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1001U - 一种手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1001U
CN210381001U CN201921800734.2U CN201921800734U CN210381001U CN 210381001 U CN210381001 U CN 210381001U CN 201921800734 U CN201921800734 U CN 201921800734U CN 210381001 U CN210381001 U CN 210381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bile phone
handset
casing
shel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07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007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1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1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1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壳,涉及手机壳技术领域,手机壳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且所述第二壳部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如此设置,该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收纳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等智能产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手机也是一种易碎产品,因此手机壳的使用也更加普遍。
由于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当使用手机持续时间较长时,拿手机的手会出现酸痛等不良状况,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现有技术中设计出了用于支撑手机的支架,支架分为两种:一种是脱离于手机和手机壳的单独的支架,该种支架需要单独的收纳位置和空间,而且当使用该种手机壳时,需要将此种支架拿出来使用,使用完成后再将支架收纳回去,故该种支架占用空间大,收纳不方便;而另一种支架是直接连接在手机壳上,使用起来方便,需要支撑手机时直接使用支架,不需要另外携带,但是该支架虽然相对前一种支架的占用空间小,还是会占用除手机壳以外的其它空间,而且该种支架固定连接在手机壳上,无法进行收纳。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支架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收纳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支架存在的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收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且所述第二壳部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所述第二壳部的边缘设有凹口,且所述凸片远离所述第一壳部的边缘与所述凹口之间可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片与所述凹口相配合;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片脱离所述凹口且所述第二壳部支撑在手机的背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所述凸片、所述第二壳部的材质均为呈颗粒状的 ABS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且所述凸片远离所述第一壳部的边缘与所述凹口的底部之间设有接缝,且所述接缝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TPR塑胶原料(热塑性橡胶材料,Thermo-Plastic-Rubbermaterial)和/或PVC材料(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所述第一壳部、所述凸片、所述第二壳部以及所述连接件均通过高温冲压技术构成所述手机壳、以使所述第二壳部以所述连接件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壳部活动转动。
优选地,所述凸片与所述凹口的形状均为呈条状的矩形结构,所述连接件沿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延长线分别与手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相交,且两个相交点位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接缝的形状、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凸片与所述第一壳部呈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均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的边缘的边沿部,所述底板与对应的所述边沿部呈一体结构,且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壳部的底板与所述第二壳部的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壳部的边沿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的边沿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部的所述边沿部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扬声口的扬声开口和用于露出手机充电接口的充电开口,所述第一壳部的所述边沿部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静音按钮的静音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的所述边沿部上设有用于包裹手机开机按钮的开机按钮凸起以及用于包裹手机音量按钮的音量按钮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手机壳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第二壳部与第一壳部可转动连接,而且第二壳部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壳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壳部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此时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共同包围手机;当第二壳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壳部与手机相贴合,第二壳部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如此设置,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功能,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而且收纳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壳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壳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中:
1-第一壳部,101-底板,102-边沿部,2-第二壳部,3-凸片,4-凹口,5-连接件,6-扬声开口,7-充电开口,8-静音开口,9-通孔,10-开机按钮凸起,11- 音量按钮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支架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收纳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包括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其中,第一壳部1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第二壳部2与第一壳部1之间可转动地相连接。第二壳部2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壳部2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即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 2共同包围手机,此时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的组成就像现有的手机壳一样;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壳部1所在平面与第二壳部2所在平面之间呈一定角度,此时第一壳部1还是与手机相贴合,而第二壳部2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此时第二壳部2相当于一个支架,用来支撑手机。具体地,将手机壳沿直线分割成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该直线相对于手机壳的两平行侧边是倾斜的,则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相对的两边为直边,两直边之间设有转动结构,比如合页连接,也能实现第二壳部2相对第一壳部1转动,从而使其转动至第二位置来支撑手机。
