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745U -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745U
CN220065745U CN202321375375.7U CN202321375375U CN220065745U CN 220065745 U CN220065745 U CN 220065745U CN 202321375375 U CN202321375375 U CN 202321375375U CN 220065745 U CN220065745 U CN 220065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chamber
gas
outlet
fue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53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53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包括沿氢气的流通方向依次连通的气液分离部、氢循环泵、氢气存储部和引射器,气液分离部上设置有第一氢气入口和第一氢气出口,第一氢气入口用于连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出口,气液分离部能够分离出氢气,以使分离出的氢气经过第一氢气出口进入至氢循环泵,氢气存储部上还设置有补氢口,补氢口能够与外接的氢气存储机构连通,以向氢气存储部内注入氢气存储机构内的氢气,引射器用于将氢气存储部内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入口。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氢气供给装置无法兼顾引射器与氢循环泵的优点的问题。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供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反应后的氢气从电堆中排出时,废气内含有反应产生的水、未反应完全的氢气、以及从空气侧渗透过来的氮气以及少量的空气成分。从经济方面考虑,需要将未完全反应的氢气从产物废气中分离出来,继而参与后续的反应进行消耗。
氢气供给装置通常包括引射器和氢气循环泵,但是现有的氢气供给装置,其引射器和氢气循环泵大都是单独使用,其中引射器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无寄生功率,但在系统怠速及小功率运行下的氢循环效果不好。氢循环泵可以在系统全功率范围内良好循环氢气路介质,但存在寄生功率,且成本较高。现有的氢循环方式无法兼顾引射器与氢循环泵的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氢气供给装置无法兼顾引射器与氢循环泵的优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包括沿氢气的流通方向依次连通的气液分离部、氢循环泵、氢气存储部和引射器,气液分离部上设置有第一氢气入口和第一氢气出口,第一氢气入口用于连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出口,气液分离部能够分离出氢气,以使分离出的氢气经过第一氢气出口进入至氢循环泵,氢气存储部上还设置有补氢口,补氢口能够与外接的氢气存储机构连通,以向氢气存储部内注入氢气存储机构内的氢气,引射器用于将氢气存储部内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入口。
进一步地,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还包括:储水部,气液分离部与储水部连通,以使气液分离部分离出的液体排入至储水部;和/或,氢循环泵与储水部连通,以使氢循环泵产生的液体排入至储水部。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部包括第一排水口,储水部包括:第一水箱,气液分离部的第一排水口与第一水箱连通,以将气液分离部分离出的液体排入至第一水箱。
进一步地,氢循环泵包括第二排水口,储水部包括第二水箱,氢循环泵的第二排水口与第二水箱连通,以使氢循环泵内的液体排放至第二水箱内。
进一步地,氢气供给装置包括:集成座体,集成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相互独立且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气液分离部设置在第一腔室内,氢循环泵设置在第二腔室内,氢气存储部设置在第三腔室内,引射器设置在第四腔室内;盖板,设置在集成座体上,盖板用于对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进行封盖。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部的第一氢气出口朝向第二腔室设置;氢循环泵包括氢泵入氢口和氢泵出氢口,氢泵入氢口朝向第一腔室设置并与第一氢气出口连通,氢泵出氢口朝向第三腔室设置;氢气存储部包括第二氢气入口和第二氢气出口,第二氢气入口朝向第二腔室设置并与氢泵出氢口连通,第二氢气出口朝向第四腔室设置;引射器包括第三氢气入口和第三氢气出口,第三氢气入口朝向第三腔室设置并与第二氢气出口连通,第三氢气出口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部包括: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氢气入口和第一氢气出口;隔挡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位于第一氢气入口与第一氢气出口之间,隔挡组件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用于供气体流通的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隔挡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第一氢气入口和第一氢气出口的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倾斜设置,第一挡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一挡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第二挡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氮气出口,氮气出口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氮气出口用于排出气液分离部内的氮气。
