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6189U -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6189U
CN220046189U CN202321180886.3U CN202321180886U CN220046189U CN 220046189 U CN220046189 U CN 220046189U CN 202321180886 U CN202321180886 U CN 202321180886U CN 220046189 U CN220046189 U CN 220046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type
blood vessel
vessel
type bl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08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亦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1808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6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6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6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该支架型血管包括支架型血管本体,支架型血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近段、连接段和远段;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其包括用于重建无名动脉的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和用于重建左颈总动脉的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用于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连接段的侧壁朝向支架型血管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下沉区,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和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缝合在近段朝向下沉区的一侧,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缝合在远段朝向下沉区的一侧。该支架型血管在下沉区提供调整空间,能够兼容不同患者的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提高了该支架型血管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型血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背景技术
主动脉弓部扩张性病变的共同特点是病变累及弓上分支动脉,包括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对于主动脉弓近段、中段和远段部位的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溃疡和夹层,通常需要同时重建弓上三分支(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在腔内同时重建弓上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以在腔内同时重建弓上三分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包括:
支架型血管本体,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近段、连接段和远段;
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设置于所述近段的内部,且所述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包括用于重建无名动脉的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和用于重建左颈总动脉的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
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设置于所述远段的内部,用于重建左锁骨下动脉;
其中,所述连接段的侧壁朝向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下沉区,所述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和所述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缝合在所述近段朝向所述下沉区的一侧,所述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缝合在所述远段朝向所述下沉区的一侧。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近段与所述远段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端和远端均为倾斜口,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端和远端为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两相对端。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包括管状人工血管和支架,所述支架缝合在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表面。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类型支架,所述第一类型支架沿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端的周向和远端的周向延伸后闭合,且所述第一类型支架的第一端面所在平面倾斜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所述第一类型支架的第二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第一类型支架的两相对端面。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类型支架,所述第二类型支架自所述下沉区的第一边缘沿所述连接段的周向延伸至所述下沉区的第二边缘,并且所述第二类型支架的第三端面所在平面和第四端面所在平面均倾斜于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且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沿所述第二类型支架的第一中面对称,所述第一中面垂直于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下沉区的底部呈平面结构,所述第二类型支架与所述下沉区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缝合固定,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为所述下沉区在垂直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上的两相对边缘。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类型支架,所述第三类型支架沿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段的周向和远段的周向延伸后闭合,所述第三类型支架的第五端面所在平面和所述第六端面所在平面均倾斜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且所述第五端面和所述第六端面沿所述第三类型支架的第二中面对称,所述第二中面垂直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支架在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外弯侧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架在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内弯侧的长度,所述外弯侧为所述管状人工血管朝向弓上三分支的一侧,所述内弯侧为所述管状人工血管背离弓上三分支的一侧。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支架和所述下沉面均沿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平面对称设置。
可选地,在上述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中,所述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和/或所述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设有不透X线的显影材料作标识。