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8024B -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8024B
CN111138024B CN201910525517.5A CN201910525517A CN111138024B CN 111138024 B CN111138024 B CN 111138024B CN 201910525517 A CN201910525517 A CN 201910525517A CN 111138024 B CN111138024 B CN 111138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late
zone
tank body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55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8024A (zh
Inventor
黄勇
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5255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8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8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8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8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8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8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包括池体,池体内包括污泥贮存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缺氧厌氧区,污泥贮存区位于池体底部,好氧区位于隔板的一侧且与污泥贮存区连通;沉淀区(在上)和缺氧厌氧区(在下)共同位于隔板的另一侧,沉淀区与好氧区连通,缺氧厌氧区与污泥贮存区连通,缺氧厌氧区内设有若干层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折流板;在污泥贮存区和好氧区之间安装曝气扩散器。本发明能使活性污泥混合液形成竖向循环流动,并反复经历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产生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作用,并实现污泥的分离沉降,可在长时间不外排剩余污泥的前提下保证污水处理效果,方便运行维护并显著降低处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目前广泛采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工艺来进行,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工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革,已经形成能够实现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降解和脱氮除磷等多功能多目标的处理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异养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并利用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使硝态氮通过兼性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利用聚磷微生物厌氧释磷、好氧过量吸收摄取磷的作用,达到除磷的目的。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将具有上述混合种群微生物的活性污泥顺序流经有曝气供氧和无曝气的反应池(区域),通过进水或回流的方式为微生物提供相应的基质和生长条件,并设置沉淀池等固液分离单元获得澄清的出水,同时将分离浓缩的活性污泥回流到生物反应器中,保证反应器中具有足够量的活性污泥。
目前,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工艺广泛采用连续流处理工艺,如A/A/O(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工艺,通常的工艺流程是进水汇合来自沉淀池的回流污泥首先进入无曝气的厌氧池(区),微生物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实现厌氧释磷;将好氧池(区)的混合液回流至接续的无曝气反应池(区)中,形成无溶解氧但具有硝态氮的缺氧区,反硝化所需碳源来自厌氧区剩余的有机物;然后泥水混合液通过曝气供氧的好氧池(区),在此实现剩余有机物的分解、氨氮的硝化和过量吸收磷的功能;好氧区的混合液最终进入沉淀池,得到净化澄清的出水,并实现活性污泥的分离浓缩和回流。在A/A/O工艺流程中,好氧池(区)的曝气在供氧同时,还起到了搅拌作用,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混合,保证生物反应的有效进行。而在厌氧池(区)和缺氧池(区),搅拌作用必须通过外加机械设备方能得到保障;此外,由好氧池(区)至缺氧池(区)的混合液回流和由沉淀池向生物反应池的污泥回流必须通过泵的提升方能实现。
另外,在A/A/O工艺的实践中发现了两个弊端:一是污水一次性流经厌氧-缺氧-好氧区域,有时难以使相应的反应过程充分进行,影响处理效果;尤其是反硝化除氮的效能取决于好氧池(区)的混合液回流比,而过大的回流量又会影响缺氧池(区)的无氧条件。二是设置机械搅拌设备和回流设备(泵),无疑会增加处理能耗和运行维护成本和复杂性。而采用多级回流的改进工艺可有效改善第一个弊端,但同时加剧了第二个的弊端。
