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1909U - 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31909U CN220031909U CN202223213398.6U CN202223213398U CN220031909U CN 220031909 U CN220031909 U CN 220031909U CN 202223213398 U CN202223213398 U CN 202223213398U CN 220031909 U CN220031909 U CN 2200319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belt
- guide
- frame
- belt assembly
- retra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组件及车辆,所述安全带组件包括壳体和安全带,壳体适于与侧围车身相连,壳体上设有导向口,导向口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安全带的一端穿过导向口,且安全带沿侧围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带组件,可以提高安全带拉出的顺畅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安全装置中,汽车安全带是汽车上用于保障驾乘人员安全的重要和最常用的安全装备之一。
相关技术中的安全带安装在车身侧围上,即安全带安装在座椅的侧面,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安全带的出口与车身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侧围导向避让安全带包络的开口长度较大,影响美观,且由于安全带伸出出口的一端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座椅前后调节后,当安全带被拉出后,安全带会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发生位移,导致安全带在出口的位置被前后拉扯容易发生扭转,影响安全带拉出的顺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安全带组件,可以提高安全带拉出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适于与侧围车身相连,所述壳体上设有导向口,所述导向口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卷收器,所述卷收器与所述侧围车身相连,且所述卷收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一端与所述卷收器相连,所述安全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口。
相关技术中的导向口沿前后方向延伸,当座椅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后,安全带在被拉出时在导向口的位置发生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导致安全带在导向口的位置发生扭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与相关技术相比,导向口沿左右方向延伸,使得安全带的拉出方向为前后方向,这与座椅前后移动方向大体相同,且由于座椅在左右方向上的无法调节或者调节位移较小,最终使得安全带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较小,进而避免了安全带在导向口的位置发生扭转,提高了安全带拉出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的拉出方向与导向口之间接近垂直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相关技术中导向口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通过减小导向口的开口尺寸,避免了安全带组件内部结构被看穿的问题,提高了安全带组件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邻近所述安全带的一侧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邻近所述安全带的一侧端面为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带组件还包括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与所述卷收器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所述导向架相对于所述卷收器邻近座椅布置,所述导向架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安全带穿过所述导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邻近所述导向口的一侧端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所述安全带与所述弧形面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带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所述第一带段位于所述卷收器和所述导向架之间,所述第二带段伸出所述导向口,所述第一带段与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段在所述车身长度方向上沿远离所述卷收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A,且0°≤A≤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架包括架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架体相连,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架体围成所述导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架体在所述车身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卷收器的位置,且所述架体的最高点低于所述导向口在所述车身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架体相连,且所述加强部位于远离所述架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安全带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向口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为B,且80°≤B≤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口在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C,所述安全带的宽度为D,且6mm≤C-D≤1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收器与导向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口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口的示意图,且安全带穿过导向口。
图6是图5中的A-A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槽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槽的示意图,且安全带穿过导向槽。
附图标记:
侧围车身100,座椅200,壳体1,导向部11,导向口12,
卷收器2,安全带3,第一带段31,第二带段32,
导向架4,导向槽41,架体42,第一挡板43,第二挡板44,加强部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包括壳体1、卷收器2和安全带3。
壳体1适于与侧围车身100相连,壳体1上设有导向口12,导向口12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卷收器2与侧围车身100相连,且卷收器2设在壳体1的下方。安全带3的一端与卷收器2相连,安全带3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口12。
如图1-图6所示,壳体1与侧围车身100相连,导向口12设在壳体1的前端,且导向口12沿左右方向延伸,安全带3的后端伸入壳体1内与卷收器2相连,安全带3的前端穿过导向口12。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与座椅200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且壳体1位于座椅200的后方,安全带3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安全带3的宽度小于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地,当安全带组件安装在右侧侧围车身100时,壳体1与右侧的侧围车身100相连,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壳体1与侧围车身100的连接位置进行具体的限定,以具体实际实施为准。
例如,壳体1可以设置为塑料材质,也可以设置为金属材质。
