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4917U -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4917U
CN220044917U CN202321063131.5U CN202321063131U CN220044917U CN 220044917 U CN220044917 U CN 220044917U CN 202321063131 U CN202321063131 U CN 202321063131U CN 220044917 U CN220044917 U CN 220044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main body
abnormal sound
preventing abnorm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631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杰
张喆
陈泽少
聂长武
赵旭
孙轶峰
李少华
宋伟民
郝辉
艾小勇
赵阔
赵文博
万帅
张坤芳
李倬
卫一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631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4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4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4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包括:主体,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主体包括主体壳体和设在主体壳体内的收容腔、缓冲件和加热组件,收容腔用于从近端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至少一部分;加热组件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缓冲件与加热组件抵接,用于在加热组件振动时对加热组件进行缓冲;抵接件,设在主体的远端处,抵接件与主体可分离或结合,在结合时,抵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主体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通过缓冲件可以在加热组件因加热通断切换而导致加热组件震动时,利用缓冲件对加热组件的震动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加热组件因震动而带来的异响,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烟具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通过加热配套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来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以替代传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气溶胶生成制品示例的可以为烟支状、烟草或可雾化的液体基质等,通常使用电磁加热、电阻加热或红外加热的方式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以使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部分物质在受热条件下挥发从而产生气溶胶。
目前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只有在检测到用户抽吸的动作才开始加热,而不是一直在加热,因此,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加热元件可能由于在通电和断电之间频繁变化,而容易产生谐振导致加热元件产生震动,进而产生异响。
因此,亟需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避免加热元件产生震动而带来的异响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包括:
主体,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所述主体包括主体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收容腔、缓冲件和加热组件,所述收容腔用于从所述近端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加热组件抵接,用于在所述加热组件振动时对所述加热组件进行缓冲;
抵接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远端处,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主体可分离或结合,并在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主体结合时,所述抵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主体中。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隔热件,所述隔热件环绕于所述加热组件周围;所述主体壳体的近端设有供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入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第一通孔;所述主体壳体的远端设有供所述抵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主体内部的第二通孔。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抵接件20大致呈圆柱体形状,具有伸入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抵接端和暴露于主体外部的固定端,所述抵接端用于和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抵接;所述固定端形成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大致呈圆形且所述抵挡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在所述抵接件伸入至所述主体中时,所述抵挡部用于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端壁抵挡;所述抵挡部背离收容腔的一侧还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大致为C形结构,所述握持部安装于所述抵接件时形成有握持空间;所述固定端还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用于和所述主体进行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抵接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所述抵接件上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件。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缓冲件抵接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缓冲件的外表面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所述缓冲件被构造成环绕于所述加热组件周围。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加热组件具有沿纵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缓冲件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基体和附着于所述基体的加热元件,所述基体被构造成用于形成所述收容腔的一部分;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网格加热元件,所述网格加热元件被构造成以平坦状环绕于所述基体的至少一部分。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包覆所述加热元件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用于为所述加热元件提供绝缘;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包覆所述绝缘件的热缩套管,以将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绝缘件紧密包覆于所述基体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基体被构造成中空状,并且所述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和纵向延伸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的侧壁,所述第一开口端靠近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所述第二开口端靠近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远端;
