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4250U -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4250U
CN220034250U CN202321394782.2U CN202321394782U CN220034250U CN 220034250 U CN220034250 U CN 220034250U CN 202321394782 U CN202321394782 U CN 202321394782U CN 220034250 U CN220034250 U CN 220034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zone
water inlet
wastewater
rea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47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run Energ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run Energ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run Energ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run Energ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47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4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4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4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菌床反应装置、废水进水管、循环泵和控氧反应装置;所述废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菌床反应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废水进水管,所述菌床反应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在菌床反应装置中设置硫酸盐还原菌,能够将硫酸盐废水中的硫酸根反应为硫氢根,再通过控氧反应装置中的脱硫菌将废水中的硫氢根反应为单质硫,从而对硫酸盐废水进行脱硫处理,并且脱除效能高,脱除效率高。

Description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化学结晶沉淀法、物理结晶析出法及生物法对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然而,化学结晶沉淀法需要投加大量的药剂,生成固废或危废,增加了处理成本;物理结晶析出法能耗较高,且仅适用于废水中硫酸盐占比较高的废水处理;目前的生物法主要采用现有的厌氧反应设备如UASB\EGSB,基于硫酸盐还原菌厌氧反应的基础上耦合脱硫菌的自养反硝化特性进行,低COD、的废水处理需要投加有机物和硝酸盐,对后续的废水深度处理造成影响,反应器针对性不强,单质硫产率低,产水硫化物残留多抑制生物活性。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控氧反应装置,能够在反应器中构建微观厌氧环境和好氧环境,便于脱硫菌的中的厌氧菌群和好氧菌群存活,并通过脱硫菌对废水进行脱硫处理,且脱除能效高。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氧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的内腔中设有进水混合区、中心反应区、折流反应区和外层反应区;
所述进水混合区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反应区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中心反应区的出水端与所述折流反应区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折流反应区的出水端与所述外层反应区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中心反应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折流反应区内设有第一填料区,所述外层反应区内设有第二填料区;
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区将所述折流反应区分隔为折流进水区和折流出水区,所述折流进水区适用于沉积污泥以形成厌氧环境,所述第一填料区内部适用于形成好氧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所述外层反应区内设有污泥沉降模块,所述污泥沉降模块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斜板,所述污泥沉降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区的上方,所述第二填料区适用于污泥通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还包括回流模块,所述回流模块包括气提装置、回水槽和第一回流管,所述气提装置的进水端设置于所述污泥沉降模块的下方,所述气提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回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所述反应器沿其内壁周向均布设有多个所述气提装置,还包括气提曝气管,所述气提曝气管与所有的所述气提装置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还包括出水模块,所述出水模块包括产水集水槽和出水管,所