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3441U -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3441U
CN220053441U CN202321737146.5U CN202321737146U CN220053441U CN 220053441 U CN220053441 U CN 220053441U CN 202321737146 U CN202321737146 U CN 202321737146U CN 220053441 U CN220053441 U CN 220053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te
management module
thermal management
si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71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新
程浩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71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3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3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3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所述水侧组件包括流道板、水泵、水阀和水壶,所述流道板内具有水通道,所述水泵、所述水阀、所述水壶安装于所述流道板上,且所述水泵、所述水阀和所述水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水通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通过将水泵、水阀和水壶安装于流道板上,可以便于与水通道连通,且利于装配,提高水侧组件的集成效果。

Description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和具有该水侧组件的热管理模块以及具有该热管理模块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水侧系统包括多个电器件是分开布置的,连接线路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可以便于水泵、水阀和水壶与水通道连通,且利于装配,提高水侧组件的集成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模块,包括前述的水侧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热管理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包括流道板、水泵、水阀和水壶,所述流道板内具有水通道,所述水泵、所述水阀、所述水壶安装于所述流道板上,且所述水泵、所述水阀和所述水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水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通过将水泵、水阀和水壶安装于流道板上,可以便于与水通道连通,且利于装配,提高水侧组件的集成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壶、所述水阀和所述水泵中的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不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流道板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水壶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二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壶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表面上,且所述水壶的底板与所述流道板层叠设置,并相对一体固定或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流道板具有供流体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一个端口,所述端口与所述水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口的轴线沿所述流道板的厚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口与所述流道板一体式出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侧组件还包括换热器和水管,所述换热器具有水侧端口;所述水管置于所述流道板的外侧,并与所述换热器的水侧端口直接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流道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换热器层叠连接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一侧;所述水侧端口设于所述流道板上,并延伸至所述流道板的第二侧,所述水管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板的所述第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水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板的同一侧,所述水壶上设有第一管夹,所述第一管夹卡持定位所述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流道板上设有第二管夹,所述第二管夹卡持连接所述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阀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水阀安装于所述流道板上,且至少两个所述水阀具有接线端口,且所述接线端口朝向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流道板上安装有一个所述水泵和两个所述水阀,两个所述水阀分别设于所述水泵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水阀的接线插口朝向相背,所述水泵的接线插口的朝向垂直于所述水阀的接线插口的朝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流道板上安装有多个电器件,所述多个电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水泵、至少一个所述水阀,所述多个电器件分别具有接线插口,且至少两个所述接线插口的朝向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包括:前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冷媒侧组件