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4914U -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4914U
CN220044914U CN202321063099.0U CN202321063099U CN220044914U CN 220044914 U CN220044914 U CN 220044914U CN 202321063099 U CN202321063099 U CN 202321063099U CN 220044914 U CN220044914 U CN 220044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eat
fixing base
heater
lower fix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630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杰
聂长武
陈泽少
张喆
赵旭
孙轶峰
李少华
旋嘉耀
牛亚鹏
万帅
席高磊
程良琨
郑峰洋
张智轩
张东豫
卫一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630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4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4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4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包括: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器包括用于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引线;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的一端;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保持在所述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通过固定座与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将引线延伸至固定座外,无需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能够避免由于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容易变形而导致固定座整体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固定座的生产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背景技术
诸如香烟和雪茄的吸烟物品在使用期间燃烧烟草以产生烟雾。目前已经尝试通过产生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为这些燃烧烟草的物品提供替代物。此类产品的示例是所谓的加热不燃烧产品,其通过加热烟草而不是燃烧烟草来释放化合物。
由于加热器需要通过引线与电源电连接,现有的加热不燃烧烟具通常是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以通过该过线孔将引线引出。该烟具存在的问题是,在生产制造固定座时过线孔很容易变形甚至导致固定座整体损坏。
因此,亟需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器包括用于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引线;
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的一端;
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保持在所述固定座上;
其中,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保持在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筒状密封主体,所述筒状密封主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上端的上固定座和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下端的下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件保持在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上,且靠近下固定座的底端设置,并且部分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外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还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套接在所述上固定座上,且靠近所述上固定座的顶端设置;所述第四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与所述加热器的上端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件保持在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底部上朝外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固定座包括靠近所述加热器一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开设有第一缺口槽或通孔,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槽或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且保持在所述第二台阶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上还朝外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方;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开设有第二缺口槽或通孔,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缺口槽或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主体部分,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侧壁朝外凹陷形成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设置有朝内凸出的肋部;所述过线槽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主体部分顶端的上端端部,所述上端端部与所述第二缺口槽结合在一起,且所述上端端部的顶壁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顶壁保持齐平。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还包括绝热件,所述绝热件一端的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一台阶上;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绝热件的内侧壁保持接触;所述加热器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外侧依次布置有第一绝缘层、电阻发热轨迹和第二绝缘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槽相配合的凸柱;所述第二台阶开设有第三缺口槽,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缺口槽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上固定座和所述下固定座分别呈筒状,所述下固定座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三台阶;所述加热器的一端被收容在所述下固定座内且所述加热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台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通过固定座与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将引线延伸至固定座外,无需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能够避免由于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容易变形而导致固定座整体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固定座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具实施例与气溶胶生成制品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具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固定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固定座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密封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烟具,200-气溶胶生成制品,10-壳体,10a-开口,101-腔室,109-测温元件,20-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1-上固定座,22-第三密封件,23-第四密封件,24-绝热件,25-加热器,251-导热管,252-第一绝缘层,253-电阻发热轨迹,254-第二绝缘层,255-温度传感器,256-固定管,26-下固定座,26a-第三台阶,26b-第二延伸部,26b1-第二缺口槽,26c-第一延伸部,26c1-通孔,26c2-第一缺口槽,27-第一密封件,27a-主体部分,27b-过线槽,27b1-上端端部,27b2-肋部,27c-凸出部,28-第二密封件,28a-筒状密封主体,28b-第一台阶,28c-第二台阶,28c1-第三缺口槽,28d-凸柱,30-电源,40-第一线路板,50-第二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部件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部件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部件。当描述到特定部件连接其它部件时,该特定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包括:
加热器25,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器包括用于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引线;
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25的一端;
第一密封件27,至少部分保持在所述固定座上;