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被构造成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形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通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一开口端并沿纵向方向延伸至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壁环绕地设置有密封件。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缓冲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以被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缓冲件朝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延伸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界定形成用于套设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凹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加热组件的第二支撑件,所述加热组件支撑于所述缓冲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硬胶件。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抵接件之间,用于将外部空气的气流传输至所述加热组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进气管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通过设置与加热组件抵接的缓冲件,可以在加热组件因加热通断切换而导致加热组件震动时,利用缓冲件对加热组件的震动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加热组件因震动而带来的异响,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实施例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在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在隐藏气溶胶生成制品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第一支撑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在隐藏气溶胶生成制品后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抵接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加热组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加热组件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缓冲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收容腔形成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主体,11-近端,12-远端,13-主体壳体,131-第一通孔,132-第二通孔,14-第一支撑件,15-缓冲件,151-外壁,152-内壁,153-凹槽,16-加热组件,161-基体,1611-第一开口端,1612-第二开口端,1613-侧壁,162-加热元件,163-绝缘件,164-热缩套管,17-第二支撑件,18-进气管道,20-抵接件,21-抵接端,22-固定端,221-抵挡部,222-握持部,223-握持空间,23-第一磁性件,30-气溶胶生成制品,40-收容腔,50-隔热件,6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部件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部件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部件。当描述到特定部件连接其它部件时,该特定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包括:
主体10,具有相对的近端11和远端12;
所述主体10包括主体壳体13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13内的收容腔40、缓冲件15和加热组件16,所述收容腔40用于从所述近端11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加热组件16用于对收容于所述收容腔40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所述缓冲件15与所述加热组件16抵接,用于在所述加热组件16振动时对所述加热组件16进行缓冲;
抵接件20,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所述远端12处,所述抵接件20与所述主体10可分离或结合,并在所述抵接件20与所述主体10结合时,所述抵接件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主体10中。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主体10大致呈扁形,烟支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可从主体的近端11处收容于主体10中,从而使得主体10可对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以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部分物质挥发从而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13内的隔热件50,所述隔热件50环绕于所述加热组件16周围。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50为真空管,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件50也可以采用其他隔热材质,只需能够阻隔加热组件16的热量传递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主体壳体13的近端设有供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入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第一通孔131;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壳体13的远端设有供所述抵接件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主体10内部的第二通孔132。
在抵接件20与主体10固定连接时,用于和收容于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抵接。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抵接件20大致呈圆柱体形状,具有伸入于所述主体10内部的抵接端21和暴露于主体10外部的固定端22,所述抵接端21用于和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抵接;所述固定端22形成有抵挡部221,所述抵挡部221大致呈圆形且所述抵挡部2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32的孔径,在所述抵接件20伸入至所述主体10中时,所述抵挡部221用于和所述第二通孔132的端壁抵挡,以使得抵接件20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收容腔40;所述抵挡部221背离收容腔的一侧还设有握持部222,所述握持部222大致为C形结构,所述握持部222安装于所述抵接件20时形成有握持空间223,用户可将手伸入该握持空间223并操作握持部222,从而方便地将抵接件20从主体10中移除;所述固定端22还设有固定连接部(未示出),所述固定连接部用于和所述主体10进行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抵接件20固定地连接到所述主体10上。
