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594U -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594U
CN220065594U CN202321440678.2U CN202321440678U CN220065594U CN 220065594 U CN220065594 U CN 220065594U CN 202321440678 U CN202321440678 U CN 202321440678U CN 220065594 U CN220065594 U CN 220065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pile head
head copper
circuit break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06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中强
雷鸿健
刘奇鑫
秦治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06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至少一相与断路器主回路对应设置的桩头铜排组,桩头铜排组包括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均包括用于与断路器主回路连接的安装部和用于与用户主回路连接的连接部,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中的一者用于进线,另一者用于出线。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对应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在XY平面上的投影错位设置,以使进出线位置错开,且两个连接部的至少一者在Z方向上朝远离另一者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大,增加了散热空间,降低了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之间的热辐射,有效控制了断路器温升。

Description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低压框架断路器承载额定电流200A-7500A不等,断路器需在有限空间内承载较大电流,且温升不能超过标准要求值。
如图1所示,为承载额定电流3200A的三相断路器的铜排结构示意图,每相主回路对应的铜排结构均包括上铜排10′和下铜排20′,上铜排10′和下铜排20′中的一个用于进线,另一个用于出线,上铜排10′和下铜排20′的一端均与断路器壳架30′上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上铜排10′和下铜排20′的另一端均用于连接用户主回路铜排。图1中上铜排10′和下铜排20′均设置为双拼形式(即采用两个铜排板叠设),增大铜排与用户铜排的搭接面积,而且,上铜排10′和下铜排20′错开,以减少二者之间的热辐射,以达到降低温升的目的。
若在上述断路器壳架30′的基础上进行扩容,例如扩容至4000A(4000A等级的断路器目前市面上少有),由于4000A的断路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更多,上述铜排结构的散热方案已经无法达到要求。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案是在更大电流等级的断路器壳架30′的基础上制作4000A的断路器,例如在电流等级7500A的断路器壳架30′上制作,由于壳架的尺寸较大,在其上布置的铜排结构散热空间更大,使得温升达到要求。
然而,由于采用了更大尺寸的断路器壳架30′,所扩容的断路器成本也随之上升,而且,扩容后的断路器体积较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将其安装在电控柜内占用空间也较大,影响柜内其他元件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能够在不改变断路器壳架的基础上,提高断路器的散热效果,使断路器的温升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至少一相与断路器主回路对应设置的桩头铜排组,所述桩头铜排组包括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所述上桩头铜排和所述下桩头铜排均包括用于与断路器主回路连接的安装部和用于与用户主回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上桩头铜排和所述下桩头铜排中的一者用于进线,另一者用于出线;
所述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对应的所述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在XY平面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所述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所述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在Z方向上朝远离另一者的方向倾斜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沿X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相所述桩头铜排组,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中的至少一个上桩头铜排和/或至少一个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沿X方向向外偏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中的至少一个上桩头铜排和/或至少一个下桩头铜排包括第一折弯板;
所述第一折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过渡板以及第一连接板,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均呈钝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在X方向上正对或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朝Z方向偏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位于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之间的所述上桩头铜排和所述下桩头铜排均包括第二折弯板;
所述第二折弯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在X方向上正对或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板朝Z方向偏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三相所述桩头铜排组,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中,其中一相的上桩头铜排包括所述第一折弯板,另一相的下桩头铜排包括所述第一折弯板,其余两个所述上桩头铜排均包括所述第二折弯板,且呈镜像对称设置,其余两个所述下桩头铜排均包括所述第二折弯板,且呈镜像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桩头铜排包括相叠设的多个第一折弯板或相叠设的多个第二折弯板;和/或,
所述下桩头铜排包括相叠设的多个第一折弯板或相叠设的多个第二折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一折弯板中,靠近断路器壳架的所述第一折弯板的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预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预装孔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贯穿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一折弯板的第一安装板,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和/或,
