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8889U -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8889U
CN220068889U CN202321163962.XU CN202321163962U CN220068889U CN 220068889 U CN220068889 U CN 220068889U CN 202321163962 U CN202321163962 U CN 202321163962U CN 220068889 U CN220068889 U CN 220068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ase material
conductive coil
susceptor base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39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香波
吴伟
戴诚南
孙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39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8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8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8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感受体基材,在所述感受体基材上沿厚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相邻导电线圈层之间设置绝缘介质层,且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形成串联电路,所述感受体基材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感受体基材上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形成一体化结构,简化加热元件的整体结构并减小整体尺寸;在感受体基材有限长度内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提高其在导磁体存在下产生的磁场强度,以提升加热效率和提高升温速率;此外,通过设置绝缘介质层可以解决印刷线圈过程种容易掉粉而引起导电线圈层间短路的问题,还可以避免线圈收缩容易导致出现断路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背景技术
低温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是利用具有电阻性质的材料通电进行发热,然后对烟叶进行烘烤,产生烟雾以供人抽吸;与传统香烟相比具有无烟灰、无明火、伤害小等优点;目前,电加热器是指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按加热方式的种类来区分大可分为三类:电阻加热、红外加热、电磁加热;其中,电磁加热的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目前,电子烟用的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均采用导线绕线方式,且电磁线圈与发热感受体是单独的元件,这容易导致线圈本身由于电阻发热产生的热量不能应用,能耗较大;同时,生产时装配繁琐,容易产生产品不良的问题。
现有的电磁感应加热器难以应用于产品端,主要因为(1)因为厚膜印刷线圈电感低,感受体升温速率特别慢,且能效低,难以达到烟支的加热温度;(2)在烧结和使用过程中,印刷线圈掉粉导致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况;(3)在线圈高温烧结过程中,线圈收缩容易导致出现断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元件存在的升温速率慢以及容易出现短路和断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元件,包括感受体基材,在所述感受体基材上沿厚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相邻导电线圈层之间设置绝缘介质层,且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形成串联电路,所述感受体基材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受体基材的磁导率为100-20000H/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导热系数小于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受体基材为非管状结构,所述绝缘介质层和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上螺旋设置或者在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形成曲面线圈轨迹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电线圈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片状结构,在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形成平面线圈轨迹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电线圈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元件的最外侧设置封装层,所述绝缘介质层和封装层的导热系数低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导热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线圈参数与其他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参数不同,所述线圈参数至少包括线圈匝数、线圈高度、线宽、线间距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至少一段线圈的线圈参数与其他段的线圈参数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烟器具,其包括上述所述加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感受体基材上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形成一体化结构,感受体既作为感受体材料,又起支撑作用,简化了加热元件的整体结构并减小整体尺寸,并且感受体和导电线圈采用覆膜结构,厚膜线圈之间紧密贴合,使得加热元件更加小型化,同时形成一体化结构可以在加工时减少人工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在感受体基材有限长度内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能够提高整个线圈的电感,提高其在导磁体存在下产生的磁场强度,以提升加热效率和提高升温速率;此外,通过在相邻的导电线圈层之间设置绝缘介质层可以解决印刷线圈过程种容易掉粉而引起导电线圈层间短路的问题,还可以避免线圈收缩容易导致出现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的加热元件,基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子烟器具能够对烟支制品进行加热,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感受体基材1,在所述感受体基材1上沿厚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3,相邻导电线圈层3之间设置绝缘介质层2,且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3形成串联电路,所述感受体基材1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加热元件中包括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相邻的所述导电线圈层的一端相互电连接以形成串联电路,使得不同的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电流方向同为逆时针或顺时针。