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0020U -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0020U
CN220050020U CN202321446819.1U CN202321446819U CN220050020U CN 220050020 U CN220050020 U CN 220050020U CN 202321446819 U CN202321446819 U CN 202321446819U CN 220050020 U CN220050020 U CN 220050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dle
permanent
molten ir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68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道
张艳红
郅青利
赵铁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yi New Metallurgical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yi New Metallurg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yi New Metallurgica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yi New Metallurg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68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0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0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0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涉及铁水包内衬技术领域,包括铁水包外壳,还包括内衬本体,所述内衬本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为保温层、永久层和工作层,所述永久层一侧两端均安装有多个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保温层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永久层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接槽,所述工作层一侧外壁安装有多个插接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销贯穿连接孔并与固定孔进行连接,使得永久层可以与保温层紧密连接,通过插接板与卡接槽之间的连接使得工作层可以与永久层紧密连接,使得内衬本体内部结构更加的稳固,可以避免内衬本体的内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散,可以避免铁水在转运过程中渗透到内衬本体内部对铁水包造成侵蚀。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水包内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背景技术
铁水包是盛运铁水的设备,在钢厂使用比较普遍,铁水的输送和预处理都是在铁水包内完成的。铁水输送,是通过高温铁水容器(铁水包),在一定防护条件下将高炉铁水输送至炼钢炉。铁水包内衬耐材的安全和节能,是现代化钢铁生产流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铁水包内衬分为工作衬和永久衬,工作衬为铝碳化硅碳砖(ASC砖);永久衬为不定型浇注料整体浇注,或者定型产品砌筑。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铁水包内衬在工作过程中,其保温层、永久层和工作层相互之间缺少固定机构,使得保温层、永久层和工作层之间的连接容易出现松散,进而使得铁水包在对铁水进行转运时,铁水容易从保温层、永久层和工作层之间的空隙处出现渗透,使得铁水容易对铁水包内壁造成侵蚀,进而会影响铁水包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通过固定销贯穿连接孔并与固定孔进行连接,使得永久层可以与保温层紧密连接,通过插接板与卡接槽之间的连接使得工作层可以与永久层紧密连接,进而使得内衬本体内部结构更加的稳固,可以避免内衬本体的内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散,进而可以避免铁水在转运过程中渗透到内衬本体内部对铁水包造成侵蚀,进而可以提高铁水包的使用寿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包括铁水包外壳,还包括:
内衬本体,设置于铁水包外壳内部,用于铁水进行保温,同时可以对铁水包外壳进行保护;
所述内衬本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为保温层、永久层和工作层;
所述永久层靠近保温层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保温层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永久层远离保温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接槽;
所述工作层靠近永久层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与相邻的卡接槽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为隔热层、加固层和防护层,所述加固层的内壁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的内壁两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相邻的固定孔连通,所述连接孔与相邻的固定孔内壁分别与相邻的固定销外壁两侧活动连接。
优选的,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固定孔呈等间距排列,所述固定孔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的外径尺寸相同。
优选的,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连接孔呈等间距排列,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的外径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外径尺寸与铁水包外壳的内径尺寸相同,所述保温层的内径尺寸与永久层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永久层的内径尺寸与工作层的内径尺寸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固定销贯穿连接孔并与固定孔进行连接,使得永久层可以与保温层紧密连接,通过插接板与卡接槽之间的连接使得工作层可以与永久层紧密连接,进而使得内衬本体内部结构更加的稳固,可以避免内衬本体的内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散,进而可以避免铁水在转运过程中渗透到内衬本体内部对铁水包造成侵蚀,进而可以提高铁水包的使用寿命;
2、通过固定销贯穿连接孔并与固定孔进行连接,使得加固层与防护层紧密连接,进而使得保温层的内部结构更加的稳固,进而使得保温层可以更好起到保温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本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层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铁水包外壳;
2、内衬本体;201、保温层;202、永久层;203、固定销;204、卡接槽;205、工作层;206、插接板;207、隔热层;208、加固层;209、固定孔;210、防护层;21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包括铁水包外壳1,还包括:
内衬本体2,设置于铁水包外壳1内部,用于铁水进行保温,同时可以对铁水包外壳1进行保护;
为了实现对铁水包外壳1的保护,如图2所示,内衬本体2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为保温层201、永久层202和工作层205,永久层202靠近保温层201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销203,固定销203与保温层201的内壁活动连接,永久层202远离保温层20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接槽204,工作层205靠近永久层202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接板206,插接板206与相邻的卡接槽204内壁活动连接,通过插接板206与卡接槽204之间的连接使得工作层205与永久层202紧密连接,通过固定销203与保温层201之间的连接使得保温层201与永久层202紧密连接,进而使得内衬本体2的内部结构更加的牢固。
