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9648U - 矿用挡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矿用挡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9648U
CN220059648U CN202320364478.7U CN202320364478U CN220059648U CN 220059648 U CN220059648 U CN 220059648U CN 202320364478 U CN202320364478 U CN 202320364478U CN 220059648 U CN220059648 U CN 220059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rods
reinforcing
wind shielding
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44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44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9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9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9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矿用挡风装置,挡风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间隔设置;挡风体,挡风体可收放地连接在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加强杆,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且加强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各自对应的支撑杆。通过挡风体对风的遮挡,使得矿井下测量作业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测量过程中受风流的影响,解决了槌球受风流影响摆动幅度较大,进而导致的对中时存在对中误差的问题,提高了观测精度及工作效率。同时加强杆与支撑杆的铰接安装,在加强挡风装置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使支撑杆可收放,使装置整体拆装简单,收纳方便,提升操作人员工作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矿用挡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矿用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的测量工作中,尤其是井下的主要大巷里,经常会有较大、较乱的风流,由于风速较大的影响,使得测量人员在对仪器的整平对中的过程中,槌球受风流影响摆动幅度较大,无法稳定,对中时存在较大的对中误差,测量精度会降低,尤其是作业环境即影响了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最终的测量数据的精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现有的挡风装置结构复杂的较为笨重,在井下作业时的安装与回收较为不便,结构简单的稳定性不好,无法起到良好的挡风效果,影响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挡风装置,以在保证挡风装置稳定性的同时解决挡风装置结构复杂笨重,安装回收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矿用挡风装置,所述挡风装置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间隔设置;
挡风体,所述挡风体可收放地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
加强杆,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杆上。
可选地,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加强杆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分别连接不同的所述支撑杆。
可选地,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两个,使得每个所述加强杆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共线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加强杆构成四边形的框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互成夹角时,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形成的开口朝向所述框架的外侧。
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加强杆的边缘处铰接在所述卡扣上。
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加强杆连接,所述旋转部可绕所述支撑杆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为塑料材质。
可选地,所述挡风体为挡风布,且所述挡风布的边缘处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
可选地,多根所述支撑杆以预定走向间隔排布,每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均连接有所述挡风体,以围合成封闭结构或者开放的墙式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风体对风的遮挡,使得矿井下测量作业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测量过程中受风流的影响,解决了槌球受风流影响摆动幅度较大,进而导致的对中时存在对中误差的问题,提高了观测精度及工作效率。同时加强杆与支撑杆的铰接安装,在加强挡风装置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使支撑杆可收放,使装置整体拆装简单,收纳方便,提升操作人员工作的便利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矿用挡风装置完全展开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矿用挡风装置完全展开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矿用挡风装置(挡风体未示出)展开或收起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矿用挡风装置(挡风体未示出)收起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多面挡风体的矿用挡风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杆;2-挡风体;3-加强杆;31-第一段;32-第二段;4-卡扣;41-固定部;42-旋转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针对矿用挡风装置的布置方向所定义的。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词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提供一种矿用挡风装置,挡风装置可以包括支撑杆1、挡风体2以及加强杆3。其中,支撑杆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且间隔设置,挡风体2可收放地连接在相邻两个支撑杆1之间,加强杆3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杆1之间,且加强杆3的两端分别铰接各自对应的支撑杆1上。加强杆3的数量可以为一根,使挡风装置展开时,两个支撑杆1与加强杆3构成N字形结构,加强杆3也可以为多根,具体如后文所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风体2对风的遮挡,使得矿井下测量作业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测量过程中受风流的影响,解决了槌球受风流影响摆动幅度较大,进而导致的对中时存在对中误差的问题,提高了观测精度及工作效率。同时加强杆3与支撑杆1的铰接安装,在加强挡风装置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使支撑杆1可收放,使装置整体拆装简单,收纳方便,提升操作人员工作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挡风体2可以为可折叠弯曲的挡风布,挡风布的材质可以为织物、纸或塑料,挡风体2与支撑杆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即固定在支撑杆1的外侧,如图2所示,支撑杆1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螺栓或螺钉,以将挡风布固定在支撑杆1上,螺栓或螺钉的数量可以如图2中所示仅设置在支撑杆1的两端固定挡风布的边缘处,也可以在支撑杆1上间隔设置多个螺栓或螺钉,或者挡风体2固定在下文中提及的卡扣4上,可以与加强杆3一起连接在加强杆3与支撑杆1的连接处,即固定部41处,也可以固定连接在旋转部42上,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定。在支撑杆1为空心的前提下,也可以在支撑杆1上开有凹槽,并在支撑杆1的内部安装有卷簧,在挡风装置收起时,挡风体2通过卷簧收入支撑杆1内部,在挡风装置展开时,挡风体2也通过卷簧展开。