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9163U - 集流管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集流管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9163U
CN220039163U CN202321022128.9U CN202321022128U CN220039163U CN 220039163 U CN220039163 U CN 220039163U CN 202321022128 U CN202321022128 U CN 202321022128U CN 220039163 U CN220039163 U CN 220039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 body
connecting plate
collecting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21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晓永
马超丰
杨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21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9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9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9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集流管及换热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所述集流管包括管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管体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板从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本公开可使使得在加工管体时,一同将连接板加工出来,省去另外再单独加工连接板,极大的提高集流管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集流管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流管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其主要包括两个集流管、多个扁管和多个翅片,两个集流管的管壁上设有槽孔,扁管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个集流管的槽孔内,从而实现两个集流管之间的连通,各个翅片分别夹装在相邻两个扁管之间,以起到与外界空气热交换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为了方便装配集流管,一般在集流管的管壁上连接T型支架,然后通过T型支架将集流管与其他结构件(比如铜管)连接固定。T型支架具有与集流管管壁配合的弧形槽,集流管位于弧形槽内,并且集流管的管壁与弧形槽的槽壁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样便可实现集流管与T型支架的连接固定。
然而,以上方式在装配集流管时,由于需要单独加工T型支架,使得装配流程较长,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流管及换热器,可简化集流管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管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管体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板从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管体为平板结构件的第一部分卷绕而形成的空心柱体结构件,所述连接板为所述平板结构件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连。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侧边为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公共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或者所述管体的侧壁中的一个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管体的侧壁中具有多个流通孔,所述多个流通孔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流通孔沿着所述管体的周向延伸。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流通孔与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的两侧。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中具有多个装配孔,所述多个装配孔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管体和连接板为复合铝制结构件。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流管还包括两个端盖,所述两个端盖密封连接在所述管体的两端。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所述两个集流管相互平行布置,所述集流管为权利要求至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沿所述集流管的轴线方向层叠布置,且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两个集流管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两个集流管中的另一个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管使用在相应的换热设备中时,由于该集流管包括管体和连接板,且连接板位于所述管体的一侧,这样便可在连接板上装配其他结构件,以与管体配合。
又因为连接板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这样便可使得在加工管体时,一同将连接板加工出来,省去另外再单独加工连接板,极大的提高集流管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集流管的卷制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管体;11、流通孔;101、第一侧边;102、第二侧边;
2、连接板;20、装配孔;
3、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流管,如图1所示,集流管包括管体1和连接板2。连接板2位于管体1的一侧,且连接板2从管体1的一端延伸至管体1的另一端,且连接板2与管体1一体成型。
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管使用在相应的换热设备中时,由于该集流管包括管体1和连接板2,且连接板2位于管体1的一侧,这样便可在连接板2上装配其他结构件,以与管体1配合。
又因为连接板2与管体1一体成型,这样便可使得在加工管体1时,一同将连接板2加工出来,省去另外再单独加工连接板2,极大的提高集流管的装配效率。
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集流管的卷制示意图,结合图2,管体1为平板结构件的第一部分卷绕而形成的空心柱体结构件,连接板2为平板结构件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管体1设为由平板结构件(图中的右侧图所示)卷绕而形成的空心柱体结构件,这样可以通过一整个平板经过对其部分卷绕后,便可直接得到与连接板2连为一体的管体1,使得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极大提高了效率。
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第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的延伸方向与管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
第一侧边101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公共侧边,第二侧边102或者管体1的侧壁中的一个与连接板2连接。
将平板结构件的第一部分设置为相对平行布置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的平板,这样可以通过第一侧边101作为管体1与连接板2分界线,同时,可以通过卷绕第二侧边102,便可得到管体1。
当然,第一侧边101实际不存在,因为平板结构件为一个整体结构件。以上只是为了说明如何简单的得到一体成型的管体1和连接板2。
示例性地,管体1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板2密封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这样可以通过管体1的侧壁与连接板2进行连接,以实现管体1与连接板2连为一体。