采用多级回流的改进工艺可有效改善A/A/O工艺第一个弊端,但同时加剧了第二个的弊端。采用氧化沟的循环回流运行方式也有利于解决上述第一个弊端,还可以采用在氧化沟内出水区域间歇沉淀后出水的方式,避免用泵进行污泥回流,但这样会增加设施构造和运行操作的复杂性。然而,要在氧化沟中维持必要的循环流量,必须在满足供氧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动力,通常采用水下推进器之类机械搅拌设备辅助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混合液在反应器内竖向循环流动,反应器内各种反应充分反应,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并显著降低处理能耗和运行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污泥贮存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缺氧厌氧区,所述污泥贮存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池体内且位于所述污泥贮存区的上方设有竖向的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好氧区位于所述隔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污泥贮存区连通,所述好氧区的下端设有曝气扩散器,所述好氧区内用于填充活性污泥,所述活性污泥接种有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所述沉淀区和所述缺氧厌氧区共同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缺氧厌氧区的上方,所述沉淀区包括相互连通的导流区和固液分离区,所述导流区和所述固液分离区之间利用竖向设置的导流板分离开,所述导流区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固液分离区的上端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高度低于所述隔板的高度,所述固液分离区与所述缺氧厌氧区之间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且偏离所述隔板向下倾斜,所述斜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池体内壁之间留有使所述固液分离区与所述缺氧厌氧区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缺氧厌氧区与所述污泥贮存区连通,所述池体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缺氧厌氧区设有若干层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折流板,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斜板与最上层的所述折流板之间,各层所述折流板依次交替地分别固定在所述池体内壁和所述隔板上,且各层所述折流板依次交替地分别与所述隔板以及所述池体内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
优选的,每层所述折流板水平设置,最上层的所述折流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折流板和第一垂直折流板,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垂直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且位于其上方,下方各层的所述折流板均与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平行。
优选的,每层所述折流板倾斜设置,最下层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斜板垂直,其余各层的所述折流板均与所述斜板平行。
优选的,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5°。
优选的,所述好氧区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之间留有通流窗口,所述通流窗口能够使所述好氧区与所述导流区连通,所述通流窗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堰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流窗口,所述通流窗口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堰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斜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留有第二通道,所述导流板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均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斜板连接处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气孔均靠近所述隔板与所述斜板的连接处且位于同一高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圆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水管上。
优选的,最下层的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位于靠近所述池体内壁的所述折流板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池体中装满污水,向好氧区填充活性污泥,并利用曝气扩散器对好氧区进行曝气,在曝气作用下,好氧区内的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并得到充氧和充分搅拌混合,同时进行好氧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在曝气作用下向上流动,经好氧区进入沉淀区,再经导流区进入固液分离区,混合液中的固体由于重力沉降作用从向上流动的水中分离,经固液分离得到的澄清水由出水堰排出,而沉淀后的浓缩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进入缺氧厌氧区,与进水管新引入的污水汇合,并经缺氧厌氧区内多层折流板的折流作用形成紊流,在折流、紊流的作用下,不需要借助机械搅拌装置就实现了浓缩污泥与污水的充分混合;进一步,浓缩污泥与污水在通过缺氧厌氧区混合并完成了相应的反应后,回到好氧区,在曝气作用下向上流动进行竖向循环,少部分污泥则会进入底部污泥贮存区;如此使池体内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同步自动竖向循环流动,无需采用回流泵,在竖向往复循环流动过程中池体内各种反应充分反应,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而无机械搅拌和回流泵的使用均能够显著降低处理能耗和运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为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为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为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好氧区,2、沉淀区,2-1、导流区,2-2、固液分离区,3、缺氧厌氧区,4、污泥贮存区,11、池体,12、进水管,13、出水堰,14、曝气扩散器,21、隔板,22、盖板,23、通流窗口,31、导流板,32、斜板,41、第一折