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时,将上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经股动脉植入到主动脉弓的部位,使连接段上的下沉区朝向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然后经两侧肱动脉在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重建无名动脉,经两侧左颈动脉在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重建左颈总动脉,经两侧左锁骨下动脉在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由此实现在腔内同时重建弓上三分支;由于连接段的侧壁朝向支架型血管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下沉区,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和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缝合在近段朝向下沉区的一侧,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缝合在远段朝向下沉区的一侧,因此,在重建弓上三分支时,一方面,该支架型血管能够在下沉区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提供调整空间,能够兼容不同患者的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提高了该支架型血管的通用性,是一种非定制型多内嵌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另一方面,避免了医生在手术前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形态,针对性的进行支架型血管的剪切,降低了手术操作上的难度,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的弯曲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的伸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植入主动脉弓部的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弓上三分支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重建后的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一类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二类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三类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三类型支架缝合在下沉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为支架型血管本体,101为管状人工血管,102为支架,1021为第一类型支架,1022为第二类型支架,1022-a为第一中面,1023为第三类型支架,1023-a为第二中面,100-a为近段,100-b为连接段,100-b1为下沉区,100-c为远段,200为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1为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2为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为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400为无名动脉,500为左颈总动脉,600为左锁骨下动脉,X为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以在腔内同时重建弓上三分支。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包括支架型血管本体100、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0和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
其中,支架型血管本体100包括依次连接的近段100-a、连接段100-b和远段100-c;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0设置于近段100-a的内部,且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0包括用于重建无名动脉400的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1和用于重建左颈总动脉500的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2;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设置于远段100-c的内部,用于重建左锁骨下动脉600;连接段100-b的侧壁朝向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内部凹陷,形成下沉区100-b1,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1的出口和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2的出口缝合在近段100-a朝向下沉区100-b1的一侧,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的出口缝合在远段100-c朝向下沉区100-b1的一侧。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时,将上述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经股动脉植入到主动脉弓的部位,使连接段100-b上的下沉区100-b1朝向无名动脉400、左颈总动脉500和左锁骨下动脉600,然后经两侧肱动脉在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1重建无名动脉400,经两侧左颈动脉在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2重建左颈总动脉500,经两侧左锁骨下动脉600在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重建左锁骨下动脉600,由此实现在腔内同时重建弓上三分支;由于连接段100-b的侧壁朝向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内部凹陷,形成下沉区100-b1,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1的出口和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2的出口缝合在近段100-a朝向下沉区100-b1的一侧,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的出口缝合在远段100-c朝向下沉区100-b1的一侧,因此,在重建弓上三分支时,一方面,该支架型血管能够在下沉区100-b1为无名动脉400、左颈总动脉500和左锁骨下动脉600提供调整空间,能够兼容不同患者的无名动脉400、左颈总动脉500和左锁骨下动脉600的重建,提高了该支架型血管的通用性,是一种非定制型多内嵌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另一方面,避免了医生在手术前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无名动脉400、左颈总动脉500和左锁骨下动脉600的形态,针对性的进行支架102血管的剪切,降低了手术操作上的难度,适宜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0指的是延伸方向与血管的血流方向相同的内嵌支架型血管,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指的是延伸方向与血管的血流方向相反的内嵌支架型血管;近段100-a和远段100-c是相对于心脏位置而言,亦即近段100-a较远段100-c距离心脏更近,同样地,近端和远端亦是相对于心脏位置而言,近端较远端距离心脏更近。
另外,本实用新型对上述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1、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2和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的直径,以及长度等尺寸参数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能够满足植入需求的尺寸参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近段100-a与远段100-c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且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近端和远端均为倾斜口,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近端和远端为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两相对端,一方面,通过倾斜口增大支架型血管本体100与主动脉弓的接触面积,防止移位,便于该支架型血管的固定,另一方面,使得植入后的支架型血管形态与弯曲的主动脉更加适配。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倾斜口所在平面相对于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轴线的倾斜程度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倾斜程度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架型血管本体100包括管状人工血管101和支架102,支架102缝合在管状人工血管101的表面,以通过管状人工血管101起到隔绝血流的作用,通过支架102起到将管状人工血管101固定到主动脉内壁的作用。
上述支架102可以由多个相同结构的支架分体组成,也可以由多个不同结构的支架分体组成,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支架102包括第一类型支架1021,第一类型支架1021沿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近端的周向和远端的周向延伸后闭合,也就是说,第一类型支架1021为闭环结构;且第一类型支架1021的第一端面所在平面倾斜于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轴向,第一类型支架1021的第二端面所在平面与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轴向垂直,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第一类型支架1021的两相对端面,以通过与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轴向倾斜设置的第一端面配合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近端和远端的倾斜口设计,使整个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近端和远端形成倾斜口设计。
另外,支架102还包括第二类型支架1022,第二类型支架1022自下沉区100-b1的第一边缘沿连接段100-b的周向延伸至下沉区100-b1的第二边缘,亦即第二类型支架1022在下沉区100-b1形成开环结构,以便于在下沉区100-b1形成仅有软性人工血管的裸区;并且第二类型支架1022的第三端面所在平面和第四端面所在平面均倾斜于管状人工血管101的轴向,且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沿第二类型支架的第一中面1022-a对称,第一中面1022-a垂直于管状人工血管101的轴向,以便于稳定支撑管状人工血管101,同时便于该支架型血管的弯曲。