述产水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外层反应区的上部,所述产水集水槽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上缘低于所述回水槽的上缘,所述产水集水槽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所述进水罩沿进水端至出水端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以形成对污泥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面,所述反应器设有排泥口,所述导向面的边缘设置于所述排泥口的进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还包括布水模块,所述布水模块包括滤板和多个喷头,所述滤板设置于所述进水混合区的出水端,多个所述喷头均布于所述滤板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所述反应器内设有进水罩、第一隔水筒和第二隔水筒,所述第二隔水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隔水筒;
所述进水罩的内壁与所述反应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混合区,所述第一隔水筒的内腔形成所述中心反应区,所述第一隔水筒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隔水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折流反应区,所述第二隔水筒的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外层反应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菌床反应装置、废水进水管、循环泵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
所述废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菌床反应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废水进水管,所述菌床反应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的进水端与回水槽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废水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废水通过进水混合区与絮凝剂混合后进入中心反应区进行进一步混合和初步脱硫处理,初步脱硫处理的废水再进入折流反应区,通过在折流反应区内设置第一填料区,第一填料区将折流反应区分隔为折流进水区和折流出水区,折流进水区适用于沉积污泥以形成厌氧环境,第一填料区内部适用于形成好氧环境,从而使得脱硫菌中的厌氧菌群和好氧菌群便于持续对废水进行脱硫处理,经折流反应区脱硫处理的废水再进入外层反应区内,此区域内,第二填料区内的含氧量较低,脱硫菌能够在缺氧环境下对废水进行进一步脱硫处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对废水的脱硫效能高,且脱除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在菌床反应装置中设置硫酸盐还原菌,能够将硫酸盐废水中的硫酸根反应为硫氢根,再通过控氧反应装置中的脱硫菌将废水中的硫氢根反应为单质硫,从而对硫酸盐废水进行脱硫处理,并且脱除效能高,脱除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中气提装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中布水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中菌床反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反应器;2、进水混合区;3、中心反应区;4、折流反应区;5、外层反应区;6、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8、进水罩;9、第一隔水筒;10、第二隔水筒;11、曝气装置;12、污泥沉降模块;13、气提装置;14、回水槽;15、第一回流管;16、气提曝气管;17、产水集水槽;18、出水管;19、排泥口;20、滤板;21、喷头;22、污泥导向板;23、排污管道;24、菌床反应装置;25、废水进水管;26、循环泵;27、控氧反应装置;28、第二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氧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1,反应器1的内腔中设有进水混合区2、中心反应区3、折流反应区4和外层反应区5;
进水混合区2的出水端与中心反应区3的进水端连通,中心反应区3的出水端与折流反应区4的进水端连通,折流反应区4的出水端与外层反应区5的进水端连通:
中心反应区3内设有曝气装置11,折流反应区4内设有第一填料区6,外层反应区5内设有第二填料区7;
其中,第一填料区6将折流反应区4分隔为折流进水区和折流出水区,折流进水区适用于沉积污泥以形成厌氧环境,第一填料区6内部适用于形成好氧环境。
