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6964U - 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66964U CN220066964U CN202321473863.1U CN202321473863U CN220066964U CN 220066964 U CN220066964 U CN 220066964U CN 202321473863 U CN202321473863 U CN 202321473863U CN 220066964 U CN220066964 U CN 2200669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spring
- self
- assembly
- powered device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其中,自供电装置包括:底壳,底壳设有支撑结构及装配支架;拨杆,拨杆包括施力段、连接结构和操作段,施力段和操作段分别连接于连接结构的两端,连接结构转动装配于支撑结构,操作段延伸至装配支架;自发电模组,自发电模组包括压电组件、质量块、螺旋弹簧和卡座,压电组件安装于操作段,卡座安装于装配支架,螺旋弹簧装配于卡座和质量块之间,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卡座和/或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质量块,质量块位于螺旋弹簧和压电组件之间。应用本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的自供电装置的拨杆、弹簧及质量块三者之间不能有效定位以及无法维持相对位置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自供电技术是一种新型供电技术,它是将振荡能量或磁场能量等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低功耗电子设备运行的技术。利用自供电技术,能够有效实现零电能消耗,节约安装和使用成本,保护环境。
在现有的自供电装置进行工作发电的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拨杆拨动并挤压弹簧,弹簧向质量块传动动力,以挤压锅仔片,使锅仔片发生形变,在拨杆复位且锅仔片也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回复原状时,质量块和弹簧产生振荡,质量块产生的振荡再通过锅仔片传递至压电片,从而压电片将振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然而,在现有的自供电装置中,拨杆的端部和弹簧之间以及弹簧和质量块之间仅仅是依靠弹簧压缩后产生的弹力使得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拨杆的端部和质量块,三者之间不能有效定位以及无法维持相对位置稳定。这样,导致在生产装配过程中拨杆、弹簧及质量块之间的装配定位比较困难。而且,即使在装配完成的自供电装置中,弹簧也容易从拨杆和质量块之间弹出,导致自供电装置无法振荡发电,导致成品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自供电装置的拨杆、弹簧及质量块三者之间不能有效定位以及无法维持相对位置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供电装置,包括:
底壳,底壳设有支撑结构及装配支架;
拨杆,拨杆包括施力段、连接结构和操作段,施力段和操作段分别连接于连接结构的两端,连接结构转动装配于支撑结构,操作段延伸至装配支架;
自发电模组,自发电模组包括压电组件、质量块、螺旋弹簧和卡座,压电组件安装于操作段,卡座安装于装配支架,螺旋弹簧装配于卡座和质量块之间,并且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卡座和/或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质量块,质量块位于螺旋弹簧和压电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供电装置中,由于螺旋弹簧的第一端是固定连接在卡座和/或螺旋弹簧的第二端是固定连接在质量块上的,因此,螺旋弹簧被稳定地限制在卡座和质量块之间,使得螺旋弹簧在振荡运动过程中无法脱离卡座和质量块,保证了螺旋弹簧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自供电装置的产品质量。并且,由于螺旋弹簧的第一端是固定连接在卡座和/或螺旋弹簧的第二端是固定连接在质量块上的,这使得本自供电装置的结构设计改进直接省去了对质量块、螺旋弹簧及卡座三者之间进行定位的工序,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准确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头,卡座朝向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第一安装头的端部设有第一进入口,以及第一安装头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卡槽,第一进入口和第一卡槽相连通,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头,并且第一卡头自第一进入口滑入至第一卡槽中;或者,螺旋弹簧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头,卡座朝向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和第一卡槽,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头,并且第一卡头滑入至第一卡槽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卡座朝向螺旋弹簧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一装配区域,第一安装头设置于第一装配区域中,并且第一安装头的周向侧壁与第一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定位环槽,螺旋弹簧的第一端插置于第一定位环槽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卡凸,第一卡凸朝向第一安装头延伸,第一卡凸和第一装配区域的底部间隔设置,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卡嵌固定在第一卡凸和第一装配区域的底部之间的间隔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卡头,质量块朝向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第二安装头的端部设有第二进入口,以及第二安装头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二卡槽,第二进入口和第二卡槽相连通,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安装头,并且第二卡头自第二进入口滑入至第二卡槽中;或者,螺旋弹簧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卡头,质量块朝向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和第二卡槽,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安装头,并且第二卡头滑入至第二卡槽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质量块朝向螺旋弹簧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二装配区域,第二安装头设置于第二装配区域中,并且第二安装头的周向侧壁与第二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定位环槽,螺旋弹簧的第二端插置于第二定位环槽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二卡凸,第二卡凸朝向第二安装头延伸,第二卡凸和第二装配区域的底部间隔设置,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卡嵌固定在第二卡凸和第二装配区域的底部之间的间隔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压电组件包括安装座、压电片和锅仔片,安装座安装于操作