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0825U -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0825U
CN220060825U CN202321389695.8U CN202321389695U CN220060825U CN 220060825 U CN220060825 U CN 220060825U CN 202321389695 U CN202321389695 U CN 202321389695U CN 220060825 U CN220060825 U CN 220060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ixing part
cotton
pipeline
respectively arra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96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世武
马秀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u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u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u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u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96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0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0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0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所属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组件、底座、至少两个固定组件、至少两个丝杠、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和至少两个加强杆组;防护组件包括保温棉和防护棉,保温棉绕设在管道的外侧,且防护棉绕设在保温棉的外侧;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槽;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在防护棉的外侧;该装置通过防护组件减少管道易变形的情况,并通过丝杠和支撑组件结合使用控制固定组件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管道变形后的大小进行微调,进而避免对管道固定不稳定导致晃动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202022037488.9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供热管道支架结构,该申请公开了一种使供热管道能稳定安装的供热管道支架结构,还包括限位件和隔热块;不仅能将供热管道稳定地安装在支架结构上,而且能有效防止管道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上。
但采用此种方案,由于供热管道在供热时受热膨胀,停止供热后管道遇冷收缩,供热管道在长期处于膨胀和收缩的情况下,供热管道会发生变形从而导致螺丝松动,进而导致对供热管道的固定不稳定且容易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该装置通过防护组件减少管道易变形的情况,并通过丝杠和支撑组件结合使用控制固定组件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管道变形后的大小进行微调,进而避免对管道固定不稳定导致晃动的现象发生。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包括:防护组件、底座、至少两个固定组件、至少两个丝杠、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和至少两个加强杆组;防护组件包括保温棉和防护棉,保温棉绕设在管道的外侧,且防护棉绕设在保温棉的外侧;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槽;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在防护棉的外侧;丝杠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且丝杠嵌入通槽内;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分别套设在丝杠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且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底部相连接;加强杆组包括两个连接杆和两个固定块,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转动连接,且两个固定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座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多个第一凸块和第一连接部;第一安装部设置在防护棉的一侧;多个第一凸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内壁,且第一凸块与防护棉的一侧相贴合;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第一连接部的底部与第一支撑座相连接,且一个连接杆与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固定部件包括:第二安装部、多个第二凸块和第二连接部;第二安装部设置在防护棉的另一侧,且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相对设置;多个第二凸块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内壁,且第二凸块与防护棉的另一侧相贴合;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安装部相连,第二连接部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相连接,且另一个连接杆与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槽、手轮和盖板;至少两个安装槽分别设置在底座上,且至少部分丝杠嵌入安装槽内;手轮套设在丝杠的外侧,且手轮嵌入安装槽内;盖板设置在底座上,且盖板盖设在安装槽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固定座和两个导向部;固定座上贯穿设有限位槽,两个固定座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且至少部分管道嵌入限位槽内;两个导向部分别设置在限位槽的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光杠;光杠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且光杠嵌入通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卡槽和两个卡块;两个卡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两侧;两个卡块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两侧,且两个卡块分别嵌入两个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保温棉和防护棉分别设置在管道的外侧,从而对管道起到保温的作用,并减少管道停止供热后容易遇冷收缩变形的情况发生,且防止管道受到外界碰撞时造成损坏;并通过控制丝杠转动,带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固定管道的位置,且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管道变形后的大小进行微调,进而实现对变形后的管道夹紧固定的作用,防止管道晃动。