此外,当所述导电线圈层为多个时,相邻的所述导电线圈层之间可以设置绝缘介质层。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运用高温烧结或者覆膜技术在所述感受体基材上依次设置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导电线圈层、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导电线圈层以及所述封装层等,从而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同时能够实现电磁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感受体基材和所述导电线圈层之间设置绝缘介质层可以防止导电线圈层短路,以及高温烧结过程中防止导电线圈层收缩导致断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例如依次包括所述感受体基材、多个交错排列的绝缘介质层和导电线圈层以及设置在最外层的所述导电线圈层外侧的封装层,其中所述感受体基材和所述导电线圈层之间为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和封装层可以为同种材质膜材。
进一步地,这里的所述感受体基于电磁效应能够发热以对所述烟支制品进行加热,其一般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其中,所述感受体基材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感受体基材基于导磁材料形成,具有一定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电阻率,其磁导率范围100-20000H/m、电阻率(0.2-9)*10-6Ω·m,所述导磁体采用铁磁材料或亚铁磁材料制成,例如铁、钴、镍及其合金或者化合物等。
进一步地,所述感受体基材可以采用管状结构、柱状结构或者片状结构,所述感受体基材优选采用管状结构,这样便于烟支制品插入到管状结构中通过感受体实现加热。这里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尺寸参数与待加热的烟支制品相匹配,例如管状结构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尺寸参数设置为内径5-12mm,壁厚0.05-1mm以及管长10mm-60mm;柱状结构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尺寸参数设置为外径小于等于3mm和长度10mm-60mm;片状结构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尺寸参数设置为长度10mm-60mm,宽度2mm-10mm,以及厚度0.05-1mm。
上述所述感受体基材、所述绝缘介质层以及所述导电线圈层之间通过高温烧结、覆膜等技术形成一体化的加热元件。其中,所述导电线圈层以及所述绝缘介质层都可以采用膜层结构,从而能够减小整体的尺寸。例如所述导电线圈层采用厚膜线圈的形式,所述厚膜线圈是采用厚膜印刷方式形成的导电线圈,所述导电线圈层的厚度优选为2-200μm。所述感受体基材既作为发热源,又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大大简化了所述加热元件的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在所述感受体基材上设置多个膜层以形成膜组结构,其中,不同的膜层与所述感受体基材之间以及膜层与膜层之间实现紧密结合。与金属绕线线圈相比,例如采用厚膜线圈还可以实现与基材结合紧密,其位置固定而不易发生移位,不会影响加热稳定性。这里的所述感受体基材、所述导电线圈层等形成一体化结构能够使得所述加热元件更加小型化,同时减少人工装配,提高产品的良率。
在所述感受体基材上设置多个膜层例如可以通过高温烧结技术实现,这里的烧结气氛可是空气、保护气、还原气氛或者真空;还可以通过印刷、浸蘸、喷涂、镀膜或化学沉积等覆膜工艺实现,此外,所述导电线圈层等还可以通过蚀刻方法实现设置。
此外,在所述加热元件的最外侧还设置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具有对所述导电线圈层的保护作用。这里的所述绝缘介质层和所述封装层可以采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封装层的轴向长度设置为8-40mm,厚度大于20μm。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效率,这里可以基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结构和导热系数确定不同的膜组结构,例如,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时,这里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导热系数较高例如可以为60-500w/(m·k),所述加热元件采用周向加热的方式,所述加热元件优选设置为膜组结构,从厚度方向依次为高导热系数的所述感受体基材、所述绝缘介质层以及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和封装层,其中,所述感受体基材导热系数高于绝缘介质层和封装层的导热系数,上述结构有利于所述感受体基材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感受体基材传递给烟支制品,从而提高待加热的烟支制品的升温速率。
当所述加热元件采用中心加热的形式,所述加热元件的膜组结构从厚度方向依次为所述感受体基材、所述绝缘介质层以及多个述导电线圈层和封装层,所述绝缘介质层和封装层的导热系数低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导热系数,这里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导热系数较高有利于热量的快速传递,其中,所述感受体基材、所述绝缘介质层和封装层的导热系数都高于20W/(m.k),上述结构有利于将热量从所述感受体基材尽可能向烟支制品上传导,减少热量在所述加热元件的内部堆积。
进一步地,还可以基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结构和导热系数确定所述绝缘介质层以及封装层的导热性等,其中,所述绝缘介质层和所述封装层的导热性低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导热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时采用的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导热性小于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非管状结构时采用的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导热性。