其中,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27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28,所述第二密封件28保持在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如图11所示,第二密封件28也大致呈筒状,所述第二密封件28包括筒状密封主体28a,所述筒状密封主体28a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台阶28b和第二台阶28c,其中,第二台阶28c靠近筒状密封主体28a的下端端部设置,或者由筒状密封主体28a的下端端部朝向筒状密封主体28a内径向延伸形成也是可行的。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25上端的上固定座21和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25下端的下固定座26,所述第二密封件28保持在所述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上,且靠近下固定座26的底端设置,并且部分所述第二密封件28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27外部。所述上固定座21和所述下固定座26分别呈筒状,如图8-图9所示,所述下固定座26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三台阶26a;所述加热器25的一端被收容在所述下固定座26内且所述加热器25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台阶26a上。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22和第四密封件23,所述第三密封件22套接在所述上固定座21上,且靠近所述上固定座21的顶端设置;所述第四密封件23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21与所述加热器25的上端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器25包括导热管251,所述导热管251的外侧依次布置有第一绝缘层252、电阻发热轨迹253和第二绝缘层254。所述导热管251外侧依次为第一绝缘层252、电阻发热轨迹253和第二绝缘层254。所述导热管251为金属管,其材质为金属单质,例如为铝。所述电阻发热轨迹253为网状结构,由电阻丝形成,其材质为铁铬镍合金,所述电阻发热轨迹253具有第一引线(未示出),用于与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电连接,即第一引线的一端与电阻发热轨迹253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绝缘层252和第二绝缘层254的材质为聚酰亚胺(PI)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绝缘层252和第二绝缘层254还可以采用其他绝缘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4-图7示出的加热器25为电阻加热器,且电阻发热轨迹253采用的是单段加热。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5可以为红外加热、电磁加热等加热方式,或者采用双段、多段加热,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以上示例均是以图4-图7中的电阻加热器进行说明。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25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55和固定管256。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255的感测部(未示出)贴合在包裹所述电阻发热轨迹253的第二绝缘层254上。所述温度传感器255还包括第二引线,用于与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电连接,即第二引线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255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包括正负极引线。所述固定管256位于最外侧以紧密包裹形成加热器25,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管256为热缩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固定座21用于固定导热管251的上端,第三密封件22套接在上固定座21上,且靠近上固定座21的顶端设置;第四密封件23设置在上固定座21与导热管251的上端之间。下固定座26用于固定导热管251的下端,第一密封件27保持在下固定座26上,第二密封件28保持在下固定座26上且靠近下固定座26的底端设置。上固定座21和下固定座26均选用绝缘的、耐高温隔热的材质。
由于电阻发热轨迹253具有第一引线,温度传感器255具有第二引线;在将导热管251保持在下固定座26中时,这些引线需要穿过下固定座26与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电连接。例如:与布置在下固定座26右侧下方的第二线路板50电连接。倘若在下固定座26上单独开设过线孔,在生产制造下固定座26时,过线孔很容易变形甚至导致下固定座26整体损坏。为了避免该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与第一密封件27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或者引线通道,引导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与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电连接。
在工作中,通过固定座与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将引线延伸至固定座外,无需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有利于固定座的生产制造。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27保持在所述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上,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27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26外。
如图8所示,所述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底部上朝外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6c;所述第一密封件27的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6c上。
如图8-图9所示,所述下固定座26包括靠近所述加热器25一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26c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26c开设有第一缺口槽26c2或通孔26c1,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槽26c2或所述通孔26c1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26外,所述第一延伸部26c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28b和所述第二台阶28c之间,且保持在所述第二台阶28c上。其中,通孔26c1是毗邻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设置的,或者与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连通。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上还朝外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6b,所述第二延伸部26b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6c上方,即相对所述第二延伸部26b,第一延伸部26c更靠近下固定座26的底端设置,第一延伸部26c和第二延伸部26b均沿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周向布置;所述第一密封件27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6c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6b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26b开设有第二缺口槽26b1或通孔26c1,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缺口槽26b1或所述通孔26c1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26外。
如图10所示,第一密封件27也大致呈筒状结构,第一密封件27套接在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7包括主体部分27a,且其主体部分27a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6c和第二延伸部26b之间,主体部分27a的下端端部保持在第一延伸部26c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7的内侧壁朝外凹陷形成有过线槽27b。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线槽27b是第一密封件27的内侧壁朝向其外侧壁方向(或者朝向远离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方向)凹陷形成的。这样,当第一密封件27装配到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上时,过线槽27b与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使得第一引线或第二引线可以通过过线槽27b与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以及通孔26c1延伸至下固定座26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伸部26c设置缺口槽,而第二延伸部26b设置通孔,也是可以实现的;或者第一延伸部26c和第二延伸部26b均设置通孔、或者第一延伸部26c和第二延伸部26b均设置缺口槽,都是可行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过线槽27b设置有朝内凸出的肋部27b2,以增加第一密封件27的强度。所述过线槽27b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7的所述主体部分27a顶端的上端端部27b1,所述上端端部27b1与所述第二缺口槽26b1结合在一起,且所述上端端部27b1的顶壁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6b的顶壁保持齐平。过线槽27b的上端端部27b1凸出于(或者高于)主体部分27a的顶端,这样当第一密封件27装配到下固定座26的外侧壁上时,凸出的部分是与第二缺口槽26b1结合在一起的,且过线槽27b的上端端部27b1与第二延伸部26b的顶壁是保持齐平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是通过两个独立设置的间隙或者引线通道分别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通过一个上述的间隙或者引线通道布置,也是可行的。
更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还包括绝热件24,如图11所示,所述绝热件24一端的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一台阶28b上,在装配之后,绝热件24的下端保持在第一台阶28b上,第一延伸部26c设置在第一台阶28b和第二台阶28c之间且保持在第二台阶28c上。绝热件24呈双管状,其内管与外管之间密封且抽真空,以减少加热器25的热量往外传递。绝热件24套接在加热器25外,第三密封件22具有朝向加热器25外径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未示出),绝热件24的上端与第三密封件22的第三延伸部抵接;绝热件24的下端与第二密封件28抵接(以下进行详细说明)。这样,通过第二密封件28可以防止加热生成的气溶胶自腔室101中溢出来流入至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所在的安装区域;另一方面,绝热件24与加热器25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一密封腔室,该密封腔室密封的气体可进一步地减少加热器25的热量往外传递。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27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凸出部27c,所述凸出部27c与所述绝热件24的内侧壁保持接触。在装配之后,凸出部27c与绝热件24的内管的内侧壁保持接触。通过设置的凸出部27c,一方面可减少绝热件24与下固定座26之间的热接触,另一方可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台阶28b和所述第二台阶28c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槽26c2相配合的凸柱28d,这样,通过第一缺口槽26c2与凸柱28d的配合,利于部件之间的装配且能保持较好的连接。