进一步地,上述下沉区100-b1的底部可以是凹陷结构,也可以是平面结构,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沉区100-b1的底部呈平面结构,且自所述下沉区100-b1的底部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段100-b的方向,所述下沉区100-b1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以使得下沉区100-b1具有较大的空间,便于为无名动脉400、左颈总动脉500和左锁骨下动脉600提供更大的调整空间,提高该支架型血管的通用性。
如图8所示,第二类型支架1022与下沉区100-b1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缝合固定,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为下沉区100-b1在垂直于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轴向上的两相对边缘,以便于通过第二类型支架1022将连接段100-b固定在主动脉内壁上,在下沉区100-b1的底部形成仅有人造血管的软区。
上述支架102还包括第三类型支架1023,第三类型支架1023沿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近段100-a的周向和远段100-c的周向延伸后闭合,第三类型支架1023的第五端面所在平面和第六端面所在平面均倾斜于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轴向,且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沿第三类型支架1023的第二中面1023-a对称,第二中面1023-a垂直于支架型血管本体100的轴向,也就是说第三类型支架1023为具有对称结构的闭环支架102,在近段100-a和远段100-c连续排列后,对近段100-a和远段100-c形成稳定支撑。
更进一步地,支架102在管状人工血管101的外弯侧的长度大于支架102在管状人工血管101的内弯侧的长度,外弯侧为管状人工血管101朝向弓上三分支的一侧,内弯侧为管状人工血管101背离弓上三分支的一侧,以便于使该支架型血管的内弯侧具有更好的弯曲性能。
另外,支架102和下沉面均沿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平面X对称设置,使得该支架型血管的前后两侧保持对称,对管状人工血管101的支撑较为稳定。
上述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200和/或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300设有不透X线的显影材料作标识,以便于以通过显影材料作定位标识,便于该支架型血管能够准确植入。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型血管本体,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近段、连接段和远段;
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设置于所述近段的内部,且所述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包括用于重建无名动脉的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和用于重建左颈总动脉的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
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设置于所述远段的内部,用于重建左锁骨下动脉;
其中,所述连接段的侧壁朝向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下沉区,所述第一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和所述第二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缝合在所述近段朝向所述下沉区的一侧,所述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的出口缝合在所述远段朝向所述下沉区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近段与所述远段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端和远端均为倾斜口,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端和远端为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两相对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包括管状人工血管和支架,所述支架缝合在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类型支架,所述第一类型支架沿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端的周向和远端的周向延伸后闭合,且所述第一类型支架的第一端面所在平面倾斜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所述第一类型支架的第二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第一类型支架的两相对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类型支架,所述第二类型支架自所述下沉区的第一边缘沿所述连接段的周向延伸至所述下沉区的第二边缘,并且所述第二类型支架的第三端面所在平面和第四端面所在平面均倾斜于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且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沿所述第二类型支架的第一中面对称,所述第一中面垂直于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区的底部呈平面结构,所述第二类型支架与所述下沉区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缝合固定,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为所述下沉区在垂直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上的两相对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类型支架,所述第三类型支架沿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近段的周向和远段的周向延伸后闭合,所述第三类型支架的第五端面所在平面和第六端面所在平面均倾斜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且所述第五端面和所述第六端面沿所述第三类型支架的第二中面对称,所述第二中面垂直于所述支架型血管本体的轴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外弯侧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架在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内弯侧的长度,所述外弯侧为所述管状人工血管朝向弓上三分支的一侧,所述内弯侧为所述管状人工血管背离弓上三分支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所述下沉区均沿所述管状人工血管的轴向平面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向内嵌支架型血管和/或所述逆向内嵌支架型血管设有不透X线的显影材料作标识。
CN202321180886.3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Active CN220046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0886.3U CN22004618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0886.3U CN22004618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6189U true CN22004618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7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0886.3U Active CN22004618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61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1822B2 (en) Thoracic aorta stent graft
US6440161B1 (en) Dual wire placement catheter
JP4555405B2 (ja) 分岐状人工血管の配置器具
JP4083234B2 (ja) 分岐のための内腔末梢補形物
US6953475B2 (en) Bifurcation graft deployment catheter
JP3285594B2 (ja) 大動脈移植片、及び腹大動脈瘤を修復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060161244A1 (en) Vascular graft and deployment system
CN104367400B (zh) 一种支架移植物
JP2003501139A (ja) 接続部を有する改変されたガイドワイヤアクセスモジュレータ管腔内人工器官
US3866247A (en) Graft tubes
CZ297023B6 (cs) Sestava stepu z endovaskulárních stentu pro lécbuaneurysmat aorty
US9308079B2 (en) Endovascular prosthesis
US20050033416A1 (en) Vascular graft and deployment system
CN103932820A (zh) 具有模块化分支的腔内假体及其部署方法
CN220046189U (zh)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三分支的支架型血管
CN204293309U (zh) 一种支架移植物
CN212522082U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212438945U (zh) 覆膜支架
JP2839127B2 (ja) 枝分かれ人工血管
CN113288534A (zh) 拼接式血管支架
CN217772586U (zh) 一种主动脉弓分支型覆膜支架
JP2022522618A (ja) 混合フレーム管腔内プロテーゼおよびその方法
CN215307028U (zh) 一种分支型主动脉人工支架
CN215228880U (zh) 拼接式血管支架
US20220079737A1 (en) Method for Automated Production of a Vascular Endoprosthe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