在具体实现中,抵接件20具有预设的长度,从而可使得抵接件20的抵接端21定位于收容腔40中的具体位置,抵接件20的长度可根据烟支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长度进行相应设置。例如,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长度较短,则相应的将抵接件20的长度设置的较长;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长度较长,则相应的较抵接件20的长度设置的较短,以使抵接件20的抵接端21能与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抵接。具体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收容至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长度较长,而当前使用的抵接件20的长度也较长,此时抵接件20与气溶胶生成制品30抵接时,会导致气溶胶生成制品30会有较长的一段凸出于主体10,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凸出主体10的部分气溶胶生成制品30无法受热,另一方面气溶胶生成制品30凸出主体10的部分过长也不方便用户进行抽吸。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将当前的抵接件20从主体10中移除,并更换较短的抵接件20装于主体10上,减小气溶胶生成制品30凸出主体10的长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收容至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长度较短,而当前使用的抵接件20的长度也较短,此时抵接件20与气溶胶生成制品30抵接时,气溶胶生成制品30会全部收容于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中,从而导致用户无法进行抽吸。此时,用户可将当前的抵接件20从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中移除,并更换长度较长的抵接件20,以便长度较长的抵接件20与气溶胶生成制品30抵接时,可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至少一部分凸出主体10,以方便用户进行抽吸。因此,用户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抵接件20来匹配不同的长度烟支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从而使得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可匹配不同长度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
进一步地,抵接件20通过第二通孔132安装于主体10时,抵接件20与第二通孔132的孔壁之间是存在间隙的,该间隙即作为外部空气进入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进气口。同时抵接件20伸入至收容腔40的部分与收容腔40的内壁也是存在间隙的,该间隙即作为外部空气的流体通道,以将外部空气引导至加热组件16中,从而在用户抽吸时可带走产生的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更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20上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3,所述主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件(未示出),由于第一磁性件23与第二磁性件具有相同的磁性,根据磁性件同性相斥的原理,当用户解除抵接件20与主体10的固定连接装置时,主体10的第二磁性件在磁性力的作用下会推动抵接件20从主体10中脱离,起到助力的作用,从而方便用户将抵接件20从主体10上移除。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16具有沿纵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缓冲件15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端。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加热组件16包括基体161和附着于所述基体161的加热元件162,所述基体161被构造成用于形成所述收容腔40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所述加热元件162包括网格加热元件。其中,所述网格加热元件可以是发热丝编织形成的,也可以是通过在加热片材上开孔形成的,网格加热元件贴覆在基体161的侧壁上。为了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受热均匀,网格加热元件被构造成环绕于基体161的侧壁,从而使得加热元件162可在周向上给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周向加热有利于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受热均匀。进一步为了便于加热元件162附着在基体161上,网格状的加热元件是以平坦状的结合在基体161上,并且平坦状也便于加热元件162外层的绝缘件163及热缩套管164的布置。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加热元件162也可以是形成在基体161表面上的电阻轨迹图案、发热薄膜或发热丝线圈等常用的加热元件形式;例如发热丝线圈可以缠绕螺旋于基体161的侧壁,也可以是呈盘状布置于基体的底壁。作为另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加热元件162也可以由基体16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该基体包括可导磁金属材料而构造成可以在磁场中感应发热的感受体,该基体161处于感应线圈的磁场作用下通过涡流发热,从而加热位于基体161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作为又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加热元件162还可以是附着在基体161侧壁上的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红外辐射涂层材料受热激发或者通电后产生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可以透过基体161从而加热位于基体161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16包括包覆所述加热元件162的绝缘件163,所述绝缘件163用于为所述加热元件162提供绝缘;所述加热组件16包括包覆所述绝缘件163的热缩套管164,以将所述加热元件162和所述绝缘件163紧密包覆于所述基体161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161被构造成中空状,并且所述基体161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1611和第二开口端1612,和纵向延伸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611和所述第二开口端1612之间的侧壁1613,所述第一开口端1611靠近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11并与所述缓冲件15抵接,所述第二开口端1612靠近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远端12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7抵接,从而使得加热组件16的基体161被构造成收容腔40的一部分,而加热组件16构造成收容腔40的一部分,可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通过第一通孔131进入主体10后可直接进入加热组件16的基体161中进行受热。
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抵接件20与主体10结合时,抵接件20的抵接端21定位于基体161的外部,定位于基体161的外部时,抵接件20的抵接端21与基体161的第二开口端1612之间保持有预设间距,以避免加热组件16的热量过多地传递给抵接件20,从而使得抵接件20的材质受热变形。需要说明的是,抵接件20的抵接端21与基体161的第二开口端1612之间保持有预设的间距,也即抵接件20与加热组件16之间的间距是可以随着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长度变化而变化的。具体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会搭配多个不同长度的抵接件20使用,而不同的抵接件20结合于主体10时,由于加热组件16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会导致不同长度的抵接件20结合于主体10时与加热组件16产生不同的间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抵接件20收容于收容腔40的长度也是随着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长度变化而变化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30包括第一气溶胶生成制品和第二气溶胶生成制品,第一气溶胶生成制品与第二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长度具有不同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第二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长度。当第一气溶胶生成制品插入所述收容腔40时,第一气溶胶生成制品与加热组件16重叠的长度为第一加热长度;当第二气溶胶生成制品插入收容腔40时,第二气溶胶生成制品与加热组件16重叠的长度为第二加热长度,第一加热长度等于第二加热长度。