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7495U - 一种防摔手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摔手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7495U
CN220067495U CN202321330512.5U CN202321330512U CN220067495U CN 220067495 U CN220067495 U CN 220067495U CN 202321330512 U CN202321330512 U CN 202321330512U CN 220067495 U CN220067495 U CN 220067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phone shell
shell body
drop
corn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05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Xiangm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Xiangm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Xiangm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Xiangm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05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7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7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7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摔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连接有与所述手机壳本体四角的弯曲弧度分别吻合的弹性防摔件,且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弹性防摔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所述凸起对位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且外露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摔手机壳,通过在手机壳本体的四角设置有弹性防摔件,对手机的四角部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抗冲击力强;且通过弹性防摔件上的凸起对位嵌设在手机壳中,使得弹性防摔件与手机壳的装配稳固,结构更简单,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更加防摔、防撞。

Description

一种防摔手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摔手机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科技美容这一行业做为新型产业新生而出。时尚IT品牌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针对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而呈多样化,将手机保护壳按质地分有PC壳,皮革,硅胶,布料,硬塑,皮套,金属钢化玻璃壳,软塑料,绒制,绸制等品类。这些种类的设定,其主要目的都是起到手机防摔的作用。
目前,现有的手机壳大多都是一体注塑成型,通过包裹住手机,来起到保护作用,而这类手机壳的保护作用的体现,往往只能凭借自身材料的柔性,来达到防摔的效果,因此防摔效果一般,防摔的性能只能依靠主材料的柔软度来决定。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对目前的防摔手机壳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出一种防摔手机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摔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连接有与所述手机壳本体四角的弯曲弧度分别吻合的弹性防摔件,且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弹性防摔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所述凸起对位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且外露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以及开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顶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凸起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过盈配合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外露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一端的尺寸分别稍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防摔件靠近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且朝向手机的一侧延伸有一阻挡件并高于手机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开设有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且朝向手机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所述弹性防摔件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两侧还设置多个有与手机喇叭相对应的喇叭孔。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壳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手机按键相适配的槽口,且所述手机壳本体开设有所述槽口的位置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防摔件的材质为弹性塑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摔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连接有与所述手机壳本体四角的弯曲弧度分别吻合的弹性防摔件,且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弹性防摔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所述凸起对位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且外露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摔手机壳,通过在手机壳本体的四角设置有弹性防摔件,对手机的四角部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抗冲击力强;且通过弹性防摔件上的凸起对位嵌设在手机壳中,使得弹性防摔件与手机壳的装配稳固,结构更简单,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更加防摔、防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壳的手机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壳的弹性防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壳设置于手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手机壳本体;11-第一限位槽;12-第二限位槽;13-弧形槽;14-充电口;15-喇叭孔;16-槽口;17-凹槽;18-开孔;2-弹性防摔件;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阻挡件;3-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摔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均连接有与手机壳本体1四角的弯曲弧度分别吻合的弹性防摔件2,且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弹性防摔件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凸起对位嵌设于限位槽且外露于手机壳本体1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防摔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均可拆卸连接有弹性防摔件2,且弹性防摔件2的弧度与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的弯曲弧度相吻合,从而使得弹性防摔件2可更好的与手机壳本体1相适配连接。在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设置有弹性防摔件2,可对手机的四角部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抗冲击力强。
其中,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即每一个角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弹性防摔件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弹性防摔件2上的凸起与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开设的限位槽的数量相适配,且弹性防摔件2上的凸起对位嵌设在限位槽内,且该凸起还外露于手机壳本体1的外表面,通过弹性防摔件2上的凸起嵌设在手机壳本体1上,可使得弹性防摔件与手机壳的装配稳固,结构更简单,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更加防摔、防撞。
进一步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11以及开设于手机壳本体1顶面的第二限位槽12,凸起包括分别与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12过盈配合的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上开设的限位槽具体设置有两个,弹性防摔件2上与限位槽相适配的凸起也设置有两个。其中,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第一限位槽11开设于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上,第二限位槽12开设于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的顶面上,手机壳本体1上开设有与手机摄像头相适配的摄像孔的一侧为背面,而与该背面相对的一侧则为顶面,即手机3设置于手机壳本体1内,手机3的显示屏显示的一侧为手机壳本体1的顶面。具体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分别与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过盈配合,从而可使得弹性防摔件2设置在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上。