填料的选择: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填料区6采用湍流球填料,第二填料区7采用蜂窝管填料,并且第一填料区6和第二填料区7内分别填充有K3流化填料。废水进入折流反应区4时,在中心反应区3和折流反应区4内形成的(比重较小的)污泥被第一填料区6的湍流球填料阻隔,污泥沉积在第一填料区6的上方(折流进水区)形成微观厌氧环境,且第一填料区6的内部形成微观好氧环境,脱硫菌中的厌氧菌群和好氧菌群得以在上述的微观厌氧环境和微观好氧环境存活,并对废水持续进行脱硫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中,曝气装置11可以采用曝气管,曝气管沿中心反应区3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曝气管的出口设置于中心反应区3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曝气管位于其不同高度的管段分别设有多个出气口,通过气源向曝气管中通入空气即可有效提升中心反应区3中废水的含氧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废水通过进水混合区与絮凝剂混合后进入中心反应区3进行进一步混合和初步脱硫处理,初步脱硫处理的废水再进入折流反应区4,通过在折流反应区4内设置第一填料区6,第一填料区6将折流反应区分隔为折流进水区和折流出水区,折流进水区适用于沉积污泥以形成厌氧环境,第一填料区6内部适用于形成好氧环境,从而使得脱硫菌中的厌氧菌群和好氧菌群便于持续对废水进行脱硫处理,经折流反应区脱硫处理的废水再进入外层反应区5内,此区域内,第二填料区7内的含氧量较低,脱硫菌能够在缺氧环境下对废水进行进一步脱硫处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对废水的脱硫效能高,且脱除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应器1整体为竖直设置的罐体,其上端开口,且内腔中设有进水罩8、第一隔水筒9和第二隔水筒10,第二隔水筒10套设于第一隔水筒9,第二隔水筒10的上缘高于第一隔水筒9的上缘;进水罩8设置于反应器1的底部,且进水罩8的内壁与反应器1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水混合区2,第一隔水筒9的内腔形成中心反应区3,第一隔水筒9的外壁与第二隔水筒10的内壁之间形成折流反应区4,第二隔水筒10的外壁与反应器1的内壁之间形成外层反应区5。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控氧反应装置整体占据的空间较小,且废水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脱硫菌进行脱硫处理,去除效能高,操作条件简易。此外,通过采用第一隔水筒9和第二隔水筒10隔离分区的方式,能够使进水通过溢流的方式从中央反应区3进入折流反应区4,水流较缓,能够显著提升脱硫菌的脱硫处理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层反应区5内设有污泥沉降模块12,污泥沉降模块12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斜板,污泥沉降模块12设置于第二填料区7的上方,第二填料区7适用于污泥通过。通过在外层反应区5内设置多块间隔设置的斜板,废水连同絮凝沉淀物和污泥经过斜板时,絮凝沉淀物和污泥沿着斜板向下滑落,从而对废水实现沉淀分离处理。而沉淀分离后的污泥可以顺利通过第二填料区7到达反应器1的底部(图示的折流反应区4和外层反应区5的交汇处),便于收集和排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还包括回流模块,回流模块包括气提装置13、回水槽14和第一回流管15,气提装置13的进水端设置于污泥沉降模块12的下方,气提装置13的出水端与回水槽14连通,第一回流管15的进水端与回水槽14连通,第一回流管15的出水端与进水混合区2连通。由于经第二填料区7处理后的废水中还会残留部分的硫酸根以及硫氢根,气提装置13可以将部分废水提升至回水槽14内,回水槽14中的部分废水可以通过第一回流管15重新进入进水混合区2进行循环,且回流水不参与沉淀,能够降低沉淀区的负荷。能够提升废水的脱硫处理效果。通过将气提装置13的进水端设置于污泥沉降模块12的下方,此处的废水溶解氧浓度较小,处于限氧区,混合液活性污泥浓度较高,生物浓度高,参与回流到中心反应区3氧浓度高激发生物活性较好,参与大回流进入到菌床反应器属于缺氧区,进行生物筛选,并且参与回流的PAM是菌床反应装置24(见下文)中SRB菌的碳、氮来源。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反应器1沿其内壁周向均布设有多个气提装置13,本实施例具体以四个为例,还包括气提曝气管16,气提曝气管16与所有的气提装置13连通。多个气提装置13能够同步将外层反应区5中的水提升至回水槽14内,并且通过设置气提曝气管16能够对经气提装置13提升的废水进行曝气处理,增加废水中的含氧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提曝气管16可以与中心反应区3中设置的曝气装置11采用同一个气源。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气提曝气管16和中心反应区3中设置的曝气装置11分别设置不同的气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27还包括出水模块,出水模块包括产水集水槽17和出水管18,产水集水槽17设置于外层反应区5的上部,产水集水槽17设有溢流堰,溢流堰的上缘低于回水槽14的上缘,产水集水槽17与出水管18连通。通过设置出水模块,部分经外层反应去处理后的废水经溢流堰进入产水集水槽17内,并通过与产水集水槽17连通的出水管18排出至外界或后续的废水处理设备。由于溢流堰的上缘低于回水槽14的上缘,外层反应区5处理后的部分废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产水集水槽17内,而不会进入回水槽14内,仅能通过气提装置13的驱动作用使废水进入回水槽14。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水罩8沿进水端至出水端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以形成对污泥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面,反应器1设有排泥口19,导向面的边缘设置于排泥口19的进口端。具体地,进水罩8设置为喇叭口状,倒扣设置在反应器1的底部以形成进水混合区2,其外表面形成上述的导向面,其大端作为进水端,小端作为出水端,并且,其大端的直径与反应器1底部的内径相等,能够对进水罩8起到限位固定作用。