如此设置,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功能,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而且收纳方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部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3,优选地,凸片3与第一壳部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壳部2的边缘设有凹口4,且凸片3远离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凹口4之间可转动连接,具体地,凸片3远离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凹口4之间可通过合页连接、从而实现二者的相对转动,也可通过胶带粘连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使二者之间的粘连性不是很大,也能使二者之间相对转动。如图1所示,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凸片3与凹口4相配合,此时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相配合、且共同包围手机;如图2所示,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即第一壳部 1和第二壳部2之间呈一定夹角,此时凸片3脱离了凹口4,且第二壳部2支撑在手机的背部,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壳部2位于凹口4两侧的凸起部分起到了支撑作用,该部分支架在手机的背部,从而使第二壳部2固定保持在第二位置上。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凸片3和凹口4,能够使第二壳部2在位于第二位置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和固定在第二位置上,也能够更好地支撑手机的背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部1、凸片3、第二壳部2的材质均为呈颗粒状的ABS材料,具体地,ABS材料又称ABS树脂,是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结构, ABS材料的外观为不透明呈象牙色粒料,其制品可着成五颜六色,并具有高光泽度。而且,ABS材料的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优良,冲击强度极好,流动性较好,而且ABS材料同其他材料的结合性好,易于表面印刷、涂层和镀层处理。 ABS材料是比较常见的作为手机壳的材料。
凸片3远离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凹口4的底部之间设有接缝,如图1所示,接缝处设有连接件5,连接件5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TPR塑胶原料和/或PVC 材料,具体地,TPR是一种具有橡胶的高弹性、高强度、高回弹性,又具有可注塑加工的特征,环保无毒安全、硬度范围广,有优良的着色性,耐候性,抗疲劳性和耐温性,触感柔软,加工性能优越,无须硫化,可以循环使用降低成本,既可以二次注塑成型,与PP塑胶原料、PE塑胶原料、PC工程塑料、PS 塑料、ABS塑胶原料等基体材料包覆粘合,也可以单独成型;PVC材料即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树脂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单独不能使用,必须经过改性。PVC 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聚氯乙烯塑料可呈现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聚氯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可制成多种硬质、软质和透明制品。本申请中,第一壳部1、凸片3、第二壳部2以及连接件5均由外部的模具通过高温冲压技术构成手机壳,即冲压成一体结构,由于TPR塑胶原料和PVC材料制成的连接件5较硬、ABS材料制成的手机壳较软,故经此过程构成的手机壳,能够利用自身较软的特性,使第二壳部2以连接件5为中心相对第一壳部1活动转动。
如此设置,凸片3与第二壳部2的凹口4之间的连接结构比较简单,直接通过连接件5经冲压工艺获得,避免了繁琐的连接关系,而且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冲压技术实现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固,不易断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凸片3与凹口4的形状均为呈条状的矩形结构,连接件5沿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与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同。
如此设置,连接件5沿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则凸片3与第二壳部2 之间的连接件5较长,则凸片3与第二壳部2之间的连接面积会较大,进一步使得凸片3与第二壳部2之间连接更牢固,避免因为转动应力而出现断开连接的情况。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件5的延长线分别与手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相交,且两个相交点位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即当手机直立设置时,以手机的底边或其它基准来说,两个相交点位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两个相交点的高度有差异。具体地,凸片3远离第一壳部1的边缘以及第二壳部2设置凹口 4的边缘均呈一条直线,两边缘能够相配合且与手机壳或手机的两侧边之间有一定夹角,该夹角为锐角,即该两个边缘相对手机壳的两条平行侧边是倾斜设置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5的延长线可平行于手机的两平行侧边,也可垂直于手机的两平行侧边。
优选地,连接件5的形状、大小与接缝的形状、大小相同,即连接件5充满接缝的空间。
如此设置,接缝的空间内尽可能地设置体积较大的连接件5,则足够体积的连接件5能够更好地保证凸片3与第二壳部2之间可转动,还能保证二者之间的稳固连接,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凸片3与第二壳部2断开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凸片3与第一壳部1呈一体结构。具体地,可先将凸片3与第一壳部1整体注塑成型,使二者先呈一个整体,再将凸片3和第一壳部1的整体结构、连接件5、第二壳部2三者之间实行冲压技术;或者直接一步到位,直接第一壳部1、凸片3、连接件5、第二壳部2四者之间实行冲压技术,总之,使凸片3与第一壳部1之间呈一体结构即可。
如此设置,使凸片3与第一壳部1的连接处熔为一体,提高了整体的耐压强度,安装方便,使用起来牢固、安全。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均包括底板101以及连接在底板101的边缘的边沿部102,底板101与对应的边沿部102呈一体结构,且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壳部1的底板101与第二壳部2的底板101相连接,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与第二壳部2的边沿部102相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壳部2的边沿部102上设有扬声开口6和充电开口7,扬声开口6用于露出手机扬声口,充电开口7用于露出手机充电接口;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上设有静音开口8,静音开口8用于露出手机静音按钮。
如此设置,扬声开口6和静音开口8能够避免手机接口受到碰撞而损坏,而部分手机上还设有手机静音按钮,设置手机壳的静音开口8能够使该手机适用于带有静音按钮的手机,比如苹果手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的底板101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摄像头的通孔9。通过设置通孔9,使手机背部的摄像头彻底露出,便于后期手机摄像头的使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上设有开机按钮凸起10 和音量按钮凸起11,开机按钮凸起10用于包裹手机开机按钮,音量按钮凸起 11用于包裹手机音量按钮。
如此设置,开机按钮凸起10、音量按钮凸起11能够更好地避免手机调节按钮受到碰撞而损坏,使手机壳更好地适用于手机。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手机壳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包括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其中,第一壳部1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第一壳部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3,凸片3与第一壳部1呈一体结构,第二壳部2 的边缘设有凹口4,凸片3与凹口4的形状均为呈条状的矩形结构,凸片3远离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凹口4之间可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壳部1、凸片3、第二壳部2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ABS材料,且凸片3远离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凹口4的底部之间设有接缝,接缝处设有连接件5,连接件5的形状、大小与接缝的形状、大小相同,连接件5沿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与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同,连接件5的延长线分别与手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相交,且两个相交点位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连接件5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TPR塑胶原料和/ 或PVC材料,第一壳部1、凸片3、第二壳部2以及连接件5均通过高温冲压技术构成手机壳、以使第二壳部2以连接件5为中心相对第一壳部1活动转动。第二壳部2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壳部2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即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共同包围手机,凸片3与凹口4相配合;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凸片3脱离凹口4且第二壳部2支撑在手机的背部。