同时,管体1的侧壁与连接板2密封连接,这样又可以增加管体1与连接板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使得管体1在通过平板结构件卷绕后能够与连接板2连接更为牢固。
示例性地,管体1的侧壁与连接板2钎焊密封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钎焊的方式,可以简单的将管体1的侧壁与连接板2密封连接在一起,提高效率。
可选地,管体1的侧壁中具有多个流通孔11,多个流通孔11沿管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多个流通孔11的布置,可以方便管体1上连接布置多个扁管。
另外,多个流通孔11分别与管体1的内部连通,这样可以使得管体1的内制冷剂顺利的通过流通孔11流向各个扁管内,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流通孔11沿着管体1的周向延伸。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流通孔11设置为沿着管体1的周向延伸,这样可以使得流通孔11为细长孔,进而使得流通孔11能够与对应的扁管的端部适应,方便扁管能够插接在对应的流通孔内。
可选地,多个流通孔11与连接板2分别位于管体1的轴线方向的两侧。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多个流通孔11与连接板2分别位于管体1的轴线方向的两侧,即多个流通孔11与连接板2相对布置,这样可以方便扁管的布局,使得连接板2的存在不会影响与流通孔11连接的扁管的布置,最终,方便该集流管的安装使用。
图3为图1的侧视图,结合图3,可选地,连接板2中具有多个装配孔20,多个装配孔20沿管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连接板2上布置多个装配孔20,可以通过多个装配孔20与其他结构件连接,以将其他结构件安装在连接板2上,或者将该集流管安装在其他结构件上。
示例性地,装配孔20为长条形孔,装配孔20的延伸方向与管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
可选地,管体1和连接板2为复合铝制结构件。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管体1和连接板2设置为复合铝制结构件,这样可以通过复合铝制结构件来提高管体1的换热效率,使得该集流管的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同时,又可以钎焊的方式简单的将管体1与连接板2密封焊接在一起。
再次参见图1,可选地,集流管还包括两个端盖3,两个端盖3密封安装在管体1的两端。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端盖3密封安装在管体1的两端,从而起到了密封管体1两端的作用。
可选地,端盖3与管体1钎焊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端盖3与管体1钎焊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二者的装配效率。
可见,以上集流管中,可以通过一块复合铝板进行加工。对该复合铝板进行折弯卷绕形成圆形孔腔(也就是管体1),同时,延伸出需要的长度作为连接板2,以替代传统的支架功能,最后采用整体炉钎焊的方式将管体1与连接板2叠合处密封,取消现有高频焊。
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两个集流管相互平行布置,集流管为以上的所说的集流管。
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扁管,多个扁管沿集流管的轴线方向层叠布置,且扁管的第一端插接在两个集流管中的一个,扁管的第二端插接在两个集流管中的另一个。
以上换热器中具有与前述集流管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以上说的换热器中,两个相邻的扁管之间布置多个翅片,翅片分别与相邻的扁管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包括管体(1)和连接板(2),
所述连接板(2)位于所述管体(1)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板(2)从所述管体(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管体(1)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平板结构件的第一部分卷绕而形成的空心柱体结构件,所述连接板(2)为所述平板结构件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所述第一侧边(101)和所述第二侧边(10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侧边(101)为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公共侧边,所述第二侧边(102)或者所述管体(1)的侧壁中的一个与所述连接板(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侧壁中具有多个流通孔(11),所述多个流通孔(11)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11)沿着所述管体(1)的周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流通孔(11)与所述连接板(2)分别位于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中具有多个装配孔(20),所述多个装配孔(20)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和连接板(2)为复合铝制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还包括两个端盖(3),所述两个端盖(3)密封连接在所述管体(1)的两端。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所述两个集流管相互平行布置,所述集流管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沿所述集流管的轴线方向层叠布置,且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两个集流管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两个集流管中的另一个连接。
CN202321022128.9U 2023-04-27 2023-04-27 集流管及换热器 Active CN220039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2128.9U CN220039163U (zh) 2023-04-27 2023-04-27 集流管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2128.9U CN220039163U (zh) 2023-04-27 2023-04-27 集流管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9163U true CN220039163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2128.9U Active CN220039163U (zh) 2023-04-27 2023-04-27 集流管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9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5089B2 (ja) 熱交換器
CN103411447B (zh) 一种卧式翅片管壳式换热器
JPH05332693A (ja) 熱交換器
JPH06159981A (ja) 熱交換器
JP3829494B2 (ja) 熱交換器
JPWO2017013918A1 (ja) 熱交換器
JP3922288B2 (ja) 冷媒凝縮器
US6854511B2 (en) Heat exchanger
CN220039163U (zh) 集流管及换热器
CN213902024U (zh) 壳管换热器
JP3133374B2 (ja) 熱交換器
JP2006214656A (ja) 熱交換器の接合構造
JPH0587483A (ja) アルミニウム製熱交換器
JP4372885B2 (ja) 複合型熱交換器の接続構造
JP2980445B2 (ja) 熱交換器
JPH01147287A (ja) 熱交換器
JPH01291098A (ja) 熱交換器における出入口管の取付装置
JPH0332944Y2 (zh)
JP3218053B2 (ja) 凝縮器
CN218955522U (zh) 一种用于减少积液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
JP3317672B2 (ja) 熱交換器
JPH0729419Y2 (ja) 熱交換器
KR20020025287A (ko) 열교환기용 코어
JP2634956B2 (ja) 熱交換器における熱交換媒体出入口用接続管の一括ろう付け接合方法
CN215063983U (zh) 一种胀片固定冷凝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