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0956U - 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 - Google Patents
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90956U CN210090956U CN201920860772.0U CN201920860772U CN210090956U CN 210090956 U CN210090956 U CN 210090956U CN 201920860772 U CN201920860772 U CN 201920860772U CN 210090956 U CN210090956 U CN 210090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age
- self
- control switch
- wireless control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其中自供电模块包括至少一发电装置和一联动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一摆动磁组、一铁芯,其中所述摆动磁组被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铁芯;以及至少一线圈,其中所述铁芯被保持于所述线圈,藉由所述摆动磁组的运动使得磁组的磁感线作用于所述铁芯,以使所述线圈产生感应电能,其中所述发电装置的所述摆动磁组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藉由所述联动装置驱动所述摆动磁组的上端和下端交替地与铁芯相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作为电气设备领域中重要的控制元件,其被用于控制电路中其他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比如控制灯具、电机、电脑、门铃等电器设备的电流的通断。现有技术的电气设备的开关主要有线控制开关和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有线控制开关被电连接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电路。所述有线控制开关存在较多的缺陷,比如浪费电线,安装施工过程繁琐,并且由于开关被直接电接入至工作电路,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技术的有线控制开关只能够被固定地安装在墙面桌面或者通过电缆连接至被控制的电器设备,这使得使用者不能够随意地移动开关的位置,和在任一位置处控制所述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
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通常是由干电池、锂电池等电能储存装置供电情况下与电路中的具有无线接收功能的电器设备通信连接,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显然无线控制开关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有线控制开关的诸多缺陷,比如用电安全,连接线缆的资源浪费等。但是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由于需要干电池、锂电池等储能装置供电,导致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需要定期地更换电池,这无疑会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和图2所示,公开号为CN2066389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揭露了一种无源无线控制模组,其中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通过自发电的方式产生电能和发射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至少一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包括一无源无线发射组件10P和至少一外壳20P,其中所述外壳20P被向下按压时,所述外壳20P以翘动的方式驱动所述无源无线发射组件10P产生电能。所述无源无线发射组件10P包括至少一自发电装置11P、至少一杠杆组件12P、以及一通信电路板13P,其中所述杠杆组件12P被所述外壳20P驱动下压时,所述杠杆组件12P驱动所述自发电装置11P移动,藉由所述自发电装置11P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自发电装置11P为所述通信电路板13P提供工作电能。
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20P被按压而驱动所述杠杆组件12P前后地翘动,以驱动所述自发电装置11P产生电能。可以理解的是,该实用新型揭露的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在工作时,使用者需要按压对应于所述杠杆组件12P上方的所述外壳20P的位置才能够驱动所述杠杆组件12P的移动,也就是按压所述外壳20P的一个侧边位置。在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中,所述自发电装置11P的数量和所述杠杆组件12P的数量相同,因此,若想要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能够在两侧按压时都能产生电能,则需要设置至少两个自发电装置11P,并且所述两个自发电装置11P反向地设置。
这样虽然可以在所述外壳20P的两个不同位置按压,分别驱动不同的自发电装置11P工作,但这无疑增加了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的制造成本。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的制造成本较高,制造的工艺复杂。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在被使用时,使用者需要按压开关的指定位置才能够驱动所述无线开关内部的电机运动,而产生电能。也就是说,使用者无法在按压所述开关的任意位置驱动电机工作。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在与被控制的终端设备在配对连接时,需要同时操作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以实现配对连接的状态。比如,按下所述终端设备的一接收装置的配对键一段时间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配对状态,再按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射数据与终端绑定配对,所述终端设备存储有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ID)数据,以实现配对连接。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当所述终端设备例如灯具被安装后,很难再按得到终端设备中的配对按键。另一种配对方法是上电配对,即当所述终端设备在刚通电的前一段时间自动进入配对状态,等待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信号,一旦有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信号时,即自动与之绑定,形成配对关系。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如果环境中存在多个不同的所述终端设备时,当停电后再来电,所有的终端设备都处于等待配对状态,只要任一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射信号,那么全部的终端设备都会与之相连,形成错误的连接方式,因此此种方式也极为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与终端设备的配对连接方式繁琐又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包括一联动装置和一发电装置,当所述联动装置在受力时,所述联动装置以平衡运动的方式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和一第二驱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联动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当所述第一驱动支架或/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受力时,所述联动装置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电能。换言之,当所述自供电模块的所述联动装置的任一端受力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被相互联动地平衡移动,和触发所述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联动装置的任意一端受力时,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以联动的方式平衡地运动,和驱动所述发电装置发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一壳体在被按压时,所述壳体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平衡地移动,进而触发所述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壳体上端的多个位置被按压时,所述壳体可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平衡地移动,藉由所述联动装置触发所述发电装置。换言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在使用时可在多个位置被按压,而触发所述自供电模块的所述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仅需要一个所述的发电装置,当所述联动装置在任意不同位置受力时,触发所述发电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该方案中可减少所述发电装置的数量,从而降低所述自供电模块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通过减少所述发电装置的数量,简化所述自供电模块的加工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通过减少所述发电装置的数量,减小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体积,以便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通过靠近于一终端设备的方式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连接,以便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识别通信信号的方式识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以便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地识别RFID射频信号的方式识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以便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地多次地识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方式,解除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之间的配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环境中信号强度的方式检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存在,以便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配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自供电模块,包括:
至少一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包括:
一摆动磁组;
一铁芯,其中所述摆动磁组被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铁芯;以及
至少一线圈,其中所述铁芯被保持于所述线圈,藉由所述摆动磁组的运动使得磁组的磁感线作用于所述铁芯,以使所述线圈产生感应电能;和
一联动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的所述摆动磁组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藉由所述联动装置驱动所述摆动磁组的上端和下端交替地与铁芯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摆动磁组包括一牵引端、一摆动臂、一永磁件、一第一导磁片以及一第二导磁片,其中所述牵引端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所述牵引端驱动所述摆动臂上下地移动,其中所述永磁件被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导通地设置于所述摆动臂,其中所述摆动臂驱动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交替地导通于所述铁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磁组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磁组定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摆动臂的两端内侧,藉由所述磁组定位元件定位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磁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磁组固定装置夹持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的两端,以固定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于所述摆动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电流输出元件,其中所述电流输出元件电气连接于所述线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联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和一第二驱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被相互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相互平衡地驱动所述发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包括一第一触动杆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的两端一体地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一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触动杆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的两端一体地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和所述第二联动臂相互传动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包括一第一支点和一第一联动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包括一第二支点和一第二联动端,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联动所述第二联动端和基于所述第一支点所在转轴上下地翘动,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端联动所述第一联动端和基于所述第二支点所在的转轴上下地翘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点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联动臂,所述第二支点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二触动杆基于所述第一支点和所述第二支点相互平衡地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呈“L”型的传动配合结构,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的开口朝上,并且与之配合的第二联动端的开口朝下,其中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的开口朝下,并且与之配合的所述第二联动端的开口朝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端相互配合地传动,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具有“U”型适配槽,并且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二联动端为“一”字型的嵌入式结构,其中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联动端具有“U”型适配槽,并且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联动端为“一”字型的嵌入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一联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二联动端嵌入地配合,所述第一联动端具有一“U”型适配槽,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端为“一”字型嵌入式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端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端的所述适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相互啮合地传动,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为相互配合的“U”形齿轮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联动结构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供电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复位元件,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联动装置的下方,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复位元件保持所述联动装置,当所述联动装置被按压后,所述复位元件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回复至初始状态,藉由所述联动装置带动所述发电装置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元件为一扭簧,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的下方,藉由所述复位元件驱动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向上地移动,和平衡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的受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供电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基板,其中所述发电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基板,藉由所述基板固定地保持所述发电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具有一驱动槽,其中所述驱动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触动杆,其中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驱动槽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藉由所述第一驱动支架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上下地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无线控制开关,包括:
如上任一所述的自供电模块;
一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被驱动而转化机械能为电能,和传输电能至所述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在通电情况下发射至少一控制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信模块包括一通信电路板、至少一电源输入端以及至少一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藉由所述自供电,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在通电情况下生成和发射所述控制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电气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于所述电源输入端,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存储所述自供电模块传输的电能和延长所述对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供能时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感应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被存储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ID)地址或配对信息,以供终端设备通过识别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而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感应装置选自由RFID装置或NFC 装置组成的任一感应装置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体主体、至少一固定扣,以及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模组容置腔,其中所述固定扣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方,所述固定扣以卡扣的方式固定所述自供电模块于所述模组容置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一驱动键,其中所述驱动键被可传动地保持在所述自供电模块的上方,所述驱动键受力按压所述联动装置,以使所述联动装置平衡移动的方式驱动所述发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键包括一驱动键主体和至少两个抵压端,所述抵压端被设置于所述驱动键主体的内侧,其中所述驱动键主体被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方,藉由所述壳体保持所述抵压端抵压于所述联动装置和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平衡地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无线控制系统,适于控制至少一用电设备,包括:
一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送至少一控制信号;和
至少一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配对地通信连接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一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
一处理系统,其中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连接后,所述处理系统存储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身份地址信息,和基于所述身份地址信息和所述无线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控制指令;以及
至少一控制执行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执行装置接收所述处理系统的所述控制指令和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包括一自供电模块和一通信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被驱动地转化机械能为电能,所述自供电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以供所述通信模块产生和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包括一无线感应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记录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身份地址信息,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一无线识别装置,其中所述无线识别装置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系统,所述无线识别装置读取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记录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身份地址信息,和存储所述身份地址信息至所述处理系统,以使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和所述终端设备配对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进一步包括一RFID芯片和一接收端RFID线圈,所述RFID芯片电气连接于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其中所述无线识别装置包括一发射端RFID线圈和一RFID阅读装置,其中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靠近于所述发射端RFID线圈时,所述RFID芯片通过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传送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身份地址信息至所述发射端RFID线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无线识别装置在一个时间段内读取至少一次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身份地址信息,藉由所述处理系统删除所述无线控制装置的身份地址信息,以解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配对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数据接收模块和一场强检测模块,其中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的数据信息,所述场强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处理系统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配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系统设置一信号强度判断阈值,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判断阈值时,所述处理系统认为所述控制信号为配对信号,在一个时间段内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的控制信号为所述配对信号时,所述处理系统存储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身份地址信息,以使得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于所述终端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后,在一个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为所述配对信号时,所述处理系统删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身份地址信息,以解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配对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基于一自定一通信协议发射所述控制信号为短码数据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的数据信息长度小于30字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被内置一短码解码单元,藉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的短码数据信息,藉由所述短码解码单元解析得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控制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码解码单元被以OTA在线升级的方式存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码解码单元被以烧录的方式存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无线控制系统的配对方法,其中所述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发送至少一控制信号;和
(b)获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地址信息,和存储所述MAC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的一处理系统,以配对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和所述终端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上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a) 中,以自发电的方式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地址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上述配对方法中,所述步骤(a) 进一步包括步骤:在距离所述终端设备5CM-100CM的位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上述配对方法中,所述步骤(a) 进一步包括步骤:在一时间窗口内,连续地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a) 和(b)之间,进一步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控制信号是否为一配对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 之前进一步包括:设置一信号强度判断阈值,当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配对信号;当所述控制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动作指令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a) 和(b)之间,进一步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测算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 之前进一步包括:设置一距离判断阈值,当测算得到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配对信号;当测算得到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距离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动作指令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 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所述时间窗口中,检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送的所述配对信号的次数;和
设置一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基于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判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是否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当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送的所述配对信号的次数大于所述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则判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当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送的所述配对信号的次数小于所述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则判断所述配对信号为动作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 可进一步包括步骤(c)在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和删除所述终端设备中存储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MAC地址信息,以解除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配对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无线控制系统的配对方法,其中所述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近距离地读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地址信息;和
(2)存储所述MAC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的一处理系统,以配对所述终端设备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1) 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记录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MAC地址信息至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一无线感应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1)中,进一步包括:
以射频的方式周期性地发射携带电能的至少一无线电信号;
近距离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无线电信号,以产生感生电能,和传送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配对方法中的所述步骤 (2)后,可进一步包括步骤(3)在一时间段内重复地贴近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于所述终端设备,和删除存储于所述处理系统的所述MAC地址信息,以接触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配对关系。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无线控制开关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无线控制开关的整体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展开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另一展开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立体剖视图。
