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4139U -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4139U
CN220064139U CN202321153786.1U CN202321153786U CN220064139U CN 220064139 U CN220064139 U CN 220064139U CN 202321153786 U CN202321153786 U CN 202321153786U CN 220064139 U CN220064139 U CN 220064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plate
floating
axial direction
dock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37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37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4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4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4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浮动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安装部、第一浮板、第一缓冲组件、第二安装部、第二浮板和第二缓冲组件,第一浮板在第一缓冲组件的驱动下可在第一活动区内沿第一轴向移动,第二浮板在第二缓冲组件的驱动下可在第二活动区沿第二轴向移动,当测试头与待测试装置对接时,若对接位置存在偏差,当测试头与待测试装置相抵接后,第二缓冲组件可使第一插接部沿第二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浮板在沿第一轴向移动,从而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偏移调整,减小了偏移的幅度,只需第一缓冲组件与第二缓冲组件在较小范围内移动便可完成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度,便于对接完成。

Description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背景技术
性能测试被普遍应用在工厂中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在完成某一待测试结构的制造后,为了充分了解该待测试结构的性能,一般都需要将该待测试结构进行插接测试,将该待测试结构移动至测试设备位置并进行连接及后续的测试工作。
以汽车行业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生产制造过程中需对动力电池、驱动器等多种设备或元器件进行试验及测试。此时需要将动力电池这些待测试结构与测试设备等结构进行对准并插接,进而实现电流信号的传输。
现有技术中,为了精确实现对准操作,在测试设备上一般都会设置有浮动机构,浮动机构自身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的多个缓冲弹簧,用来与待测试结构进行连接的测试头等结构与横向延伸的缓冲弹簧相连接,在插接等过程中缓冲弹簧受力发生弯曲,使得插接头发生偏移并进而完成对接。但是,由于插接头自身的偏移是依靠缓冲弹簧来实现的,缓冲弹簧自身在弯曲后容易发生晃动,导致与缓冲弹簧相连接的测试头等结构不稳,进而影响正常的对接流程。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浮动机构的插接头等结构在插接过程伴随横向延伸的缓冲弹簧的运动容易发生晃动,影响正常对接流程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动机构,包括:
底座;
两个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形成有第一活动区;
第一浮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区中,所述第一活动区用以限制所述第一浮板在第一轴向进行移动;
多个第一缓冲组件,作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一缓冲组件用以当所述第一浮板沿第一轴向进行移动时提供第一回复力;
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浮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区;
第二浮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区中,所述第二活动区用以限制所述第二浮板在第二轴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浮板远离所述第一浮板的一侧适于安装第一插接部或第二对插部;
多个第二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第二缓冲组件用以当所述第二浮板沿第二轴向进行移动时提供第二回复力,其中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二安装部为框型结构,所述第二活动区设置在所述框型结构中。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浮板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缓冲组件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以提供所述第一浮板沿第一轴向进行移动的力。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
支撑杆,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以及,
所述弹性件,其产生的弹性力作用在所述第一浮板上。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侧,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和所述第二缓冲组件的结构一致。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一浮板背离所述第二浮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件,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浮板。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相对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三安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背离所述第二浮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上开设有通孔;
连杆,穿设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连杆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孔中。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一浮板和/或所述第二浮板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轴向一致,所述限位槽中设置有滑动支撑件。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限位槽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浮板上的第一限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浮板上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滑动支撑件为滚珠。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浮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浮板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进一步地,此浮动机构,所述第一轴向和所述第二轴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对接机构,包括:
第一基座,用以连接上述的浮动机构;
第一驱动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浮动机构相连接;
第二基座,第二驱动器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基座相连接;
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
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的运动方向在空间上垂直。
