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6703U - 一种分离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6703U
CN220056703U CN202321646211.3U CN202321646211U CN220056703U CN 220056703 U CN220056703 U CN 220056703U CN 202321646211 U CN202321646211 U CN 202321646211U CN 220056703 U CN220056703 U CN 220056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
tube
communicated
tow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62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江
汤其玉
俞小芳
汪青
赵志阳
吕斌
黄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62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6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6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6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离塔,包括有:塔体,其内部具有位于下部的储液腔、以及位于储液腔上方的气液分离腔,所述气液分离腔的侧壁设有进料接管;还包括有:换热管,沿上下方向设于所述塔体下部的储液腔内,且由内而外螺旋缠绕成多层螺旋管,相邻层螺旋管之间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间隙;供管程介质输入的管程入口接管,设于塔体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管的上端管口连通;供管程介质输出的管程出口接管,设于塔体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管的下端管口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降低能耗及设备投资。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塔。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有分离塔的系统如专利号为201720913840.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轻重分离塔系统》(授权公告号为CN207108920U)公开的方案,其包括:异构油装置和轻重分离塔,异构油装置与轻重分离塔相连,轻重分离塔顶部连接有塔顶冷却器,塔顶冷却器将预定干点的产品冷却后输出,轻重分离塔底部设有重芳烃出料口;还包括塔底再沸器,塔底再沸器一端与轻重分离塔底部相连,另一端与轻重分离塔顶部相连。
上述专利中,塔底再沸器将轻重分离塔底部的重油产品进行再次煮沸,形成气态从轻重分离塔顶部进入进行再次分离,这样能够避免存留在轻重分离塔底部的轻油产品不能被分离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并且,再次煮沸后的重油产品有较高的温度,这样进入轻重分离塔后能够为轻重分离塔提供热源。
但是塔底再沸器的设置会额外占用分离塔外的空间,塔底循环量受外部再沸器安装高度及连接管道压降限制,提高成本。且分离塔的能耗及再沸器投资有待于进一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进一步降低能耗及投资的分离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离塔,包括有:
塔体,其内部具有位于下部的储液腔、以及位于储液腔上方的气液分离腔,所述气液分离腔的侧壁设有进料接管;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换热管,沿上下方向设于所述塔体下部的储液腔内,且由内而外螺旋缠绕成多层螺旋管,相邻层螺旋管之间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间隙;
供管程介质输入的管程入口接管,设于塔体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管的上端管口连通;
供管程介质输出的管程出口接管,设于塔体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管的下端管口连通。
如此,将换热管设于塔体下部的储液腔内,能直接加热储液腔内的液体,且加热后的液体因密度减小能沿着第一间隙向上流动,直至沸腾后的汽体溢出并进入气液分离腔内进行气液分离,整个过程能降低分离塔的能耗,且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降低投资。
优选地,还包括有竖向设置的导流筒,套设在最外层螺旋管的外周,且导流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塔体的内周壁间隔相对而形成有第二间隙。如此,导流筒内的液体加热后因密度减小能沿着第一间隙向上流动,导流筒外的液体密度较大,自动向下流动,形成一个自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导流筒的上端口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从而有助于气液两相向四周扩散。
优选地,所述导流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最外层螺旋管之间间隔相对,且间隔距离与所述相邻层螺旋管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
进一步地,相邻层螺旋管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以上述换热管缠绕成的多层螺旋管为一组换热单元,至少有两组,沿周向间隔布置;
各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的上端管口均与所述管程入口接管相连通;
各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的下端管口均与所述管程出口接管相连通。
当然,换热单元也可仅有一组。
优选地,所述塔体内位于各组换热单元上方的位置设有上集合管,上集合管的输入口与所述管程入口接管连通,上集合管的输出口的数量与所述换热单元的数量一致,且上集合管的各个输出口与对应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的上端管口相连通;
所述塔体内位于各组换热单元下方的位置设有下集合管,下集合管的输出口与所述管程出口接管连通,下集合管的输入口的数量与所述换热单元的数量一致,且下集合管的各个输入口与对应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的下端管口相连通。
较优选地,所述换热单元有四组,并沿周向等间隔布置。
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储液腔的底壁设有冷凝液出口接管。
优选地,所述管程入口接管与所述塔体的侧壁垂直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换热管设于塔体下部的储液腔内,能直接加热储液腔内的液体,降低热损失,且加热后的液体因密度减小能沿着第一间隙向上流动,直至沸腾后的汽体溢出并进入气液分离腔内进行气液分离,且沸腾后的汽体温度较高,能直接为分离塔提供热源,整体过程能进一步降低分离塔的能耗,且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降低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单组换热单元的结构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各层螺旋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离塔的优选实施例一,该分离塔包括有塔体210、换热管220、管程入口接管230、管程出口接管240以及导流筒250。
其中,塔体210内部具有位于下部的储液腔211、以及位于储液腔211上方的气液分离腔212,气液分离腔212直接连通储液腔211,气液分离腔212内设有气液分离用塔板,塔板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且气液分离腔212的侧壁上靠近储液腔211的位置设有进料接管213。储液腔211的底壁设有冷凝液出口接管214。
上述管程入口接管230用于供管程介质输入,并设于塔体210之气液分离腔212的侧壁上靠近储液腔211的位置,且管程入口接管230与塔体210的侧壁垂直布置。
上述管程出口接管240用于供管程介质输出,并设于塔体210之储液腔211底部的侧壁上。