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台阶28c开设有第三缺口槽28c1,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缺口槽28c1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26外。第一引线或第二引线可以通过第三缺口槽28c1延伸至第二密封件28外。第三缺口槽28c1的数量在此不作限定,优选的与第一引线或第二引线的数量保持一致,例如:第一引线中正负极引线分别通过两个独立的第三缺口槽28c1延伸至第二密封件28外,第二引线中正负极引线分别通过另外两个独立的第三缺口槽28c1延伸至第二密封件28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通过固定座与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将引线延伸至固定座外,无需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能够避免由于在固定座上开设过线孔容易变形而导致固定座整体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固定座的生产制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烟具,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具100包括壳体10、上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腔室101、电源30、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其中,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腔室101、电源30、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均设置在壳体10内,其中: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生成可吸食的气溶胶;所述腔室101用于接收气溶胶形成基质。
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是一种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这种挥发性化合物可通过加热该气溶胶形成基质而被释放出来。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包括固体和液体组分。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吸附、涂覆、浸渍或以其它方式装载到载体或支承件上。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是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一部分。壳体10设置有与腔室101连通的开口10a,气溶胶生成制品200通过该开口10a可移除地至少部分接收在腔室101中。
电源30用于提供用于操作烟具100的电力。例如,电源30可以提供电力以供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进行加热。此外,电源30可以提供操作烟具100中所提供的其他元件所需的电力。电源30可以是可反复充电电池或一次性电池,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可以控制烟具100的整体操作。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不仅控制电源30和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的操作,而且还控制烟具100中其它元件的操作。例如: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可以获取测温元件109感测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控制电源30提供给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20的电力。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50上布置了各种元器件(例如:控制器芯片、充电芯片等等),以实现烟具100的各种控制功能。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器包括用于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引线;
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的一端;
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保持在所述固定座上;
其中,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保持在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筒状密封主体,所述筒状密封主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上端的上固定座和用于固定所述加热器下端的下固定座,所述第二密封件保持在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上,且靠近下固定座的底端设置,并且部分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还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套接在所述上固定座上,且靠近所述上固定座的顶端设置;所述第四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与所述加热器的上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保持在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底部上朝外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包括靠近所述加热器一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开设有第一缺口槽或通孔,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槽或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且保持在所述第二台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的外侧壁上还朝外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方;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开设有第二缺口槽或通孔,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缺口槽或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主体部分,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侧壁朝外凹陷形成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设置有朝内凸出的肋部;所述过线槽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主体部分顶端的上端端部,所述上端端部与所述第二缺口槽结合在一起,且所述上端端部的顶壁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顶壁保持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还包括绝热件,所述绝热件一端的端部保持在所述第一台阶上;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绝热件的内侧壁保持接触;所述加热器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外侧依次布置有第一绝缘层、电阻发热轨迹和第二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槽相配合的凸柱;所述第二台阶开设有第三缺口槽,以使得所述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缺口槽延伸至所述下固定座外;所述上固定座和所述下固定座分别呈筒状,所述下固定座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三台阶;所述加热器的一端被收容在所述下固定座内且所述加热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台阶上。
CN202321063099.0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Active CN220044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3099.0U CN220044914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3099.0U CN220044914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4914U true CN22004491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63099.0U Active CN220044914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4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07398A1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eable material
JP7187103B2 (ja) ヒータモジュール、ヒータ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ヒータモジュールを含む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US9532602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534705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
US20230051387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US20190350258A1 (en) Atomization cor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211832830U (zh) 一种应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具的气流通道装置
CN220044914U (zh) 一种加热体的分体式固定座
CN211794311U (zh) 发热组件和电加热烟具
WO2022027800A1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112021678A (zh) 一种在折叠气道感应加热的发烟装置
CN113068865A (zh) 发热组件和电加热烟具
KR20230158106A (ko) 가열 기구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7986691U (zh) 加热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21496264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US20230309623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US20230363459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KR20230053622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CN212590298U (zh) 一种在折叠气道感应加热的发烟装置
JP2023540155A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CN212488471U (zh) 加热组件、雾化控制组件、烟具以及电子烟
CN212488472U (zh) 加热组件、雾化控制组件、烟具以及电子烟
CN220044916U (zh) 一种壳体隔热密封腔结构
WO2022027801A1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JP7285333B2 (ja) 折り返し形状の空気流路で誘導加熱する発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