沉积在反应器1底部(折流反应区4和外层反应区5的交汇处)的污泥在导流面的作用下能够向排泥口19汇集,利于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反应器1的器壁沿周向均布设置多个排泥口19(本实施例以六个为例),以提升排泥效率。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氧反应装置27还包括布水模块,布水模块包括滤板20和多个喷头21,滤板20设置于进水混合区2的出水端,多个喷头21均布于滤板20的上表面。通过设置布水模块,能够稳定进水流速,提升废水脱硫处理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滤板20的上方设置污泥导向板,并在污泥导向板的末端设置排污管道,便于将沉积在此位置且比重较大的污泥排出。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化学结晶沉淀法、物理结晶析出法及生物法脱除硫酸盐废水中的硫酸根。
其中,化学结晶沉淀包括BaCl2沉淀法、CaCl2沉淀法、和复盐结晶沉淀法。CaCl2沉淀法由于溶度积较大(9.1×10-6),在废水粗处理中使用,BaCl2沉淀法是工业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除的方法,去除效果好,但BaCl2有较强的毒性,使用成本高;复盐结晶是利用按一定比例的Ca2+、Al3+和/>在特定的条件下结晶成钙矾石(Ca6Al2(SO4)3(OH)12·26H2O)沉淀原理,效果好,但是工艺控制复杂、成本高。
物理结晶析出主要是采用冷冻法和热法结晶,硫酸盐废水经过充分预处理和高倍浓缩处理之后,通常在硫酸盐含量在10%以上时采用,能耗较大。
生物法处理含硫酸盐废水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研究主要是采用UASB、EGSB等现有厌氧反应器1。相关技术中,在混养脱硫反硝化工艺的基础上,将硫酸盐还原过程与混养脱硫反硝化工艺相结合,使硝酸盐、硫酸盐和COD在同一个反应器1中被去除,同时资源化回收生物硫,提出了一体式碳氮硫共脱除工艺。该技术将两个独立系统合并,节省了空间和水力停留时间,使处理成本降低。
现有的研究表明,当废水中COD和硫酸盐的比值为1.5时,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为100%,单质硫生成率为42.6%,形成的颗粒污泥能够保持一定生物量。当比值大于2.0时,过量的硫化物会抑制自养和异养反硝化细菌。当废水中COD和硫酸盐的比值小于1.0时,由于电子供体不足导致异养反硝化细菌抑制硫酸盐还原细菌,硫化物的浓度较低,自养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
一体式工艺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存在单质硫产率较低等问题。研究发现,加入微量氧气会刺激活性污泥体系,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单质硫产率。当给系统加入低浓度溶解氧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之增加。硫酸盐还原基因丰度没有明显差异,反硝化基因丰度增加。硫氧化细菌的群落对溶解氧有响应,硫化物被氧化为单质硫的速率增加。
由上述内容可知,现有的硫酸盐废水处理存在着如下缺陷:
(1)、采用化学结晶沉淀工艺需要投加大量的药剂,生成固废或危废,增加了处理成本。
(2)、原水硫酸盐浓度在不高于10000mg/L的情况下,特别是废水中含有其它杂质如矿山废水、脱硫废液、煤化生化废水,使用浓缩分盐结晶需要建设大量的预处理和浓缩设备,处理成本也非常高,吨水处理费用基本都在50元/吨水以上;
(3)、目前的生物处理方案和技术主要是使用现有的厌氧反应设备如UASB\EGSB,基于硫酸盐还原菌厌氧反应的基础上耦合脱硫菌的自养反硝化特性进行的,低COD、NO3-的废水处理需要投加有机物和硝酸盐,对后续的废水深度处理造成影响,反应器1针对性不强,单质硫产率低,产水硫化物残留多抑制生物活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菌床反应装置24、废水进水管25、循环泵26和如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27;
废水进水管25的出水端与菌床反应装置24的进水端连通,循环泵26设置于废水进水管25,菌床反应装置24的出水端与进水混合区2连通。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中,菌床反应装置24的主体为竖直设置的罐体,废水进水管25与罐体的底部连通,菌床反应装置24处理后的废水经罐体顶部设置的出水管18进入控氧反应装置27。在一些实施例中,菌床反应装置24的底部设有布水板,布水板上均布设有多个布水喷头21,能够控制进入菌床反应装置24中废水的流速,提升硫酸盐还原菌在菌床反应装置24中的处理效果。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管28,第二回流管28的进水端与回水槽14连通,第二回流管28的出水端与废水进水管25的进水端连通。由于经控氧反应装置27处理后的废水中会残留部分的硫酸根以及硫氢根,通过设置第一回流管15和第二回流管28,部分废水可以在气提装置13的作用下进入回水槽14内,进入回水槽14中的废水一部分通过第一回流管15重新进入控氧反应装置27的进水混合区2,一部分通过第二回流管28和废水进水管25重新进入菌床反应装置24。如此设置,能够使整个系统实现对废水的循环处理,提升废水脱硫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菌床反应装置24的内腔中设置第三填料区并填充K3填料,K3填料利于细菌繁殖生长,并且比表面积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三填料区的上部设置筛网以防止填料流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并联使用,以同步进行废水处理,能够极大地增加废水处理的效率。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流程以及微生物脱硫原理进行具体说明,请参照图1、图5和图7。