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13内的第一支撑件14,所述第一支撑件14被构造成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形状,所述第一支撑件14连通所述基体161的所述第一开口端1611并沿纵向方向延伸至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11。具体而言,第一支撑件14大致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且一端与主体壳体13抵接并与主体壳体13的第一通孔131连通,相对的另一端与缓冲件15的中空部分连通。为了密封第一支撑件14与主体壳体13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得主体10的气流能按照预设的气流路径流动,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设有密封件60,密封件60环绕于第一支撑件14的外壁,以密封第一支撑件14与主体壳体13之间的装配间隙。所述第一支撑件14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入收容腔40时提供导向作用,具体地,当气溶胶生成制品进入收容腔40时,气溶胶生成制品首先会与第一支撑件14的内壁抵接,并沿着第一支撑件14的内壁继续往收容腔40的底部运动,从而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导向。通过第一支撑件14,可以在气溶胶生成制品插入至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时,保证气溶胶生成制品30与收容腔40对准,避免产生错位。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15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4靠近所述加热组件16的一端,以被所述第一支撑件14支撑,由于缓冲件15为软胶材料,因此可以通过过盈的方式套设在第一支撑件14上,从而使得缓冲件15固定支撑于第一支撑件14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15朝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11延伸有内壁152和外壁151,所述内壁152和所述外壁151界定形成用于套设所述第一支撑件14的凹槽153。具体地,内壁152延伸地设置在缓冲件15在相对的开口端之间,外壁151与内壁152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件14的部分壳体可插入凹槽153中从而对缓冲件15进行支撑,同时缓冲件15的外壁151与隔热件50抵接,内壁152与加热组件16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15抵接于所述隔热件50与所述加热组件16之间;所述缓冲件15的外表面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制成,所述缓冲件15被构造成环绕于所述加热组件16周围。具体而言,缓冲件15大致呈中空的圆柱体形状,具有沿纵向方向相对的开口端和延伸于开口端之间的外壁151,缓冲件15抵接固定于隔热件及加热组件16之间。在工作过程中,当加热组件16在通断、断电之间切换时,加热组件16因通电、断电的频繁切换从而产生谐振,导致加热元件产生轻微的震动。由于缓冲件15为软胶材料并与加热组件16进行抵接,因此缓冲件15可对加热组件16的震动提供一个缓冲作用,从而可有效缓解加热组件16震动时产生的异响。
进一步地,隔热件50环绕于加热组件16,并延伸于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7之间,从而使得加热组件16定位于隔热件50的内部,进而有效阻隔加热组件16的热量传递给主体壳体13,避免主体壳体13的材质在高温下产生形变。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13内、用于支撑所述加热组件16的第二支撑件17,所述加热组件16支撑于所述缓冲件1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7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17包括硬胶件。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17也可以采用软胶材料制成,即第二支撑件17也可以构造成缓冲件15,此时加热组件16的第一开口端1611处和第二开口端1612处分别是与缓冲件15抵接的,可更加有效地缓解加热组件16震动产生的异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多个缓冲件15同时环绕于加热组件16,并与加热组件16抵接,则可以达到完全消除加热组件16震动时产生的异响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件17如果也采用软胶材料的话,此时由于进气道管18及加热组件16的基体161为硬胶材质,而第二支撑件17抵接于气道管18及加热组件16的基体161之间,第二支撑件17在硬胶件的压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形变,从而导致气溶胶生成制品30收容于主体10中时容易产生错位。因此,优选的第二支撑件17设置为硬胶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13内的进气管道18,所述进气管道18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17和所述抵接件20之间,用于将外部空气的气流传输至所述加热组件16,使得气流在用户抽吸时能带走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受热产生的气溶胶;所述第二支撑件17抵接在所述加热组件16和所述进气管道18之间。因此,第一支撑件14、缓冲件15、加热组件16、第二支撑件17及进气道管18依次相互抵接于主体壳体13内,同时,第一支撑件14、缓冲件15、加热组件16、第二支撑件17及进气道管18分别被构造成两端开口且中空的柱体结构,且各自的中空部分是相互连通的,进而形成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收容腔40,收容腔40连通主体壳体13近端的第一通孔131和远端的第二通孔132,从而使得收容腔40连通主体10的近端和远端,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可通过主体10的近端第一通孔131中进入收容腔40并收容于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中,而抵接件20可通过主体10的远端12的第二通孔13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收容腔40中,并和收容于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抵接,以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可定位于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也即,抵接件20伸入至收容腔40中的部分与收容腔40的内壁界定形成了收容腔40,该收容腔40即用来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30,如图10所示的收容腔40的形成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柱体结构为圆柱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也可为其他形状的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通过设置与加热组件抵接的缓冲件,可以在加热组件因加热通断切换而导致加热组件震动时,利用缓冲件对加热组件的震动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加热组件因震动而带来的异响,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所述主体包括主体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收容腔、缓冲件和加热组件,所述收容腔用于从所述近端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加热组件抵接,用于在所述加热组件振动时对所述加热组件进行缓冲;