,述冷媒侧组件与所述水侧组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通过在热管理模块上应用前述的水侧组件,可以提高热管理模块的集成化程度,且利于提高热管理模块布置的紧凑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前述的热管理模块,所述热管理模块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应用前述的热管理模块,可以提高车辆的换热效果和车辆内部结构的集成化和紧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水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水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水侧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水侧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热管理模块;100、水侧组件;122、流道板;125、水泵;126、水阀;1261、第一水阀;1262、第二水阀;121、水壶;102、加水口;123、传感器;110、端口;101、水侧端口;130、换热器;140、水管;151、第一管夹;152、第二管夹;120、接线端口;200、冷媒侧组件;210、冷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100,包括流道板122、水泵125、水阀126和水壶121,流道板122内具有水通道,水泵125、水阀126、水壶121安装于流道板122上。具体而言,水泵125、水阀126和水壶121均为水侧组件100中的电器件,水侧组件100中的多个电器件均可以安装于流道板122上,可以提高水侧组件100的集成度,相对于多个电器件分开连接的方案,可以缩短连接线路,利于简化水侧组件100的结构,可以提高水侧组件100的结构紧凑性;还可以便于多个电器件与流道板122连接,便于电器件与水通道连通,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装配时,可以以流道板122为基体,水泵125、水阀126和水壶121均安装于流道板122上,便于装配和集中管理。其中,水泵125、水阀126和水壶12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水通道连通,且便于直接与水通道连通,可以缩短连接距离进而减少连接管路,以在水侧组件100上形成水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100,通过将水泵125、水阀126和水壶121安装于流道板122上,可以便于与水通道连通,且利于装配,提高水侧组件100的集成效果。
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壶121、水阀126和水泵125中的至少两个安装于流道板122的不同侧,以使流道板122的不同侧均连接有电器件,可以避免水侧组件100存在重心不稳的问题,利于提高装配后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地,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水壶121、水泵125和水阀126的数量和体积进行合理布置,以使流道板122两侧的重力相当,提高结构整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具体地,水侧组件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水壶121、水阀126和水泵125,其中,至少一个电器件与其他电器件不在同一侧,以使流道板122两侧的重力的相当,避免整体结构重心不稳。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22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水壶121安装于流道板122的第一表面,水泵125安装于流道板122的第二表面,以将水壶121和水泵125安装于流道板122的相对两侧。具体地,水壶121和水泵125安装后,可以根据重力的分布情况,将水阀126选择性的安装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使流道板122两侧的重量平衡。具体而言,可以将占用面积较大,重量较重的水壶121放置于流道板122的一侧,水泵125放置于另一侧,最后将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部件,如水阀126放置于利于实现流道板122平衡的位置上,以实现多个电器件沿重力方向的紧凑分布。更为具体地,水阀126可以包括第一水阀1261和第二水阀1262,其中,可以根据水壶121与水泵125装配后的重力分布,将第一水阀1261和第二水阀1262均设于第二表面,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然,水泵125也可以有多个,阀体也可以有两个以上,多个水泵125与阀体的分布均可以依照重力分配,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壶121安装于流道板122的表面上,且水壶121的底板与流道板122层叠设置,并相对一体固定或密封连接,可以提高水壶121与流道板122的接触面积装配的稳定性,且便于水壶121直接与水通道连通,其中,水壶121底板与流道板122密封连接,还可以提高水壶121与水通道连接后的密封性,避免冷媒泄漏,提高运行安全性。
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22具有供流体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一个端口110,端口110与水通道连通,以便于外部部件与水侧组件100连接,例如外部部件通过端口110与水通道连通,以与水通道内的冷媒进行换热。具体地,端口110设置与流道板122的一侧表面靠近流道板122边界的位置,以使端口110可以位于水侧组件100的边沿位置,便于直接与外部部件或外部管路进行连接,例如端口110可以用于与外部换热器130或车辆内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因此,通过设置在流道板122上设置端口110,可以简化线路,避免线路过于复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口110的轴线沿流道板122的厚度方向延伸,以使端口110可以相对与流道板122伸出一定长度,即端口110凸出于流道板122表面,可以便于外部部件或线路与端口110连接,使得外部管路与端口110连接时,可以一部分嵌入端口110内,或一部分套接于端口110外周,以便于连接,利于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口110与流道板122一体式出模,可以便于制造,且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侧组件100,参见图1,流道板122沿水平方向延伸,即左后和前后方向延伸,其中端口110可以沿流道板122的周沿布置多个,以便于端口110与外部部件进行连接。例如,端口110可以设于流道板122的左前侧,以便于与位于水侧组件100侧边的部件进行连接。