其中,第一限位槽11为定位槽,用于固定弹性防摔件2;第二限位槽12为导向槽,当弹性防摔件2的第二凸起22设置于第二限位槽12中时,则可使得第二凸起22起到导向手机达到实现紧固手机3安装不松动,不上下晃动,防摔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外露于手机壳本体1的一端的尺寸分别稍大于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12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分别起对位嵌设于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且外露于手机壳本体1的外表面。其中,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外露于手机壳本体1的外表面的一端的尺寸稍大于第一限位11和第二限位槽12的尺寸,可起到防止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从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12中脱落的作用。
进一步地,弹性防摔件2靠近第二凸起22的一端,且朝向手机3的一侧延伸有一阻挡件23并高于手机3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防摔件2靠近第二凸起22的一端还设置有一阻挡件23,且该阻挡件23朝向手机3的一侧延伸设置,当手机3设置于手机壳本体1内时,阻挡件23的高度高于手机3表面并与手机3的四角相抵接设置,则弹性防摔件2上的阻挡件23可将手机3的四个角牢牢抱死,如手机3跌落,不会出现机壳分离,防护有保障;手机壳本体1的四个角采用凸出设计,对手机3的四角部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抗冲击力强,阻挡件23的高度高于手机3,在手机3跌落时,首先接触阻挡件23,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手机3的屏幕、侧面、背面直接受到冲击,能全方面保护。
进一步地,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的位置,且朝向手机3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13,弧形槽13的弧度与弹性防摔件2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靠近手机3的一侧均设置有一弧形槽13,该弧形槽13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11,且该弧形槽13的弧度与弹性防摔件2的弧形相适配,在此设置弧形槽13,可使得弹性防摔件2与手机3的四角的包裹性更强,还可使得手机壳本体1的四角与弹性防摔件2的连接更加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沿手机壳本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1与第二限位槽12的设置方向沿手机壳本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手机壳本体1的厚度也为手机3的厚度,沿其厚度方向设置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可使弹性防摔件2更好的保护手机3。
进一步地,手机壳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口14,充电口14的两侧还设置多个有与手机3喇叭相对应的喇叭孔15。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本体1上设置有充电口14,该充电口14用于给手机3充电,充电口14的两侧还设置有喇叭孔15,喇叭孔15的位置与手机3上的喇叭的位置相适配,用于释放手机3的声音。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本体1上还开设有与手机3摄像头相适配的壳体,该壳体突出设置,可对手机3的摄像头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手机壳本体1上还开设有与手机3按键相适配的槽口16,且手机壳本体1开设有槽口16的位置设有凹槽17。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本体1的两侧还开设有与手机3上的按键相适配的槽口16,设置槽口16可使得用户按压手机3上的按键更加方便,且手机壳本体1上还设置有凹槽17,且该凹槽17设置的位置正是开设有槽口16的位置,在此处设置有凹槽17,可使得手机壳本体1的两侧与手机3更加贴合,用户按压按键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手机壳本体1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孔18。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本体1的四周侧壁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孔18,其中通过间隔设置多个开孔18,可使得手机壳本体1上的开孔18形成断开设计、不连体,对手机3的信号不会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弹性防摔件2的材质为弹性塑胶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塑胶材质的弹性防摔件2可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具体可采用硅胶材质的弹性防摔件2,在此对弹性防摔件2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摔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连接有与所述手机壳本体四角的弯曲弧度分别吻合的弹性防摔件,且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弹性防摔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所述凸起对位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且外露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摔手机壳,通过在手机壳本体的四角设置有弹性防摔件,对手机的四角部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抗冲击力强;且通过弹性防摔件上的凸起对位嵌设在手机壳中,使得弹性防摔件与手机壳的装配稳固,结构更简单,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更加防摔、防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内容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内容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内容。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内容将不会被限制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连接有与所述手机壳本体四角的弯曲弧度分别吻合的弹性防摔件,且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弹性防摔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所述凸起对位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且外露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以及开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顶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凸起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过盈配合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外露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一端的尺寸分别稍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摔件靠近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且朝向手机的一侧延伸有一阻挡件并高于手机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角开设有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且朝向手机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所述弹性防摔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两侧还设置多个有与手机喇叭相对应的喇叭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手机按键相适配的槽口,且所述手机壳本体开设有所述槽口的位置设有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摔件的材质为弹性塑胶材质。
CN202321330512.5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防摔手机壳 Active CN220067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512.5U CN220067495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防摔手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512.5U CN220067495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防摔手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7495U true CN22006749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0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0512.5U Active CN220067495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防摔手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7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37902A (ja) 電話、他の携帯型電子装置及び他の装置用の複合保護ケース
CN110517918B (zh) 电子设备
CN220067495U (zh) 一种防摔手机壳
KR200462821Y1 (ko) 캐릭터 형상의 휴대 전자기기 보호 케이스
WO2023169358A1 (zh) 密封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0201914U (zh) 一种手机机身与摄像头一体保护套
CN212278426U (zh) 耳机充电盒
CN215344998U (zh) 耳机充电盒
CN210745293U (zh) 一种具有防摔结构的手机保护套
CN208768135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CN113691657B (zh) 电子设备
CN111867290A (zh) 电子设备
CN107205070B (zh) 保护套
CN210351287U (zh) 手机壳
CN212115847U (zh) 金属包边移动终端保护壳
CN215871518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9577161U (zh) 保护套和终端设备
CN217770149U (zh) 手机壳
CN111385401A (zh) 一种防水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6356857U (zh) 一种背部可拆卸的手机壳
CN216391111U (zh) 一种新型带支架手机壳
JP7309239B1 (ja) 保護カバー及び保護カバーセット
CN214756487U (zh) 全包保护膜
CN210381001U (zh) 一种手机壳
CN220673803U (zh) 一种终端设备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