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均包括底板101以及连接在底板101的边缘的边沿部102,底板101与对应的边沿部102呈一体结构,且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壳部1的底板101与第二壳部2的底板101相连接,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与第二壳部2的边沿部102相连接。第二壳部2的边沿部102 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扬声口的扬声开口6和用于露出手机充电接口的充电开口 7,且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静音按钮的静音开口8;第一壳部1的底板101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摄像头的通孔9;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包裹手机开机按钮的开机按钮凸起10以及用于包裹手机音量按钮的音量按钮凸起11。
如此设置,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功能,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而且收纳方便。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1)、与所述第一壳部(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2),且所述第二壳部(2)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1)和所述第二壳部(2)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的边缘设有凹口(4),且所述凸片(3)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所述凹口(4)之间可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片(3)与所述凹口(4)相配合;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片(3)脱离所述凹口(4)且所述第二壳部(2)支撑在手机的背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所述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的材质均为呈颗粒状的ABS材料,且所述凸片(3)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所述凹口(4)的底部之间设有接缝,且所述接缝处设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TPR塑胶原料和/或PVC材料,所述第一壳部(1)、所述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以及所述连接件(5)均通过高温冲压技术构成所述手机壳、以使所述第二壳部(2)以所述连接件(5)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壳部(1)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3)与所述凹口(4)的形状均为呈条状的矩形结构,所述连接件(5)沿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延长线分别与手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相交,且两个相交点位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接缝的形状、大小相同。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3)与所述第一壳部(1)呈一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和所述第二壳部(2)均包括底板(10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101)的边缘的边沿部(102),所述底板(101)与对应的所述边沿部(102)呈一体结构,且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壳部(1)的底板(101)与所述第二壳部(2)的底板(101)相连接,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与所述第二壳部(2)的边沿部(102)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部(2)的所述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扬声口的扬声开口(6)和用于露出手机充电接口的充电开口(7),所述第一壳部(1)的所述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静音按钮的静音开口(8)。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的所述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包裹手机开机按钮的开机按钮凸起(10)以及用于包裹手机音量按钮的音量按钮凸起(11)。
CN201921800734.2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手机壳 Active CN210381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0734.2U CN210381001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手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0734.2U CN210381001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手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1001U true CN210381001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0734.2U Active CN210381001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手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1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9055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two-piece case with black or dark colored opening for camera and flash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38281B (zh) 具有显示屏的手机保护套
US20140104761A1 (en) Protective sheath
US20140050347A1 (en) Water resistant holder with a speaker for electronic product
CN104281213A (zh) 转轴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4498512U (zh) 终端侧键防水装置及终端
CN204217243U (zh) 电子装置保护壳
CN210381001U (zh) 一种手机壳
CN205377953U (zh) 一种支架保护壳一体化的手机壳
CN208768135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CN208768137U (zh) 一种保护壳
JPWO2014034765A1 (ja) 携帯端末装置のアクセサリー
CN215682340U (zh) 一种防摔手机背板
CN209964104U (zh) 盖板装饰圈、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0263216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套
KR101385313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TWM601937U (zh) 手機保護殼
CN207625612U (zh) 移动终端及其耳机座安装结构
CN207625611U (zh) 移动终端及其耳机座安装结构
KR20110109668A (ko) 커넥터 커버가 부착된 핸드폰 케이스
CN105762566B (zh) 一种连接结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612075U (zh) 一种手环式充电宝
CN206559425U (zh) 一种连有充电转接头的手机壳
CN211580022U (zh) 一种多功能型手机壳
CN206272689U (zh) 一种新型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