进一步地,氢循环泵包括:第二壳体和叶轮,第二壳体设置有安装槽,叶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氢气流通槽,氢气流通槽沿叶轮的转动方向延伸,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氢泵入氢口和氢泵出氢口,氢泵入氢口、氢气流通槽和氢泵出氢口依次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氢气存储部,能够实现兼顾引射器与氢循环泵的优点的效果。具体地,氢气存储部内存储部分经过过滤后的氢气,当燃料电池高功率工作时,主要通过补氢口向引射器内补充新鲜的氢气,具体地,氢气存储机构存储的未经过循环反应的氢气经过补氢口后注入至氢气存储部,通过补氢口向氢气存储部内补充氢气存储机构内的氢气的同时,氢气存储部内本身存储的氢气也被通入至引射器内,氢循环泵辅助或停止工作,以降低系统寄生功率;当燃料电池低功率工作时,补氢口起到辅助补充氢气的作用,此时主要通过氢循环泵工作,以保证氢循环功能。传统技术方案中,引射器和氢循环泵单独工作,当燃料电池系统在不同功率的情况下工作时,可能会导致寄生功率高或者氢循环效果差的情况。本方案通过设置氢气存储部,且将补氢口设置在氢气存储部上,使得经过过滤后的氢气存储在氢气存储部内,且该部分氢气能与经过补氢口进入至氢气存储部内的氢气一同进入至引射器,上述设置使得本方案能够兼顾引射器无寄生功率以及氢循环泵循环效果优异的优点,能够使得本方案的氢气供给装置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且能够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情况切换不同的工作状态,兼顾了引射器和氢循环泵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的其中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循环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气存储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气液分离部;
101、第一氢气入口;102、第一氢气出口;103、氮气出口;1031、排氮阀;
11、第一壳体;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
20、氢循环泵;
201、氢泵入氢口;202、氢泵出氢口;
21、第二壳体;211、氢气流通槽;22、叶轮;
30、氢气存储部;31、高压喷针;32、流量控制阀;
301、补氢口;302、第二氢气入口;303、第二氢气出口;
40、引射器;
401、第三氢气入口;402、第三氢气出口;
51、第一水箱;52、第二水箱;53、第一阀门;
61、集成座体;62、盖板;
611、第一腔室;612、第二腔室;613、第三腔室;614、第四腔室;
7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包括沿氢气的流通方向依次连通的气液分离部10、氢循环泵20、氢气存储部30和引射器40,气液分离部10上设置有第一氢气入口101和第一氢气出口102,第一氢气入口101用于连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出口,气液分离部10能够分离出氢气,以使分离出的氢气经过第一氢气出口102进入至氢循环泵20,氢气存储部30上还设置有补氢口301,补氢口301能够与外接的氢气存储机构连通以向氢气存储部30内注入氢气存储机构的氢气,引射器40用于将氢气存储部30内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入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氢气存储部30,能够兼顾引射器40与氢循环泵20的优点。具体地,氢气存储部30内存储部分经过过滤后的氢气,当燃料电池高功率工作时,主要通过补氢口301向引射器40内补充新鲜的氢气,具体地,氢气存储机构存储的未经过循环反应的氢气经过补氢口301后注入至氢气存储部30,通过补氢口301向氢气存储部30内补充氢气存储机构内的氢气的同时,氢气存储部30内本身存储的氢气也被通入至引射器40内,氢循环泵20辅助或停止工作,以降低系统寄生功率;当燃料电池低功率工作时,补氢口301起到辅助补充氢气的作用,此时主要通过氢循环泵20工作,以保证氢循环功能。传统技术方案中,引射器40和氢循环泵20单独工作,当燃料电池系统在不同功率的情况下工作时,可能会导致寄生功率高或者氢循环效果差的情况。本方案通过设置氢气存储部30,且将补氢口301设置在氢气存储部上,使得经过过滤后的氢气存储在氢气存储部30内,且该部分氢气能与经过补氢口301进入至氢气存储部30内的氢气一同进入至引射器,上述设置使得本方案能够兼顾引射器40无寄生功率以及氢循环泵20循环效果优异的优点,能够使得本方案的氢气供给装置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且能够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情况切换不同的工作状态,兼顾了引射器40和氢循环泵20的优点。并且,本方案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还包括高压喷针31和流量控制阀32,高压喷针31设置在氢气存储部30上,高压喷针31的端部伸入至氢气存储部30内,并朝向引射器40的开口设置,流量控制阀32设置在高压喷针31上以调节高压喷针31的气压。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将外接的存储机构内的氢气通过高压喷针喷入至氢气存储部30以及引射器40内。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还包括储水部,气液分离部10与储水部连通,以使气液分离部10分离出的液体排入至储水部;和/或,氢循环泵20与储水部连通,以使氢循环泵20产生的液体排入至储水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部10以及氢循环泵20分别与储水部连通。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将气液分离部10分离出的液体排出到储水部,进而尽可能第减少进入至燃料电池中的氢气中的液体,保证燃料电池运行的稳定性,也能够便于将氢循环泵20内的液体排出到储水部,尽可能地减少进入至氢气存储部30内的液体,并且,上述设置能够减少在低温状态下氢循环泵20内积水结冰的情况,保证氢循环泵20在低温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部10包括第一排水口,氢循环泵20包括第二排水口,储水部包括第一水箱51、第二水箱52和第一阀门53。气液分离部10的第一排水口与第一水箱51连通,以将气液分离部10分离出的液体排入至第一水箱51。氢循环泵20的第二排水口与第二水箱52连通,以使氢循环泵20内的液体排放至第二水箱52内。第一阀门53设置在第一水箱51与第二水箱52之间,以使第一水箱51和第二水箱52相互连通或者隔断。上述设置,使得气液分离部10和氢循环泵20能够单独排水,互不干涉,减少循环气流干扰氢循环泵20气流循环的情况,保证气液分离部10和氢循环泵20排水的顺畅性。且第一阀门53依照实验标定频率定期开关,将第二水箱52内的水分排放至第一水箱51内。