如图1、图5和图7所示,废水在循环泵26的驱动作用下经废水进水管25进入菌床反应装置24内,并经菌床反应装置24内设置的布水模块调节废水流速,布水进入第三填料区后,废水中的大部分硫酸根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被反应为硫氢根离子,携带有硫氢根和少量硫酸根的废水再由菌床反应装置24的出水管18进入控氧反应装置27的进水混合区2。
废水进入进水混合区2的同时加入絮凝剂,例如PAM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反应器1的底部设置与进水混合区2连通的加药口,对进水混合区2添加药剂,便于在后续的废水脱硫处理过程中,形成絮凝物。混合后的水由在控氧反应装置27的布水模块的作用下调节废水流速后进入中心反应区3,中心反应区3设置的曝气装置11,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以增大水中的含氧量,便于细菌生存。此过程中,一些比重较大的污泥颗粒会沉积在滤板20上方设置的污泥导向板上,并通过排污管道排出至反应器1外。
中心反应区3的废水经初步处理后溢流进入折流反应,第一隔水筒9与第二隔水筒10之间设置的第一填料区6将折流反应区4分隔为折流进水区和折流出水区,由于第一填料区6的阻挡作用,污泥会沉积在折流进水区并形成微观厌氧环境,又在第一填料区6的内部形成微观好氧环境,脱硫菌中的厌氧菌群和好氧菌群均得以长时间生存,并持续将通入的废水中的硫氢根反应为单质硫,废水反应后向下流动进入外层反应区5,在第二填料区7的作用下通过脱硫菌进一步脱除废水中的硫氢根,并继续向上流动,污泥沉淀模块中间隔设置的多块斜板能够废水中携带的污泥和絮凝沉淀物进行分离并沉降至反应器1的底部,在进水罩8外表面的作用下移动至排泥口19排出反应器1外。
通入的废水完成一个循环后,部分的废水溢流进入产水集水槽17内径出水管18排出,部分废水经气提装置13提升至回水槽14内,回水槽14内的废水部分通过第一回流管15重新进入控氧反应装置27的进水混合区2,一部分通过第二回流管28和废水进水管25重新进入菌床反应装置24,回流中的水中携带的PAM还可对菌床反应装置24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提供所需的COD,反应产生的氮元素也能够满足CSB菌群的需要。如此设置,能够使整个系统实现对废水的循环处理,提升废水脱硫率。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中各部分进行的主要反应分别如下:
菌床反应装置24内:
以及:
外层反应区5、第一填料区6上沉积的污泥内的内层:
中心反应区3、第一填料区6、第一填料区6上沉积的污泥内的表层: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至少具备如下优点:
(1)、去除效能高,去除效率高,操作条件简易;
(2)、能耗低,占地投资少;
(3)、污泥产量少,易处理处置;
(4)、无需其他辅助剂;
(5)、易于单质硫回收,实现资源化;
(7)、出水中硫酸根、亚硫酸根的浓度低,几乎不产生二次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的内腔中设有进水混合区、中心反应区、折流反应区和外层反应区;
所述进水混合区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反应区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中心反应区的出水端与所述折流反应区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折流反应区的出水端与所述外层反应区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中心反应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折流反应区内设有第一填料区,所述外层反应区内设有第二填料区;
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区将所述折流反应区分隔为折流进水区和折流出水区,所述折流进水区适用于沉积污泥以形成厌氧环境,所述第一填料区内部适用于形成好氧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反应区内设有污泥沉降模块,所述污泥沉降模块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斜板,所述污泥沉降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区的上方,所述第二填料区适用于污泥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模块,所述回流模块包括气提装置、回水槽和第一回流管,所述气提装置的进水端设置于所述污泥沉降模块的下方,所述气提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回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沿其内壁周向均布设有多个所述气提装置,还包括气提曝气管,所述气提曝气管与所有的所述气提装置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模块,所述出水模块包括产水集水槽和出水管,所述产水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外层反应区的上部,所述产水集水槽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上缘低于所述回水槽的上缘,所述产水集水槽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内设有进水罩、第一隔水筒和第二隔水筒,所述第二隔水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隔水筒;