相关技术中的导向口12沿前后方向延伸,当座椅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后,安全带3在被拉出时在导向口12的位置发生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导致安全带3在导向口12的位置发生扭转,反观本申请中的导向口沿左右方向延伸,使得安全带3的拉出方向为前后方向,这与座椅前后移动方向大体相同,且由于座椅在左右方向上的无法调节或者调节位移较小,最终使得安全带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较小,进而避免了安全带3在导向口12的位置发生扭转,提高了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3的拉出方向与导向口12之间接近垂直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相关技术中导向口1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通过减小导向口12的开口尺寸,避免了安全带组件内部结构被看穿的问题,提高了安全带组件的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通过在座椅200的后方设置壳体1,并在壳体1上开设导向口12,导向口12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设置,相比相关技术中导向口1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在座椅200发生前后移动时,不会缩小安全带3的拉出空间,便于安全带3的拉出,进而提高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邻近安全带3的一侧设有导向部11,导向部11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导向部11邻近安全带3的一侧端面为弧形面。
具体地,如图3所示,导向部11位于壳体5的下端,导向部11的后侧与壳体5相连,导向部11的下端为弧形面,通过设置导向部11,可以降低安全带3拉出时的高度,从而提高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带组件还包括导向架4,导向架4与卷收器2在车身的长度方向(如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且导向架4相对于卷收器2邻近座椅200布置,导向架4上具有导向槽41,安全带3穿过导向槽41。
具体地,如图3所示,导向架4设在卷收器2的前方,导向架4邻近座椅200布置,安全带3从卷收器2中伸出依次穿过导向槽41和导向口12,通过导向架4对安全带3的拉出方向进行引导改变安全带3的运动路径,减小安全带3与导向口12之间的摩擦,提高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41邻近导向口12的一侧端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安全带3与弧形面相接触。
具体地,导向槽41前侧的上端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安全带3的下端面与弧形面相接触,即可以减小安全带3与导向槽41之间的摩擦力,使安全带3平稳的伸出导向槽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带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第一带段31位于卷收器2和导向架4之间,第二带段32伸出导向口12,第一带段31与车身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带段31位于导向部11内,第二带段32位于导向部11外,第一带段31位于卷收器2和导向架4之间,通过第一带段31的延伸方向与车身的前后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便于导向架4对安全带3的拉出方向进行引导。
可选地,导向架4与卷收器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且将导向架4设在卷收器2的上方以使导向架4与卷收器2之间具有高度差,进而使位于卷收器2和导向架4之间的第一带段31与车身的前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通过导向架4对安全带3的拉出方向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段31在车身长度方向上沿远离卷收器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第一预设夹角为A,且0°≤A≤30°。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带段31由后向前倾斜向上延伸。
例如,第一预设夹角A的范围可以为0°、15°、20°、25°或30°。
可选地,当第一预设夹角等于0℃时,导向架4与卷收器2位于相同高度,当第一预设夹角大于30℃时,导向架4与卷收器2之间的高度差过大,安全带3与导向架4之间的摩擦增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预设夹角设在0℃至30℃之间,以确保导向架4对安全带3的拉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同时提高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架4包括架体42、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分别与架体42相连,且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在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沿车身的高度方向(如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挡板43、第二挡板44和架体42围成导向槽41。
具体地,如图7-图8所示,架体4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挡板43与第二挡板44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且架体42的左端与第一挡板43的前端相连,架体42的右端与第二挡板44的前端相连,第一挡板43、第二挡板44和架体42围成了朝向卷收器2方向开口的导向槽41,便于安全带3穿过导向槽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架体42沿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架体42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卷收器2的位置,且架体的最高点低于导向口21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架体42沿上下方向延伸,架体42的高度大于卷收器2的高度,且架体42最高点的位置高度低于导向口21的高度,从而保证了第一带段31由后向前倾斜向上延伸,使卷收器2上的安全带3更顺畅的拉出和收回。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架4还包括加强部45,加强部45与架体42相连,且加强部45位于远离架体42的一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加强部45设在架体42的前侧,例如,加强部45可以与架体42一体成型,通过设置加强部45可以提高架体42的结构强度,在安全带3与架体42摩擦的过程中,保证架体42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安全带的宽度。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距离略大于安全带或等于安全带的宽度,即保证了对安全带3的导向,还避免安全带3在导向槽内左右移动,导致安全带3的拉出力发生偏转影响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架体42、第一挡板43和第二挡板44一体成型。
具体地,第一挡板43、第二挡板44和架体42的一体成型,可以提高导向架4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安全带组件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带3的延伸方向与导向口1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
具体地,如图2所示,安全带3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导向口12的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安全带3的前后延伸方向与导向口12左右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通过第二预设夹角的设置,便于安全带3从导向口12内拉出,提高了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夹角为B,且80°≤B≤100°。
例如,第二预设角度B可以为80°、85°、88°、90°、95°或100°。
可选地,当第二预设夹角小于80℃或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00℃时,安全带3与导向口12之间的摩擦会增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二预设夹角设在80℃至100℃之间,减小了安全带3与导向口12之间的摩擦,提高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口12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C,安全带3的宽度为D,且6mm≤C-D≤10mm。