段,压电片安装于安装座,且压电片相对于操作段架空设置,锅仔片安装于压电片背离操作段的一侧,且锅仔片与质量块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自供电装置还包括壳盖、按钮组件和主控板,壳盖盖合于底壳形成装配内腔,拨杆和自发电模组均安装于装配内腔中,按钮组件活动安装于壳盖,按钮组件设有驱动端,驱动端穿入装配内腔中,主控板安装于施力段,主控板设有接触感应区域,驱动端和接触感应区域正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其中,该用电设备包括功能部及如前述的自供电装置,自供电装置用于对功能部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装配完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的质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自供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自供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自供电装置的质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自供电装置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自供电装置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底壳;11、支撑结构;12、装配支架;13、装配内腔;
21、施力段;22、连接结构;23、操作段;
30、自发电模组;31、压电组件;311、安装座;312、压电片;313、锅仔片;32、质量块;321、第二安装头;322、第二进入口;323、第二卡槽;324、第二定位环槽;325、第二卡凸;33、螺旋弹簧;331、第一卡头;332、第二卡头;34、卡座;341、第一安装头;342、第一进入口;343、第一卡槽;344、第一定位环槽;345、第一卡凸;
41、壳盖;42、按钮组件;421、驱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供电装置,并将该自供电装置应用于用电设备中,通过该自供电装置为用电设备的功能部提供电能,使得用电设备的功能部能够通电工作。在实际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供电装置时,由于该自供电装置为弱电流供电,因此,所能够采用该自供电装置进行供电的用电设备也相应是弱电流的小型的用电设备,用电设备例如是智能电子锁、门铃、家用电器(此时自供电装置可作为遥控器使用)等弱电流的电子产品上。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供电装置包括底壳10、拨杆和自发电模组30,组合装配成型为该自供电装置的主体架构。具体设计时,底壳10设有支撑结构11及装配支架12,拨杆包括施力段21、连接结构22和操作段23,施力段21和操作段23分别连接于连接结构22的两端,拨杆优选为一体成型的构件,是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的塑料构件,自发电模组30包括压电组件31、质量块32、螺旋弹簧33和卡座34。具体组合装配时,连接结构22转动装配于支撑结构11,操作段23延伸至装配支架12,并且操作段23能够在装配支架12中上下运动(以图1中自供电装置所处状态时的上下方向)。进一步的,压电组件31安装于操作段23,卡座34通过卡接结构安装于装配支架12,并且螺旋弹簧33装配于卡座34和质量块3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中: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卡座34,并且,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也固定连接于质量块32,且质量块32位于螺旋弹簧33和压电组件31之间,并且使得质量块32接触于压电组件31;或者,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卡座34,而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仅抵接住质量块32使得质量块32接触于压电组件31,也就是说,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和质量块32之间没有设计连接结构使得两者之间相互固定起来;又或者,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也固定连接于质量块32,而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仅抵接住卡座34,并且质量块32在螺旋弹簧33的预紧弹力作用下接触压电组件31,也就是说,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和卡座34之间没有设计连接结构使得两者之间相互固定起来。
本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优选采用了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卡座34,并且,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也固定连接于质量块32,并且以下均以此种装配方式进行阐述说明本自供电装置。
当用户对拨杆的施力段21施加作用力时,使得拨杆的操作段23带动压电组件31一起向上运动(拨杆实际执行了杠杆运动过程),则压电组件31抵顶质量块32,使得螺旋弹簧33压缩。在用户松开了施力段21之后,操作段23和压电组件31一起下降,螺旋弹簧33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能够带动质量块32进行谐振式振荡运动,并且质量块32在进行谐振式振荡运动会抵顶并驱动压电组件31也进行振荡运动,如此,压电组件31将振荡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弱电流),并将产生的电能输出以用作供电。
在螺旋弹簧33带动质量块32一起进行谐振式振荡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螺旋弹簧33的两端是分别固定连接在卡座34和质量块32上的,因此,螺旋弹簧33被稳定地限制在卡座34和质量块32之间,使得螺旋弹簧33在振荡运动过程中无法脱离卡座34和质量块32,保证了螺旋弹簧33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自供电装置的产品质量。并且,由于螺旋弹簧33的两端是分别固定连接在卡座34和质量块32上的,这使得在对质量块32、螺旋弹簧33及卡座34进行装配至装配支架12时省去了对质量块32、螺旋弹簧33及卡座34三者之间进行定位并维持三者相对位置稳定才能装配至装配支架12的过程,在本自供电装置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质量块32、螺旋弹簧33及卡座34三者组装连接完成,然后将质量块32对准压电组件31后直接将卡座34安装固定在装配支架12上即可。因此,本自供电装置的结构设计改进直接省去了对质量块32、螺旋弹簧33及卡座34三者之间进行定位的工序,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准确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头331。如图4和图6所示,卡座34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341。并且,第一安装头341的端部设有第一进入口342,以及第一安装头341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卡槽343,第一进入口342和第一卡槽343相连通。在将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安装至卡座34上时,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头341,并使第一卡头331对准第一进入口342以插入到第一进入口342中,然后旋转螺旋弹簧33或转动卡座34,从而使得第一卡头331自第一进入口342滑入至第一卡槽343中,从而将第一卡头331限制在第一卡槽343中,使得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和卡座34之间完成装配。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卡头332。如图3和图5所示,质量块32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321。并且,第二安装头321的端部设有第二进入口322,以及第二安装头321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二卡槽323,第二进入口322和第二卡槽323相连通。在将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安装至质量块32上时,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安装头321,并使第二卡头332对准第二进入口322以插入到第二进入口322中,然后旋转螺旋弹簧33或转动质量块32,从而使得第二卡头332自第二进入口322滑入至第二卡槽323中,从而将第二卡头332限制在第二卡槽323中,使得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和质量块32之间完成装配。