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一自供电模块的整体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侧视图。
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联动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一发电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的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无线控制系统的整体示意框图。
图2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配对场景示意图。
图2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配对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整体示意框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配对场景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配对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配对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3至图12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无线控制开关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包括一驱动键10和一自供电模块20,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20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键10,当所述驱动键10受力时按压所述自供电模块20,以驱动所述自供电模块20发电。所述驱动键10被保持在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上方,其中当所述驱动键10受向下按压的作用力时,所述驱动键10沿竖直方向驱动所述自供电模块 20,并且所述驱动键10在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驱动键10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衡。简言之,当所述驱动键10受力驱动所述自供电模块20时,所述驱动键10在水平方向平衡地驱动所述自供电模块20。优选地,所述驱动键10的上端任意位置受到按压作用力时,所述自供电模块20能够被所述驱动键10驱动而触发发电。
如图3至图5B所示,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一通信模块30,其中所述通信模块30被电气连接于所述自供电模块20,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20被所述驱动键10驱动而产生电能,所述自供电模块20输出电能至所述通信模块30,以支持所述通信模块30工作。所述通信模块30在通电情况下发出至少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可被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的一终端设备接收,和执行电路控制操作,比如控制电路中的一灯具的开关。换言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通过所述通信模块30与至少一终端设备配对地连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通信模块30发射的控制信号,和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一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
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壳体40,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2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40,藉由所述壳体40固定所述自供电模块20。所述驱动键10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30,藉由所述壳体40保持所述驱动键10于所述自供电模块 20的上方。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30被保持在所述壳体40。
如图6至图7B所示,所述自供电模块20包括一联动装置21、至少一发电装置22,其中所述发电装置22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21,当所述联动装置21受力被压动时,所述联动装置21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藉由所述发电装置22转化机械能为电能。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所述联动装置21被抵压于所述驱动键10的下方,其中所述驱动键10压动所述联动装置21向下运动,所述联动装置21将所述驱动键10的动能传输至所述发电装置22。所述联动装置21 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211和一第二驱动支架2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当所述联动装置21收按压作用力时,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运动。也就是说,当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被按压运动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运动。当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被按压运动和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同步地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电装置22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藉由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或所述发电装置22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藉由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或所述发电装置22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和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藉由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共同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装置22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当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 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运动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 同步地运动。当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被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驱动而同步地运动,藉由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以触发所述发电装置22发电。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装置22与所述联动装置21的驱动连接位置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
如图6至图7B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包括一第一触动杆2111和两个第一联动臂2112,其中所述联动臂2112一体地延伸于所述触动杆2111的两端。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包括一第二触动杆2121和两个第二联动臂2122,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以使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相互联动。当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受力按压时,藉由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驱动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 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同步地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与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同步地运动。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为“匚”字型的支架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为反向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匚”字型支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相互传动地连接,形成一“口”字型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发电装置22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 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在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分别绕一转动轴以摆动的方式运动。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支点21121和一第一联动端21122,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摆动,或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做翘板式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支点21221 和一第二联动端21222,其中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摆动,或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做翘板式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两端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支点21121形成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 的转动轴,其中两端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支点21221形成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转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以使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驱动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运动,或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驱动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点21121和所述第二支点 21221是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向下延伸形成的凸块。
如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以相互翘动的方式传动地连接。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呈“L”型的传动配合结构,其中一端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的开口朝上,另一端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的开口朝向,其中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的开口朝下,另一端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开口朝上。简言之,同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的开口方向相反,以便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 相互翘动地配合。
如图8A至图9B所示,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相互翘动的方式配合,当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 211的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基于所述第一支点21121翘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所述第一联动臂 2112向上地运动。由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相互翘动地配合,当所述第一联动端 21122向上翘动时,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被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向上地翘动,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绕所述第二支点向下地运动。同样地,当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向上地翘动时,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 驱动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与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同步地运动,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1的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与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同步地向下移动。简言之,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任一支架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相互联动,而同步地翘动。
如图6至图7B所示,所述自供电模块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复位元件23,其中所述复位元件23被设置于所述联动装置21,当所述联动装置21被按压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发电后,所述复位元件23驱动所述联动装置21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复位元件23被设置于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下方,所述复位元件23向上地支撑和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当所述联动装置21的任一端受到向下压动的作用力时,所述复位元件23向上地支撑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以使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和平衡地向下移动。当所述联动装置21的受到的作用力消失时,所述复位元件23向上地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和平衡地向上移动,藉由所述联动装置21驱动所述发电装置22发电和回复至初始位置。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元件23可以但不限于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复位元件23以向上的弹性作用力支撑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更优选地,所述复位元件23为一扭簧,其中所述复位元件23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 的下方,藉由所述复位元件23提供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 212向上的弹性作用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复位元件23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因此,所述复位元件23还可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弹性元件,比如弹簧。
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具有一第一复位卡槽2113,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具有一第二复位卡槽2123,其中所述复位元件23的两端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复位卡槽2113和所述第二复位卡槽2123,以防止所述复位元件23 的位置偏离。