进一步地,此对接机构,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对接系统,包括:
上述的对接机构;
移载装置,适于移载所述第一插接部或所述第二对插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插部相配合,所述移载装置与所述对接机构的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机构,第一浮板在第一缓冲组件的驱动下可在两个第一安装部之间的第一活动区内沿第一轴向移动,第二浮板在第二缓冲组件的驱动下可在第二安装部内的第二活动区沿第二轴向移动,由于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当测试头与待测试装置对接时,若对接位置存在偏差,当测试头与待测试装置相抵接后,第二缓冲组件可使第一插接部沿第二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浮板在沿第一轴向移动,从而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偏移调整,减小了偏移的幅度,只需第一缓冲组件与第二缓冲组件在较小范围内移动便可完成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度,便于对接完成。这种浮动调节方式,对接时浮动机构始终在接近平面的范围内沿第一轴向和/或第二轴向移动,不会在垂直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的方向发生偏移,调节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的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中第一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中第一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中第二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中第二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中第二安装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浮动机构中第一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对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对接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测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源插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浮动机构;110、底座;120、第一安装部;121、第一安装孔;122、开孔;130、第一浮板;130a、第一子浮板;130b、第二子浮板;131、第一限位槽;132、第二安装孔;140、第二安装部;141、第三安装孔;150、第二浮板;151、第二限位槽;152、第四安装孔;160、第一缓冲组件;161、支撑杆;162、弹性件;163、限位件;170、第二缓冲组件;180、滑动支撑件;190、支撑件;191、第三安装部;192、连杆;200、对接机构;210、第一基座;220、第一驱动器;230、第二基座;240、导轨;250、第二驱动器;260、第二限位件;300、测试头;301、第一导向槽;302、第二导向槽;303、插孔;400、电源插头;401、第一导向件;402、第二导向件;403、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车辆生产制造中,为保证生产的待测试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可将待测试结构移动至测试设备位置进行连接及测试工作,在连接与测试过程中,将浮动机构设置在测试设备上通过浮动设备的缓冲调节以实现待测试结构与测试设备等对接时的准确度。
如对车辆中的动力电池测试时,可将动力电池上的测试头300或电源插头400设置在浮动机构上,来提高测试头300与电源插头400对接的准确度;也可在车辆的零部件组装时,将相互对接组装的两个零部件中的一个设置在浮动机构上,来提高对接安装时的准确度。
以下实施例以对动力电池测试时测试头300与电源插头400的对接为例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动机构100,包括底座110、第一安装部120、第一浮板130、第一缓冲组件160、第二安装部140、第二浮板150和第二缓冲组件170,两个第一安装部120设置在底座110上,两个第一安装座之间形成有第一活动区,第一浮板130设置在第一活动区中,第一活动区用以限制第一浮板130在第一轴向进行移动,多个第一缓冲组件160作用在第一安装部120上,第一缓冲组件160用以当第一浮板130沿第一轴向进行移动时提供第一回复力,第二安装部140与第一浮板130相连接,第二安装部140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区,第二浮板150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活动区中,第二活动区用以限制第二浮板150在第二轴向进行移动,第二浮板150远离第一浮板130的一侧适于安装第一插接部或第二对插部,多个第二缓冲组件170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40上,第二缓冲组件170用以当第二浮板150沿第二轴向进行移动时提供第二回复力,其中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者钝角,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对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的夹角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对底座110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直接支撑作用的结构都可以成为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10,其可以是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等多种不同材质。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底座110采用矩形结构,两个第一安装部120对称设置在底座110的两侧。需要指出的是,两个第一安装部120可以设置在底座110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安装部120自身可以呈板状设置,具体如图3所示。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两个第一安装部120还可以设置在底座110的上下两侧。相对应地,第一轴向的具体方向也会随着第一安装部120的设置位置不同而发生调整。
本实施例对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为x轴方向,第二轴向为y轴方向。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将第一安装部120设置在底座110的上下两侧位置时,第一轴向也可为y轴方向,第二轴向为x轴方向,或者第一轴向、第二轴向为其他角度设置的方向。
本实施例对第二浮板150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二浮板150远离第一浮板130的一侧用于安装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可以是电源插头等常规测试结构的测试头300。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浮板150远离一浮板的一侧也可以安装第二对插部,第二对插部可以是与电源插头相匹配的电源插头400。
本实施例中,第二对插部为用于测试电池性能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插口两侧设有两个对接导向柱,在测试头300的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导向槽,对接时导向柱滑动插接在导向槽中以完成对接。
具体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测试头300为电源接头,电源接头采用矩形结构,在电源接头对接面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槽301和第二导向槽302,在电源结构中心位置开设有两个插孔303,相应的动力电池上设置有与电源接头相对应的电源插头400,电源插头400对接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槽301相对应的第一导向件401和第二导向件402,电源插头400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插孔303相对应的插销403,对接时,第一导向件401和第二导向件402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槽301和第二导向槽302中,使得插销403与插孔303相连接,从而完成对接以便进行测试。