具体地,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时,此时对烟支进行周向加热,需要将热量向所述感受体基材传递,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封装层以及导电线圈之间的介质层导热性可以比较低。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介质层和/或所述封装层的导热系数小于第一阈值,以防止热量向外传递,尽量保留所述感受体材质电磁效应产生的热量。
例如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时,所述绝缘介质层和所述封装层优选为采用导热系数低于10w/(m·k)的材料制成,进一步采用导热系数低于5w/(m·k)的材料制成,从而防止热量从所述感受体基材向外传递以减少热量损失。这里的具体地采用导热系数低于上述数值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还可以选择其他绝热或隔热材料。
此外,例如当所述感受体基材采用高导热系数的管状结构时,当烟支制品插入到管状基材中进行加热,通过所述感受体基材发热,从而通过所述感受体基材加热烟支制品可以有效解决抽吸时的金属味。
具体地,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柱状或片状等非管状结构时,此时,对烟支采用中心加热的方式,为此需要将热量尽可能往电磁发热体的外表面传递,即往封装层传递,此时,需要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封装层以及导电线圈之间的所述绝缘介质层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将所述感受体材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表面,其中,所述绝缘介质层和所述封装层的导热系数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待加热的烟支制品的升温速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柱状结构或者片状结构等非管状结构时,所述绝缘介质层和/或所述封装层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阈值,以便于热量向外传递以使得烟支能够被快速加热,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可以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绝缘介质层和所述封装层的导热系数优选大于20w/(m·k),例如可以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制成。
这里的所述导电线圈层可以基于单独的导电线圈制作,然后基于单个导电线圈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的方式以形成单层的膜组结构,最后通过多层印刷实现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的制作。
采用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结构能够提高整个加热元件的电感,提高其在所述感受体基材存在下产生的磁场强度;并且多个导电线圈之间可以灵活设置线圈轨迹或线圈密度,调整整体或局部电感进行温度控制,所述导电线圈层和所述绝缘介质层交替设置还可以防止高温烧结过程中断路。
进一步地,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时,通过线圈围绕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上螺旋设置或者在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形成曲面线圈轨迹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电线圈层。当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片状结构时,通过线圈在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形成平面线圈轨迹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电线圈层。基于不同结构的感受体基材使得导电线圈的设置能够更加合理,便于提升加热效率。
具体地,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可以是围绕所述感受体基材进行轴向绕线印刷,线圈的轴线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轴线平行,烧结后为三维线圈结构;也可以进行曲面印刷,线圈的轴线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轴线垂直;还可以印刷成平面线圈。所述线圈可以采用银浆、铝浆、银铝浆等制成,优选采用银浆,这里采用银制作的线圈可以采用印刷、浸蘸、喷涂、镀膜、也可以采用整面印刷然后进行激光刻蚀或者化学刻蚀的方式,设置后银层的厚度设置为2-200μm。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线圈参数与其他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参数相同或者不同,其中,所述线圈参数至少包括线圈匝数、线圈高度、线宽、线间距中的至少一种。这样能够设置不同所述导电线圈层形成的磁感线密度,以便于对不同位置的加热效率进行调整。
具体地,这里每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线圈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这里每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线圈参数在以下范围内确定,例如线圈匝数2-200,线圈高度7-40mm,线宽0.1-20mm以及线间距约0.1-10mm。进一步地,上述线圈参数优选厚度为50-100μm,线宽0.5-3mm,线间距0.2-1mm,线圈匝数5-15,线圈高12-15mm。
进一步地,每层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线圈可以设置为等宽,也可以不等宽,如第一层导电线圈的线宽设为1mm,第二层导电线圈的线宽设为0.8mm,优选设置为非等宽;每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线圈可以设置为等间距,优选设置为非等距。
此外,在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至少一段线圈的线圈参数与其他段的线圈参数不同,例如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至少某一段线圈设置为非等间距。上述对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参数的设置有利于调整加热位置,显著提升加热效率和提高升温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的电感值大于等于0.05μH,优选其电感大于0.3μH,进一步优选大于1μH,其中,具有大于等于1μH电感值的所述线圈能提升加热效率和提高升温速率。