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卡头331卡嵌固定在第一卡槽343中,以及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上的第二卡头332卡嵌固定在第二卡槽323中,这样使得螺旋弹簧33被稳定地限制在卡座34和质量块32之间,因而螺旋弹簧33在振荡运动过程中无法脱离卡座34和质量块32,保证了螺旋弹簧33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自供电装置的产品质量。
具体的,卡座34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一装配区域(未图示),第一安装头341设置于第一装配区域中。为了在对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和卡座34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能够对两者更方便地进行定位,因此,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安装头341的周向侧壁与第一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定位环槽344。这样,只需将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直接插置于第一定位环槽344中,此时,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既套设在了第一安装头341上,同时也完成了对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和卡座34之间的定位工作。如此使得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和卡座34之间的定位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如图6所示,第一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卡凸345,第一卡凸345朝向第一安装头341延伸,第一卡凸345和第一装配区域的底部间隔设置。在将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插入第一定位环槽344时,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卡嵌固定在第一卡凸345和第一装配区域的底部之间的间隔中。也就是说,在第一卡槽343对第一卡头331进行限制以防止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脱离卡座34的同时,第一卡凸345也对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起到了限制作用,从而双管齐下地将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有效限制在了卡座34上。
具体的,质量块32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二装配区域(未图示),第二安装头321设置于第二装配区域中。为了在对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和质量块32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能够对两者更方便地进行定位,因此,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安装头321的周向侧壁与第二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定位环槽324。这样,只需将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直接插置于第二定位环槽324中,此时,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既套设在了第二安装头321上,同时也完成了对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和质量块32之间的定位工作。如此使得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和质量块32之间的定位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如图5所示,第二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二卡凸325,第二卡凸325朝向第二安装头321延伸,第二卡凸325和第二装配区域的底部间隔设置。在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插入第二定位环槽324时,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卡嵌固定在第二卡凸325和第二装配区域的底部之间的间隔中。也就是说,在第二卡槽323对第二卡头332进行限制以防止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脱离质量块32的同时,第二卡凸325也对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起到了限制作用,从而双管齐下地将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有效限制在了质量块3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供电装置中,如图2所示,压电组件31包括安装座311、压电片312和锅仔片313。具体装配时,安装座311安装于操作段23,压电片312安装于安装座311,且压电片312相对于操作段23架空设置从而进行振动运动,锅仔片313安装于压电片312背离操作段23的一侧,且锅仔片313与质量块32接触。当用户对拨杆的施力段21施加作用力时,操作段23带动压电组件31一起向上运动,锅仔片313首先抵顶住质量块32,并随之压缩螺旋弹簧33,同时锅仔片313受到螺旋弹簧33的反作用力而挤压形变,用户施力至锅仔片313发出“啪嗒”声时松开施力段21。当用户松开施力段21之后,锅仔片313回复至原状,并且螺旋弹簧33和质量块32进入到谐振式振荡运动的状态,在螺旋弹簧33和质量块32进行振荡运动的过程中,质量块32谐振式地抵顶锅仔片313,从而使得锅仔片313向压电片312传递作用力,则架空设置于安装座311的压电片312随之进行振荡运动,这样压电片312就能够将振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将产生的电能输出以用作供电。
如图1至图4所示,该自供电装置还包括壳盖41、按钮组件42和主控板(未图示)。壳盖41盖合于底壳10形成装配内腔13,拨杆和自发电模组30均安装于装配内腔13中。按钮组件42通过硅胶套活动安装于壳盖41,具体的,按钮组件42设有驱动端421,驱动端421穿入装配内腔13中。主控板安装于施力段21,主控板设有接触感应区域,驱动端421和接触感应区域正对设置,并且主控板与用电设备的功能部通信连接(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电线直接电性连接传递电信号来实现,即有线通信;通信连接也可以通过发送/接收电磁信号来实现,即无线通信)。用户直接施力作用在按钮组件42上,驱动按钮组件42的驱动端421抵顶在主控板的接触感应区域上,然后主控板带动施力段21向下运动,则操作段23向上运动,随之,压电组件31产生电流并导通主控板(在用户松开按钮组件42之前,压电组件31产生的电流已经导通了主控板)。