通过设置可相对活动的第一浮板130与第二浮板150,第一浮板130在第一缓冲组件160的驱动下可在两个第一安装部120之间的第一活动区内沿第一轴向移动,第二浮板150在第二缓冲组件170的驱动下可在第二安装部140内的第二活动区沿第二轴向移动,由于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当测试头300与第二对插部对接时,若对接位置存在偏差,当测试头300与待测试装置相抵接后,第二缓冲组件170可使第一插接部沿第二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浮板130在沿第一轴向移动,从而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偏移调整,减小了偏移的幅度,只需第一缓冲组件160与第二缓冲组件170在较小范围内移动便可完成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度,便于对接完成。这种浮动调节方式,无论对较大的偏差还是较小的偏差,浮动机构始终在接近平面的范围内沿第一轴向和/或第二轴向移动,不会在垂直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的方向发生偏移,调节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的,对第二安装部140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可以完成对第二浮板150的连接动作即可,既可以直接采用类似第一安装部120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140为框型结构,第二活动区设置在框型结构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21,第一浮板130侧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21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132,第一缓冲组件160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21中,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132,第一缓冲组件160包括用以提供第一浮板130沿第一轴向进行移动的力的弹性件162。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0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21。
如图8所示,第一缓冲组件160包括支撑杆161和弹性件162,支撑杆161一端活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21中,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32中,弹性件162产生的弹性力作用在第一浮板130上,弹性力可使第一浮板130沿第一轴向移动,且由于支撑杆161的限位作用,保证了第一浮板130沿直线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62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20的外侧,支撑杆16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件163,弹性件162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限位件163和第一安装部120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62采用弹簧,套设在支撑杆161上,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162也可采用弹片等。
通过调节限位件163在支撑杆161上的位置,使弹性件162产生不同的变形量,进一步可调节弹性件162在限位件163和第一安装部120之间的弹性力,从而可使第一浮板130具有不同的位移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组件160和第二缓冲组件170的结构一致。
本实施例中,第一浮板130自身可以贴靠设置在底座110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确保第一浮板13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其发生晃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浮板130背离第二浮板15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以支撑第一浮板130的支撑件190,支撑件190自身可以是活动在底座110上的板状结构,且支撑件190与第一浮板130之间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浮板130的移动稳定性,支撑件190包括第三安装部191以及穿设在第三安装部191上的连杆192,两个第一安装部120上相对设置有开孔122,第三安装部191固定安装在第一浮板130背离第二浮板150的一侧,第三安装部191上开设有通孔,且第三安装部191的两侧距离第一安装部120有一定缝隙,以确保第三安装部191可以发生移动,连杆192穿设在通孔中,且连杆192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开孔122中。
当第一浮板130沿第一轴向运动时,第三安装部191随第一浮板130在连杆192上移动,对第一浮板13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浮板130在移动中发生晃动,保证第一浮板130始终沿直线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浮板130和/或第二浮板150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轴向一致,限位槽中设置有滑动支撑件180。
具体地,限位槽可以仅设置在第一浮板130上,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二浮板150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浮板130和第二浮板150上。
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槽包括设置在第一浮板130上的第一限位槽131,以及设置在第二浮板150上的第二限位槽151,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51相邻设置,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提高稳定性。
本实施例对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51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51沿第二轴向方向设置,且第一限位槽131贯通第一浮板130朝向第二浮板150的一侧,第二限位槽151设置在第二浮板150朝向第一浮板130一侧的内部,如此设置可增加滑动支撑件180在第一浮板130上的移动范围,且由于第二限位槽151的限位避免滑动支撑件180从限位槽中脱离。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180为滚珠,需要指出的是,滚珠自身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51的内径,这样的尺寸设置方式使得当第一浮板130与第二浮板150完成拼接后,第一浮板130与第二浮板150之间将存在一定的缝隙,进而通过滚珠减小第一浮板130与第二浮板150之间的摩擦力。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180也可采用直线轴承等,只要是可以实现活动支撑的作用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31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浮板130上,同时为了避免在第一浮130板上直接开槽对第一浮板130的强度造成影响,如图2所示,将第一浮板130分成两个部分,也即第一子浮板130a以及第二子浮板130b,第一子浮板130a和第二子浮板130b之间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并完成拼接。第一限位槽131设置在第一子浮板130a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在第二子浮板130b上开槽,从而提高第一浮板130的整体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安装部140和第一浮板130之间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如将第一浮板130进行延伸以形成第二安装部140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140与第一浮板130之间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第二安装部140与第一浮板13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第二安装部140和第一浮板130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浮板130与第二安装部140对应设置有四个连接孔,连接件采用螺栓,通过螺栓将第二安装部140与第一浮板130固定连接。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140也可与第一浮板130为一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安装部140设有第三安装孔141,第二浮板150上设有第四安装孔152,第二缓冲组件170一端穿过第三安装孔141,另一端安装在第四安装孔152中。