这样,在有限长度范围内,基于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整个线圈的电感,提高其在导磁体存在下产生的磁场强度;并且多个导电线圈之间的设计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根据感受体基材形状设计导电线圈轨迹,根据加工产品加热需求设计导电线圈层数量以及每层导电线圈的匝数、环绕方向、线圈间距、线圈宽度等参数,所述导电线圈层和所述绝缘介质层交替设置还可以防止短路,还可以防止高温烧结过程中出现断路。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导电线圈的上述线圈参数的设置或者绕制方式的设置实现调节磁感线分布。
具体地,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的形成的磁感线分布与其他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磁感线分布不同或者在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至少一段的导电线圈的磁感线分布与其他段的磁感线分布不同。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密集度与其他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密集度不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有的导电线圈的电流方向同为逆时针或顺时针时,至少一个导电线圈层在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的线圈密集度与其他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密集度不同。
此外,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具有非均匀的线圈密集度,也就是不同位置的线圈密集度不同。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在其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分为若干段,尤其在具有非均匀的线圈密集度的所述导电线圈层中,至少一段的导电线圈的线圈密集度与其他段的线圈密集度不同。
进一步地,在具有非均匀的线圈密集度的所述导电线圈层中,所述导电线圈层在其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分为若干段,至少一段的导电线圈的线圈密集度与其他段的线圈密集度不同。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线圈层在其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分为三段,中间段的线圈密集度低于两端的线圈密集度。例如可以是在任意导电线圈层的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段部分的某些线圈的线圈密集度较低,以解决局部过热的问题。
这里的线圈密集度可以通过调节线宽实现,也可以通过调节线间距来实现,比如设置所述导电线圈层的中间段部分的线宽大于两端部分的线宽,这里,优选线宽从中间段部分到两端部分逐渐递减,还可以设置所述导电线圈层的中间段部分的线间距大于两端部分的线间距。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绕制方向不同与其他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绕制方向不同。具体地,导电线圈的绕制方向决定电流方向,其中,例如反绕的导电线圈的电流方向与正绕的导电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在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所述导电线圈层在其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分为若干段,其中,至少一段的导电线圈的线圈绕制方向与其他段不同。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线圈层在其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分为三段,中间段的线圈绕制方向与两端的线圈绕制方向不同。例如可以是在任意导电线圈层的沿所述感受体基材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段部分的某些线圈反绕,以解决局部过热的问题。
此外,正绕的导电线圈的线圈密集度和反绕的导电线圈的线圈密集度也可以设置为不同。例如采用反绕的导电线圈的线圈密集度低于采用正绕的导电线圈的线圈密集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非均匀密集度的线圈设计和/或反绕线圈设计,可以改善局部过热的问题,防止烟支烧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下面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所述感受体基材采用管状结构,其采用430不锈钢制作,管材的长度16mm,壁厚0.2mm,内径9mm。
在所述感受体基体上使用曲面印刷机将介质浆料印刷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外表面,形成的第一绝缘介质层的轴向长度15mm,位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中间。烧结后的厚度80μm。
在第一绝缘介质层上印刷三维的第一导电线圈层,印刷方向轴向俯视看为顺时针向上,线圈的底端为A端,顶端为B端,轴向印刷长度为在第一绝缘介质层的两端各缩短1mm,高温烧结后形成第一导电线圈层,其线圈膜厚100μm,线宽1mm,线间距约0.5mm,线圈匝数8,线圈高13mm。
在第一导电线圈层的外表面印刷第二绝缘介质层,第二绝缘介质层的印刷面积与第一绝缘介质层除在线圈两端A和B处留出2*2mm的缺口(缺口设置在第一导电线圈层的两端表面上)和所述感受体基材两端各缩短0.5mm外,其余与第一导电线圈层和所述感受体基材重合,使得线圈两端的A和B处2mm*2mm的缺口暴露于外面;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第二绝缘介质层,以第一绝缘介质层为基准的第二绝缘介质层的大于厚度30μm。
在第二绝缘介质层上印刷第二导电线圈层,该层的线圈一端与B端2mm*2mm缺口处银层重合,印刷方向轴向俯视顺时针向下,其中另一端不能与A端2mm*2mm缺口重合,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导电线圈层的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是一致的,经过高温烧结形成第二导电线圈层,其线圈膜厚100μm,线宽1mm,线间距约0.5mm,线圈匝数8,线圈高13mm。