导通后的主控板向用电设备的功能部发出启动信号,功能部在接收到启动信号后即执行相应的导通工作功能。例如门铃(此时主控板上仅设置一个接触感应区域即可,相应的,按钮组件42也仅有一个),当主控板导通后即向门铃的功能部(即扬声设备、电路板等组成的门铃的功能部)发出启动信号,门铃的功能部在接收到启动信号即执行导通工作,从而发出门铃提示声。又例如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则自供电装置作为多按键的遥控器使用,此时主控板设置有多个接触感应区域,并相应设置有多个按钮组件42,一个按钮组件42的驱动端421对应一个接触感应区域,当用户操作某一个按钮组件42时,则主控板会发出相应的启动信号,家用电器的功能部在接收到该启动信号后即执行相应的电器功能,例如遥控器向电视机发出调节音量的启动信号,则电视机相应执行音量调节功能。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相比较,实施例二提供的自供电装置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如图7至图11所示,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头331,卡座34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341和第一卡槽343,并且卡座34开有第一进入口342,第一进入口342和第一卡槽343相连通,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头341,然后转动螺旋弹簧33或转动卡座34,从而使得第一卡头331自第一进入口342滑入至第一卡槽343中。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卡头332,质量块32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321和第二卡槽323,并且质量块32上开有第二进入口322,第二进入口322和第二卡槽323相连通,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安装头321,然后转动螺旋弹簧33或转动质量块32,从而使得第二卡头332自第二进入口322滑入至第二卡槽323中。
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卡头331卡嵌固定在第一卡槽343中,以及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上的第二卡头332卡嵌固定在第二卡槽323中,这样使得螺旋弹簧33被稳定地限制在卡座34和质量块32之间,因而螺旋弹簧33在振荡运动过程中无法脱离卡座34和质量块32,保证了螺旋弹簧33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自供电装置的产品质量。而且,螺旋弹簧33的两端上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头331和第二卡头332,使得螺旋弹簧33能够更好、更容易地加工成型完成,并且,第一卡头331与第一卡槽343、第二卡头332与第二卡槽323之间装配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实施例二的自供电装置与实施例一的自供电装置相比较,除了以上结构不同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头331,卡座34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341,第一安装头341的端部设有第一进入口342,以及第一安装头341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卡槽343,第一进入口342和第一卡槽343相连通,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头341,并且第一卡头331自第一进入口342滑入至第一卡槽343中。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卡头332,质量块32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321和第二卡槽323,并且质量块32上开有第二进入口322,第二进入口322和第二卡槽323相连通,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安装头321,然后转动螺旋弹簧33或转动质量块32,从而使得第二卡头332自第二进入口322滑入至第二卡槽323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头331,卡座34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341和第一卡槽343,并且卡座34开有第一进入口342,第一进入口342和第一卡槽343相连通,螺旋弹簧33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头341,然后转动螺旋弹簧33或转动卡座34,从而使得第一卡头331自第一进入口342滑入至第一卡槽343中。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卡头332,质量块32朝向螺旋弹簧33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321,第二安装头321的端部设有第二进入口322,以及第二安装头321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二卡槽323,第二进入口322和第二卡槽323相连通,螺旋弹簧33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安装头321,并且第二卡头332自第二进入口322滑入至第二卡槽323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设有支撑结构及装配支架;
拨杆,所述拨杆包括施力段、连接结构和操作段,所述施力段和所述操作段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装配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操作段延伸至所述装配支架;
自发电模组,所述自发电模组包括压电组件、质量块、螺旋弹簧和卡座,所述压电组件安装于所述操作段,所述卡座安装于所述装配支架,所述螺旋弹簧装配于所述卡座和所述质量块之间,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座和/或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质量块,所述质量块位于所述螺旋弹簧和所述压电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头,所述卡座朝向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所述第一安装头的端部设有第一进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安装头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进入口和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头,并且所述第一卡头自所述第一进入口滑入至所述第一卡槽中;