如图6至图7B所示,所述自供电模块20进一步包括一基板24,其中所述联动装置21、所述发电装置22以及所述复位元件23被设置于所述基板24,藉由所述基板24固定或保持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元件。所述基板24包括一基板主体241和四个支架固定扣242,所述支架固定扣242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241的侧边。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被所述支架固定扣242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基板主体241的上方。
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定位元件2114,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14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定位元件2124,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124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124和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14被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固定扣242,藉由所述支架固定扣242保持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 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
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14被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并且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14向外地延伸自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124 被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并且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124向外地延伸自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换言之,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14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 2124是形成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或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各所述支架固定扣242具有安装和保持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14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124的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14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点21121,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124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点21221。
如图6至图7B所示,所述基板24包括至少一发电机固定单元243和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发电机容纳腔244,其中所述发电机固定单元243固定所述发电装置 22于所述发电机容纳腔24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电机固定单元243被一体地成型于所述基板主体241。更优选地,所述发电机固定单元243为一固定卡扣,其中所述发电机固定单元243以卡扣的方式固定所述发电装置22于所述发电机容纳腔244。所述基板24进一步设有一弹簧卡槽245,其中所述复位元件23被设置于所述弹簧卡槽245。
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所述基板24被设置于所述壳体40,藉由所述基板24固定地保持所述发电装置22和所述联动装置21于所述壳体4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所述基板24被以卡扣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40。相应地,所述壳体40包括一壳体主体41和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模组容置腔42,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20被所述壳体主体41固定于所述模组容置腔42。所述壳体4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扣43,其中所述固定扣43以扣合的方式固定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所述基板24于所述模组容置腔4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扣43被一体地成型于所述壳体40的所述壳体主体41。所述基板2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基板卡扣246,其中所述基板卡扣246配合于所述壳体40的所述固定扣43,以便所述基板24被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4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自供电模块20与所述壳体40的固定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因此,所述自供电模块20还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40,比如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
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筋50,其中所述固定筋5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40,藉由所述固定筋50保持所述自供电模块20于所述壳体40。所述固定筋50被环绕地设置于所述壳体40内部,通过所述固定筋50连接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所述基板24于所述壳体40的底部。
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驱动键10被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40,其中所述驱动键10受力被按压时,所述驱动键10在所述壳体40的上方向下平衡地驱动所述自供电模块2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键 10被以卡扣的方式扣合于所述壳体40。更优选地,所述壳体40被扣合于所述驱动键10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键10与所述壳体40的安装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所述壳体4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键外卡扣 44,其中所述驱动键卡扣44被设置于所述壳体40的外侧。所述驱动键10包括至少一驱动键主体11和至少一驱动键内卡扣12,其中所述驱动键内卡扣被设置于所述驱动键主体11的内侧,其中所述驱动键内卡扣12对应于所述驱动键外卡扣44。所述壳体40进一步设有一防呆槽45,其中所述防呆槽45被形成于所述壳体40的所述壳体主体41侧边,同时识别所述防呆槽45的位置安装所述驱动键10于所述壳体40。相应地,所述驱动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定位柱13,其中所述定位柱1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键主体11的内侧,其中所述定位柱13对应于所述防呆槽45,当所述驱动键10被安装于所述壳体40时,所述定位柱13被设置于所述防呆槽4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识别所述防呆槽45和所述定位柱13 的位置,安装所述驱动键10,能够避免所述驱动键10的错位安装,有利于提高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组装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0和所述驱动键10为圆盘结构,其中当所述驱动键10的上方任意位置被按压时,所述驱动键10在水平方向平衡地向下驱动所述自供电模块20,以触发所述自供电模块20发电。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形状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因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还可被实施为其他形状和结构,比如椭圆形、方形的结构。
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底座60,其中所述底座6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40的下方,其中所述底座60被用于支撑所述壳体40和所述壳体40内的所述自供电模块20。
如图10所示,所述驱动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抵压端14,其中所述抵压端14被形成于所述驱动键10的所述驱动键主体11的内侧。当所述驱动键10受力被按压时,所述驱动键10的所述抵压端14向下地压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所述抵压端14抵压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的上方,藉由所述抵压端14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于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和/或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或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向下移动。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所述发电装置22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基板24,其中所述发电装置22的一端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21。所述联动装置21受力按压时,所述发电装置22转化所述联动装置21的机械能为电能。当所述联动装置21被按压后,所述复位装置23驱动所述联动装置21 向上移动,藉由所述联动装置21带动所述发电装置22回复至初始状态。
所述发电装置22包括一摆动磁组221、一铁芯222、以及至少一线圈223,其中所述铁芯222被内置于所述线圈223,所述摆动磁组221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线圈223,其中所述摆动磁组221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铁芯222。所述摆动磁组221在摆动的过程中,所述摆动磁组221的上端和下端交替地与所述铁芯222 磁导通。所述摆动磁组221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21,其中所述联动装置21在受力按压时,驱动所述摆动磁组221向下移动,当所述联动装置21复位时,藉由所述联动装置21驱动所述摆动磁组221向上地移动。
简言之,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装置22被所述联动装置21驱动上下地移动,和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所述发电装置22转化机械动能为电能,以供所述通信模块30工作。
所述摆动磁组221包括一牵引端2211、一摆动臂2212、一永磁件2213、一第一导磁片2214、以及一第二导磁片2215,其中所述牵引端2211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摆动臂2212,所述牵引端2211牵引所述摆动臂2212上下地摆动。所述永磁件2213被导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之间,其中所述永磁件2213、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以及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被设置于所述摆动臂2212,藉由所述摆动臂2212带动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交替地导通于所述铁芯222。
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贴附于所述永磁体2213的上方(比如N级),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贴附于所述永磁体2213的下方(S级)。优选地,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摆动磁组221处于上翘状态,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与所述铁芯导通地连接,当所述联动装置21驱动所述摆动磁组的所述牵引端2211向下地移动时,所述摆动臂2212带动所述永磁件2213和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向下地移动,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与所述铁芯脱离,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与所述铁芯222导通连接,从而改变所述线圈223内的磁通量,藉由所述线圈223产生感应电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方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摆动磁组221的所述牵引端 2211被所述联动装置21的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驱动,而上下地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驱动槽2115,其中所述摆动磁组221的所述牵引端2211的一端被置于所述驱动槽2115。优选地,所述驱动槽2115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槽 2115还可被形成于所述联动装置21的其他位置,比如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因此,所述驱动槽2115被形成的位置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端2211被实施为一弹片,当所述牵引端2211受力被按压时,所述牵引端2211受力弯曲变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摆动磁组221的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分别被吸附于所述永磁件2213,其中当所述摆动磁组221的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靠近或连接所述铁芯222时,所述永磁件2213通过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吸引所述铁芯 222。所述牵引端2211牵引所述摆动磁组221的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与所述铁芯222分离时,所述摆动磁组221吸引所述铁芯222,以使所述牵引端2211受力而弯曲。所述牵引端2211弯曲以使所述摆动磁组蓄能,当所述摆动磁组221 与所述铁芯222分离时,所述牵引端2211在弹性作用下使得所述铁芯222与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快速分离,和使得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接触所述铁芯222,从而使得所述线圈223内的磁通量快速的变化,提高电量。更优选地,所述牵引端2211被实施为一金属弹片。
所述永磁件2213由永磁性材料制成,如磁铁、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以及符合永磁材料等。所述线圈22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骨架2231 设置于所述骨架2231的至少一线圈主体2232,其中所述骨架2231支撑所述线圈主体2232。
所述发电装置22进一步包括两个电流输出元件224,其中所述电流输出元件 224电连接于所述线圈223,其中所述线圈223产生的电流通过所述电流输出元件224输出至所述通信模块30。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发电装置22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磁组定位元件 225和至少一磁组固定元件226,其中所述磁组定位元件225被设置于所摆动臂 2212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通过所述磁组定位元件定位在所述摆动臂2212。所述磁组固定元件226以夹持的方式夹持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的上端,以固定所述第一导磁片2214 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215。
