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1601U - 车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1601U
CN220031601U CN202320331193.3U CN202320331193U CN220031601U CN 220031601 U CN220031601 U CN 220031601U CN 202320331193 U CN202320331193 U CN 202320331193U CN 220031601 U CN220031601 U CN 220031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m
spoke
wheel
ring sectio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11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志恒
吴兵华
丁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g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g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g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g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11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1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1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1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和车辆,包括轮辋和轮辐,其中,轮辋的轴向两端均具有轮缘结构;轮辐设置在轮辋的轴向一端,且轮辐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的周向内壁面连接,以及轮辐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在胎圈座的R角处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轮只能匹配较小尺寸的制动器,且焊接的热影响区较大导致强度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轮通常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辋为环形结构,轮辋具有位于轮辋轴向的中间位置的轮辋底槽,轮辐与轮辋在轮辋底槽处焊接,位于轮辐外侧的部分轮辋显露在外,影响车轮的整体美观,位于轮辐内侧的部分轮辋与轮辐之间形成的空间有限,容置于该空间内的制动器只能制作成较小的尺寸,可匹配度较低,而且焊接的热影响区较大,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只能匹配较小尺寸的制动器,且焊接的热影响区较大导致强度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其中,轮辋的轴向两端均具有轮缘结构;轮辐设置在轮辋的轴向一端,且轮辐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的周向内壁面连接,以及轮辐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在胎圈座的R角处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轮辐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的周向内壁面之间为面面贴合焊接。
进一步地,在轮辋的轴向上,轮辐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的周向内壁面之间的面面贴合长度为L,其中,L≥4.5mm。
进一步地,在远离胎圈座的方向上,轮缘结构依次包括轮辋径向环段、轮辋过渡环段、轮辋轴向环段,轮辋径向环段沿轮辋的径向延伸并与轮辋过渡环段的第一侧平滑过渡连接,轮辋过渡环段的第二侧与轮辋轴向环段平滑过渡连接,轮辋轴向环段沿轮辋的轴向延伸,轮辐的边缘外周面与轮辋轴向环段的周向内壁面连接。
进一步地,轮辋还包括连接过渡环段,连接过渡环段在轮辋的轴向上的第一侧与轮辋径向环段平滑过渡连接,连接过渡环段在轮辋的轴向上的第二侧与胎圈座平滑过渡连接,胎圈座的R角处形成在连接过渡环段上。
进一步地,轮辐包括中心安装盘和支撑环板,其中,支撑环板的内周缘与中心安装盘连接并位于其外周侧,且支撑环板远离中心安装盘一侧的外周缘沿轮辋的轴向延伸以形成轮辐的边缘外周面。
进一步地,支撑环板在远离中心安装盘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环段、轮辐过渡环段、第二环段,在轮辐的径向上,第一环段的径向第一侧与中心安装盘连接,第一环段的径向第二侧与轮辐过渡环段平滑过渡连接,轮辐过渡环段远离第一环段的一侧与第二环段平滑过渡连接,第二环段的两处外周面分别与轮辋的两处内壁面连接。
进一步地,在远离轮辐过渡环段的方向上,第二环段依次包括第一子环段、第二子环段、第三子环段,第一子环段在轮辋的轴向上的第一侧与轮辐过渡环段连接,第一子环段的第二侧沿远离轮辋的几何中心线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第二子环段连接,第二子环段沿轮辋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三子环段连接,第三子环段沿轮辋的轴向延伸以形成轮辐的边缘外周面;其中,第三子环段的外周面与轮缘结构周向内壁面连接,第一子环段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在胎圈座的R角处连接,以在轮辐与轮辋的两个连接处之间形成封闭区域。
进一步地,第三子环段的外周面与轮缘结构周向内壁面之间形成激光焊道结构;和/或,第一子环段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在胎圈座的R角处之间形成保护焊焊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车轮的轮辋的轴向两端均具有轮缘结构;轮辐设置在轮辋的轴向一端,且轮辐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的周向内壁面连接,以及轮辐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在胎圈座的R角处连接。从车轮的外侧方向看,轮辐完全遮住轮辋,提升了车轮的整体美观性,轮辋与轮辐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空间,不仅可以容纳较小尺寸的制动器,也可以容纳较大尺寸的制动器,可匹配度更高,而且降低了焊接的热影响区,提高了车轮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A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车轮;10、轮辋;11、轮缘结构;111、轮辋径向环段;112、轮辋过渡环段;113、轮辋轴向环段;12、胎圈座;13、连接过渡环段;
20、轮辐;21、中心安装盘;22、支撑环板;221、第一环段;222、轮辐过渡环段;223、第二环段;2231、第一子环段;2232、第二子环段;2233、第三子环段;
30、封闭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只能匹配较小尺寸的制动器,且焊接的热影响区较大导致强度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和车辆。