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还包括第三紧固件和第四紧固件,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板中,靠近断路器壳架的所述第二折弯板的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预装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预装孔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所述第四紧固件贯穿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板的第二安装板,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垂直于所述安装部,每相所述桩头铜排组中,所述上桩头铜排的安装部和所述下桩头铜排的安装部在Z方向上正对设置;所述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所述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上桩头铜排的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或者,所述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所述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上桩头铜排的安装部的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上和/或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散热件;
和/或,所述上桩头铜排的顶端不超过断路器壳架的顶面;
和/或,所述下桩头铜排的底端不超过断路器壳架的底面。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铜排结构及包含该铜排结构的断路器,桩头铜排组用于连接断路器主回路和用户主回路,实现用户主回路的开合,以及能够对用户主回路进行过载保护等。桩头铜排组的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均通过各自的连接部与用户主回路连接,分别用于进线和出线。由于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对应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在XY平面上的投影错位,即,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错开,减少了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之间的热辐射。而且,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朝远离另一者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上桩头铜排的连接部和下桩头铜排的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即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加了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的散热空间,降低了上桩头铜排和下桩头铜排之间的热辐射,对铜排结构温升的降低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该断路器铜排结构在不改变断路器壳架的基础上,通过增大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断路器的散热效果,能够在不改变壳架尺寸的基础上实现断路器的扩容,并使扩容后断路器的温升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A相上桩头铜排与散热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A相上桩头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C相下桩头铜排与散热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C相上桩头铜排与散热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C相上桩头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A相下桩头铜排与散热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A相下桩头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第二折弯板的折弯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第二折弯板的折弯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的侧视图;
图14是现有技术中桩头铜排组的相间距和进出线之间间距的尺寸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桩头铜排组的相间距和进出线之间间距的尺寸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铜排结构的正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0′、上铜排;20′、下铜排;30′、断路器壳架。
图2至图18中:
1000、壳架;1100、铜排安装架;1110、铜排安装区;1200、安装侧架;
2000、铜板;
100、桩头铜排组;
110、上桩头铜排;120、下桩头铜排;
10、安装部;20、连接部;
1、第一折弯板;2、第二折弯板;3、第二紧固件;4、第三紧固件;5、第四紧固件;6、散热件;
11、第一安装板;12、过渡板;13、第一连接板;
21、第二安装板;22、第二连接板;
211、第二预装孔;221、凹槽;
61、散热底板;62、散热片;6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若在某一电流等级断路器的基础上进行扩容,则由于扩容后的断路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更多,导致原有铜排结构的散热达不到设计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更大电流等级的断路器壳架进行制作,虽然能够使温升达到要求,但断路器壳架的尺寸较大,导致成本增加,也不利于运输以及在电柜内的安装。
基于上述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铜排结构及包含该铜排结构的断路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方位,采用两两互相垂直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进行说明。
断路器包括壳架1000和设置于壳架1000内的触头系统,触头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别连接一个主隔离触头。壳架1000上设置有铜排安装架1100,主隔离触头设置于铜排安装架1100上。
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至少一相与断路器主回路对应设置的桩头铜排组100,断路器主回路的相数与桩头铜排组100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桩头铜排组100用于连接断路器主回路和用户主回路,实现用户主回路的开合,以及能够对用户主回路进行过载保护等。