如图3至图5B所示,所述通信模块30被固定于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上方,其中所述通信模块30包括一通信电路板31和进一步设有至少两个电源输入端 32,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所述发电装置22的所述电流输出元件224电气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32,通过所述电源输入端32为所述通信电路板31提供工作电能。
所述通信模块30的所述通信电路板31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自供电模块20 的所述基板2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所述通信电路板31被以卡扣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板24的上方。相应地,所述基板2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路板卡扣247,其中所述电路板卡扣247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241,藉由所述基板主体241固定和保持所述电路板31。
所述通信模块30在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供电作用下产生和发出至少一控制信号,以控制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连接的至少一电气设备。所述通信模块 3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发射模块33,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在通电情况下发射所述控制信号,以供所述电气设备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和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
所述通信模块3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34,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34电连接所述自供电模块20于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34存储所述自供电模块20产生的电能和延长对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的供能时长,以供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具有充足的电能供应时间生成和发射所述控制信号。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和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34被集成于所述通信电路板31。
所述通信模块3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感应装置35,其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记录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ID)地址或配对信息。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一终端设备配对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获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MAC(ID)地址或配对信息,以便实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配对连接。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出控制信号时,所述通信模块 30的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发射具有与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记录相同的所述 MAC(ID)地址的报文信息,以便与之配对的所述终端设备能够获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可以但不限于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更优选地,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被设置于所述通信模块30的所述电路板31。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近距离地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时,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中存储的所述 MAC(ID)地址或配对信息能够被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可选地,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装置,比如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装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的类型和安装位置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3至图18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自供电模块20的一联动装置21的另外几个可选实施方式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
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联动装置21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211和一第二驱动支架2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包括一第一触动杆2111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2111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一联动臂2112。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包括一第二触动杆2121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的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二联动臂2122。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支点21121和一第一联动端21122,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 摆动,或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做翘板式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支点21221和一第二联动端21222,其中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摆动,或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做翘板式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的结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以相互嵌合的方式相互的啮合连接。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具有一“U”形适配槽,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为“一”字型的嵌入式结构。相应地,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对应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互相嵌入地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一侧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为“一”字型的嵌入式结构,适于嵌入至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U”形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为“U”形的适配槽,其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一”字型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简言之,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相互适配地连接,当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通过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驱动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支架 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和平衡地移动;当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同步地和平衡地移动。
如图15所示,所述联动装置21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211和一第二驱动支架 2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包括一第一触动杆2111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 2111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一联动臂2112。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包括一第二触动杆2121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的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二联动臂2122。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支点21121 和一第一联动端21122,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摆动,或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做翘板式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支点21221和一第二联动端 21222,其中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摆动,或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做翘板式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的结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以相互嵌合的方式相互的啮合连接。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具有一“U”形适配槽,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为“一”字型的嵌入式结构,适于嵌入至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U”形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相互适配地连接,当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 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通过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驱动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和平衡地移动;当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 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同步地和平衡地移动。
如图16所示,所述联动装置21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211和一第二驱动支架2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包括一第一触动杆2111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 2111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一联动臂2112。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包括一第二触动杆2121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的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二联动臂2122。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支点21121 和一第一联动端21122,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摆动,或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做翘板式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支点21221和一第二联动端 21222,其中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摆动,或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做翘板式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的结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以相互嵌合的方式相互的啮合连接。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具有一“U”形结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为“U”字型的结构,其适于与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传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相互适配地连接,当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通过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驱动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和平衡地移动;当所述第二驱动支架 212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同步地和平衡地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为齿轮状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以啮合的方式相互地驱动。
如图17所示,所述联动装置21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211和一第二驱动支架2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包括一第一触动杆2111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 2111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一联动臂2112。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包括一第二触动杆2121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的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二联动臂2122。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支点21121 和一第一联动端21122,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摆动,或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做翘板式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支点21221和一第二联动端 21222,其中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摆动,或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做翘板式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的结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相互传动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通过一连接件相互地连接。所述联动装置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213,其中所述连接件213 连接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以使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 在被翘起时,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与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同步地运动。简言之,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 通过所述连接件213相互地连接,以便当所述联动装置21的任一端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同步地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件213可以但不限于一螺钉、或铆钉等连接件。