如图1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氢气供给装置包括集成座体61和盖板62,其中,集成座体61的一侧设置有相互独立且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611、第二腔室612、第三腔室613和第四腔室614,所气液分离部10设置在第一腔室611内,氢循环泵20设置在第二腔室612内,氢气存储部30设置在第三腔室613内,引射器40设置在第四腔室614内。盖板62设置在集成座体61上,盖板62用于对第一腔室611、第二腔室612、第三腔室613和第四腔室614进行封盖。集成座体61和盖板62的设置,能够将气液分离部10、氢循环泵20、氢气存储部30和引射器40均设置在集成座体61上,保证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部10、氢循环泵20、氢气存储部30和引射器40分别与集成座体61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便于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上述部件,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燃料电池,提升本装置的适应性。
如图5所示,本方案对第一腔室611、第二腔室612、第三腔室613和第四腔室614的具体布置位置和具体形状均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集成座体61大致成一个矩形壳装结构,集成座体61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腔室611、第二腔室612、第三腔室613和第四腔室614均成矩形结构,第一腔室611和第三腔室613的分布方向与第二腔室612与第四腔室614的分布方向相同均为第一方向,第一腔室611和第三腔室613位于第二腔室612的同一侧,第一腔室611和第二腔室612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三腔室613的远离第一腔室611的一端凸出第二腔室612设置,第四腔室614位于第三腔室613的靠近第二腔室612的一侧,第三腔室613和第四腔室614沿第二方向分布,第四腔室614的远离第二腔室612的一端与第三腔室613的远离第一腔室611的一端平齐。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结构紧凑性,使得本装置实现小型化,并且便于将本装置安装至燃料电池系统中。
如图3至图8所示,具体地,气液分离部10的第一氢气出口102朝向第二腔室612设置;氢循环泵20包括氢泵入氢口201和氢泵出氢口202,氢泵入氢口201朝向第一腔室611设置并与第一氢气出口102连通,氢泵出氢口202朝向第三腔室613设置;氢气存储部30包括第二氢气入口302和第二氢气出口303,第二氢气入口302朝向第二腔室612设置并与氢泵出氢口202连通,第二氢气出口303朝向第四腔室614设置;引射器40包括第三氢气入口401和第三氢气出口402,第三氢气入口401朝向第三腔室613设置并与第二氢气出口303连通,第三氢气出口402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入口连通。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各个直接相互连通的开口结构之间具有最小的间距,减小氢气流通的路径长度,保证氢气流通的顺畅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具体地,气液分离部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隔挡组件。第一壳体11设置有第一氢气入口101和第一氢气出口102。隔挡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且位于第一氢气入口101与第一氢气出口102之间,隔挡组件与第一壳体11之间形成用于供气体流通的通道。燃料电池循环后的氢气经过第一氢气入口101进入至气液分离部10内,经过隔挡组件的分离作用,大部分的水被隔挡组件隔挡至气液分离部10内,并排出至第一水箱51内。气体成分经过第一氢气出口102排出气液分离部10并进入至氢循环泵20内进行循环。第一壳体11和隔挡组件的设置,其结构简单,能够利用气相成分与液相成分重量不同的特性,实现气液分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形状与第一腔室611相适配,第一壳体11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腔室611内。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实现更换不同结构以及规格的气液分离部10,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氢气循环。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分布方向与第一腔室611至第二腔室612的分布方向相同,第一氢气入口101设置在第一侧壁上且位于第一侧壁的远离第三腔室613的一端,第一氢气出口102设置在第二侧壁上且位于第二侧壁的靠近第四腔室614的一端。隔挡组件包括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沿第一氢气入口101和第一氢气出口102的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均倾斜设置,第一挡板1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一挡板1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侧壁上的远离第一氢气出口102的方向倾斜,且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第二挡板1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第二挡板13的另一端朝向第一侧壁上的远离第一氢气入口101的方向倾斜,且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沿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第一侧壁的投影在第二侧壁上。