参见图2和图3,桩头铜排组100包括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均包括相连的安装部10和连接部20,安装部10通过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实现与断路器主回路的电连接,连接部20用于与用户主回路的铜排连接。即,动触头和静触头各自通过一个主隔离触头与对应的上桩头铜排110或下桩头铜排120连接,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均通过各自的连接部20与用户主回路连接,分别实现进线和出线。
本实施例中,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对应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在XY平面上的投影错位,即,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错开,减少了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之间的热辐射。而且,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中的至少一者在Z方向上朝远离另一者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即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加了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散热空间,降低了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之间的热辐射,对铜排结构温升的降低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该断路器铜排结构在不改变断路器壳架1000的基础上,通过增大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断路器的散热效果,能够在不改变壳架1000尺寸的基础上实现断路器的扩容,并使扩容后断路器的温升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具体地,可以是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向远离下桩头铜排120连接部20的方向倾斜延伸,也可以是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向远离上桩头铜排110连接部20的方向倾斜延伸,还可以是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均能增大进出线位置在Z方向上的距离。
示例性地,断路器为多相断路器,包括多相主回路,用于连接多相电源,相应地,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多相桩头铜排组100,多相桩头铜排组100沿X方向间隔设置。在多相断路器上,最外侧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至少一个上桩头铜排110和/或至少一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沿X方向向外偏移,使得最外侧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之间的间距得以增大,增加了散热空间,降低了相与相之间的热辐射,散热效果得到改善。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图16以及图17,以三相断路器为例,包括三相主回路,分别用于连接A、B、C三相电源,每相主回路均包括对应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每相主回路的动触头和静触头通过各自的主隔离触头与对应的桩头铜排连接。参照图中的方位,自左至右分别为A相桩头铜排组100、B相桩头铜排组100和C相桩头铜排组100,参见图16和图17,A相桩头铜排组100中,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沿X方向向外偏移,以增大最外侧两个上桩头铜排110之间的距离,增大散热空间;C相桩头铜排组100中,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沿X方向向外偏移,以增大最外侧两个下桩头铜排120之间的距离,增大散热空间,减少相与相之间的热辐射。
参见图14,铜排安装架1100上设置有铜排安装区1110,用于容纳安装部10,对于三相断路器,铜排安装架1100上设置有两排三列铜排安装区1110,用于安装A、B、C三相桩头铜排组100中三个上桩头铜排110和三个下桩头铜排120的安装部10。
可选地,在多相断路器中,最外侧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至少一个上桩头铜排110和/或至少一个下桩头铜排120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折弯板1。参见图4、图5以及图6,第一折弯板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1、过渡板12以及第一连接板13。安装部10包括第一安装板11,连接部20包括第一连接板13,即,第一安装板11用于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第一连接板13用于与对应的主回路铜排连接。第一连接板13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1,过渡板12与第一安装板11和第一连接板13均呈钝角设置,以实现第一连接板13在X方向上相对第一安装板11的偏移。对于多相断路器,最外侧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至少一个上桩头铜排110和/或至少一个下桩头铜排120包括第一折弯板1,实现相与相之间间距的增大。即,第一折弯板1通过采用双段折弯的结构,能够实现桩头铜排组100相间距的增大。
示例性地,参见图3,A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上桩头铜排110以及C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下桩头铜排120采用第一折弯板1,使得最外侧两个上桩头铜排110之间的间距增大、最外侧两个下桩头铜排120之间的间距增大。
更为具体地,作为第一种第一折弯板1,如图4、图5和图17所示,其第一连接板13相对第一安装板11朝Z方向偏位,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13在Z方向上的倾斜延伸。作为第二种第一折弯板1,如图6所示,其第一连接板13在X方向上与第一安装板11正对。
对于多相断路器,位于最外侧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之间的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均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二折弯板2,参见图7、图8、图9以及图10,第二折弯板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二安装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安装部10包括第二安装板21,连接部20包括第二连接板22,即,第二安装板21用于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第二连接板22用于与对应的主回路铜排连接。第二折弯板2为单段折弯结构。中间的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采用第二折弯板2能够节省用材。若在最外侧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之间采用第一折弯板1,不仅无法起到增大最外侧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之间间距的效果,还增加了用料。
更为具体地,作为第一种第二折弯板2,如图7和图8所示,其第二连接板22相对第二安装板21朝Z方向偏位,从而实现第二连接板22在Z方向上的倾斜延伸。作为第二种第二折弯板2,如图9和图10所示,其第二连接板22在X方向上与第二安装板21正对。