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流道板122设有多个供流体流入或流出水侧组件100的端口110,且端口110的朝向垂直于流道板122平面,与流道板122的本体可以一体式出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质量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侧组件100还包括换热器130和水管140,换热器130具有水侧端口101;水管140置于流道板122的外侧,并与换热器130的水侧端口101直接连通。也就是说,通过在换热器130上设置水侧端口101,并使水管140与水侧端口101连接,可以通过水管140将换热器130与其他部件连接,无需经过流道板122或冷媒板210,即可以通过直接与水管140连接的方式接通换热器130,且水管140可以自由改变形状或布置路线,可以为外界管路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2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换热器130层叠连接于流道板122的第一侧;水侧端口101设于流道板122上,并延伸至流道板122的第二侧,水管14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流道板122的第二侧。也就是说,水管140可以从流道板122的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以便于外部部件与换热器130连接,无需在流道板122内部布置线路,利于简化结构。具体而言,换热器130连接于流道板122的一侧,且在第一侧与流道板122上的水侧端口101连接,通过在流道板122外部设置水管140,使水管140与水侧端口101连接,水管140从流道板122的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可以便于外部部件与换热器130连接,且利于简化结构,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管140的至少一部分和水壶121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流道板122的同一侧,水壶121上设有第一管夹151,第一管夹151卡持定位水管140,可以将水管140定位于水壶121附近,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且便于水壶121或其他部件与水管140或换热器130连接,以提高换热效率。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4,水管140可以将设置流道板122不同侧的水壶121与换热器130连接起来,且无需在流道板122内部设置流道,可以简化流道板122的内部结构,且水管140设置流道板122外部,便于提高连接和布置的灵活性,在使用过程中也便于维护和更换,利于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更为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管夹对水管140进行固定和支撑,以便于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特别是水管140中流通冷媒时的稳定性,其中管夹可以设在水壶121上,也可以设在流道板122上,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结合前述,换热器130安装于流道板122的第二表面上,水侧端口101设于流道板122的第一表面上,水管140在流道板122的第一表面上,并沿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也就是说,水管140可以连通流道板122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也可以贯穿流道板122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结合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管140装配后的稳定性,流道板122上设有第二管夹152,第二管夹152卡持连接水管140,以对水管140提供支撑且便于定位水管140,避免水管140发生晃动。其中,第一管夹151与第二管夹152间隔设置,可以在水管140的不同区域对水管140提供支撑和定位效果,从而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更为具体地,第一管夹151呈半开式的弧形,管夹的上端敞开,以使水管140可以嵌入管夹的弧形结构中,以适于与水管140的管状结构相配合,其中第一管夹151的开口呈扩张的形式,以便于水管140嵌入和脱出。第二管夹152呈“T”形,其中,第二管夹152的上表面的横截面较大,水管140的外周面可以抵接在第二管夹152的上表面上,利于提高第二管夹152对水管140的支撑面积,利于提高支撑效果。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阀126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水阀126安装于流道板122上,且至少两个水阀126具有接线端口120110,接线端口120可以用于连接线束,以对水阀126进行控制或供电,其中,两个水阀126的接线端口120朝向不同,由此,当两个水阀126布置的距离较近时,插拔接线端口120时不会发生干涉,接线端口120引出的线束也不会发生缠绕或干涉,可以便于装配,且便于管理线束。另外,当水阀126与其他部件邻近时,通过合理设置接线端口120的朝向,也可以避免发生干涉,便于收集线束。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水侧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对两个水阀126的接线端口120的朝向进行合理布置,以使两个水阀126之间的接线端口120和线束不会发生干涉,两个水阀126与其他部件也不会发生干涉。
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22上安装有一个水泵125和两个水阀126,两个水阀126分别设于水泵125的相对两侧,两个水阀126的接线插口朝向相背,以使两个水阀126的接线插口朝向不同的方向布置,接线插口引出的线束也朝不同的方向布置,水泵125的接线插口的朝向垂直于水阀126的接线插口的朝向,由此,水泵125的接线插口可以与两个水阀126的接线插口的朝向不同。
结合图3,两个水阀126的接线插口可以朝左和朝右布置,而水泵125的接线插口可以朝前或朝后布置,以便于连接,且互不干涉。当然,两个水阀126和水泵125的接线插口也可以朝其他方向布置,只要互相的朝向不同即可,或者是接线插口引出的线束之间互相不平行。