流板,411、斜置板,42、第二折流板,43、第三折流板,44、第四折流板,45、第五折流板,51、第一排气孔,52、第二排气孔,53、第三排气孔,54、第四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包括池体11,池体11内设有污泥贮存区4、好氧区1、沉淀区2和缺氧厌氧区3,污泥贮存区4位于池体11的底部,池体11内且位于污泥贮存区4的上方设有竖向的隔板21,隔板21固定在池体11的内壁上,好氧区1位于隔板21的一侧且与污泥贮存区4连通,好氧区1的下端设有曝气扩散器14,好氧区1内用于填充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接种有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沉淀区2和缺氧厌氧区3共同位于隔板21的另一侧,沉淀区2位于缺氧厌氧区3的上方,沉淀区2与好氧区1连通,缺氧厌氧区3与污泥贮存区4连通,沉淀区2与缺氧厌氧区3之间设有斜板32,斜板32的一端固定在隔板21上且偏离隔板21向下倾斜,斜板32的另一端与池体11内壁之间留有使沉淀区2与缺氧厌氧区3连通的第一通道,池体11上连通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圆孔均匀分布在进水管12上,使进入的污水均匀分布,有助于污水与浓缩污泥的均匀汇合。缺氧厌氧区3设有若干层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折流板,进水管12位于斜板32与最上层的折流板之间,各层折流板依次交替的分别固定在池体11内壁和隔板21上,且各层折流板依次交替的分别与隔板21以及池体11内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
其中,沉淀区2包括导流区2-1和固液分离区2-2,斜板3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5°,具体如图2和图3所标注的角度α,具体的角度可根据沉淀区2混合液的流量或者下方折流板的设置进行合理选择。斜板32的上方设有导流板31且之间留有第二通道,导流板31固定在池体11的内壁上,导流区2-1位于导流板31的一侧且与好氧区1连通,固液分离区2-2位于导流板31的另一侧,固液分离区2-2的上端设有出水堰13,出水堰13堰口的高度低于隔板21的高度,保证清水能够顺利从出水堰排出。在持续进水情况下,当好氧区1进入沉淀区2的混合液流量大于进水流量时,混合液到达沉淀区2导流板31末端后,等于进水流量的部分混合液将绕过导流板31进入固液分离区2-2并向上流动,混合液中的固体由于重力沉降作用与液体分离,经固液分离得到的澄清水由出水堰13排出,从而保证最终出水均来自于好氧区1,出水中有机物、氨氮和磷均通过生物转化机制得以降解,可有效保证出水水质。同时,经固液分离得到的浓缩污泥通过沉淀区2底部的斜板32下滑,进入缺氧厌氧区3与进水进行汇合并进行竖向循环流动中,且循环流量可以通过调节曝气量、调节好氧区1通往沉淀区2通流窗口23的阻力或窗口下缘的高度进行调控。
可选的,好氧区1的上端设有盖板22,盖板22的一端固定在池体11的内壁上,盖板22的另一端与隔板21之间留有通流窗口23,通流窗口23能够使好氧区1与导流区2-1连通,通流窗口23的高度高于出水堰13的高度。具体的,盖板22的横截面为阶梯型,盖板22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水平一部、竖直部和水平二部,竖直部与隔板21之间留有向上的过流间隙,通流窗口23位于过流间隙上端。或者,在隔板21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流窗口23,通流窗口23的高度低于出水堰13的高度,以保证在没有盖板22的状态下或者曝气压力不足的状态下,也能使混合液顺利的从好氧区1进入导流区2-1中。
具体折流板层数的选择、设置方式的选择可以以保证浓缩污泥的泥水混合液在缺氧厌氧区3中均匀流动,且不产生固液分离,并尽可能避免出现短流和死区为标准进行合理选择。本实施例中折流板优选为三层,每层折流板水平设置,三层折流板分别为第一折流板41、第二折流板42和第三折流板43,第一折流板4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折流板和第一垂直折流板,第一垂直折流板垂直第一水平折流板且位于其上方,第一水平折流板固定在池体11的内壁上,第一垂直折流板与隔板21之间留有过流通道,供浓缩污泥和污水通过。第二折流板42、第三折流板43均与第一水平折流板平行,第二折流板42和第三折流板43均为水平板,第二折流板42位于第一水平折流板的下方,第二折流板42的一端固定在隔板21上,另一端与池体11内壁留有过流通道,第三折流板43位于第二折流板42的下方,第三折流板43的一端固定在池体11内部上,另一端与隔板21留有过流通道,具体如图1所示,进水管12位于第一水平折流板与斜板32之间,在沉淀区2浓缩后的浓缩污泥在此处与从进水管12处进来的污水进行汇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同时在折流板的折流作用下形成紊流水力条件,使浓缩污泥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不需要机械搅拌便可实现缺氧厌氧区3内浓缩污泥与污水的充分混合。
优选的,隔板21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气孔51,第一排气孔51均位于隔板21与斜板32连接处的下方,第一排气孔51均靠近隔板21与斜板32的连接处且位于同一高度,避免气体在水流(混合液)通道区间产生积累。第三折流板4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排气孔52,第二排气孔52位于靠近池体11内壁的第三折流板43上,为气体向上排出提供通道,避免气体在污泥贮存区4产生积累。污泥贮存区4污泥水解消化产生的含高浓度有机物的液体,可以借助气体上升作用通过第二排气孔52向缺氧厌氧区3释放,为厌氧释磷提供更多的碳源,且污泥贮存区4该的深度厌氧条件,有利于生长除磷功能更强的聚磷微生物种群,从而有助于产生更优更稳定的除磷效果。
在使用时,首先将池体11中装满污水,向好氧区1填充活性污泥,并利用曝气扩散器14外接鼓风机对好氧区1进行曝气,在曝气作用下,好氧区1内的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并得到充氧和充分搅拌混合,同时进行好氧反应。然后,反应后的混合液在曝气作用下向上流动,并通过通流窗口23进入沉淀区2,在沉淀区2进行固液分离,澄清水由出水堰13排出,同时,经固液分离得到的浓缩污泥与另一部分混合液一起通过沉淀区2底部的斜板32下滑,进入缺氧厌氧区3和新进的污水进行汇合,并经缺氧厌氧区3内多层折流板的折流作用,使缺氧厌氧区3内形成紊流,在折流、紊流的作用下浓缩污泥、部分混合液与污水充分混合,通入的污水中的易降解低分子有机物在缺氧厌氧区3为活性污泥中的兼性异养微生物提供碳源,使之能够利用污泥混合液液相中硝态氮进行反硝化反应,从而实现脱氮;反硝化作用完成后的缺氧厌氧区3,即为厌氧环境,从而为聚磷微生物释磷提供所需的厌氧环境,反硝化剩余的污水有机物可为聚磷微生物释磷提供所需碳源。