为便于断路器的包装运输、安装等,上桩头铜排110的顶端不超过断路器壳架1000的顶面,下桩头铜排120的底端不超过断路器壳架1000的底面,如图13所示,避免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超过壳架1000端面而增大断路器的占用空间。
示例性地,参见图3和图17,A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上桩头铜排110采用第一种第一折弯板1,下桩头铜排120采用第二种第二折弯板2;B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上桩头铜排110采用第一种第二折弯板2,下桩头铜排120采用第二种第二折弯板2;C相桩头铜排组100中的上桩头铜排110采用第一种第二折弯板2,下桩头铜排120采用第二种第一折弯板1。
即,三个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相对三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朝Z方向倾斜延伸(参照图3中的方位为向上倾斜延伸),使得进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三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均沿Y方向延伸而不向下倾斜延伸,避免超过断路器壳架1000的底面。
进一步地,B相桩头铜排组100的上桩头铜排110和C相桩头铜排组100的上桩头铜排110且呈镜像对称设置,以使该两个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最大,减少热辐射,改善散热效果。而A相桩头铜排组100的上桩头铜排110中,由于连接部20沿X方向向外偏移,使得该连接部20与B相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优选地,三个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之间的间距一致。A相桩头铜排组100的下桩头铜排120和B相桩头铜排组100的下桩头铜排120且呈镜像对称设置,以使该两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最大。而C相桩头铜排组100的下桩头铜排120中,由于连接部20沿X方向向外偏移,使得该连接部20与B相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优选地,三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之间的间距一致。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板1和第二折弯板2均采用铜板2000折弯成型。第一种第一折弯板1和第一种第二折弯板2采用菱形的铜板2000折弯成型(称为异形折弯),第二种第一折弯板1和第二种第二折弯板2采用矩形的铜板2000折弯成型(称为普通折弯)。
示例性地,参见图11,采用矩形的铜板2000按照图中虚线折弯线进行折弯,得到第二种第二折弯板2。参见图12,采用菱形的铜板2000按照图中虚线折弯线进行折弯,得到第一种第二折弯板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异形折弯形成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2沿Z方向倾斜延伸,因此用材更多,相对普通折弯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2的重量更大。
可选地,所有上桩头铜排110和所有下桩头铜排120均采用双拼(即叠设)的结构形式。A相上桩头铜排110为叠设的两个第一种第一折弯板1,C相下桩头铜排120为叠设的两个第二种第一折弯板1。B相上桩头铜排110和C相上桩头铜排110均为叠设的两个第一种第二折弯板2,A相下桩头铜排120和B相下桩头铜排120均为叠设的两个第二种第二折弯板2。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均采用双拼形式,增大了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与用户铜排的搭接面积,有效降低温升。
可以理解的是,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也可采用三个叠设的折弯板或者更多数量的折弯板,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即可。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各自包括的折弯板的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
可选地,断路器铜排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3,相叠设的两个第一折弯板1中,靠近断路器壳架1000的第一折弯板1的第一安装板11上设置有第一预装孔,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预装孔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第二紧固件3贯穿相叠设的两个第一折弯板1的第一安装板11,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在安装相叠设的两个第一折弯板1时,可使用第一紧固件先连接外侧的第一折弯板1,再使用第二紧固件3将另一个第一折弯板1叠设固定在安装好的第一折弯板1的内侧,降低安装难度。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3均为螺钉。
可选地,断路器铜排结构还包括第三紧固件4和第四紧固件5,相叠设的两个第二折弯板2中,靠近断路器壳架1000的第二折弯板2的第二安装板21上设置有第二预装孔211(如图8所示),第三紧固件4穿设于第二预装孔211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第四紧固件5贯穿相叠设的两个第二折弯板2的第二安装板21,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在安装相叠设的两个第二折弯板2时,可使用第三紧固件4先连接外侧的第二折弯板2,再使用第四紧固件5将另一个第二折弯板2叠设固定在安装好的第二折弯板2的内侧,降低安装难度。第三紧固件4和第四紧固件5均为螺钉。
如图7和图8所示,为C相上桩头铜排110的示意图,外侧第二折弯板2的第二安装板21上设置有第二预装孔211,第三紧固件4能够穿过第二预装孔211并螺纹旋拧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以预先完成外侧第二折弯板2的安装。内侧第二折弯板2的第二安装板21上设置有凹槽221,第三紧固件4的头部位于该凹槽221内,第三紧固件4和凹槽221的配合能够定位内侧第二折弯板2的安装位置,使内侧第二安装板21上的安装孔与外侧第二安装板21上的安装孔快速对正。
本实施例中,可最先安装A相上桩头铜排110和C相下桩头铜排120,此时其余桩头铜排均未安装,操作空间较大,可采用第二紧固件3同时安装叠设的两个第一种第一折弯板1。B相上桩头铜排110和C相上桩头铜排110可通过第二预装孔211先后安装叠设的两个第一种第二折弯板2。A相、B相两个下桩头铜排120由于采用普通折弯的第二折弯板2,其重量相对轻便,安装难度相对较低,可采用第四紧固件5同时安装叠设的两个第二种第二折弯板2,加快安装速度。
对于多相断路器,其铜排结构包括沿X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相桩头铜排组100,则多个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多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在XY平面上的投影错位设置,使得多个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多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之间的热辐射均得以降低。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三相断路器中,三个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三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在XY平面上的投影依次交替设置。