具体地,两个水阀126可以是第一水阀1261和第二水阀1262,第一水阀1261、第二水阀1262和水泵125可以根据水侧组件100的结构进行合理布置,例如,第一水阀1261、第二水阀1262和水泵125可以设于水壶121的相对两侧或分列到同侧的方式将水泵125和水阀126组件布置与冷媒侧组件200的间隙处,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22上安装有多个电器件,多个电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水泵125、至少一个水阀126,多个电器件分别具有接线插口,且至少两个接线插口的朝向不同,以使多个电器件装配后互相不会发生干涉,便于装配或维护,且可以避免多个线束互相缠绕,便于管理和收集线束。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器件的接线插口的插拔方向呈发散状,以使多个电器件的接线插口可以朝向不同方向,且互相之间具有间隔,利于空间布置和管理线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壶121内具有至少一个容置腔,容置腔可以用于储存冷却液和补充冷却液的装置同时兼顾回液的气液分离功能,在水侧回路缺水时,可以及时补充冷却液至水泵125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壶121内具有多个容置腔,其中,水壶121具有一个加水口102,加水口102与多个容置腔连通;或,水壶121具有多个加水口102,多个加水口102分别与多个容置腔连通。具体地,水壶121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是液位传感器,以用于检测液位。具体地,通过设置用于放置液位传感器的容置空间,使得传感器可以同时检测两个腔体内的液体,两个腔体内的水位均可以通过容置空间内的液位传感器进行检测,利于简化结构,且检测位置相同,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当然传感器123可以至少包含1个,容置空间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检测温度的传感器。结合图1,传感器123也可以设置与水壶121的外侧,并伸入水壶121的容置腔内,以便于装配和维护传感器123。
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1000,包括:前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100、冷媒侧组件200,述冷媒侧组件200与水侧组件100相连,通过在热管理模块1000上应用前述的水侧组件100,可以提高热管理模块1000的集成化程度,且利于提高热管理模块1000布置的紧凑性。
结合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媒侧组件200包括冷媒板210,冷媒板210与流道板122层叠并相连,可以提高水侧组件100与冷媒侧组件200连接的紧密性,便于冷媒侧组件200与水侧组件100进行热交换,还可以提高热管理模块1000的结构紧凑性。此外,冷媒板210与流道板122层叠布置可以缩短人热管理模块100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且冷媒板210与流道板122可以互相支撑,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前述的热管理模块1000,热管理模块1000安装于车体上,通过应用前述的热管理模块1000,可以提高车辆的换热效果和车辆内部结构的集成化和紧凑性。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1000和水侧组件100。
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1000,包括冷媒侧组件200和水侧组件100,冷媒侧组件200与水测组件相连。具体地,水侧组件100包括水壶121、水板,水板上设有水流道,水壶121与水加热器可以与水流道相连,水流道与水壶121连通以形成水回路;冷媒侧组件200包括冷媒板210、换热器130,冷媒板210上具有设有冷媒流道,冷媒流道与换热器130连通以形成冷媒回路,其中,冷媒回路与水回路相连以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实现车辆的温度控制。例如,水回路可与车辆内部的功能部件进行热量传递,以使功能部件处于适合的温度范围内,随后水回路中的水可与冷媒回路中的冷媒进行热量传递,使得水回路中的水可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并继续与功能部件进行热量传递,从而实现车辆的温度控制。
其中,水流道可以与需要换热的流道(例如驾驶舱换热流道、电池换热流道等)连接成水循环回路,冷媒流道可以通过依次串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组合形成冷媒回流,冷媒回流与水循环回路换热配合。
更为具体地,水泵125为该集成装置所在的循环系统提供动力,可根据不同系统回路配置,数量为1~3个;水阀126为该循环系统提供流道切换功能和不同流道流量比例调节功能,数量为1~3个;水壶121为该循环系统提供补液、除气、降噪的功能,可根据不同系统回路配置,数量为1~2个;流道板122为该循环系统提供多条串联、并联的流道,替代传统的管路连接,同时为其他零件提供安装点。其中,水泵125、水阀126和水壶121不同时布置在流道板122同一侧,根据环境边界分列于流道板122两侧;常见的,水泵125布置于流道板122下部,水壶121位于流道板122上部,水阀126根据情况可布置在流道板122上部或下部,实现沿重力方向的紧凑分布。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水侧组件100还包括水阀126组件和水泵125,水阀126组件和水泵125均与水板连接,水阀126组件和水泵125可以用于控制水壶121与水板之间的连通状态或运行模式,其中,水阀126组件和水泵125设于水壶121的相对两侧或分列到同侧,以便于空间布置,便于提高结构紧凑性。
具体地,水壶121部件居于上部,水板位于水壶121底部,水板与水壶121底板相对一体固定或密封连接,其中,水板位于水壶121下部最省空间,也可以错位布置,放置于侧面。水阀126组件、水泵125与水板相对固定或密封连接。优选地,水阀126组件与水壶121相对位于水板两侧,以节省空间,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分列到同侧,同时水泵125的位置也同样,优选与水阀126同侧,但不限定同侧。进一步地,换热装置与水板相对固定或密封连接,可以保证换热装置内的水侧流道能够与水侧组件100流道连通,由水壶121、水板、水阀126组件、水泵125、换热装置及车辆其余热管理组件共同组成整个水回路。
具体地,水壶121作为储存冷却液和补充冷却液的装置同时兼顾回液的气液分离功能,在水侧回路缺水时,可以及时补充冷却液至水泵125入口。水阀126组件作为流量分配组件,其有连接水板的接口,可以实现不同模式下开闭或比例调节连接不同接口以实现各个模式下不同的流体通路。而水泵125可以至少设有个,用于连接采暖回路的采暖水泵125、电池回路的电池水泵125或连接电驱回路的电驱水泵125,水泵125作为水侧流道的动力驱动装置,负责提供流道内流体的动力,驱动流体以一定的流量在流道内循环。水板具有水流道及接口,用于连接水阀126组件、水阀126组件和集成模块外部车辆各个温度控制部件以形成循环流路。换热装置可以对水流路中高、低温流体进行换热,以实现能量回收提升系统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板、水泵、水阀和水壶,所述流道板内具有水通道,所述水泵、所述水阀、所述水壶安装于所述流道板上,且所述水泵、所述水阀和所述水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水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所述水阀和所述水泵中的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不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水壶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的表面上,且所述水壶的底板与所述流道板层叠设置,并相对一体固定或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供流体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一个端口,所述端口与所述水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的轴线沿所述流道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端口与所述流道板一体式出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侧组件还包括换热器和水管,所述换热器具有水侧端口;