最后,浓缩污泥、部分混合液与污水混合后从底部污泥贮存区4进入好氧区1,且在曝气作用下向上流动,如此使池体11内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同步自动竖向循环流动,无需采用回流泵,同时未能在缺氧厌氧区3降解转化的污水有机物在好氧区1被异养好氧微生物所利用分解,进入好氧区1后完成有机物氧化、氨氮硝化和磷的过量吸收作用。在往复的竖向循环流动过程中池体11内各种反应充分反应,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而无机械搅拌和回流泵的使用均能够显著降低处理能耗和运行维护成本。本实施例在整个竖向循环过程中将有机物去除和脱氮除磷的生物反应与沉淀池有机结合,集成一体,空间利用率高,节省占地面积,既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也可通过模块化设计应用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另外,池体11下部设置的污泥贮存区4,其上部与好氧区1之间不设隔板21,而是以曝气扩散器14的作用范围分界,其上部与缺氧厌氧区3之间的分界是缺氧厌氧区3所设置的第三折流板43。污泥贮存区4就池体11内的流态而言是一个没有流动的死区,但从缺氧厌氧区3进入好氧区1的混合物中的部分污泥会因未受到曝气提升作用而下沉到污泥贮存区4,并在污泥贮存区4积累贮存,从而为反应器提供一条“排泥”途径,积累贮存的污泥会因长时间在厌氧条件下停留而发生水解、消化作用,使得污泥中的有机组分液化乃至甲烷化,具有剩余污泥就地减量的效果,同时液化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其他物质可以回到生物反应区,得到净化处理,这样就使本反应器可以在长时间不外排污泥的情况下持续运行,又不会导致生物反应器的泥龄过长而影响污泥的组分与活性。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每层折流板均倾斜设置,第一折流板41为水平斜置折流板,第一折流板41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水平部和斜置部,第一折流板41的水平部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第一折流板41的斜置部与斜板32平行设置且与隔板21之间留有过流通道,第二折流板42位于第一折流板41的下方且与第一折流板41的斜置部平行,第二折流板42的一端固定在隔板21上,另一端与池体11内壁留有过流通道,第三折流板43与斜板32垂直,第三折流板43的一端可以直接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也可以在此处设置第四折流板44,第四折流板44的形状与第一折流板41相同,第四折流板44的水平部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第四折流板44的斜置部与隔板21之间留有过流通道,第三折流板43固定在第四折流板44上,同时多设置一个第五折流板45,第五折流板45固定在隔板21上,第五折流板45位于第四折流板44斜置部与第三折流板43之间且与两者均留有过流通道,且第五折流板45与第四折流板44斜置部平行,具体如图2所示,从沉淀区2流下的浓缩污泥以及混合液进入第一折流板41与斜板32之间,并在此与通入的污水进行汇合,然后进入各层折流板进行流动,并在折流板的折流作用下形成紊流水力条件,使浓缩污泥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不需要机械搅拌便可实现缺氧厌氧区3内浓缩污泥与污水的充分混合。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折流板42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排气孔53,在多层的折流板区间内可能形成气体聚集的部位,均需要开设排气孔为气体向上排出提供通道,避免气体在折流板之间产生积累。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每层折流板均倾斜设置,第一折流板41与斜板32平行设置,第一折流板41的水平部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第一折流板41可以直接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也可以通过斜置板411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具体的,第一折流板41固定在斜置板411的中间位置,斜置板411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斜置板411上靠近池体11内壁处开设有第四排气孔54,且第四排气孔54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延伸至与斜板32接触,排气管能够将斜置板411下方可能产生的气体排放并控制在斜板以下区域,从而避免气体的聚集,还能避免气体对沉淀区2的影响。第二折流板42位于第一折流板41的下方且与第一折流板41平行,第二折流板42的一端固定在隔板21上,另一端与池体11内壁留有过流通道,第三折流板43与斜板32垂直,第三折流板43的一端固定在池体11内壁上,另一端与隔板21之间留有过流通道,具体如图3所示,从沉淀区2流下的浓缩污泥以及混合液进入第一折流板41与斜板32之间,并在此与通入的污水进行汇合,然后进入各层折流板进行流动,并在折流板的折流作用下形成紊流水力条件,使浓缩污泥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不需要机械搅拌便可实现缺氧厌氧区3内浓缩污泥与污水的充分混合。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可能形成气体聚集的部位如第二折流板42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排气孔53,为气体向上排出提供通道,避免气体在折流板之间产生积累。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污泥贮存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缺氧厌氧区,所述污泥贮存区位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池体内且位于所述污泥贮存区的上方设有竖向的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好氧区位于所述隔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污泥贮存区连通,所述好氧区的下端设有曝气扩散器,所述好氧区内用于填充活性污泥,所述活性污泥接种有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所述沉淀区和所述缺氧厌氧区共同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缺氧厌氧区的上方,所述沉淀区包括相互连通的导流区和固液分离区,所述导流区和所述固液分离区之间利用竖向设置的导流板分离开,所述导流区