或者,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头,所述卡座朝向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头和所述第一卡槽,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头,并且所述第一卡头滑入至所述第一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座朝向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一装配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头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区域中,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头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一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定位环槽,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插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环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卡凸,所述第一卡凸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头延伸,所述第一卡凸和所述第一装配区域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卡嵌固定在所述第一卡凸和所述第一装配区域的底部之间的间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卡头,所述质量块朝向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所述第二安装头的端部设有第二进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头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进入口和所述第二卡槽相连通,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头,并且所述第二卡头自所述第二进入口滑入至所述第二卡槽中;
或者,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卡头,所述质量块朝向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头和所述第二卡槽,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头,并且所述第二卡头滑入至所述第二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块朝向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二装配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区域中,并且所述第二安装头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二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定位环槽,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定位环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配区域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二卡凸,所述第二卡凸朝向所述第二安装头延伸,所述第二卡凸和所述第二装配区域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端卡嵌固定在所述第二卡凸和所述第二装配区域的底部之间的间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组件包括安装座、压电片和锅仔片,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操作段,所述压电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压电片相对于所述操作段架空设置,所述锅仔片安装于所述压电片背离所述操作段的一侧,且所述锅仔片与所述质量块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供电装置还包括壳盖、按钮组件和主控板,所述壳盖盖合于所述底壳形成装配内腔,所述拨杆和所述自发电模组均安装于所述装配内腔中,所述按钮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壳盖,所述按钮组件设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穿入所述装配内腔中,所述主控板安装于所述施力段,所述主控板设有接触感应区域,所述驱动端和所述接触感应区域正对设置。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部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供电装置,所述自供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功能部提供电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71538 | 2022-12-15 | ||
CN2022233715382 | 2022-12-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66964U true CN220066964U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8766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73863.1U Active CN220066964U (zh) | 2022-12-15 | 2023-06-09 | 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66964U (zh) |
-
2023
- 2023-06-09 CN CN202321473863.1U patent/CN2200669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33788A1 (zh) | 防水无源无线控制器和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 |
CN107820714B (zh) |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 |
CN108925092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432217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10090956U (zh) | 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 | |
CN220066964U (zh) | 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 |
KR101170199B1 (ko) | 원형 배터리를 지지하여 접촉하는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상기 장치를 구비한 원격 조정 장치 | |
CN109449566B (zh) | 三合一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2850991U (zh) | 盆架结构、扬声器单体及电子终端 | |
CN109246949B (zh) | Sim卡安装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2840425A (zh) | 输入设备 | |
CN210090955U (zh) | 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 | |
CN217240691U (zh) | 一种发射器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 |
CN114204768B (zh) | 按压发电及低功耗信号发射装置 | |
CN221551752U (zh) | 一种自发电无线开关 | |
CN210201918U (zh) | 呼叫系统及其自供电发射端 | |
CN109273844B (zh) | Gsm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0403553U (zh) | 便携式自发电开关及其自发电模组 | |
CN216772586U (zh) | 便携式无线发射器、系统及车辆 | |
CN218889260U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01774433U (zh)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 |
CN211701805U (zh) | 一种音圈振动电机 | |
CN210744961U (zh) | 集成驱动模组的电机及电动牙刷 | |
CN219320887U (zh) | 自发电遥控器 | |
CN221177685U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