换热管220沿上下方向设于塔体210下部的储液腔211内,且由内而外螺旋缠绕成多层螺旋管221,相邻层螺旋管221的螺旋方向相反,且相邻层螺旋管221之间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间隙222,具体请参见图5。上述导流筒250竖向设置,并套设在最外层螺旋管221的外周,导流筒250的内周壁与最外层螺旋管221之间间隔相对,且间隔距离与相邻层螺旋管2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同时,导流筒250的上端口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以上述换热管220缠绕成的多层螺旋管221以及对应的导流筒250为一组换热单元,有四组,沿周向等间隔布置在储液腔211内,且各组换热单元之导流筒250的外周壁的局部与塔体210的内周壁间隔相对而形成有第二间隙251。各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上端管口均与管程入口接管230相连通;各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下端管口均与管程出口接管240相连通。具体地,塔体210内位于各组换热单元上方的位置设有上集合管260,上集合管260的输入口与管程入口接管230连通,上集合管260的输出口有四个,各个输出口与对应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上端管口相连通。塔体210内位于各组换热单元下方的位置设有下集合管270,下集合管270的输出口与管程出口接管240连通,下集合管270的输入口有四个,且各个输入口与对应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下端管口相连通。
如此,在换热管220内管程介质的作用下,导流筒250内的液体受热后因密度减小能沿着第一间隙222向上流动,直至沸腾后的汽体溢出并进入气液分离腔212内进行气液分离,导流筒250外的液体密度较大,自动向下流动,形成一个自循环流动。具体见图3。
实施例二:
如图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离塔的优选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仅有一组,该组换热单元中换热管220的上端管口直接与管程入口接管230相连通,下端管口直接与管程出口接管240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分离塔,包括有:
塔体(210),其内部具有位于下部的储液腔(211)、以及位于储液腔(211)上方的气液分离腔(212),所述气液分离腔(212)的侧壁设有进料接管(21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换热管(220),沿上下方向设于所述塔体(210)下部的储液腔(211)内,且由内而外螺旋缠绕成多层螺旋管(221),相邻层螺旋管(221)之间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间隙(222);
供管程介质输入的管程入口接管(230),设于塔体(210)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管(220)的上端管口连通;
供管程介质输出的管程出口接管(240),设于塔体(210)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管(220)的下端管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竖向设置的导流筒(250),套设在最外层螺旋管(221)的外周,且导流筒(250)的外周壁与所述塔体(210)的内周壁间隔相对而形成有第二间隙(2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250)的上端口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250)的内周壁与所述最外层螺旋管(221)之间间隔相对,且间隔距离与所述相邻层螺旋管(2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相邻层螺旋管(221)的螺旋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换热管(220)缠绕成的多层螺旋管(221)为一组换热单元,至少有两组,沿周向间隔布置;
各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上端管口均与所述管程入口接管(230)相连通;
各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下端管口均与所述管程出口接管(24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210)内位于各组换热单元上方的位置设有上集合管(260),上集合管(260)的输入口与所述管程入口接管(230)连通,上集合管(260)的输出口的数量与所述换热单元的数量一致,且上集合管(260)的各个输出口与对应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上端管口相连通;
所述塔体(210)内位于各组换热单元下方的位置设有下集合管(270),下集合管(270)的输出口与所述管程出口接管(240)连通,下集合管(270)的输入口的数量与所述换热单元的数量一致,且下集合管(270)的各个输入口与对应的换热单元之换热管(220)的下端管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有四组,并沿周向等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11)的底壁设有冷凝液出口接管(214)。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分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入口接管(230)与所述塔体(210)的侧壁垂直布置。
CN202321646211.3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分离塔 Active CN220056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6211.3U CN220056703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分离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6211.3U CN220056703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分离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6703U true CN220056703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6211.3U Active CN220056703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分离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6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9401B (zh) 壳程多腔式固定床反应器
CN106422531B (zh) 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及其气水分离方法
CN107166983B (zh) 高效立式列管冷凝器
CN101209402B (zh) 壳程多腔式多层床固定床反应器
CN102980422A (zh) 低温循环甲醇冷却器用缠绕管式换热器
CN220056703U (zh) 一种分离塔
CN205679094U (zh) 一种带有汽液分离的换热装置
CN205425877U (zh) 集成式冷凝器
CN204619939U (zh) 一种用于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的新型加氢反应器
CN209147497U (zh) 一种立式蒸发器结构
CN105296314A (zh) 一种白酒蒸馏的冷凝器装置
CN204535477U (zh) 一种高效管壳式换热器
CN105973018A (zh) 壳管式冷凝器
CN220339169U (zh)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
CN202740795U (zh) 一种切向进料的高效降膜蒸发器
CN202915742U (zh) 切向连续螺旋导流缠绕管冷凝器
CN104776641A (zh) 双管程干式蒸发器及制冷设备
CN113731304A (zh) 径向反应器
CN2743776Y (zh) 可向外供应热水的冷凝器
CN203163559U (zh) 一种卧式换热器结构
CN105126708A (zh) 氢气脱氧的等温列管式反应器
CN220860689U (zh) 一种降温效果好的化工生产用精馏塔
CN219829593U (zh) 新型外导流高效换热器
CN216081082U (zh) 一种管束呈六边形模块化布置的换热器
CN214701378U (zh) 一种脱蜡设备的横罐中的水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