如图18所示,所述联动装置21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211和一第二驱动支架 2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包括一第一触动杆2111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 2111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一联动臂2112。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包括一第二触动杆2121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2121的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二联动臂2122。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支点21121 和一第一联动端21122,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摆动,或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绕所述第一支点21121做翘板式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支点21221和一第二联动端 21222,其中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摆动,或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绕所述第二支点21221做翘板式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的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的结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和所述第二联动端21222相互传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联动臂2112的所述第一联动端21122具有至少一连接孔21123,所述第二联动臂212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件21223,其中所述连接孔21123适配于所述连接件21223。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2的所述连接件21223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通过所述连接孔21123,以使所述第一驱动支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211同步地和平衡地运动。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9至图20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无线控制系统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无线控制系统包括一无线控制开关100和至少一终端设备200,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终端设备200,以使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地连接。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被按压,以自发电的方式发送至少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被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配对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200接收,所述终端设备200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一用电设备300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设备200被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用电设备300,所述终端设备200可控制所述用电设备300的工作状态,比如灯具的开关,电动设备的功率的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终端设备200可以但不限于照明灯具、电动工具、智能音箱、电力通断器、智能锁、家用电器等。也就是说,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后,以自发电的方式无线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可以但不限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以近距离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方式,获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 (ID)地址或者配对信息,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200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的配对连接。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实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和所述终端设备200的配对连接。
详细地说,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进一步包括一RFID芯片351和一接收端 RFID线圈352,所述RFID芯片351电气连接于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其中当所述终端设备200近距离靠近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时,所述接收端RFID 线圈352能够产生感生电能。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所述MAC(ID)地址或者配对信息被写入至所述RFID芯片351,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产生的电能支持所述RFID芯片351发送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ID)地址或者配对信息。
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200包括一无线通信装置210、一处理系统220、一控制执行装置230、以及一无线识别装置240,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系统220,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能够接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 100发送的控制信息,藉由所述处理系统220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判断是否执行控制操作。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系统220,当所述终端设备200接收到与之配对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控制信息时,所述处理系统220生成和传输至少一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执行装置 230,藉由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执行所述控制指令,比如控制灯具的开关、电机的转动速度、电力通断器的工作状态等。
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系统220,其中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获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所述身份信息,比如MAC(ID)地址或者配对信息,和储存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所述身份信息至所述处理系统220,以完成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配对连接。
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为RFID识别装置。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 靠近于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时,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使得所述无线感应装置 35的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产生感生电能,藉由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 支持所述RFID芯片351工作,并通过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传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身份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200。
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包括一发射端RFID线圈241和一RFID阅读装置242,其中所述RFID发射线圈241在通电情况下向外发射带有电能的无线电信号。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时,比如5cm-20cm时,所述RFID发射线圈241发射的电能使得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产生感生电能。优选地,所述RFID发射线圈241 周期性地发射所述无线电信号。
所述RFID芯片351通过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发送所述无线控制开关 100的身份地址信息至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的所述发射端RFID线圈241。所述RFID阅读装置242读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身份地址信息,和存储所述身份地址信息至所述处理系统220,其中所述处理系统220能够基于被存储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身份地址信息识别接收到的无线控制信号,以判断是否执行所述无线控制信号的控制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和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通过100KHZ-5GHZ中的任意频率进行数据交换。换言之,所述无线感应装置35的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接收的所述无线识别装置240的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和所述接收端RFID线圈352发射的所述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在100KHZ-5GHZ。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系统220可以但不限于一MCU,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被用于存储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身份地址信息,和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的无线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控制指令,以及传输所述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藉由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执行所述控制指令而控制电路中的至少一用电设备,比如灯具、电机、智能音响等。
所述终端设备2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源250,其中所述电源250电气连接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处理系统220、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以及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藉由所述电源250提供工作电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250 可以是外接于外界用电设备的直流或交流电能,或者所述电源250被实施为内置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电池装置。
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的所述驱动键10被按压时,所述自供电模块20被触发和产生脉冲电能。示例性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被按压时产生的1-5毫秒的脉冲电能。所述自供电模块20产生的脉冲电能被传输至所述通信模块30,其中所述通信模块30的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34将脉冲电能的持续地震荡,以延长所述脉冲电能的存在时间,以使所述脉冲电能延长供应时间到5-30毫秒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产生的电能的大小和存在的时间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34供电于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以供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以广播报文的方式发射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前导部分、MAC地址、业务信息、按键信息、校验码等数据段。值得一提的是,所述 MAC地址为自供电无线开关的身份(ID)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发射的所述控制信号的数据长度小于等于30字节,简言之,所述控制信号的数据信息为短码数据信息。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基于一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发射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自定义的通信协议为非标准的通讯协议。因此,标准的无线接收装置无法识别和处理所述控制信号的所述短码数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发射的所述控制信号的长度越短,则发射单帧所述控制信号的所述短码数据信息所需要的电能越小。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自供电模块20单次发电所产生的电能通过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34驱动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发射至少两次所述控制信号,以便提高控制信号的传输准确性,减少丢包率。
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和处理所述控制信号。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内置一短码解码单元,其中所述短码解码单元能够识别所述控制信号的所述短码数据信息,和处理得到所述控制信号中的所述按键信息,以便控制用电设备300的工作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短码解码单元被以OTA在线升级的方式或烧录的方式植入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 被实施为蓝牙接收芯片,其中所述短码解码单元被实施为存储于所述蓝牙接收芯片中的短码解码程序,藉由所述短码解码程序解析所述控制信号的所述短码数据信息。