具体地,如图5所示,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C,安全带3的宽度为D,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要大于安全带3的宽度,便于安全带3的拉出,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安全带3的宽度差进行限定,以确保安全带3顺畅拉出的同时减小导向口12的尺寸,避免安全带组件内部结构被看穿的问题,进而提高安全带组件的美观性。
可选地,当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安全带3的宽度差小于6mm时,安全带3与导向口12之间的间隙过小,容易使安全带3与导向口12之间的摩擦增大,不便于安全带3的顺畅拉出,当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安全带3的宽度差大于10mm时,安全带3在导向口12内易发生滑动、扭转,降低了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安全带3的宽度差设置在6mm至10mm之间,以确保安全带3顺畅拉出的同时减小导向口12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向口12沿左右方向延伸,安全带3的拉出方向为前后方向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相关技术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口1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再通过对导向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安全带3的宽度差进行限定,确保安全带3顺畅拉出的同时减小导向口12的尺寸,提高安全带组件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安全带组件,提高了安全带组件的美观性和安全带3拉出的顺畅性,提高了安全带组件的功能可靠性,进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适于与侧围车身相连,所述壳体上设有导向口,所述导向口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
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口,且所述安全带沿所述侧围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邻近所述安全带的一侧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邻近所述安全带的一侧端面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收器和导向架,所述卷收器与所述侧围车身相连,且所述卷收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导向架与所述卷收器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所述导向架相对于所述卷收器邻近座椅布置,所述导向架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安全带穿过所述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邻近所述导向口的一侧端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所述安全带与所述弧形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所述第一带段位于所述卷收器和所述导向架之间,所述第二带段伸出所述导向口,所述第一带段与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段在所述车身长度方向上沿远离所述卷收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A,且0°≤A≤30°。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包括架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架体相连,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架体围成所述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架体在所述车身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卷收器的位置,且所述架体的最高点低于所述导向口在所述车身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架体相连,且所述加强部位于远离所述架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安全带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向口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为B,且80°≤B≤10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口在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C,所述安全带的宽度为D,且6mm≤C-D≤10mm。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3398.6U CN220031909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3398.6U CN220031909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31909U true CN220031909U (zh) | 2023-11-17 |
Family
ID=88725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13398.6U Active CN220031909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31909U (zh)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13398.6U patent/CN2200319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89425B2 (ja) | 内装部材構造 | |
US20100078961A1 (en) | Slide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 |
KR20130132742A (ko) | 차량 시트 | |
US20160068134A1 (en) | Height adjuster of seat belt for vehicle | |
WO2016171267A1 (ja) |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 |
US20150076889A1 (en) | Seat back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 |
US20150251626A1 (en) | Seat Belt System | |
CN220031909U (zh) | 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 |
CN108944379A (zh) | 天窗设备 | |
JP2016205009A (ja) |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 |
US7404579B2 (en) | Arrangement for the step-by-step height adjustment of a holding or deflecting fitting of a seat belt on a hollow body part of a motor vehicle | |
US7131669B2 (en) | Guide device for automobile seatbelt | |
CN110214100B (zh) |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 |
US20140306436A1 (en) | Through anchor | |
CN114435481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 | |
US20130146697A1 (en) | Apparatus for mounting seat belt retractor for vehicle | |
US20190283794A1 (en) | Gap concea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17002441A (zh) | 安全带组件及车辆 | |
KR102540479B1 (ko) | 시트벨트용 센터 필러 트림 어셈블리 | |
CN219706920U (zh) | 安全带预紧器的护套、安全带预紧器、座椅和车辆 | |
JPH06247255A (ja) | シートベルト付きシート | |
CN220220356U (zh) | 车门总成及车辆 | |
JP5594765B2 (ja) | シートベルト誘導装置 | |
CN221623602U (zh) | 一种两向头枕的锁止结构 | |
KR100569364B1 (ko) | 자동차용 시트벨트 센터필러 트림의 웨빙 가이드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