采用双拼形式的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中,相叠设的两个第一安装板11、相叠设的两个第二安装板21,构成对应桩头铜排的安装部10;相叠设的两个第一连接板13、相叠设的两个第二连接板22构成对应桩头铜排的连接部20。连接部20垂直于安装部10,参见图17,每相桩头铜排组100中,上桩头铜排110的安装部1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安装部10在Z方向上正对设置。
作为实现进出线位置错位的一种方案,每相桩头铜排组100中,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分别位于上桩头铜排110的安装部10的相对两侧,参见图17,如B相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二者的连接部20分设于上桩头铜排110安装部10的左右两侧,得以实现两个连接部20的错位。
作为实现进出线位置错位的另一种方案,每相桩头铜排组100中,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分别位于上桩头铜排110的安装部10的同一侧,且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或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向远离自身安装部10的方向偏移错位。参见图17,如A相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以及C相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其中一者采用叠设的第一折弯板1,另一者采用叠设的第二折弯板2,实现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之间的错位。
对于单相断路器,其仅包括一相主回路,用于连接一相电源,相应地,断路器铜排结构仅包括对应设置的一个上桩头铜排110和一个下桩头铜排120。示例性地,单相断路器的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均可采用相叠设的第一折弯板1,具体地,上桩头铜排110为图17中A相上桩头铜排110,下桩头铜排120为图17中C相下桩头铜排120,使得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在X方向上错开更大距离。或者,单相断路器的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中的一者采用第一折弯板1,另一者采用第二折弯板2,例如,上桩头铜排110为图17中A相上桩头铜排110,下桩头铜排110为图17中B相下桩头铜排120。
在其他的单相和多相断路器中,可采用上述两种方案实现进出线位置之间的错位,减少进出线位置之间的热辐射,改善散热效果。
参见图14,为3200A电流等级的断路器壳架1000的示意图。若将连接部20设置于主隔离触头的中心位置(即铜排安装区1110的中心位置),则相邻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之间的间距为115mm,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中心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32mm。采用本实施例的铜排结构后,参见图15,相邻两相桩头铜排组100之间的间距为165mm,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中心和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67mm,不仅增加了相与相之间的间距,还增大了进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使得散热空间得以扩大,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之间的热辐射减少,使铜排结构温升得到有效控制。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0上选择性地设置有散热件6,参见图4、图7和图16,所有上桩头铜排110的安装部10上均设置有散热件6,能够将对应触头的温度更好的传递出来并进行散热。参见图4和图6,对于A相上桩头铜排110和C相下桩头铜排120,其第一折弯板1的过渡板1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件6。参见图3,所有连接部20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件6。上述散热件6的布置方案有效保证了散热效果,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布置散热件6。
参见图18,散热件6包括散热底板61和设置于散热底板61上的多个散热片62,保证散热面积足够大。多个散热片62上还设置有用于避让紧固螺钉的缺口63,便于散热件6的安装。
参见图2和图3,壳架1000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安装侧架1200,用于运输过程中固定断路器或者通过该安装侧架1200将断路器安装至电柜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相与断路器主回路对应设置的桩头铜排组(100),所述桩头铜排组(100)包括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上桩头铜排(110)和下桩头铜排(120),所述上桩头铜排(110)和所述下桩头铜排(120)均包括用于与断路器主回路连接的安装部(10)和用于与用户主回路连接的连接部(20),所述上桩头铜排(110)和所述下桩头铜排(120)中的一者用于进线,另一者用于出线;
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对应的所述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在XY平面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所述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中的至少一者在Z方向上朝远离另一者的方向倾斜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沿X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相所述桩头铜排组(100),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100)中的至少一个上桩头铜排(110)和/或至少一个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沿X方向向外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100)中的至少一个上桩头铜排(110)和/或至少一个下桩头铜排(120)包括第一折弯板(1);
所述第一折弯板(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1)、过渡板(12)以及第一连接板(13),所述安装部(10)包括所述第一安装板(11),所述连接部(20)包括所述第一连接板(13);
所述第一连接板(13)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所述过渡板(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所述第一连接板(13)均呈钝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在X方向上正对或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11)朝Z方向偏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100)之间的所述上桩头铜排(110)和所述下桩头铜排(120)均包括第二折弯板(2);