抵接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远端处,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主体可分离或结合,并在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主体结合时,所述抵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主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隔热件,所述隔热件环绕于所述加热组件周围;所述主体壳体的近端设有供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入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第一通孔;所述主体壳体的远端设有供所述抵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主体内部的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大致呈圆柱体形状,具有伸入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抵接端和暴露于主体外部的固定端,所述抵接端用于和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抵接;所述固定端形成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大致呈圆形且所述抵挡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在所述抵接件伸入至所述主体中时,所述抵挡部用于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端壁抵挡;所述抵挡部背离收容腔的一侧还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大致为C形结构,所述握持部安装于所述抵接件时形成有握持空间;所述固定端还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用于和所述主体进行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抵接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所述抵接件上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抵接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缓冲件的外表面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所述缓冲件被构造成环绕于所述加热组件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具有沿纵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缓冲件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基体和附着于所述基体的加热元件,所述基体被构造成用于形成所述收容腔的一部分;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网格加热元件,所述网格加热元件被构造成以平坦状环绕于所述基体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包覆所述加热元件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用于为所述加热元件提供绝缘;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包覆所述绝缘件的热缩套管,以将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绝缘件紧密包覆于所述基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被构造成中空状,并且所述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和纵向延伸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的侧壁,所述第一开口端靠近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所述第二开口端靠近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远端;
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被构造成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形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通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一开口端并沿纵向方向延伸至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壁环绕地设置有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以被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缓冲件朝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的所述近端延伸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界定形成用于套设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加热组件的第二支撑件,所述加热组件支撑于所述缓冲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硬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抵接件之间,用于将外部空气的气流传输至所述加热组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进气管道之间。
CN202321063131.5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Active CN220044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3131.5U CN220044917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3131.5U CN220044917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4917U true CN220044917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63131.5U Active CN220044917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4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1458B1 (ko) 끽연 가능한 재료를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JP7358397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物品、エアロゾル生成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KR20210130740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KR20210132188A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JP2024029148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JP2022544601A (ja) 周辺加熱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における温度検出
WO2022012599A1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220044917U (zh) 一种防止加热腔异响的加热器具结构
CN217284816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发生系统
US20230309623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KR102674638B1 (ko) 장치를 위한 케이싱, 장치 및 방법
EP4000433B1 (en) Smoke generating device for induction heating in folding air channel
CN220174469U (zh) 可兼容不同规格烟支的定位结构
CN217136847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KR20230108326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CA3173385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KR20230053623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CN212306809U (zh) 一种电子烟
KR20230053625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시스템
JP7573070B2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EP4062776B1 (en) Atomization assembly
CN219537479U (zh) 一种烟具
CN21847405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122872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143290A1 (en) Atomization cup, smoke guiding cup, and atomize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