最后,在上述第二导电线圈层的外表面印刷玻璃浆的封装层以进行封装,封装层与第一绝缘介质层的面积重合,除预留出来A端作为电极2mm*2mm缺口的部分,其余部分全部封装;最后还预留两个2mm*2mm的缺口,其作为多个导电线圈层的最初始点和最终末点,由于线圈是银浆高温烧结而成,本身具有可焊性和耐焊性,因此可以采用锡焊焊接的方式将两根引线分别焊接,作为连接外电路的引线;同时,也可以采用低温烧结银的方式,用银线作为银线,将引线通过低温烧结银直接烧结在线圈始点和终点,这里首选采用低温烧结银的方法,因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低温烧结温度150-300℃。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第二实施方式采用三层的导电线圈层。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每个所述导电线圈层的匝数13,线宽0.8mm,线间距约0.2mm。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第一导电线圈层的匝数为13,线宽0.8mm,线间距约0.2mm,第二导电线圈层的匝数为8,线宽1mm,线间距约0.5mm。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烟器具,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元件。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感受体基材上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形成一体化结构,感受体既作为感受体材料,又起支撑作用,简化了加热元件的整体结构并减小整体尺寸,并且感受体和导电线圈采用覆膜结构,厚膜线圈之间紧密贴合,使得加热元件更加小型化,同时形成一体化结构可以在加工时减少人工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在感受体基材有限长度内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能够提高整个线圈的电感,提高其在导磁体存在下产生的磁场强度,以提升加热效率和提高升温速率;此外,通过在相邻的导电线圈层之间设置绝缘介质层可以解决印刷线圈过程种容易掉粉而引起导电线圈层间短路的问题,还可以避免线圈收缩容易导致出现断路的情况。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受体基材,在所述感受体基材上沿厚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导电线圈层,相邻导电线圈层之间设置绝缘介质层,且多个所述导电线圈层形成串联电路,所述感受体基材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磁导率为100-20000H/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导热系数小于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体基材为非管状结构,所述绝缘介质层和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管状结构,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上螺旋设置或者在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形成曲面线圈轨迹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电线圈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体基材为片状结构,在所述感受体基材的表面形成平面线圈轨迹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电线圈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的最外侧设置封装层,所述绝缘介质层和封装层的导热系数低于所述感受体基材的导热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的线圈参数与其他所述导电线圈层的线圈参数不同,所述线圈参数至少包括线圈匝数、线圈高度、线宽、线间距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线圈层中,至少一段线圈的线圈参数与其他段的线圈参数不同。
10.一种电子烟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加热元件。
CN202321163962.X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Active CN220068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3962.XU CN22006888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3962.XU CN22006888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8889U true CN220068889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3962.XU Active CN22006888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8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1176B (zh) 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
EP3598905B1 (en) Backed smoking set and vacuum insulated heating assembly
US20230328848A1 (en) Needle-shaped heating element and aerosol-forming device
CN214127022U (zh) 一种电磁感应雾化组件及电磁感应雾化装置
CN207784280U (zh) 一种发热体
US20230015720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assembly thereof
CN111296895A (zh) 一种电子烟的加热装置
CN220068889U (zh)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WO2022142928A1 (zh) 发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274948U (zh) 一种加热元件及电子烟器具
WO2020244682A1 (zh) 一种加热元件及雾化设备
CN220693365U (zh) 一种电磁感应元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CN215775567U (zh) 针状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RU2561620C1 (ru) Трубчатый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CN217184817U (zh) 加热器、气雾生成装置及气雾生成系统
JP7456014B2 (ja) 発熱部品及びエアロゾル形成装置
JP2023530745A (ja) エアロゾル化可能材料を加熱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18921704U (zh)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6723153U (zh) 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471270U (zh) 一种分段式线圈的电磁烟具结构
CN21807352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748766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21835462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应线圈
WO2020037852A1 (zh) 一种发热体及其制作方法、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101195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隔热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