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壳体11和隔挡组件之间形成迷宫结构,能够便于实现气相成分流通至第一氢气出口102处,且保证液相成分被阻挡在第一壳体11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箱51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远离第三腔室613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水箱51更加靠近第一氢气入口101,能够便于实现水分及时地排出至第一水箱51内。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上还设置有氮气出口,氮气出口位于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之间,氮气出口用于排出气液分离部10内的氮气。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还包括排氮阀1031,排氮阀1031设置在盖板62上,并与氮气出口连通,以控制氮气出口的状态。混杂有水分和氮气的反应气体进入至气液分离部10内后,通过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可实现气体与液体分离的作用,水分的重量较大,会沿着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的表面流至第一壳体11的远离第三腔室613的一侧并流入至第一水箱51内。由于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氮气会滞留在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之间,并通过氮气出口排出气液分离部10,而氢气会经过第二挡板13进入至第一氢气出口102处并排出至氢循环泵20内。上述设置,其能够在不增加额外部件的情况下,顺利地将氮气排出气液分离部10。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具体地,氢循环泵20包括第二壳体21和叶轮22,第二壳体21设置有安装槽,叶轮22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氢气流通槽211,氢气流通槽211沿叶轮22的转动方向延伸,第二壳体21上还设置有氢泵入氢口201和氢泵出氢口202,氢泵入氢口201、氢气流通槽211和氢泵出氢口202依次连通。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70,驱动电机70设置在盖板62的远离集成座体61的一侧,且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轴穿入至第二壳体21内并与叶轮22驱动连接。驱动电机70上设置有电机散热翅片,以对驱动电机70进行散热,保证驱动电机70正常运行。具体地,氢循环泵20在运行状态下对反应后的氢气进行增压后,通过氢泵出氢口202输送至氢气存储部30;氢循环泵20停机状态下反应后的氢气经过叶轮的间隙流动,通过氢泵出氢口202输送至氢气存储部30。
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52设置在第二壳体21的远离第四腔室614的一侧,且第二壳体21与第二水箱52连通,以将第二壳体21内的水分排放至第二水箱52内。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结构的紧凑性,且能够提升第二壳体21内的水分排放至第二水箱52内的便捷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氢气的流通方向依次连通的气液分离部(10)、氢循环泵(20)、氢气存储部(30)和引射器(40),所述气液分离部(10)上设置有第一氢气入口(101)和第一氢气出口(102),所述第一氢气入口(101)用于连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出口,所述气液分离部(10)能够分离出氢气,以使分离出的氢气经过所述第一氢气出口(102)进入至所述氢循环泵(20),所述氢气存储部(30)上还设置有补氢口(301),所述补氢口(301)能够与外接的氢气存储机构连通,以向所述氢气存储部(30)内注入氢气存储机构的氢气,所述引射器(40)用于将所述氢气存储部(30)内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还包括:
储水部,所述气液分离部(10)与所述储水部连通,以使所述气液分离部(10)分离出的液体排入至所述储水部;和/或,所述氢循环泵(20)与所述储水部连通,以使所述氢循环泵(20)产生的液体排入至所述储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10)包括第一排水口,所述储水部包括:
第一水箱(51),所述气液分离部(10)的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水箱(51)连通,以将所述气液分离部(10)分离出的液体排入至所述第一水箱(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循环泵(20)包括第二排水口,所述储水部包括:
第二水箱(52),所述氢循环泵(20)的第二排水口与所述第二水箱(52)连通,以使所述氢循环泵(20)内的液体排放至所述第二水箱(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供给装置包括:
集成座体(61),所述集成座体(61)的一侧设置有相互独立且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611)、第二腔室(612)、第三腔室(613)和第四腔室(614),所气液分离部(1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611)内,所述氢循环泵(2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612)内,所述氢气存储部(30)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613)内,所述引射器(40)设置在所述第四腔室(614)内;
盖板(62),设置在所述集成座体(61)上,所述盖板(62)用于对所述第一腔室(611)、所述第二腔室(612)、所述第三腔室(613)和所述第四腔室(614)进行封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分离部(10)的第一氢气出口(102)朝向所述第二腔室(612)设置;
所述氢循环泵(20)包括氢泵入氢口(201)和氢泵出氢口(202),所述氢泵入氢口(201)朝向所述第一腔室(611)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氢气出口(102)连通,所述氢泵出氢口(202)朝向所述第三腔室(613)设置;