为了使得保温层201更加稳固的安装在铁水包外壳1内部,如图3所示,保温层201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为隔热层207、加固层208和防护层210,加固层208的内壁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09,防护层210的内壁两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11,连接孔211与相邻的固定孔209连通,连接孔211与相邻的固定孔209内壁分别与相邻的固定销203外壁两侧活动连接,通过固定销203贯穿连接孔211并与固定孔209进行连接,进而使得保温层201的内部结构更加的稳固,同时使得内衬本体2的内部结构更加的稳定。
为了使得固定销203更好的对保温层201的内部结构进行加固,如图3所示,同一高度的多个固定孔209呈等间距排列,固定孔209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203的外径尺寸相同,同一高度的多个连接孔211呈等间距排列,连接孔211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203的外径尺寸相同,连接孔211直径尺寸与固定孔209直径尺寸相同,使得固定销203可以很好地对保温层201的内部结构进行连接和加固。
为了使得内衬本体2很好地与铁水包外壳1内壁进行贴合,如图1和图2所示,保温层201的外径尺寸与铁水包外壳1的内径尺寸相同,保温层201的内径尺寸与永久层202的外径尺寸相同,永久层202的内径尺寸与工作层205的内径尺寸相同。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对内衬本体2进行安装时,将加固层208安装到隔热层207的内侧,然后将防护层210安装到加固层208的内侧,使得连接孔211可以与固定孔209连通,进而将永久层202安装到保温层201的内壁,使得固定销203可以贯穿连接孔211并与固定孔209内壁进行连接,进而使得永久层202可以与保温层201进行紧密连接,进而将工作层205安装到永久层202的内侧,使得多个插接板206可以分别插接到多个卡接槽204内,进而使得内衬本体2可以组装完成,进而通过内衬本体2可以对铁水包外壳1内壁进行保护,通过固定销203与连接孔211和固定孔209之间的连接以及插接板206与卡接槽204之间的连接使得内衬本体2的内部结构更加的牢固,进而可以避免铁水包在对铁水进行转运时,铁水对内衬本体2的内部结构和铁水包外壳1的内壁造成侵蚀,进而可以延长铁水包的使用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铁水包内衬内部结构不稳固,使得铁水容易出现渗透对铁水包造成侵蚀的问题。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包括铁水包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衬本体(2),设置于铁水包外壳(1)内部,用于铁水进行保温,同时可以对铁水包外壳(1)进行保护;
所述内衬本体(2)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为保温层(201)、永久层(202)和工作层(205);
所述永久层(202)靠近保温层(201)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销(203),所述固定销(203)与保温层(20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永久层(202)远离保温层(20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接槽(204);
所述工作层(205)靠近永久层(202)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接板(206),所述插接板(206)与相邻的卡接槽(204)内壁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01)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为隔热层(207)、加固层(208)和防护层(210),所述加固层(208)的内壁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210)的内壁两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11),所述连接孔(211)与相邻的固定孔(209)连通,所述连接孔(211)与相邻的固定孔(209)内壁分别与相邻的固定销(203)外壁两侧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其特征在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固定孔(209)呈等间距排列,所述固定孔(209)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203)的外径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其特征在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连接孔(211)呈等间距排列,所述连接孔(211)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203)的外径尺寸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01)的外径尺寸与铁水包外壳(1)的内径尺寸相同,所述保温层(201)的内径尺寸与永久层(202)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永久层(202)的内径尺寸与工作层(205)的内径尺寸相同。
CN202321446819.1U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Active CN220050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6819.1U CN220050020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6819.1U CN220050020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0020U true CN22005002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6819.1U Active CN220050020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0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50020U (zh) 一种安全型铁水包耐火内衬
CN103615901B (zh) 渣沟冷却器的生产方法
CN111334629A (zh) 一种用于提高高炉冷却强度的冷却壁结构
KR20130116065A (ko) 가스 취입 노즐
CN100541098C (zh) 用于生产无氧铜的铜熔铸系统
CN205300256U (zh) 一种冶金炉炉墙结构
CN216591782U (zh) 一种新型下料管
CN103611921B (zh) 撇渣器的生产方法
CN212077101U (zh) 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组合式滑板砖
CN212560397U (zh) 一种用于液态铜锍吹炼炼铜的富氧底吹吹炼炉
CA1217336A (en) Annular tuyere and method
CN206188837U (zh) 一种含有ZrB2‑SiC复合粉体的转炉挡渣用滑动水口外水口砖
CN2905270Y (zh) 连铸结晶器
CN216738189U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上升管底座
CN213172419U (zh) 一种预挂渣皮的大型高炉
JPH02104454A (ja) 連続鋳造用ノズル
CN219900228U (zh)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钢包渣线
CN216065524U (zh) 一种抗侵蚀防断裂钢包长水口
CN211438094U (zh) 一种新型复合长水口
CN218395924U (zh) 一种连铸钢包保护浇注用长水口
CN210892723U (zh) 冶金炉新型水冷结构
CN218168706U (zh) 一种高性能镁碳砖钢包渣线
CN103017542B (zh) 一种闪速炉复合陶瓷水冷铜套及其生产方法
CN215431514U (zh) 一种浇包用的抗冲击件
CN213288664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铁水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