2.当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转动连接杆,使连接杆调节至合适的角度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块的位置,从而加强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管道,11防护组件,111保温棉,112防护棉,12底座,13第一固定部件,131第一安装部,132第一凸块,133第一连接部,14第二固定部件,141第二安装部,142第二凸块,143第二连接部,15丝杠,16第一支撑座和17第二支撑座,18连接杆,19固定块,20安装槽,21手轮,22盖板,23固定座,24导向部,25光杠,2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供热管道10保护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防护组件11、底座12、至少两个固定组件、至少两个丝杠15、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和至少两个加强杆组;防护组件11包括保温棉111和防护棉112,保温棉111绕设在管道10的外侧,且防护棉112绕设在保温棉111的外侧;底座12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槽;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分别设置在防护棉112的外侧;丝杠15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且丝杠15嵌入通槽内;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分别套设在丝杠15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且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的底部相连接;加强杆组包括两个连接杆18和两个固定块19,两个连接杆1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1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19转动连接,且两个固定块19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座12上。
通过将防护组件11包括保温棉111和防护棉112,保温棉111绕设在管道10的外侧,且防护棉112绕设在保温棉111的外侧,实现了管道10供热时保温棉111对管道10起到保温的作用,并管道10停止供热后,减少管道10容易遇冷收缩变形的情况发生,且通过防护棉112对管道10起到进一步保护的作用,防止管道10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导致变形;再次,通过将底座12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槽,并将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分别设置在防护棉112的外侧,实现了通过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固定管道10的位置的作用;再次,通过将丝杠15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且丝杠15嵌入通槽内,实现了确定丝杠15的位置的作用;再次,通过将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分别套设在丝杠15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且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的底部相连接,实现了转动丝杠15,带动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分别沿着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左右移动的作用;再次,通过将加强杆组包括两个连接杆18和两个固定块19,两个连接杆1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1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19转动连接,且两个固定块19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座12上,实现了当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分别带动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连接杆18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并利用紧固件将固定块19固定在底座12上,从而增加装置的稳定性。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保温棉111和防护棉112分别设置在管道10的外侧,从而对管道10起到保温的作用,并减少管道10停止供热后容易遇冷收缩变形的情况发生,且防止管道10受到外界碰撞时造成损坏;并通过控制丝杠15转动,带动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固定管道10的位置,且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管道10变形后的大小进行微调,进而实现对变形后的管道10夹紧固定的作用,防止管道10晃动。当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转动连接杆18,使连接杆18调节至合适的角度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块19的位置,从而加强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固定部件13包括:第一安装部131、多个第一凸块132和第一连接部133;第一安装部131设置在防护棉112的一侧;多个第一凸块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31的内壁,且第一凸块132与防护棉112的一侧相贴合;第一连接部133与第一安装部131相连,第一连接部133的底部与第一支撑座16相连接,且一个连接杆18与第一连接部133转动连接。
通过将第一安装部131设置在防护棉112的一侧,并将多个第一凸块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31的内壁,且第一凸块132与防护棉112的一侧相贴合,实现了第一凸块132增加了与管道10的接触面积;再次,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33与第一安装部131相连,第一连接部133的底部与第一支撑座16相连接,且一个连接杆18与第一连接部133转动连接,实现了当丝杠15与第一支撑座16配合,带动第一支撑座16移动时,通过第一连接部133带动第一安装部131移动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固定部件14包括:第二安装部141、多个第二凸块142和第二连接部143;第二安装部141设置在防护棉112的另一侧,且第二安装部141与第一安装部131相对设置;多个第二凸块142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41的内壁,且第二凸块142与防护棉112的另一侧相贴合;第二连接部143与第二安装部141相连,第二连接部143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17相连接,且另一个连接杆18与第二连接部143转动连接。
通过将第二安装部141设置在防护棉112的另一侧,且第二安装部141与第一安装部131相对设置,并将多个第二凸块142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41的内壁,且第二凸块142与防护棉112的另一侧相贴合,实现了第一安装部131和第二安装部141相对设置,并通过第一凸块132和第二凸块142增加与管道10的接触面积的作用;再次,通过将第二连接部143与第二安装部141相连,第二连接部143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17相连接,且另一个连接杆18与第二连接部143转动连接,实现了当丝杠15与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配合,通过第一连接部133和第二连接部143带动第一安装部131和第二安装部141移动固定管道10的位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管道10变形后的大小进行微调,进而实现对变形后的管道10夹紧固定的作用,防止管道10晃动的作用。
具体地,第一凸块132和第二凸块142均为弹性体,从而增加与管道10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对管道10固定时的稳定性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还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槽20、手轮21和盖板22;至少两个安装槽20分别设置在底座12上,且至少部分丝杠15嵌入安装槽20内;手轮21套设在丝杠15的外侧,且手轮21嵌入安装槽20内;盖板22设置在底座12上,且盖板22盖设在安装槽20处。
通过将至少两个安装槽20分别设置在底座12上,且至少部分丝杠15嵌入安装槽20内,并将手轮21套设在丝杠15的外侧,且手轮21嵌入安装槽20内,实现了将手轮21设置在安装槽20内,通过手轮21控制丝杠15转动,从而调节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的位置,进而控制第一安装部131和第二安装部141进行微调的作用;再次,通过将盖板22设置在底座12上,且盖板22盖设在安装槽20处,实现了通过盖板22对安装槽20起到遮挡的作用,避免误触手轮21从而导致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移动的现象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还包括:两个固定座23和两个导向部24;固定座23上贯穿设有限位槽,两个固定座23分别设置在底座12的两侧,且至少部分管道10嵌入限位槽内;两个导向部24分别设置在限位槽的两侧。