实施例2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机构200,包括第一基座210、第一驱动器220、第二驱动器250、第二基座230和导轨240,第一基座210用以连接实施例1中的浮动机构100,第一驱动器220固定安装在第一基座210上,第一驱动器220的驱动端与浮动机构100相连接,第二驱动器250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230上,第二驱动器250的驱动端与第一基座210相连接,导轨240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230上,第一基座210滑动安装在导轨240上,导轨24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驱动器220的驱动端的运动方向在空间上垂直。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220的驱动方向为z轴方向,第二驱动器250的驱动方向为y轴方向。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器250的驱动方向也可为x轴方向。
对接时,第二驱动器250驱动第一基座210沿导轨240移动至待对接位置,第一驱动器220驱动浮动机构100朝向对接设置移动,若对接位置存在偏差,当第一插接部与第二对插部相抵接后,浮动机构100上的第二缓冲组件170可使第一插接部沿第二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浮板130在沿第一轴向移动,从而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偏移调整,减小了偏移的幅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只需第一缓冲组件160与第二缓冲组件170在较小范围内移动便可完成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度,便于对接完成。
本实施例中,还是设置有与第一驱动器220和第二驱动器250信号连接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发出信号,可驱动第一驱动器220和第二驱动器250将第一基座210和浮动机构100向目标位置移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导轨240上固定安装有适于对第一基座210限位的第二限位件260,以对第一基座210在导轨240上的运动限位,避免第一基座210从导轨240上脱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系统,包括实施例2中的对接机构200和适于移载第一插接部或第二对插部的移载装置,第一插接部与第二对插部相配合,移载装置与对接机构200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对移载装置不做具体限定,移载装置可采用自动引导车(AutomatedGuided Vehicles,AGV)或轨道引导车(Rail Guided Vehicle,RGV),待测试的动力电池通过移载装置运送至待对接位置与对接机构200进行对接测试。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210上还设置有多个摄像头,摄像头拍摄方向为朝向动力电池的z轴方向,摄像头与对接机构200的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基于现有的视觉辨析技术检测动力电池上的MARK(标记)点位,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对接机构200上还设有多个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的光电传感器,用于判断动力电池是否移动至指定位置。
这种对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对动力电池进行测试时,移载装置携带动力电池通过控制器的信号运送至对接机构200前方位置,对接机构200上的光电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中以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置到位,确认动力电池处于适合的对接位置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器250将第一基座210沿导轨240移动至对接位置,并通过摄像头视觉辨析到动力电池上的MARK点位,若点位存在偏移则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再次调整第二驱动器250使浮动机构100与动力电池上的MARK点位相对应,之后第一驱动器220驱动载有测试头300的浮动机构100与动力电池上的电源插头400进行对接。
若对接位置存在偏差,当测试头300与电源插头400相抵接后,浮动机构100上的第二缓冲组件170可使测试头300沿第二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浮板130在沿第一轴向移动,从而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偏移调整,减小了偏移的幅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只需第一缓冲组件160与第二缓冲组件170在较小范围内移动便可完成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度,便于对接完成。
此对接系统可实现全自动完成测试,无需人工手动操作,提高了对接的精度,保证了测试的质量,且可避免在测试中意外发生拉弧,对操作人员身体产生危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10);
两个第一安装部(120),设置在所述底座(110)上,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120)之间形成有第一活动区;
第一浮板(130),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区中,所述第一活动区用以限制所述第一浮板(130)在第一轴向进行移动;
多个第一缓冲组件(160),作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20)上,所述第一缓冲组件(160)用以当所述第一浮板(130)沿第一轴向进行移动时提供第一回复力;
第二安装部(140),与所述第一浮板(130)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140)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区;
第二浮板(15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区中,所述第二活动区用以限制所述第二浮板(150)在第二轴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浮板(150)远离所述第一浮板(130)的一侧适于安装第一插接部或第二对插部;
多个第二缓冲组件(17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140)上,所述第二缓冲组件(170)用以当所述第二浮板(150)沿第二轴向进行移动时提供第二回复力,其中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40)为框型结构,所述第二活动区设置在所述框型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21),所述第一浮板(130)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132),所述第一缓冲组件(160)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21)中,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32),所述第一缓冲组件(160)包括弹性件(162),所述弹性件(162)用以提供所述第一浮板(130)沿第一轴向进行移动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160)包括:
支撑杆(161),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21)中,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32)中;以及,
所述弹性件(162),其产生的弹性力作用在所述第一浮板(1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6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20)的外侧,所述支撑杆(16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件(163),所述弹性件(162)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所述限位件(163)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160)和所述第二缓冲组件(170)的结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板(130)背离所述第二浮板(15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件(190),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浮板(1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120)上相对设置有开孔(122),所述支撑件(190)包括:
第三安装部(19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130)背离所述第二浮板(150)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191)上开设有通孔;
连杆(192),穿设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连杆(192)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开孔(122)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板(130)和/或所述第二浮板(150)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轴向一致,所述限位槽中设置有滑动支撑件(1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浮板(130)上的第一限位槽(1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浮板(150)上的第二限位槽(151),所述第一限位槽(13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51)相邻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件(180)为滚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40)与所述第一浮板(13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部(140)和所述第一浮板(130)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和所述第二轴向相互垂直。
14.一种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座(210),用以连接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机构(100);
第一驱动器(22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210)上,所述第一驱动器(220)的驱动端与所述浮动机构(100)相连接;
第二基座(230),第二驱动器(250)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230)上,所述第二驱动器(250)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基座(210)相连接;
导轨(24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230)上,所述第一基座(210)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240)上;
所述导轨(24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器(220)的驱动端的运动方向在空间上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器(220)和所述第二驱动器(250)信号连接。
16.一种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接机构(200);
移载装置,适于移载所述第一插接部或所述第二对插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插部相配合,所述移载装置与所述对接机构(200)的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CN202321153786.1U 2023-05-12 2023-05-12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Active CN220064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3786.1U CN220064139U (zh) 2023-05-12 2023-05-12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3786.1U CN220064139U (zh) 2023-05-12 2023-05-12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4139U true CN22006413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3786.1U Active CN220064139U (zh) 2023-05-12 2023-05-12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4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5668B2 (en) Alignment mechanism,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charging
CN10969845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测试用全自动对接装置
CN214747578U (zh) 应用于车门玻璃的定位装置
CN112108792B (zh) 汽车后部定位夹紧系统
CN220064139U (zh) 浮动机构、对接机构、对接系统
CN215705790U (zh) 充电装置、充电基站、机器人及充电系统
KR102635922B1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배터리 결합 구조
CN217863797U (zh) 换电设备及换电站
CN114247772B (zh) 调整夹具以及调整方法
CN115556629A (zh) 换电设备、换电站及换电控制方法
CN210554789U (zh) 销轴定位装置以及对接梁
CN103521972B (zh) 客车门轴转臂焊接工装
WO2018188229A1 (zh) 储能单元的可调节安装组件
CN218886111U (zh) 一种检测工装
CN218750277U (zh) 用于车辆的定位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236211U (zh) 一种新型塑料后翼子板定位工装
CN215509662U (zh) 一种定位工装及汽车前大梁、汽车
CN219790309U (zh) 一种前端模块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8400185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结构
CN213862090U (zh) 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夹具及连接组件
CN221198899U (zh) 合模装置
CN217194910U (zh) 一种插回损测试对接夹具
CN216525924U (zh) 接口装置、电路板单元和半导体测试设备
CN219444098U (zh) 一种带有自动引导的pin针压装机构
CN220903068U (zh) 一种动力总成托盘支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