所述氢气存储部(30)包括第二氢气入口(302)和第二氢气出口(303),所述第二氢气入口(302)朝向所述第二腔室(612)设置并与所述氢泵出氢口(202)连通,所述第二氢气出口(303)朝向所述第四腔室(614)设置;
所述引射器(40)包括第三氢气入口(401)和第三氢气出口(402),所述第三氢气入口(401)朝向所述第三腔室(613)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氢气出口(303)连通,所述第三氢气出口(402)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10)包括:
第一壳体(11),设置有所述第一氢气入口(101)和所述第一氢气出口(102);
隔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氢气入口(101)与所述第一氢气出口(102)之间,所述隔挡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形成用于供气体流通的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隔挡组件包括:
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所述第一挡板(12)和所述第二挡板(13)沿所述第一氢气入口(101)和所述第一氢气出口(102)的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挡板(12)和所述第二挡板(13)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挡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挡板(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挡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还设置有氮气出口,所述氮气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2)和所述第二挡板(13)之间,所述氮气出口用于排出所述气液分离部(10)内的氮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循环泵(20)包括:
第二壳体(21)和叶轮(22),所述第二壳体(21)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叶轮(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氢气流通槽(211),所述氢气流通槽(211)沿所述叶轮(22)的转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壳体(21)上还设置有氢泵入氢口(201)和氢泵出氢口(202),所述氢泵入氢口(201)、所述氢气流通槽(211)和所述氢泵出氢口(202)依次连通。
CN202321375375.7U 2023-05-31 2023-05-31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Active CN220065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5375.7U CN220065745U (zh) 2023-05-31 2023-05-31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5375.7U CN220065745U (zh) 2023-05-31 2023-05-31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745U true CN22006574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5375.7U Active CN220065745U (zh) 2023-05-31 2023-05-31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2903B1 (ko) 연료전지차량용 통합형 수소재순환블로워
US8281813B2 (en) Coolant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fuel cell vehicle
US20030211374A1 (en) Fuel cell stack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fuel cell system with such a fuel cell stack
KR101134645B1 (ko) 수소연료전지 차량용 수소연료 공급 조절장치
KR20150089449A (ko) 이젝터 기능을 가지는 연료전지 스택 매니폴드
US20150072259A1 (en) Fuel cell system
CN220065745U (zh) 燃料电池用氢气供给装置
CN21108841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N1323454C (zh) 燃料电池装置
CN212230534U (zh) 集成温控功能的引射器
CN100359735C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208580807U (zh) 集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装置
US20180166714A1 (en) Fuel cell system
CN212625676U (zh) 车用燃料电池的集成式空气系统和车用燃料电池
CN101861672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21849551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9086010U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219583942U (zh) 水壶及车辆冷却系统
CN115288888B (zh) 废气再循环智能控制系统
CN207073437U (zh) 一种egr阀的自锁防尘盖
CN215184092U (zh) 一种集成泄压阀和关断阀的引射器
CN21746467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451917U (zh) 燃料箱用压力阀
JP4350191B2 (ja) 立型水中電動ポンプ
JP2006233790A (ja) 自吸式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