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固液分离区的上端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高度低于所述隔板的高度,所述固液分离区与所述缺氧厌氧区之间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且偏离所述隔板向下倾斜,所述斜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池体内壁之间留有使所述固液分离区与所述缺氧厌氧区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缺氧厌氧区与所述污泥贮存区连通,所述池体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缺氧厌氧区设有若干层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折流板,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斜板与最上层的所述折流板之间,各层所述折流板依次交替地分别固定在所述池体内壁和所述隔板上,且各层所述折流板依次交替地分别与所述隔板以及所述池体内壁之间留有过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折流板水平设置,最上层的所述折流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折流板和第一垂直折流板,所述第一垂直折流板垂直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且位于其上方,下方各层的所述折流板均与所述第一水平折流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折流板倾斜设置,最下层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斜板垂直,其余各层的所述折流板均与所述斜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之间留有通流窗口,所述通流窗口能够使所述好氧区与所述导流区连通,所述通流窗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堰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流窗口,所述通流窗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堰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留有第二通道,所述导流板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均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斜板连接处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气孔均靠近所述隔板与所述斜板的连接处且位于同一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圆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水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最下层的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位于靠近所述池体内壁的所述折流板上。
CN201910525517.5A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Active CN111138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5517.5A CN111138024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5517.5A CN111138024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8024A CN111138024A (zh) 2020-05-12
CN111138024B true CN111138024B (zh) 2020-11-10

Family

ID=7051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5517.5A Active CN111138024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80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178B (zh) * 2020-05-26 2022-07-05 河南国威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竖向氧化沟微动力水处理系统
CN112125400B (zh) * 2020-09-17 2024-01-23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缺氧好氧交互式反应装置及反应方法
CN113292195A (zh) * 2020-09-25 2021-08-24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一种AnOn污水处理设备
CN112794556A (zh) * 2020-12-23 2021-05-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内循环双缺氧多相流化脱氮除磷装置
CN112694227A (zh) * 2021-02-05 2021-04-23 杭州驰丰机械有限公司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68639B (zh) * 2021-06-25 2023-07-21 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净水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1894A (ja) * 1981-10-06 1983-04-13 Kubota Ltd 廃水の処理方法
CN1899980A (zh) * 2006-07-20 2007-01-24 清华大学 提高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三相分离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45581A (zh) * 2007-04-27 2007-10-03 浙江大学 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CN103880251A (zh) * 2014-03-27 2014-06-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短程硝化耦合反硝化除磷的a2/o-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及方法