通过将固定座23上贯穿设有限位槽,两个固定座23分别设置在底座12的两侧,且至少部分管道10嵌入限位槽内,实现了限位槽对管道10进行支撑,从而便于后续第一安装部131和第二安装部141夹紧管道10,进而固定管道10的位置的作用;再次,通过将两个导向部24分别设置在限位槽的两侧,实现了导向部24对管道10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工作人员将管道10放置在限位槽内的作用。
具体地,限位槽呈V型,从而便于放置不同尺寸的管道10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还包括:光杠25;光杠25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且光杠25嵌入通槽内。
通过将光杠25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且光杠25嵌入通槽内,实现了光杠25对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使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同时沿着丝杠15和光杠25移动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移动时偏移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还包括:两个卡槽和两个卡块26;两个卡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31的两侧;两个卡块26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41的两侧,且两个卡块26分别嵌入两个卡槽内。
通过将两个卡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31的两侧,并将两个卡块26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41的两侧,且两个卡块26分别嵌入两个卡槽内,实现了通过卡块26嵌入卡槽内,从而便于确定第一安装部131和第二安装部141位置相对的作用。
实施过程:通过将保温棉111和防护棉112分别设置在管道10的外侧,从而对管道10起到保温的作用,并减少管道10停止供热后容易遇冷收缩变形的情况发生,且防止管道10受到外界碰撞时造成损坏;并通过控制丝杠15转动,带动第一支撑座16和第二支撑座17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固定管道10的位置,且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管道10变形后的大小进行微调,进而实现对变形后的管道10夹紧固定的作用,防止管道10晃动。当第一固定部件13和第二固定部件14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转动连接杆18,使连接杆18调节至合适的角度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块19的位置,从而加强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保温棉和防护棉,所述保温棉绕设在管道的外侧,且所述防护棉绕设在所述保温棉的外侧;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槽;
至少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棉的外侧;
至少两个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且所述丝杠嵌入所述通槽内;
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分别套设在所述丝杠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且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底部相连接;
至少两个加强杆组,所述加强杆组包括两个连接杆和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固定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
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防护棉的一侧;
多个第一凸块,多个所述第一凸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防护棉的一侧相贴合;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连接,且一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
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防护棉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设置;
多个第二凸块,多个所述第二凸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壁,且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防护棉的另一侧相贴合;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相连接,且另一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安装槽,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至少部分所述丝杠嵌入所述安装槽内;
手轮,所述手轮套设在所述丝杠的外侧,且所述手轮嵌入所述安装槽内;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安装槽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贯穿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管道嵌入所述限位槽内;
两个导向部,两个所述导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杠,所述光杠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且所述光杠嵌入所述通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
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卡块分别嵌入两个所述卡槽内。
CN202321389695.8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Active CN220060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9695.8U CN220060825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9695.8U CN220060825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0825U true CN22006082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9695.8U Active CN220060825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0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7988A (zh) 一种大型空气净化设备外部管道铺设装置
JP2016519556A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収集のための支持体
CN1293734A (zh) 玻璃板在建筑物侧面支架上的固定装置
CN220060825U (zh) 一种供热管道保护机构
CN106388419A (zh) 一种桌边椅
CN110181441B (zh) 一种截止阀的定位治具
CN211028749U (zh) 一种电视机支架热熔焊接紧固装置
CN216643652U (zh) 一种可调万向连接座
CN214207832U (zh) 一种弹性便于调节的铁框支架
CN214543340U (zh) 电缆转角辅助导向装置
CN205745826U (zh) 一种复合管道张紧接头
CN104759554B (zh) 一种冲压生产线及其端拾器
CN206657998U (zh) 一种电缆弯曲固定结构
CN218108234U (zh) 胶枪安装座
WO2020082906A1 (zh) 安装机构及放射治疗设备
CN219624230U (zh) 一种空调管路的紧固结构
CN220874443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用快拆支架
CN218267610U (zh) 一种水暖循环供热用管道固定装置
CN214037141U (zh) 一种中央空调工程安装用管道支架
CN221042707U (zh) 一种太阳能板可拆卸式连接装置
CN218409014U (zh) 一种抗震连接件及抗震支架
CN214785072U (zh) 一种石材幕墙的限位连接结构
CN220152033U (zh) 管道固定装置
CN216407386U (zh) 一种回转平台辅助夹持机构
CN217890019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衬套安装孔定位多向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