中的虚线端部)指向压辊2的滚动方向(图3中的箭头方向),使得压辊2滚压帘布时是向两端排气,排气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装在支架1两端的两个Z轴驱动装置3,压辊2的端部安装在Z轴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
进一步地,上述Z轴驱动装置3为气缸,或者其他能够输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器械、结构等。
同时,上述Z轴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设置有轴承座4,压辊2的端部与轴承座4转动配合。
其次,上述支架1的端部还设置有支撑立柱11;Z轴驱动装置3安装在支撑立柱11的上端;轴承座4与支撑立柱11的侧面滑接配合,以提高轴承座4(也即压辊2)进行Z轴移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支架1的每个端部均设置有两个支撑立柱11,轴承座4与两侧的支撑立柱11滑接配合。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辊2的周面设置螺旋状的排气槽21,排气槽21的方向沿着倾斜于压辊2的圆周方向并向压辊2的端部延伸,则可以在压辊2滚压帘布的过程中逐渐将相邻帘布之间的气体导向压辊2的端部,从而更容易地将气体排出帘布,提高贴合质量。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7)

1.一种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和升降配合在所述支架内的压辊;
所述压辊的周面凹陷形成有若干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以螺旋状绕设于所述压辊的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槽以所述压辊的特定径截面为镜面呈镜面对称地设置有两组,所述特定径截面位于所述压辊两端面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槽形成的V型尖端指向所述压辊的滚动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两端的两个Z轴驱动装置,所述压辊的端部安装在所述Z轴驱动装置的驱动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Z轴驱动装置为气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Z轴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压辊的端部与所述轴承座转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端部还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Z轴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支撑立柱的侧面滑接配合。
CN202320722015.3U 2023-04-04 2023-04-04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Active CN220075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2015.3U CN220075652U (zh) 2023-04-04 2023-04-04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2015.3U CN220075652U (zh) 2023-04-04 2023-04-04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5652U true CN220075652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2015.3U Active CN220075652U (zh) 2023-04-04 2023-04-04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5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2744B1 (en) Ti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0572107C (zh) 具有改进的高速性能的轮胎以及制造方法
CN102529134B (zh)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H0811234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39623A (zh) 一种汽车内饰环保防水面料生产设备
CN220075652U (zh) 轮胎贴合机排气辊结构
CN107148338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EP2239130B1 (en) Pneumatic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neumatic tire
CN102896979B (zh) 充气轮胎
JP541739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05949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21604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246517B (zh) 轮胎带束层缠绕工艺
CN203652880U (zh) 物料卷取装置
CN107073858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US682711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CN212607846U (zh) 一种终检自动翻转检测平台
CN108944272A (zh) 充气轮胎
JP42995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加硫金型
CN107073857A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KR101911889B1 (ko) 타이어 가류용 블래더와, 이를 구비한 타이어 가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타이어 제조 방법
CN204322545U (zh) 一种防刺扎轮胎贴片机
CN108016217A (zh) 充气轮胎
JP645020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KR0149043B1 (ko) 라버 벨로스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