当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 发射的所述控制信号,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传输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处理系统 220,以供所述处理系统220判断是否执行所述控制信号。所述处理系统220基于存储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是否为合法信息。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中的所述MAC地址信息与存储于所述处理系统220的身份信息相同时,所述处理系统220认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息为合法信息,和生成控制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的至少一控制指令。相反地,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中的MAC地址与存储于所述处理系统220的身份信息不同时,所述处理系统220认为所述控制信号为非法信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解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关系的方法。在一个时间窗口内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多次地贴近于所述终端设备200,藉由所述终端设备200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多次地识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从而使得所述终端设备200解除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配对关系。详细地说,当所述终端设备200在识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时,所述终端设备 200的所述处理系统220开启一时间窗口,比如5秒钟的时间段,其中在所述时间窗口内所述终端设备200识别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则藉由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处理系统220删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地址,以解除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配对连接关系。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一配对方法,其中所述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近距离地读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地址信息;和
(2)存储所述MAC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200的一处理系统220,以配对所述终端设备200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1)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记录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所述MAC地址信息至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一无线感应装置3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1)中,进一步包括:
以射频的方式周期性地发射携带电能的至少一无线电信号;
近距离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电信号,以产生感生电能,和传送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1)中,其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 35可以但不限于一RFID装置或NFC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配对方法中的所述步骤(2)后,可进一步包括步骤(3) 在一时间段内重复地贴近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于所述终端设备200,和删除存储于所述处理系统220的所述MAC地址信息,以接触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和所述终端设备200的配对关系。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21至图24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无线控制系统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无线控制系统包括一无线控制开关100和至少一终端设备200,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终端设备200,以使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 200配对地连接。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被按压,以自发电的方式发送至少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被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配对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 200接收,所述终端设备200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一用电设备300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设备200被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用电设备300,所述终端设备200可控制所述用电设备300的工作状态,比如灯具的开关,电动设备的功率的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不同的是,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终端设备200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不需要使用专门的机构实现配对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200通过检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射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实现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配对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射的控制信号被所述终端设备200接收,其中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距离影像所述终端设备200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示例性地,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近距离地靠近所述终端设备200时,比如20cm,所述终端设备200 接收到所述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约为-25dB;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远离所述终端设备200时,比如60m,所述终端设备200接收到所述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约为-102dB。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线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终端设备200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终端设备200是否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配对地连接;或者所述终端设备 200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测算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大致距离,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距离,判断所述终端设备200是否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配对地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200包括一无线通信装置210、一处理系统220、以及一控制执行装置230,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系统220,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能够接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控制信息,藉由所述处理系统220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判断是否执行控制操作。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系统220,当所述终端设备200 接收到与之配对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控制信息时,所述处理系统220生成和传输至少一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藉由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执行所述控制指令,比如控制灯具的开关、电机的转动速度、电力通断器的工作状态等。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包括一数据接收模块2110和一场强检测模块2120,其中所述数据接收模块2110接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数据文件,其中所述场强检测模块2120检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文件和所述信号强度信息传输至所述处理系统220,以供所述处理系统220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的数据文件和信号强度,判断是否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配对,或执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控制指令。
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处理系统220设置一信号强度判断阈值,比如-25dB,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检测的所述控制信号超过所述信号强度判断阈值 (-25dB)时,所述处理系统220可认定所述控制信号为一配对信号。当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在一个时间段内接受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配对信号时,藉由所述处理系统220执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地连接。
示例性地,当所述终端设备200在3秒的窗口时间内,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 的所述场强检测模块2120检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三次配对信号,所述处理系统220存储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地址信息,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配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终端设备200设置的所述窗口时间和识别所述配对信号的次数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使用者按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一次,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一次控制信号。那么,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在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200时,比如5cm-100cm的距离范围内,一个时间段内,比如1秒钟,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被按压一次或多次,所述终端设备200可认为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获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中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地址信息,和存储所述MAC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处理系统220,以实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配对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在被操作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的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以报文的方式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前导部分、MAC地址、业务信息、按键信息、校验码等数据段,其中MAC 地址为自供电无线开关的身份(ID)信息。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的所述数据接收模块2110接收所述无线发射模块33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处理系统220,以供所述处理系统220判断是否执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 的控制信号。
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和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完成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所述无线控制信号被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10接收,其中所述处理系统220基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所述无线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以控制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0的工作状态,比如控制灯具打开、调色、调光,控制窗帘电机打开或关闭窗帘等。
相应地,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和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完成后,在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位置操作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 100被按压和发射至少一控制信号。所述终端设备200基于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次数,判断是否解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和所述终端设备200的配对关系。示例性地,在3秒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200连续接收三次控制信号超过设定的信号强度阈值,比如-25dB时,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处理系统220删除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地址信息,以解除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配对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和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完成后,所述终端设备200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设定的信号强度阈值时,或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的次数少于设定的次数时,藉由所述终端设备200的所述处理系统220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动作控制指令,和控制所述控制执行装置23。
如图23和图24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无线控制开关100与至少一终端设备200的配对方法,其中所述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位置发送至少一控制信号;和
(b)获取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MAC地址信息,和存储所述MAC地址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200的一处理系统220,以配对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和所述终端设备200。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a)中,以自发电的方式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200,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 MAC地址信息。在本实用新型上述配对方法中,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步骤:在距离所述终端设备2005CM-100CM的位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在本实用新型上述配对方法中,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步骤:在一时间窗口内,连续地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a)和(b)之间,进一步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控制信号是否为一配对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之前进一步包括:设置一信号强度判断阈值,当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配对信号;当所述控制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动作指令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a)和(b)之间,进一步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测算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 100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之前进一步包括:设置一距离判断阈值,当测算得到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配对信号;当测算得到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距离判断阈值时,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动作指令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所述时间窗口中,检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所述配对信号的次数;和