所述水管置于所述流道板的外侧,并与所述换热器的水侧端口直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换热器层叠连接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一侧;所述水侧端口设于所述流道板上,并延伸至所述流道板的第二侧,所述水管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板的所述第二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水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流道板的同一侧,所述水壶上设有第一管夹,所述第一管夹卡持定位所述水管;
和/或,所述流道板上设有第二管夹,所述第二管夹卡持连接所述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阀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水阀安装于所述流道板上,且至少两个所述水阀具有接线端口,且所述接线端口朝向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上安装有一个所述水泵和两个所述水阀,两个所述水阀分别设于所述水泵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水阀的接线插口朝向相背,所述水泵的接线插口的朝向垂直于所述水阀的接线插口的朝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上安装有多个电器件,所述多个电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水泵、至少一个所述水阀,所述多个电器件分别具有接线插口,且至少两个所述接线插口的朝向不同。
13.一种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
冷媒侧组件,所述冷媒侧组件与所述水侧组件相连。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模块,所述热管理模块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CN202321737146.5U 2023-07-03 2023-07-03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Active CN220053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7146.5U CN220053441U (zh) 2023-07-03 2023-07-03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7146.5U CN220053441U (zh) 2023-07-03 2023-07-03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3441U true CN22005344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0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7146.5U Active CN220053441U (zh) 2023-07-03 2023-07-03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3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4508569A (ja) 熱管理統合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自動車
WO2023045358A1 (zh) 电动车辆及其热管理器
CN115139750B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及电动汽车
US20240167769A1 (en) Integrated cooling module
CN114750569A (zh) 冷媒流路集成座、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20053441U (zh)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CN219638943U (zh) 膨胀水壶
CN111785884A (zh) 一种壳体及电池包
CN217863698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及电动汽车
CN210941251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集成式膨胀水壶以及电动汽车
CN212850219U (zh) 变频器功率组件
CN114834209A (zh) 冷却液路集成座、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KR20220157543A (ko) 통합 쿨링 모듈
CN113715577A (zh) 用于非热泵热管理集成模块的集成通道装置及电动车
CN220053439U (zh) 冷媒侧组件、热管理集成装置和车辆
CN218948877U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9062516U (zh) 流量分配阀块及冷却循环系统
CN218367329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8367326U (zh) 集成水板、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集成系统及电动车辆
CN215826467U (zh) 用于车辆的膨胀水壶组件及车辆
CN217347415U (zh) 水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5096892U (zh) 换热器组合模块
WO2022266945A1 (zh) 多通道冷却管路集成装置、热管理集成模块和电动车辆
CN209795169U (zh) 水箱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355670U (zh) 五通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