所述进水罩的内壁与所述反应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混合区,所述第一隔水筒的内腔形成所述中心反应区,所述第一隔水筒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隔水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折流反应区,所述第二隔水筒的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外层反应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罩沿进水端至出水端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以形成对污泥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面,所述反应器设有排泥口,所述导向面的边缘设置于所述排泥口的进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水模块,所述布水模块包括滤板和多个喷头,所述滤板设置于所述进水混合区的出水端,多个所述喷头均布于所述滤板的上表面。
9.一种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菌床反应装置、废水进水管、循环泵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氧反应装置;
所述废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菌床反应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废水进水管,所述菌床反应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的进水端与回水槽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废水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
CN202321394782.2U 2023-06-02 2023-06-02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034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4782.2U CN220034250U (zh) 2023-06-02 2023-06-02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4782.2U CN220034250U (zh) 2023-06-02 2023-06-02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4250U true CN220034250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4782.2U Active CN220034250U (zh) 2023-06-02 2023-06-02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4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8296B (zh) 应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脱硫除氮的方法
CN102276103B (zh) 一体化原位脱氮养殖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1138024B (zh)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CN101302069A (zh) 一种同步脱除废水中碳氮硫的工艺系统及方法
CN109516553A (zh) 高效厌氧脱氮生物反应器
CN105330023A (zh) 一种集成化自流式生物脱氮除硫反应器
CN103601293B (zh) 一种同步去除碳、氮、硫塔式生物反应器
CN206512058U (zh)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108383320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集成处理方法
CN102329058B (zh) 污水三段生物处理工艺及装置
CN207313242U (zh) 一种分体回流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20034250U (zh) 控氧反应装置及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
CN111592172A (zh) 一种污水脱氮折流反应器
CN102923859B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印染退浆废水及好氧剩余污泥的工艺
CN207227213U (zh) 一种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装置
CN216106212U (zh) 一种利用反硝化颗粒污泥处理电镀废水中硝态氮的装置
CN107381817A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15403357U (zh) 一种脱氮反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15259370A (zh) 一种生物反硝化反应器及其应用
CN111747618B (zh) 一种基于两段式ao氧化沟串联的高效脱氮系统及方法
CN212356953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CN212669475U (zh) 一种污水脱氮折流反应器
CN209411877U (zh) 高效厌氧脱氮生物反应器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11367130U (zh) 一种多点均衡分散式回流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