所述第二折弯板(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二安装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所述安装部(10)包括所述第二安装板(21),所述连接部(20)包括所述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1)在X方向上正对或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板(21)朝Z方向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包括三相所述桩头铜排组(100),最外侧两相所述桩头铜排组(100)中,其中一相的上桩头铜排(110)包括所述第一折弯板(1),另一相的下桩头铜排(120)包括所述第一折弯板(1),其余两个所述上桩头铜排(110)均包括所述第二折弯板(2),且呈镜像对称设置,其余两个所述下桩头铜排(120)均包括所述第二折弯板(2),且呈镜像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桩头铜排(110)包括相叠设的多个第一折弯板(1)或相叠设的多个第二折弯板(2);和/或,
所述下桩头铜排(120)包括相叠设的多个第一折弯板(1)或相叠设的多个第二折弯板(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3),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一折弯板(1)中,靠近断路器壳架(1000)的所述第一折弯板(1)的第一安装板(11)上设置有第一预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预装孔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3)贯穿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一折弯板(1)的第一安装板(11),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和/或,
所述断路器铜排结构还包括第三紧固件(4)和第四紧固件(5),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板(2)中,靠近断路器壳架(1000)的所述第二折弯板(2)的第二安装板(21)上设置有第二预装孔(211),所述第三紧固件(4)穿设于所述第二预装孔(211)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所述第四紧固件(5)贯穿相叠设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板(2)的第二安装板(21),并与对应的主隔离触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20)垂直于所述安装部(10),每相所述桩头铜排组(100)中,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安装部(10)和所述下桩头铜排(120)的安装部(10)在Z方向上正对设置;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所述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分别位于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安装部(10)的相对两侧;
或者,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连接部(20)和所述下桩头铜排(120)的连接部(20)分别位于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安装部(10)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上和/或所述连接部(2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散热件(6);
和/或,所述上桩头铜排(110)的顶端不超过断路器壳架(1000)的顶面;
和/或,所述下桩头铜排(120)的底端不超过断路器壳架(1000)的底面。
10.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铜排结构。
CN202321440678.2U 2023-06-07 2023-06-07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Active CN220065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0678.2U CN220065594U (zh) 2023-06-07 2023-06-07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0678.2U CN220065594U (zh) 2023-06-07 2023-06-07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594U true CN22006559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5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0678.2U Active CN220065594U (zh) 2023-06-07 2023-06-07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4947B (zh) 具有并联馈电线分布的配电板
AU2007232027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EP3093974B1 (en) Three-level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6229692B1 (en) Modular circuit breaker and modular lighting panelboard for field assembly
US7149064B2 (en) Multiphase reduced voltage starter with bypass relays, interphase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shared thermal mass
WO2011156096A2 (en) High density power/lighting panelboard
WO2022000752A1 (zh) 一种断路器用的接线装置及其断路器
CA2751034C (en) Semiconductor stack and power converter using the same
RU2328798C2 (ru) Заключенные в корпус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ые аппараты с теплоотражающ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CN220065594U (zh) 断路器铜排结构及断路器
JP2000173376A (ja) 太陽電池開閉器
CN111384036B (zh) 功率模块
MX2014010191A (es) Puente para conectar electricamente polos de aparatos interruptores electricos, y aparato interruptor electrico que lo incluye.
CN219628166U (zh) 三相电机控制器和电动车
CN220140030U (zh) 功率单元和变频器
KR102591495B1 (ko) 메인파워용 회로 구조체
KR102189886B1 (ko) 용량 변경이 용이한 개폐기
KR100448749B1 (ko) 배전반 및 프레임 부재
CN220208859U (zh) 一种增加爬电距离的断路器结构
CN216751507U (zh) 矿用桥臂并联单元式变频器功率单元、变流柜及变频器
CN219811454U (zh) 一种抽屉座及断路器
CN217933662U (zh) 一种转接排安装结构及塑壳断路器
JP745937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20914135U (zh) 一种接线端连接结构
CN217740443U (zh) 一种框架式断路器、框架式断路器组件及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