如图1至图3所示,车辆包括车轮1,车轮1包括轮辋10和轮辐20,其中,轮辋10的轴向两端均具有轮缘结构11;轮辐20设置在轮辋10的轴向一端,且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连接,以及轮辐20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连接。
通过将车轮1的轮辋10的轴向两端均具有轮缘结构11;轮辐20设置在轮辋10的轴向一端,且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连接,以及轮辐20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连接。从车轮1的外侧方向看,轮辐20完全遮住轮辋10,提升了车轮1的整体美观性,轮辋10与轮辐20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空间,不仅可以容纳较小尺寸的制动器,也可以容纳较大尺寸的制动器,可匹配度更高,而且降低了焊接的热影响区,提高了车轮1的强度。
如图2和图3所示,至少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之间为面面贴合焊接。这样,面面贴合焊接保证轮辐20与轮缘结构11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在轮辋10的轴向上,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之间的面面贴合长度为L,其中,L≥4.5mm。
如图2所示,在远离胎圈座12的方向上,轮缘结构11依次包括轮辋径向环段111、轮辋过渡环段112、轮辋轴向环段113,轮辋径向环段111沿轮辋10的径向延伸并与轮辋过渡环段112的第一侧平滑过渡连接,轮辋过渡环段112的第二侧与轮辋轴向环段113平滑过渡连接,轮辋轴向环段113沿轮辋10的轴向延伸,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轮辋轴向环段113的周向内壁面连接。这样,通过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轮辋轴向环段113的连接实现轮辐20与轮辋10的连接。
如图2所示,轮辋10还包括连接过渡环段13,连接过渡环段13在轮辋10的轴向上的第一侧与轮辋径向环段111平滑过渡连接,连接过渡环段13在轮辋10的轴向上的第二侧与胎圈座12平滑过渡连接,胎圈座12的R角处形成在连接过渡环段13上。这样,通过连接过渡环段13保证轮辋径向环段111与胎圈座12平滑过渡连接。
如图2所示,轮辐20包括中心安装盘21和支撑环板22,其中,支撑环板22的内周缘与中心安装盘21连接并位于其外周侧,且支撑环板22远离中心安装盘21一侧的外周缘沿轮辋10的轴向延伸以形成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这样,驱动轴穿过中心安装盘21以驱动车轮1转动,支撑环板22远离中心安装盘21一侧的外周缘与轮辋10连接。
如图2所示,支撑环板22在远离中心安装盘21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环段221、轮辐过渡环段222、第二环段223,在轮辐20的径向上,第一环段221的径向第一侧与中心安装盘21连接,第一环段221的径向第二侧与轮辐过渡环段222平滑过渡连接,轮辐过渡环段222远离第一环段221的一侧与第二环段22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环段223的两处外周面分别与轮辋10的两处内壁面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远离轮辐过渡环段222的方向上,第二环段223依次包括第一子环段2231、第二子环段2232、第三子环段2233,第一子环段2231在轮辋10的轴向上的第一侧与轮辐过渡环段222连接,第一子环段2231的第二侧沿远离轮辋10的几何中心线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第二子环段2232连接,第二子环段2232沿轮辋10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三子环段2233连接,第三子环段2233沿轮辋10的轴向延伸以形成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其中,第三子环段2233的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周向内壁面连接,第一子环段2231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连接,以在轮辐20与轮辋10的两个连接处之间形成封闭区域30。这样,涂装后不会出现锈水。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子环段2233的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周向内壁面之间形成激光焊道结构;和/或,第一子环段2231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之间形成保护焊焊道结构。这样,第三子环段2233的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周向内壁面之间进行激光焊接,第一子环段2231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之间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车轮1的轮辋10的轴向两端均具有轮缘结构11;轮辐20设置在轮辋10的轴向一端,且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连接,以及轮辐20的部分外周面与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连接。从车轮1的外侧方向看,轮辐20完全遮住轮辋10,提升了车轮1的整体美观性,轮辋10与轮辐20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空间,不仅可以容纳较小尺寸的制动器,也可以容纳较大尺寸的制动器,可匹配度更高,而且降低了焊接的热影响区,提高了车轮1的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辋(10),所述轮辋(10)的轴向两端均具有轮缘结构(11);
轮辐(20),所述轮辐(20)设置在所述轮辋(10)的轴向一端,且所述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所述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连接,以及所述轮辐(20)的部分外周面与所述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所述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之间为面面贴合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辋(10)的轴向上,所述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所述轮缘结构(11)的周向内壁面之间的面面贴合长度为L,其中,L≥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胎圈座(12)的方向上,所述轮缘结构(11)依次包括轮辋径向环段(111)、轮辋过渡环段(112)、轮辋轴向环段(113),所述轮辋径向环段(111)沿所述轮辋(10)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轮辋过渡环段(112)的第一侧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轮辋过渡环段(112)的第二侧与所述轮辋轴向环段(113)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轮辋轴向环段(113)沿所述轮辋(10)的轴向延伸,所述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与所述轮辋轴向环段(113)的周向内壁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10)还包括:
连接过渡环段(13),所述连接过渡环段(13)在所述轮辋(10)的轴向上的第一侧与所述轮辋径向环段(111)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连接过渡环段(13)在所述轮辋(10)的轴向上的第二侧与所述胎圈座(1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胎圈座(12)的R角处形成在所述连接过渡环段(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0)包括:
中心安装盘(21);
支撑环板(22),所述支撑环板(22)的内周缘与所述中心安装盘(21)连接并位于其外周侧,且所述支撑环板(22)远离所述中心安装盘(21)一侧的外周缘沿所述轮辋(10)的轴向延伸以形成所述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板(22)在远离所述中心安装盘(21)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环段(221)、轮辐过渡环段(222)、第二环段(223),在所述轮辐(20)的径向上,所述第一环段(221)的径向第一侧与所述中心安装盘(21)连接,所述第一环段(221)的径向第二侧与所述轮辐过渡环段(22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轮辐过渡环段(222)远离所述第一环段(22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环段(223)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环段(223)的两处外周面分别与所述轮辋(10)的两处内壁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在远离所述轮辐过渡环段(222)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环段(223)依次包括第一子环段(2231)、第二子环段(2232)、第三子环段(2233),所述第一子环段(2231)在所述轮辋(10)的轴向上的第一侧与所述轮辐过渡环段(222)连接,所述第一子环段(2231)的第二侧沿远离所述轮辋(10)的几何中心线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子环段(2232)连接,所述第二子环段(2232)沿所述轮辋(10)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三子环段(2233)连接,所述第三子环段(2233)沿所述轮辋(10)的轴向延伸以形成所述轮辐(20)的边缘外周面;
其中,所述第三子环段(2233)的外周面与所述轮缘结构(11)周向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子环段(2231)的部分外周面与所述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连接,以在所述轮辐(20)与所述轮辋(10)的两个连接处之间形成封闭区域(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子环段(2233)的外周面与所述轮缘结构(11)周向内壁面之间形成激光焊道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子环段(2231)的部分外周面与所述轮辋(10)在胎圈座(12)的R角处之间形成保护焊焊道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所述车轮(1)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
CN202320331193.3U 2023-02-10 2023-02-10 车轮和车辆 Active CN220031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93.3U CN220031601U (zh) 2023-02-10 2023-02-10 车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93.3U CN220031601U (zh) 2023-02-10 2023-02-10 车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1601U true CN220031601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2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1193.3U Active CN220031601U (zh) 2023-02-10 2023-02-10 车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1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41409A (en) Fabricated heavy-duty industrial wheel
CN102438842A (zh) 具有定中心装置的车轮轴承组件
CN220031601U (zh) 车轮和车辆
US9045001B2 (en) Axle shaft assembly
US5596798A (e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bearing unit, in particular a wheel bearing unit for motor vehicles
CN206765698U (zh) 一种载重车轮辋轮辐一体型无内胎车轮
CN203557911U (zh) 耐冲击两件式轮毂
US6595595B1 (en) Wheel rim having dual centripetal flanges
CN207190663U (zh) 一种辐板可拆卸的轮毂结构
US8469461B2 (en) Universal wheel hub
KR101949029B1 (ko) 자동차용 휠
US6443532B1 (en) Spoked wheel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2217646A (en) Wheel mounting
CN205112846U (zh) 一种农用轮胎
CN219382106U (zh) 一种适用于重载车辆的轮缘加强型无内胎车轮
US2699360A (en) Ornamental annulus for automobile wheels
CN219446624U (zh) 全表面车轮
TW202037501A (zh) 機動車輛的輪圈結構
CN216467135U (zh) 在胎圈座处焊接的车轮
CN104395101A (zh) 全向轮
JP2003501305A5 (zh)
CN219382102U (zh) 具有装饰盖的车轮
CN217347348U (zh) 车轮
US2600033A (en) Toy wheel and method of making
JPS6215001U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