本公开同样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加强杆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杆3可以平行设置,增强挡风装置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平行设置的范围也包括在挡风装置展开状态下,多个加强杆3之间互成夹角,但每个加强杆3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之间的铰接点连线之间不互相交叉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加强杆3可以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且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分别连接不同的支撑杆1,在加强杆3分为互相铰接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情况下,多个加强杆3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交叉设置,在交叉设置的方案中,既可以为加强杆3之间互有铰接点,也可以为多个加强杆3之间不互相连接,仅在图1的图面方向上视觉上交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加强杆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使得每个加强杆3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共线时,支撑杆1与加强杆3构成四边形的框架,在此种结构中,两根加强杆3的收放之间互不干扰,使挡风装置收起时,支撑杆1之间的间距可以更近,进一步压缩挡风装置在收纳状态下的体积,方便操作人员收纳携带。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互成夹角时,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形成的开口可以朝向框架的外侧。这样,在挡风装置收起时,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可以向内框架内收拢,使收起的挡风装置长度不大于支撑杆1的长度,进一步压缩挡风装置在收纳状态下的体积,方便操作人员收纳携带。另外,在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的铰接处也可以设置扭簧或限位件等结构,以防止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互成夹角时,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形成的开口朝向框架的内侧,增大挡风装置收纳状态下的体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个支撑杆1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4,加强杆3的边缘处铰接在卡扣4上。支撑杆1通过卡扣4与加强杆3连接,这样,在需要调节加强杆3与支撑杆1的连接位置时,只需要调节卡扣4的位置即可调节,无需在支撑杆1上进行再打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卡扣4可以包括固定部41和旋转部42,固定部41与加强杆3连接,旋转部42可绕支撑杆1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杆1上。旋转部42可以螺接在支撑杆1上,也可以旋转部42套设在支撑杆1上,在支撑杆1上设置限位件限制旋转部42在支撑杆1长度方向上的位移,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在单面挡风体2的方案中,当其中一个支撑杆1位置不便移动时,可以通过旋转部42调整挡风体2的角度位置,在下文中提及的多面挡风体2的方案中,也可以通过旋转部42调节多面挡风体2之间的角度,从而阻挡不同位置的风流。
在煤矿井下的实际测量工作中,尤其是井下的主要大巷里,由于风速较大,有些作业环境风向不稳定,因此需要连接多面挡风体2来阻挡多个方向的风流。如图5所示,挡风装置可以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支撑杆1,且相邻支撑杆1之间均连接有挡风体2和加强杆3,多根支撑杆1以预定走向间隔排布,每相邻两根支撑杆1之间均连接有挡风体2,以围合成封闭结构或者开放的墙式结构。通过增加支撑杆1的数量可以增添挡风体2的数量,从而完成更大面积的挡风需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杆1可以为塑料材质,可以为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或其他热塑性塑料,也可以为铝制等轻质金属,在满足支撑杆1的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轻挡风装置的重量,方便操作人员安装携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间隔设置;
挡风体,所述挡风体为可折叠弯曲的挡风布,所述挡风体可收放地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
加强杆,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杆,所述加强杆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分别连接不同的所述支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两个,使得每个所述加强杆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共线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加强杆构成四边形的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互成夹角时,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形成的开口朝向所述框架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加强杆的边缘处铰接在所述卡扣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加强杆连接,所述旋转部可绕所述支撑杆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布的边缘处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塑料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矿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支撑杆以预定走向间隔排布,每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均连接有所述挡风体,以围合成封闭结构或者开放的墙式结构。
CN202320364478.7U 2023-02-23 2023-02-23 矿用挡风装置 Active CN220059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4478.7U CN220059648U (zh) 2023-02-23 2023-02-23 矿用挡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4478.7U CN220059648U (zh) 2023-02-23 2023-02-23 矿用挡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9648U true CN220059648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4478.7U Active CN220059648U (zh) 2023-02-23 2023-02-23 矿用挡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9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205913A1 (en) Drag-dropper
US9181026B2 (en) Containment berm with internal “L” braces
WO2020140980A1 (zh) 安全检查装置及其转场方法
WO2021042858A1 (zh) 翻转工作平台和掘进设备
CN220059648U (zh) 矿用挡风装置
WO2020140999A1 (zh) 安全检查设备
CN209761445U (zh) 一种可调式模块化可行走的隧道凿岩台架
US20240133155A1 (en) Backhoe loader for efficient digging
CN207108397U (zh) 隧道检查作业装置
CN214787359U (zh) 一种超前支护装置及掘进机
CN214303893U (zh) 支护装置和采掘设备
CN208346996U (zh) 折叠房屋
CN207800866U (zh) 一种惯导天线简易快速折叠收放装置
CN205947315U (zh) 防护顶篷
CN204237101U (zh) 带式输送机及移动破碎筛分设备
CN207740018U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三台阶施工用台车折叠臂架
CN21414352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挡水板
CN110295917A (zh) 凿岩台车翼展装置
CN219840641U (zh) 一种轻便折叠式掘进机截割头防护罩
CN109149054A (zh) 一种自动折收对数周期天线
CN218288824U (zh) 车载机箱
CN205677621U (zh) 悬臂联动式辅助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掘进机
CN219262286U (zh) 工作机构及具有该工作机构的工程机械
CN109826453A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
CN221682652U (zh) 一种建筑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