CN107698026A (zh) * 2017-11-08 2018-02-16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装置
CN107698025A (zh) * 2017-11-08 2018-02-16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CN207537216U (zh) * 2017-09-26 2018-06-2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折流板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8911124A (zh) * 2018-07-18 2018-11-30 杭州师范大学 具有自截留厌氧氨氧化细菌功能的一体式自养脱氮反应器
CN208429930U (zh) * 2018-04-17 2019-01-25 山东中彩正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
CN109516554A (zh) * 2018-12-26 2019-03-26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与三相分离器相耦合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1894A (ja) * 1981-10-06 1983-04-13 Kubota Ltd 廃水の処理方法
CN1899980A (zh) * 2006-07-20 2007-01-24 清华大学 提高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三相分离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45581A (zh) * 2007-04-27 2007-10-03 浙江大学 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CN103880251A (zh) * 2014-03-27 2014-06-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短程硝化耦合反硝化除磷的a2/o-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及方法
CN207537216U (zh) * 2017-09-26 2018-06-2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折流板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7698026A (zh) * 2017-11-08 2018-02-16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装置
CN107698025A (zh) * 2017-11-08 2018-02-16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CN208429930U (zh) * 2018-04-17 2019-01-25 山东中彩正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
CN108911124A (zh) * 2018-07-18 2018-11-30 杭州师范大学 具有自截留厌氧氨氧化细菌功能的一体式自养脱氮反应器
CN109516554A (zh) * 2018-12-26 2019-03-26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与三相分离器相耦合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8024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8024B (zh)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CN101643269A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及工艺
CN105060485A (zh) 一种逆向流筛板塔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CN2100017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5293701B (zh) 一种碳源储备式ibr生物反应器
CN213771726U (zh) He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111115821B (zh) 基于mbbr的自养脱氮一体化系统及快速启动方法
CN106745736B (zh) C-cbr一体化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CN108911138A (zh) 垂直分区缺氧-好氧-泥水分离一体式污水处理方法
CN108911124A (zh) 具有自截留厌氧氨氧化细菌功能的一体式自养脱氮反应器
KR100760816B1 (ko) 순환이 있는 수로형 혐기·호기조 상하 배치에 의한 하수고도처리공정
CN112408588A (zh) 一种基于mbr泥水分离的自循环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9906556U (zh) 一种隔板生物反应器
CN207313242U (zh) 一种分体回流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114162955B (zh) 一种多点进水微氧循环式多级ao-mbr工艺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5353205A (zh) 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5049050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效能强化深度减排装置
CN211644776U (zh) 基于mbbr的pn/a一体化自养脱氮系统
CN107381817A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111115822B (zh) 基于mbbr的pn/a一体化自养脱氮系统及快速启动方法
CN112645445B (zh) 污水处理用一体化厌氧缺氧好氧处理装置
CN211367130U (zh) 一种多点均衡分散式回流污水处理装置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08869375U (zh) 具有自截留厌氧氨氧化细菌功能的一体式自养脱氮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