设置一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基于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判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是否与所述终端设备200配对,当所述终端设备200检测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所述配对信号的次数大于所述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则判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与所述终端设备200;当所述终端设备200检测到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发送的所述配对信号的次数小于所述配对信号的数量阈值,则判断所述配对信号为动作控制指令。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对方法的所述步骤(b)可进一步包括步骤(c)在靠近于所述终端设备200的位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和删除所述终端设备中存储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所述MAC地址信息,以解除所述终端设备200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100的配对关系。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6)
1.一自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包括:
一摆动磁组;
一铁芯,其中所述摆动磁组被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铁芯;以及
至少一线圈,其中所述铁芯被保持于所述线圈,藉由所述摆动磁组的运动使得磁组的磁感线作用于所述铁芯,以使所述线圈产生感应电能;和
一联动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的所述摆动磁组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藉由所述联动装置驱动所述摆动磁组的上端和下端交替地与铁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摆动磁组包括一牵引端、一摆动臂、一永磁件、一第一导磁片以及一第二导磁片,其中所述牵引端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所述牵引端驱动所述摆动臂上下地移动,其中所述永磁件被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导通地设置于所述摆动臂,其中所述摆动臂驱动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交替地导通于所述铁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牵引端为一弹片,其中所述牵引端被所述联动装置驱动而蓄力地变形,藉由所述牵引端加快所述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磁组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磁组定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摆动臂的两端内侧,藉由所述磁组定位元件定位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磁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磁组固定装置夹持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的两端,以固定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于所述摆动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磁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磁组固定装置夹持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的两端,以固定所述第一导磁片和所述第二导磁片于所述摆动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电流输出元件,其中所述电流输出元件电气连接于所述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电流输出元件,其中所述电流输出元件电气连接于所述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联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和一第二驱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被相互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相互平衡地驱动所述发电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包括一第一触动杆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的两端一体地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一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触动杆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的两端一体地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和所述第二联动臂相互传动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包括一第一支点和一第一联动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包括一第二支点和一第二联动端,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联动所述第二联动端和基于所述第一支点所在转轴上下地翘动,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端联动所述第一联动端和基于所述第二支点所在的转轴上下地翘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支点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联动臂,所述第二支点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二触动杆基于所述第一支点和所述第二支点相互平衡地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复位元件,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联动装置的下方,在初始状态下,所述联动装置保持所述联动装置,当所述联动装置被按压后,所述复位元件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回复至初始状态,藉由所述联动装置带动所述发电装置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复位元件为一扭簧,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的下方,藉由所述复位元件驱动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向上地移动,和平衡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的受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基板,其中所述发电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基板,藉由所述基板固定地保持所述发电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的相对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具有一驱动槽,其中所述驱动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触动杆,其中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驱动槽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藉由所述第一驱动支架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上下地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具有一驱动槽,其中所述驱动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触动杆,其中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驱动槽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藉由所述第一驱动支架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上下地移动。
18.一无线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自供电模块;
一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被驱动而转化机械能为电能,和传输电能至所述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在通电情况下发射至少一控制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一通信电路板、至少一电源输入端以及至少一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藉由所述自供电,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在通电情况下生成和发射所述控制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电气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于所述电源输入端,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存储所述自供电模块传输的电能和延长所述对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供能时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感应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被存储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ID)地址或配对信息,以供终端设备通过识别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而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选自由RFID装置或NFC装置组成的任一感应装置组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任一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体主体、至少一固定扣,以及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模组容置腔,其中所述固定扣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方,所述固定扣以卡扣的方式固定所述自供电模块于所述模组容置腔。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进一步包括一驱动键,其中所述驱动键被可传动地保持在所述自供电模块的上方,所述驱动键受力按压所述联动装置,以使所述联动装置平衡移动的方式驱动所述发电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驱动键包括一驱动键主体和至少两个抵压端,所述抵压端被设置于所述驱动键主体的内侧,其中所述驱动键主体被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方,藉由所述壳体保持所述抵压端抵压于所述联动装置和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平衡地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60772.0U CN210090956U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60772.0U CN210090956U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90956U true CN210090956U (zh) | 2020-02-18 |
Family
ID=6948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60772.0U Active CN210090956U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9095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6123A (zh) * | 2020-08-14 | 2020-12-18 | 廖淑辉 | 超薄自供电无线开关及其方法与应用 |
CN112268569A (zh) * | 2020-10-15 | 2021-01-26 |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 |
WO2022217543A1 (zh) * | 2021-04-15 | 2022-10-20 | 武文静 | 自供电装置 |
-
2019
- 2019-06-06 CN CN201920860772.0U patent/CN2100909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6123A (zh) * | 2020-08-14 | 2020-12-18 | 廖淑辉 | 超薄自供电无线开关及其方法与应用 |
CN112268569A (zh) * | 2020-10-15 | 2021-01-26 |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 |
WO2022217543A1 (zh) * | 2021-04-15 | 2022-10-20 | 武文静 | 自供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90956U (zh) | 自供电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 | |
CN106647413B (zh) | 无源无线控制模组 | |
CN107911591B (zh) |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703657B (zh) | 自发电无线开关及其应用 | |
WO2017133211A1 (zh) | 自发电遥控器及其应用 | |
CN107357518B (zh) | 触摸产生指令及自供电的控制器 | |
CN107820714B (zh) | 带有电能产生装置的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 |
CN207398006U (zh) | 一种无源无线翘板开关 | |
CN210090955U (zh) | 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 | |
CN108171946B (zh) | 无线开关 | |
CN210983079U (zh) | 基于网关与自发电开关的交互系统 | |
CN106714625B (zh) | 晾晒装置 | |
CN110262324A (zh) | 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和配对方法 | |
CN210201918U (zh) | 呼叫系统及其自供电发射端 | |
KR102147403B1 (ko) | 마이크로 발전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멀티 스위치 | |
CN211928731U (zh) | 无源无线移动传感器及监控系统 | |
CN210091366U (zh) | 无线控制系统及其自供电发射装置 | |
CN210016521U (zh) | 呼叫系统及其自供电发射端 | |
CN111489541A (zh) | 无源无线移动传感器及监控系统和监控方法 | |
CN220066964U (zh) | 自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5440520B (zh) | 一种智能家居用开关面板 | |
CN110246316A (zh) | 自供电发射装置、无线控制系统及其无线控制方法 | |
CN215817874U (zh) | 一种无线门铃自发电装置 | |
CN210629322U (zh) |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 |
CN221240506U (zh) | 家用电器扩展系统、控制系统、移动终端和家用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